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多学科营养管理实践 被引量:34
1
作者 曾巧苗 陈文凤 +3 位作者 张京慧 韩战良 廖尧 张雪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多学科营养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前1周进行多学科营养管理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指导。每2周随访1次。...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多学科营养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前1周进行多学科营养管理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指导。每2周随访1次。比较两组患者在放疗起始、放疗2周、放疗4周及放疗结束时24h能量和蛋白摄入量、1个月体质量下降比例及PG-SGA定量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放疗期间24h能量和蛋白摄入1个月体质量下降比例和PG-SGA定量评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结论实施多学科营养管理能有效增加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24h能量及蛋白摄入量,减少体质量丢失,更好地改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多学科团队 营养管理 饮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模式下老年肿瘤患者放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曌 闫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放疗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老年肿瘤放疗患者138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按照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69例,采用全程个性化护理模式,比...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放疗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老年肿瘤放疗患者138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按照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69例,采用全程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老年肿瘤患者放疗前后的情绪状况,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个性化护理模式下,老年患者在放疗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医院感染率也从传统护理模式下的41.1%下降至23.2%。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较传统护理模式下的86.9%上升至95.6%。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肿瘤放疗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老年肿瘤放疗患者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模式 老年肿瘤患者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放疗期间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3
作者 左玲 陈文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7期147-148,150,共3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放疗期间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放疗期间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放疗期间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恶性肿瘤 放疗 个体化护理干预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申良方 赵雅洁 井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7-70,共4页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不但可以提高局控率,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现已成为标准治疗模式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术后放疗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全乳腺放疗和部分乳腺放疗两大类,而部分乳腺放疗又依据不同的照射方式分为组织间插植放射...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不但可以提高局控率,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现已成为标准治疗模式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术后放疗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全乳腺放疗和部分乳腺放疗两大类,而部分乳腺放疗又依据不同的照射方式分为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单管球囊近距离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将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各种方式、方法及其优缺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化护理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迎辉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3期482-483,共2页
目的:探讨专业化护理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更为专业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效果及... 目的:探讨专业化护理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更为专业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39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且观察组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业化护理有利于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放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护理 中晚期宫颈癌 放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1喷剂在鼻咽癌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619-62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IL‐11)喷剂护理鼻咽癌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本科收治鼻咽癌放疗患者53例按入院先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 n=22)与观察组( n=31) ,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IL‐11)喷剂护理鼻咽癌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本科收治鼻咽癌放疗患者53例按入院先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 n=22)与观察组( n=31)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IL‐11配成喷剂从放疗d1开始喷雾放疗放射区域皮肤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放疗时颈部放射区域皮肤无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主要以0~2级反应(70.97%)为主,对照组主要为3级或以上反应(59.09%+27.27%)( P =0.021)。放射性皮炎所致疼痛程度(%) ,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轻,轻度(70.97% vs 45.45%)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1)。