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倍他乐克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长期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厂辉 苏华 周胜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的长期疗效及死亡率。方法入选门诊或者住院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176例,均为联合瓣膜病变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94例Ⅳ级82例。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70mm...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的长期疗效及死亡率。方法入选门诊或者住院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176例,均为联合瓣膜病变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94例Ⅳ级82例。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70mmLVEF<0.40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倍他乐克组,常规治疗组予常规利尿、强心、ACEI治疗,倍他乐克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50mg/bid。观察6个月、1a、2a、3a的心功能各项参数及死亡率,平均随访时间为(29.17±6.83)个月。结果死亡率:常规治疗组死亡37例,心原性猝死11例,顽固性心衰死亡26例;倍他乐克组死亡24例,心原性猝死7例,顽固性心衰死亡17例。倍他乐克显著地减少了病人的死亡(P<0.05);倍他乐克组6个月~3a,平均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NYHA心功能分级,倍他乐克组较常规治疗组比较,6个月~3a,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平均心功能降低1级以上;LVEDD:倍他乐克组较常规治疗组比较,6个月~3a,LVEDP明显减小(P<0.01)。结论倍他乐克能减少患者死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减小LVEDD,并能降低心衰导致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衰 倍他乐克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冠脉病变程度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华 周胜华 +3 位作者 杜优优 潘宏伟 刘彬 刘厂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分为MAU阳性组(74例),从MAU阴性患者中选择和阳性组血压匹配的74例作为阴性对照组进行分析,比...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分为MAU阳性组(74例),从MAU阴性患者中选择和阳性组血压匹配的74例作为阴性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狭窄支数和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冠脉造影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在MAU阳性组(54/74,73%)显著高于阴性组(38/74, 52%),且双支病变发病率较高(24%vs 12%,P<0.01),三支病变发病率也较高(14%vs 3%,P<0.01);在MAU阳性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阴性组(36.8±7.5 vs 24.1±5.8,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比阴性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更加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冠脉造影 尿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抑制白细胞介素-18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ractalkine表达和黏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田轶伦 姜德谦 +1 位作者 崔晓兰 廖福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97-1502,共6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e-18,IL-18)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调表达Fractalkine(FKN)的影响以及对FKN黏附作用的干预效应。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UVCs FKN的表达;应用Flo...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e-18,IL-18)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调表达Fractalkine(FKN)的影响以及对FKN黏附作用的干预效应。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UVCs FKN的表达;应用Flowchamber观察FKN介导的HUVECs与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结果IL-18可诱导FKN mRNA表达增加,FKN表达上调可明显增加对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作用(P<0.01);PDTC能够抑制FKN表达及细胞黏附(P<0.01);辛伐他汀能够抑制FKN mRNA表达(P<0.01),100μmol·L-1辛伐他汀可抑制细胞黏附(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抑制FKN的表达以及FKN介导的黏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趋化因子 FRACTALKINE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THP-1 黏附 白介素-18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华 杜优优 +2 位作者 潘宏伟 刘厂辉 周胜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负荷量治疗对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常规量组入院后30分钟内及术后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mg,负荷量组入院后30分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负荷量治疗对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常规量组入院后30分钟内及术后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mg,负荷量组入院后30分钟内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连续3天服80mg,后改为每晚10mg,共观察14天。两组术前、术后3天、7天、14天分别抽血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第14天时阿托伐他汀负荷量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常规量组,两组分别是hs-CRP(3.37±0.12)mg/Lvs(5.54±0.10)mg/L、IL-6(2.96±0.18)ng/Lvs(5.28±0.24)ng/L和PAI-1(6.57±0.24)ng/Lvs(7.33±0.57)ng/L,均P<0.05。起始3天负荷量较常规量对血脂水平无更大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负荷量较常规量能更显著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IL-6、PAI-1和P选择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炎症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 被引量:26
5
