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某高校细胞培养实验室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钟伟月 黄海燕 +9 位作者 冯燚 彭远军 廖艳研 王海龙 梁敏莉 林成琳 杨扬 叶力 潘沛江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通过了解广西某高校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细菌、支原体污染状况,为促进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某高校随机抽取8个细胞培养实验室并进行采样,琼脂细菌培养法检测细菌总数,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 目的:通过了解广西某高校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细菌、支原体污染状况,为促进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某高校随机抽取8个细胞培养实验室并进行采样,琼脂细菌培养法检测细菌总数,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支原体污染情况。结果:本研究所调查的实验室各采样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污染和支原体污染,其中房间角落、地面中央、安全柜落脚处、培养箱外侧扶手以及内壁均可检出细菌(样本阳性率100.00%),显微镜旁台面和培养箱水样的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00%、12.50%。支原体阳性检出率较高的采样点依次为细胞培养箱水样(100.00%)、房间角落(75.00%)、培养箱外侧扶手(62.50%)和安全柜下方落脚处(62.50%)。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验室房间角落、房间地面中央,以及安全柜落脚处的细菌数目均多于人员相对稳定的实验室(P<0.05)。3个时间点(紫外照射30 min、无人员操作运行30 min与人员操作30 min后)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样本未培养出细菌,但部分能检出支原体阳性。结论: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验室发生污染的可能性更高,生物安全柜隔绝支原体污染的效果欠佳。加强人员管理、建立清洁制度以及加强生物安全柜维护方可有效避免微生物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细菌 支原体 生物安全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1年广西某市男男性行为者知行分离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兰柳艳 朱刚劲 +5 位作者 黄颉刚 梁浩 叶力 韦发双 黄运轩 梁冰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2013—2021年广西某市男男性行为(MSM)者的知行分离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基于MSM哨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对2013—2021年广西某市MSM人群进行知行分离调查,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2013—2021年广西某市男男性行为(MSM)者的知行分离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基于MSM哨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对2013—2021年广西某市MSM人群进行知行分离调查,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其知行分离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2021年共调查MSM 931人,HIV总体感染率为7.196%;该人群同性肛交知行一致者415人,占比57.40%;异性性行为者161人,知行一致者51人,占比33.12%。高中及中专、本地居住时间长是影响MSM知行分离的主要原因。结论:该市MSM艾滋病感染率较高,同性或异性肛交知行分离率亦较高,需加强艾滋病干预工作,减少知行分离行为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 知行分离 HI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癌症分析揭示HIV诱导IL-6的表达对多种癌症的潜在预后影响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静怡 林垚 +3 位作者 石敏娟 安三奇 蒋俊俊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859-1866,共8页
目的:通过泛癌症分析来揭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对不同类型肿瘤潜在预后的影响,并研究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HIV-1感染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IL-6在两组中的表达水... 目的:通过泛癌症分析来揭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对不同类型肿瘤潜在预后的影响,并研究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HIV-1感染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IL-6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通过从cBioPortal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3种的10688个样本癌症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IL-6在泛癌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IL-6基因表达与每种癌症类型患者生存的相关性;使用xCell Web服务器分析33种癌症类型的免疫细胞丰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2 h、24 h时,HIV-1感染组IL-6表达水平升高(P<0.05)。公共数据库整合分析结果显示,IL-6在不同癌症类型中有明显的差异表达,生存分析结果提示IL-6的表达与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相关。xCell Web服务器分析结果显示,HIV诱导的IL-6表达水平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等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而特异性地影响肿瘤微环境,导致不同的预后。结论:IL-6在不同类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HIV诱导IL-6的高表达可能导致感染HIV的不同癌症类型患者的不同预后,对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泛癌症 IL-6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糖核酸测序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致小鼠脑皮层损伤的机制
4