观察组发生3级及以上皮肤反应较对照组所发生的时间晚,且修复时间较早( P >0.05)。【结论】鼻咽癌所致放射性皮炎予IL‐11喷剂护理,有显著疗效,可减轻放疗所致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1/投药和剂量 气雾喷射剂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性皮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放疗在pT1-2N0M0乳腺癌中的作用——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婷 单蓉 +3 位作者 汪凤 李战战 黄隽 周卫兵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pT1-2N0M0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分析探讨术后放疗获益的亚组患者。方法收集1998年8月-2008年8月的pT1-2N0M0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993例,按是否行术后放疗分为放疗组(PMRT)和未放疗组(NPMR... 目的通过分析pT1-2N0M0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分析探讨术后放疗获益的亚组患者。方法收集1998年8月-2008年8月的pT1-2N0M0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993例,按是否行术后放疗分为放疗组(PMRT)和未放疗组(NPMRT),对NPMRT组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复发预后因素,根据影响局部复发独立因素个数,建立危险亚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对PMRT与NPMRT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的人群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放疗作用。结果在低、中危组中放疗对局部区域复发率或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0.215、P=0.880/0.377),高危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34)。结论pT1-2N0M0患者总体复发率较低,但其中同时具有肿瘤直径≥4 cm、未绝经者、肿瘤位置(位于内侧或中央区)和雌激素受体(ER)阴性等的高危复发亚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高达21.1%,需给予术后放疗降低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2N0M0乳腺癌 局部复发危险因素 倾向性匹配分析 术后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晚期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唐之雅 涂青松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希存)联合放疗对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并用多西他赛放疗增敏组(治疗组),对其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两组放疗...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希存)联合放疗对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并用多西他赛放疗增敏组(治疗组),对其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治疗组于放疗前每周日加用多西他赛40 mg静滴,共7周。结果治疗组局部肿瘤消退时放疗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结束时治疗组CR评价及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急性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他赛对晚期鼻咽癌放疗有增敏作用,可提高晚期鼻咽癌近期局部控制率及3年生存率,急性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多西他赛 放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旋转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及剂量学研究
9
作者 余芳 雷明军 +1 位作者 洪继东 袁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32-33,共2页
目的比较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旋转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IMAT)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84例脑胶质瘤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2... 目的比较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旋转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IMAT)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84例脑胶质瘤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固定野调强放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旋转调强放疗进行治疗.结果两种计划靶区最大、最小剂量以及均匀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AT 计划的脑干、脊髓和视交叉最大剂量均小于IMRT 计划相应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IMAT 计划正常组织受照5Gy体积(V5 ),V10和V15略高于IMRT 计划值(P〉0.05),但V20、V25、V30、V35、V40、V45、V50和平均剂量统计明显小于IMRT 计划相应剂量 (P〈0.05,P〈0.01);IMAT 计划平均总 MU数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约14.2%和68.8%.结论IMAT 减小患者分次治疗内体位移动、器官体积变化和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放疗精度的影响,总治疗时间的缩短不仅可提高设备使用率,也可减轻患者不舒适度,更重要的是治疗时间的缩短也可增加肿瘤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并对开展图像引导下的调强放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旋转调强放疗 固定野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乳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的系统评价
10
作者 闫茂慧 王跃珍 +1 位作者 王准 申良方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在肿瘤复发、患者生存及放疗损伤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制订检索词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及互联网查找;筛选关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在肿瘤复发、患者生存及放疗损伤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制订检索词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及互联网查找;筛选关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收集;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χ2检验研究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合并效应量的统计指标,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7项试验研究,共包括8 13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部分乳腺放疗组4 053例,全乳放疗组4 080例。