作者 苏华 周胜华 +3 位作者 潘宏伟 杜优优 刘彬 刘厂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评价脑钠肽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脑钠肽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41例UA/NSTEMI按脑钠肽(BNP)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BNP≤P25(78.0ng/L)组... 目的:评价脑钠肽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脑钠肽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41例UA/NSTEMI按脑钠肽(BNP)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BNP≤P25(78.0ng/L)组、P26~P50(78.1~26.5ng/L)组、P51~P75(265.1~368.0ng/L)组和>P75(368.0ng/L)组。对各组间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分析BNP预测左主干狭窄的临床意义。结果:>P75组冠脉3支病变比率显著高于≤P25组、P26~P50组和P51~P75组,而单支冠脉病变比率显著低于上述3组;Gensini积分随着4组的BNP水平升高亦增高,且>P75组显著高于≤P25组和P26~P50组。ROC分析示BNP用于判断左主干狭窄有显著意义(P<0.01),BNP水平越高则左主干狭窄的可能性越大;BNP水平为310ng/L时,其预测左主干狭窄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0.5%。结论:在UA/NSTEMI患者中BNP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重,BNP可作为预测UA/NSETEMI患者左主干狭窄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预防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反流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建军 周胜华 沈向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7期3258-3260,共3页
目的:对342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BalloonMitralValvuloplasty,PBMV)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PBMV的适应证及总结二尖瓣反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BMV的二尖瓣狭窄患者342例中,男性69例(... 目的:对342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BalloonMitralValvuloplasty,PBMV)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PBMV的适应证及总结二尖瓣反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BMV的二尖瓣狭窄患者342例中,男性69例(20.18%),女性273例(79.82%)。年龄18-63岁,平均(35.20士11.47岁)。收集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评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wilkins评分为9-11分与评分≤8分的相比、常规扩张法与逐渐扩张法组相比、完美组与可接受组相比发生二尖瓣关闭不全比率均明显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尖瓣反流是PBMV中主要的并发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仔细的术中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术 二尖瓣反流 预防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分形素Fractalkine介导的单核细胞黏附
7
作者 田轶伦 姜德谦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458,共5页
背景分形素Fractalkine(FKN)是新近发现的唯一兼具黏附功能的趋化因子,不仅能够诱导单核细胞的定向迁移,还能介导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黏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 背景分形素Fractalkine(FKN)是新近发现的唯一兼具黏附功能的趋化因子,不仅能够诱导单核细胞的定向迁移,还能介导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黏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调表达FKN后,FKN介导的HUVEC与人单核细胞细胞株1(THP-1)的黏附。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 FKN mRNA的表达,应用FlowChamber装置观察HUVEC与人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以及FKN中和抗体对黏附效应的影响。结果IL-18可剂量相关地诱导FKN mRNA表达,与0μg/L组(0.10±0.01)相比,25、50、100μg/L组分别增加为:(0.49±0.04),(0.63±0.09),(0.85±0.07)(均P<0.01)。FKN表达上调相应地明显增加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单核细胞黏附数在0、25、50、100μg/L IL-18组,分别为:(7.4±2.6),(26.8±5.2)、(43.0±5.4)、(70.8±10.7)/HP(均P<0.01)。FKN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此种黏附效应。结论FKN在介导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FRACTALKINE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THP-1 黏附 白细胞介素18 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3^(rd)M-SBPRR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的价值
8
作者 苏豪 苏华 杜优优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7期13-15,共3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运动负荷试验结束后第3min收缩压恢复率(3rdM-SBPRR)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60个在3个月内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和运动负荷试验的EH患者按3rdM-SBPRR水平分为4个百分...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运动负荷试验结束后第3min收缩压恢复率(3rdM-SBPRR)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60个在3个月内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和运动负荷试验的EH患者按3rdM-SBPRR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对各组间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分析3rdM-SBPRR预测左主干狭窄的临床意义。结果按照3rdM-SBPRR水平将患者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P76~P100(1.13~1.42)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比率显著高于P1~P25(0.73~0.86)组、P26~P50(0.87~0.99)组和P51~P75(1.00~1.12)组,而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比率显著低于上述3组;Gensini积分随着3rdM-SBPRR水平的升高而增高,且P76~P100(1.13~1.4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示3rdM-SBPRR用于判断左主干狭窄有显著意义(P=0.000),3rdM-SBPRR水平越高则左主干狭窄的可能性越大;3rdM-SBPRR水平为1.12时,其预测左主干狭窄的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8.1%。结论在EH患者其3rdM-SBPRR水平越高,则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3rdM-SBPRR可作为预测EH患者左主干狭窄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负荷试验 冠状动脉 诊断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