作者 韦雪芹 袁宗祥 +8 位作者 张君涵 李炫蓉 韦吴迪 蒋俊俊 王凤仪 莫初叶 康旖雯 梁浩 叶力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应用核糖核酸测序(RNA-seq)技术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TM)致小鼠脑皮层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1)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5只/组)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TM分生孢子悬液、生理盐水。将BV2细胞和N2a细胞均随机分为T... 目的应用核糖核酸测序(RNA-seq)技术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TM)致小鼠脑皮层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1)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5只/组)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TM分生孢子悬液、生理盐水。将BV2细胞和N2a细胞均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TM感染组加入TM分生孢子悬液,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2)建模成功后,取小鼠脑皮层组织进行RNA-seq后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R 4.1.2软件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等。取两组小鼠脑皮层组织及两组BV2细胞、N2a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富集通路相关DEGs、促炎因子进行体内体外验证。结果(1)共获得871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373个、下调基因49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性最大的通路为氧化磷酸化通路(Q=9.60×10^(-3)),基因数目比例最大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病变-多种疾病通路;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节、突触组织等生物学过程和组织。(2)体内体外验证结果表明,与对应对照组相比,TM感染组小鼠脑皮层组织和N2a细胞中Atp4a、Abcg3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Med8 mRNA表达水平下调,N2a细胞中Ifi47、AA388235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TM感染组小鼠脑皮层组织及BV2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均与RNA-seq结果一致。结论TM感染可能通过直接改变神经元细胞糖代谢,或间接激活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脑皮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脑皮层损伤 核糖核酸测序 氧化磷酸化 炎症反应 小鼠 细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尼菲篮状菌分泌蛋白的鉴定及功能预测分析
5
作者 韦吴迪 王刚 +5 位作者 何锦豪 罗强 赖菁贞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鉴定马尔尼菲篮状菌(TM)的分泌蛋白,并初步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质谱技术对TM菌株(ATCC18224)培养上清进行分泌蛋白组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所鉴定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信号肽剪切位点,以及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 目的鉴定马尔尼菲篮状菌(TM)的分泌蛋白,并初步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质谱技术对TM菌株(ATCC18224)培养上清进行分泌蛋白组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所鉴定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信号肽剪切位点,以及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通过2次独立重复实验,共鉴定得到21个分泌蛋白;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分泌蛋白主要参与超氧化物代谢、压力应对、金属离子转运等生物学过程;预测结果显示,分泌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细胞外、质膜、线粒体和细胞膜,且仅有6个蛋白存在信号肽序列。结论TM分泌蛋白可能与其免疫逃逸、真菌毒性密切相关,且部分蛋白功能尚不明确,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分泌蛋白 免疫逃逸 信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构建与应用
6
作者 罗强 韦吴迪 +7 位作者 王刚 何锦豪 张洪 包秀丽 陈丽香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192-1198,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Luc)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M),并进行生长状况和毒力的评估,为TM研究提供新手段和新工具。方法:构建Luc基因表达质粒pCAMBIA1303-TrpC-Hygro-gpdA-Luc,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手段验证质粒是否携带Luc...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Luc)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M),并进行生长状况和毒力的评估,为TM研究提供新手段和新工具。方法:构建Luc基因表达质粒pCAMBIA1303-TrpC-Hygro-gpdA-Luc,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手段验证质粒是否携带Luc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Luc插入TM基因组,在含有潮霉素培养基上筛选转化成功的TM转化子(TM-Luc)。于PDA培养基(27°C)中连续培养TM标准株ATCC18224和TM-Luc 14 d,记录二者的生长情况,挑取单个菌落进行乳酸酚棉蓝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菌株的形态。利用RT-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M标准株和TM-Luc对THP-1来源巨噬细胞的杀伤情况。结果:经潮霉素筛选与电泳验证,得到稳定表达Luc的TM-Luc转化子。TM-Luc与荧光素底物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在PDA培养基(27°C)连续培养14 d后,TM标准株菌落直径为(6.54±0.22)cm,TM-Luc菌落直径为(6.45±0.23)cm。两者表面均呈扁平绒毛状,并产生红色色素,生长曲线(P=0.273)与生长速率曲线(P=0.49)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荧光显微镜镜下TM标准株和TM-Luc形态相似。流式细胞术显示TM标准株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杀伤作用较强于TM-Luc,在48 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6),在72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3)。