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比较,5年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5年对侧乳腺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年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年乳腺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4度皮肤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较全乳放疗较高的5年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5年对侧乳腺癌发生率、5年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5年乳腺癌死亡率、5年生存率及3~4度皮肤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部分乳腺放疗 全乳放疗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豪余 陈文凤 +3 位作者 李新辉 胡晖 申良方 戴幼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912,共4页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5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后进行甲状腺动态显像,获得甲状腺动脉灌注的峰时和反映血流情况的摄取常数K值,并分别测定血清中游离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5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后进行甲状腺动态显像,获得甲状腺动脉灌注的峰时和反映血流情况的摄取常数K值,并分别测定血清中游离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3,5,3′,5′-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也称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水平。结果:放疗前左、右两侧甲状腺动脉灌注峰时分别为:(14.5±2.1)s,(15.1±1.9)s,放疗后为(19.3±3.2)s,(20.2±3.5)s,放疗后两侧甲状腺峰时明显延迟(均P<0.001)。放疗前左、右两侧甲状腺摄取常数K值分别为:0.0265±0.0074,0.0249±0.0065,放疗后为0.0173±0.0062,0.0167±0.0053,放疗后两侧甲状腺摄取常数明显降低(均P<0.001)。放疗前FT3明显高于放疗后[(4.76±0.95)pmol/L vs.(3.85±0.71)pmol/L,P<0.001];放疗前FT4明显高于放疗后[(18.63±3.84)pmol/L vs.(15.69±3.27)pmol/L,P<0.001];放疗前后TS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7±0.52)mU/L vs.(1.22±0.76)mU/L,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甲状腺的动脉峰时、血流灌注均有损伤,放疗后血清FT3和FT4降低,但TSH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聚硅酮敷料在预防放射性皮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谊辉 周秋红 屈桂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477-3478,3482,共3页
目的观察软聚硅酮敷料对放射性皮炎的保护效果。方法将9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6)采用美皮康超薄型(软聚硅酮敷料)于放射治疗间歇期保护放射野的皮肤,同时予以常规教育与护理;对照组(n=50)仅予以常规教育与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软聚硅酮敷料对放射性皮炎的保护效果。方法将9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6)采用美皮康超薄型(软聚硅酮敷料)于放射治疗间歇期保护放射野的皮肤,同时予以常规教育与护理;对照组(n=50)仅予以常规教育与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照射野皮肤疼痛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照射野皮肤疼痛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软聚硅酮敷料能有效预防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聚硅酮敷料 放射性皮炎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耐受与氧化应激和3,4,5,6-四羟基酮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瑞正 张国刚 +3 位作者 柏勇平 李元建 胡高云 陈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NTG耐受的关系及3,4,5,6-四羟基口山酮的治疗作用。方法:(1)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检测NTG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2)培养内皮细胞,测定培养液中活性氧(radi-caloxygenspecies,ROS)水平及细胞内cGMP水平变化。结果:(1)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NTG耐受的关系及3,4,5,6-四羟基口山酮的治疗作用。方法:(1)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检测NTG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2)培养内皮细胞,测定培养液中活性氧(radi-caloxygenspecies,ROS)水平及细胞内cGMP水平变化。结果:(1)3,4,5,6-四羟基口山酮可显著恢复NTG耐受血管对NTG的舒血管效应。(2)3,4,5,6-四羟基口山酮能显著抑制NTG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升高,3,4,5,6-四羟基口山酮能显著恢复NTG耐受内皮细胞的cGMP水平。结论:NTG耐受与氧化应激有关,3,4,5,6-四羟基口山酮有逆转NTG耐受作用,其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耐受 氧化应激 活性氧 3 4 5 6-四羟基[口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瑞 姜维喜 +1 位作者 王龙云 廖遇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院自1996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20例颅底脊索瘤,均有病理学诊断,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下降、复视。20例均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加放疗或γ-刀治疗6例。结果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57%。单...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院自1996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20例颅底脊索瘤,均有病理学诊断,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下降、复视。20例均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加放疗或γ-刀治疗6例。结果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57%。单纯手术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41%;手术+放疗或γ-刀组为3、5年生存率83.3%、83.3%。结论颅底脊索瘤易复发,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脊索瘤/诊断 脊索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生殖细胞瘤肺转移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瑞 廖遇平 戴幼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松果体瘤 生殖细胞瘤 肺肿瘤/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附3例报告)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德荣 陈丹 +3 位作者 张亚林 吴仕科 瞿中威 王桂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提高对脑实质内神经鞘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3例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均表现为明显囊变的肿块,囊壁可见壁结节。肿块T1WI呈不均匀的低信... 目的提高对脑实质内神经鞘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3例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均表现为明显囊变的肿块,囊壁可见壁结节。肿块T1WI呈不均匀的低信号灶,T2WI为不均匀的高信号灶。病灶周围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常见肿瘤实性部分和囊壁显著强化。结论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但出现MRI高度怀疑的征象时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当归补血汤对中晚期宫颈癌作用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唐之雅 涂青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年第12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当归补血汤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作用。方法将60例初治中晚期宫颈癌住院患者按组间均衡设计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放疗联合加味当归补血汤口服组(当归组),每组各30例,进行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及局控率的对比观察。结果...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当归补血汤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作用。方法将60例初治中晚期宫颈癌住院患者按组间均衡设计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放疗联合加味当归补血汤口服组(当归组),每组各30例,进行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及局控率的对比观察。结果①治疗后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当归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放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单放组局控率(CR)为80.0%,当归组为9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晚期官颈癌放疗过程中联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口服,能增强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提高局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补血汤 宫颈癌 免疫功能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8
作者 任康 申良方 +1 位作者 周琴 黄昕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8-43,共6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30%宫颈癌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晚期(FIGO ⅡB~ⅣA期),该期患者治疗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虽然近期疗效较理想,但是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易出现...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30%宫颈癌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晚期(FIGO ⅡB~ⅣA期),该期患者治疗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虽然近期疗效较理想,但是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易出现复发和转移,远期预后差。目前主要依据临床FIGO分期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然而患者自身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及治疗手段等其他因素均会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全面评估患者,筛选出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式并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患者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因素、肿瘤病理因素及治疗状况等多个方面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宫颈肿瘤 预后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肿瘤患者放疗前膀胱充盈稳定性训练及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穆娅莎·阿布力米提 周卫兵 +1 位作者 刘海峰 朱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索患者尿感是否可靠、最佳膀胱充盈量和时间,以及训练患者膀胱充盈稳定性的方法。方法搜集2014--2015年间有放疗指征的50例盆腔肿瘤患者,按是否有盆腔、泌尿系疾病及手术史分A、B两组。让患者排空膀胱后每次饮用相同量水,每隔3... 目的探索患者尿感是否可靠、最佳膀胱充盈量和时间,以及训练患者膀胱充盈稳定性的方法。方法搜集2014--2015年间有放疗指征的50例盆腔肿瘤患者,按是否有盆腔、泌尿系疾病及手术史分A、B两组。让患者排空膀胱后每次饮用相同量水,每隔30min、45min、1h、〉1h自觉达极限时用膀胱容量测试仪(Bladder Scan BVI9400)测量,并同时完成尿感量表。探求最佳充盈量、时间,以及最佳训练次数。配对t检验比较预测值与测量值差异,Pearson法分析尿感与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A组和B组膀胱容量预测值与测量值均相近(PA=0.777,PB=0.061),均可用预测值反映测量值。A组比B组尿感与测量值相关性更高(rA=0.812,rB=0.762)。45min、1h的预测值与测量值的相关性最接近(r=0.858、0.916),其对应的膀胱充盈量为330~450ml,尿感评分为4~6分。随着训练次数增加,预测值与测量值相关性增加(第2~6次r=0.914、0.917、0.930、0.951、0.962)。结论盆腔肿瘤患者放疗前至少训练4—6次膀胱充盈,每次排空膀胱后饮水800—1400ml,45min、1h后可达最佳膀胱充盈量且能获得可靠及稳定尿感。对有泌尿系疾病及盆腔手术史者训练的同时每次放疗前需用膀胱容量测试仪(BladderScanBVI9400)测量膀胱充盈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放射疗法 膀胱充盈 稳定性训练
原文传递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红花 牛俐水 +6 位作者 楚娴静 周琴 肖钢 刘致远 徐朝久 张静 周蓉蓉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305-312,共8页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EGFR突变并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EGFR突变并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颅内疾病控制率(iDCR),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iORR和iDCR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疾病进展和死亡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2例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3个月后iORR为69.5%,iDCR为96.3%;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PS评分、EGFR突变类型、脑转移部位、是否有其他部位转移、是否有中枢神经症状的NSCLC脑转移患者iORR和i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总生存率为73.2%,无进展生存率为78.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FGR突变类型为L858R的NSCLC脑转移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19del突变患者的2.793倍(95%CI:0.134~0.956,P=0.040),年龄>60岁的NSCLC脑转移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4.385倍(95%CI:1.267~15.175,P=0.020)。结论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NSCLC脑转移患者可获得良好的iORR和iDCR,且安全性较好。EGFR突变类型为L858R和年龄>60岁是NSCLC脑转移患者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希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EGFR突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