炎症因子TNFA(24 h P=0.1529,48 h P=0.1115)与IL1B(24 h P=0.1338,48 h P=0.6921)在24 h、48 h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M-Luc与TM标准株形态学与功能学特征相似,可作为工具菌用于细胞感染和动物感染模型上,以便于更加直观地评估TM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萤火虫荧光素酶 标准株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2014—2018年重症手足口病空间流行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彭远军 何为涛 +12 位作者 郑志刚 潘沛江 居昱 卢振伟 廖艳研 王海龙 张超 王晶 蒋丽娜 杨雅倩 梁浩 陈敏玫 叶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 探索广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的空间流行特征,为识别疾病重点区域和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空扫描分析手足口病的聚集区域,利用全域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趋势面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分... 目的 探索广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的空间流行特征,为识别疾病重点区域和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空扫描分析手足口病的聚集区域,利用全域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趋势面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趋势。结果 2014—2018年手足口病重症发病率和重症病死率分别为3.89/10万和4.23%。蒙特卡洛扫描分析显示岑溪市是空间扫描的一类聚集区,二类聚集区主要聚集在广西西北部地区,聚集时间多集中在4—5月和8—10月。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病例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重症率和重症病死率Moran’s I系数分别为0.088、0.118和0.197(P<0.05)。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广西南部地区,以灵山县为主。对病死率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发现,5个高-高(H-H)聚集区,分别是灵山县、浦北县、钟山县、昭平县和平桂县,重症发病率H-H区域有6个,分别是灵山县、钦南县、凌云县、右江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平桂县,高-低(H-L)区域有1个,为岑溪县。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重症死亡病例总体上由东西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少,由北向中部逐渐增加,再向南部逐渐减少。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地区,应加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高发地区的防控工作,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带来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空间自相关 趋势面 时空扫描
原文传递
广西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及发病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卢振伟 潘沛江 +11 位作者 郑志刚 彭远军 廖艳研 王海龙 钟伟月 陈秋利 林雪 杨雅倩 蓝益珍 蒋俊俊 梁浩 叶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17-320,430,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2015-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探讨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发病率,为广西手足口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15-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及气象... 目的分析广西2015-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探讨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发病率,为广西手足口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15-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及气象报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手足口病发病率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利用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构建2015-2018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模型,并对2019年上半年手足口病发病进行预测及验证。结果2015-2018年广西共报告手足口病931914例,年发病例数分别为208634、285809、264285、173186例,年发病率分别为435.02/10万、590.76/10万、541.01/10万、351.58/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4-6月和9-10月,月发病率介于1.59/10万~161.90/10万。手足口病月均发病率与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降水量及月均日照时数成正相关(r=0.645、0.378、0.549、0.492,P均<0.05),与月均气压成负相关(r=-0.502,P<0.05)。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19年上半年的发病率进行拟合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绝对误差在0.39~19.85,除个别月份外,整体的预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结论手足口病与月均气温、月均日照、月均气压、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降水量存在相关性,其中与气温关联较为紧密,提示气温的变化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一定指示作用。ARIMA模型对于手足口病发病的短期预测可提供较理想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象 ARIMA 发病率
原文传递
CV⁃A6血清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风险分析
9
作者 杨雅倩 郑志刚 +9 位作者 潘沛江 陈华凤 彭远军 卢振伟 廖艳研 王海龙 周丽娟 梁浩 陈敏玫 叶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24-1229,I0003,共7页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和转重症风险进行分析,探究相关风险因素,为CV⁃A6感染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χ^...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和转重症风险进行分析,探究相关风险因素,为CV⁃A6感染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χ^(2)检验、限制性立方样条进行分析。结果纳入578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4.12%),血清型分型以CV⁃A6和肠道病毒A71型(EV⁃A71)为主,分别占比53.11%和33.74%,不同血清型重症手足口病在居住地址、学龄分组、照看者、发病至确诊重症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79.452、20.935、258.178、4.454,P均<0.05)。不同血清型患者手、足、口、臀部及四肢等部位出疹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7、17.625、15.777、46.690、10.754,P均<0.05);CV⁃A6主要表现为典型手足口病皮疹情况。不同血清型患者在精神差/嗜睡、头痛、谵妄、肌阵挛、惊厥、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神经系统损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35、83.329、7.901、38.622、13.312、11.173,P均<0.05);与EV⁃A71比较,CV⁃A6出现严重神经系统损伤的比例更低,但具有更高的转重症风险。手足口病在随着发病至诊断重症时间间隔>2 d后,进入ICU的风险呈现上升趋势(P<0.05)。结论手足口病病原体类型正在不断变化,CV⁃A6逐渐成为手足口病的优势血清型,具有较高的转重症风险,须加强手足口病病原体的监测及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CV⁃A6 转重症风险
原文传递
构建学习模型在痰液抗酸染色中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
10
作者 詹佰利 韦吴迪 +5 位作者 包秀丽 陈丽香 何小桃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20-1223,1229,I0002,共6页
目的构建能准确识别抗酸染色痰涂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学习模型,为更快、更高效、更准确地诊断肺结核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PubMed数据库已发表的文章和Tuberculosis Image Dataset中收集痰液Mtb抗酸染色阳性图像,通过直接将像素值... 目的构建能准确识别抗酸染色痰涂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学习模型,为更快、更高效、更准确地诊断肺结核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PubMed数据库已发表的文章和Tuberculosis Image Dataset中收集痰液Mtb抗酸染色阳性图像,通过直接将像素值除以255对所有图像进行归一化,并运用Batch Normalization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迁移学习技术构建快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计算模型精确度、交并比(IoU)、均值平均精度(mAP),并绘制迭代次数-损失折线图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Tuberculosis Image Dataset中的1265张Mtb抗酸染色图像和PubMed数据库中33篇文章中的60张Mtb抗酸染色图像,用于Faster R⁃CNN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构建。该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迭代次数-损失折线图相对平滑,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约在迭代60次左趋于稳定状态。训练集的精确度、IoU、mAP分别为0.9489、0.8975、0.8543,验证集的精确度、IoU、mAP分别为0.6931、0.5460、0.8453。测试集共含有60张Mtb阳性图片,其中49张被模型正确预测,预测结果的正确率为81.7%。结论Faster R⁃CNN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对痰液抗酸染色阳性的Mtb具有较好的识别和分类能力,可作为肺结核诊断的辅助工具用于临床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结核分枝杆菌 Faster R⁃CNN
原文传递
马尔尼菲篮状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锦豪 韦吴迪 +7 位作者 王刚 张洪 罗强 李珍 赖菁贞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13-517,603,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遗传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M)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株,评估其生长状况及毒力水平。方法构建GFP基因表达载体p CAMBIA1303-TrpC-Hygro-gpdA-GFP,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验证GFP基因是否插入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构建... 目的构建稳定遗传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M)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株,评估其生长状况及毒力水平。方法构建GFP基因表达载体p CAMBIA1303-TrpC-Hygro-gpdA-GFP,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验证GFP基因是否插入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构建GFP稳定表达的TM转化子。使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化子荧光表达水平和qPCR检测细胞损伤水平,与标准株ATCC18224比较。结果TM转化子的潮霉素筛选浓度选择为80μg/mL,筛选后的转化子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进行绿色荧光检测,确定获得稳定遗传的GFP标记菌株。在25℃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5 d后,转化子和标准株的菌落直径分别为(7.18±0.12)和(7.04±0.16)cm,均呈扁平绒毛状,表面多为灰褐色菌丝,同时两者的生长速率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使用转化子和标准株感染THP-1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的形态、细胞死亡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转化子与标准株在形态和功能上无差异,可以作为示踪菌应用于细胞感染模型上,更加直观地评估TM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TM在细胞内定位以及细胞免疫通路的表达水平等,是研究TM感染的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绿色荧光蛋白 示踪菌 标准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