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车组车顶高压电器箱三维有限元仿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彦林 陈恒谦 +3 位作者 杨燕花 李鸣霄 邱浩 王曙鸿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5,共7页
动车组高压电器箱放置于车顶,内部集成了多种电气设备。但集成化的高压电器箱,使得箱内设备布局非常紧凑,可能造成某些设备金具表面电场集中,导致电晕放电。为分析动车组高压电器箱内部的电场分布情况,文中建立了高压电器箱的三维有限... 动车组高压电器箱放置于车顶,内部集成了多种电气设备。但集成化的高压电器箱,使得箱内设备布局非常紧凑,可能造成某些设备金具表面电场集中,导致电晕放电。为分析动车组高压电器箱内部的电场分布情况,文中建立了高压电器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静电场和瞬态电场有限元方法,分别在额定工作电压和标准操作冲击电压下,计算了高压箱内的整体电场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验证有限元仿真的准确性,进行了高压电器箱的电位测量试验。在额定工作电压下,测量了箱内高压隔离开关金具的悬浮电位;在操作过电压下,测量了箱外5个试验点处的电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仿真计算和试验测量数据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2.4%,建立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是合理有效的。文中的分析方法可为高压电器箱的研发及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后续的高压电器箱内部绝缘结构优化的仿真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高压电器箱 有限元法 三维电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安装方式对机车稳定性和平稳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小星 陈国胜 陈喜红 《铁道机车车辆》 2016年第2期24-26,31,共4页
分析3种抗蛇行减振器安装方式时转向架的受力差异,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抗蛇行减振器安装方式对机车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左右对称但非平行安装方式下的机车运行稳定性和横向平稳性明显差于左右对称且平行安装方式和... 分析3种抗蛇行减振器安装方式时转向架的受力差异,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抗蛇行减振器安装方式对机车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左右对称但非平行安装方式下的机车运行稳定性和横向平稳性明显差于左右对称且平行安装方式和斜对称安装方式。对于左右对称但非平行安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 转向架蛇行 安装角度 稳定性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机车无火回送试验模拟装置的研发 被引量:1
3
作者 易文祺 代正杰 《技术与市场》 2016年第3期31-33,共3页
主要从和谐机车实际出厂要求和从减少作业人员等待时间同时方便作业人员作业的角度出发,根据机车无火回送试验大纲的要求研究机车空气管路系统制动原理,在借助厂房现有风源的条件下设计一套能够实单台或多台(不超过5台)无火机车常用制... 主要从和谐机车实际出厂要求和从减少作业人员等待时间同时方便作业人员作业的角度出发,根据机车无火回送试验大纲的要求研究机车空气管路系统制动原理,在借助厂房现有风源的条件下设计一套能够实单台或多台(不超过5台)无火机车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试验的模拟装置。主要就该装置的设计原理、三维模型、组装过程、调试验证等方面进行介绍,最后通过对重联机车发出相应的指令实现无火机车的制动和缓解功能从而得出验证结论:该装置满足无火回送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系统 无火回送 常用制动 紧急制动 机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车顶高压电器箱的电场计算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邱浩 李鸣霄 +3 位作者 王曙鸿 王梓昂 张彦林 陈恒谦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2-380,共9页
集成化的动车组车顶高压电器箱,其箱内电气设备布局非常紧凑,可能造成某些设备的金具表面电场集中,导致电晕放电。建立动车组高压电器箱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正常工况(额定工作电压)下,基于静电场分析箱内整体电场的分布规律;在异常... 集成化的动车组车顶高压电器箱,其箱内电气设备布局非常紧凑,可能造成某些设备的金具表面电场集中,导致电晕放电。建立动车组高压电器箱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正常工况(额定工作电压)下,基于静电场分析箱内整体电场的分布规律;在异常工况(标准雷电冲击电压)下,基于瞬态电场分析箱内整体电场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针对高压电器箱内表面场强较集中的金属部件,分别进行电场调整:采用改变电极形状的方法,调整高压隔离开关的表面电场;采用包裹绝缘护套的方法,调整电压互感器汇流排的表面电场;采用增设开口均压环的方法,优化真空断路器上/下刀片的表面电场,并借助正交化实验设计方法,确定开口均压环的最佳设计参数。最后,通过悬浮金属的电位测量试验,验证有限元计算的正确性。文中的分析计算和结构优化方法可为高压电器箱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高压电器箱 有限元法 电场计算 结构优化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无溶剂环氧膨胀型防火涂料在城轨车辆上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康解云 尹爱平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7,117,共4页
介绍了双组分无溶剂环氧膨胀型防火涂料在城轨车辆上的应用。该涂料解决了常用防火涂料与涂层体系配套性差的问题,且减少了涂层结构,缩短了工时,经济性和环保性更好。相关试验证明了其涂膜具有很好的防火和机械性能,未来应用将更广泛。
关键词 双组分无溶剂环氧膨胀型防火涂料 城轨车辆 防火 配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太网的第2代分布式列车网络控制系统(DTECS-2)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冬 杨奇科 叶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
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采购项目的其中1列车被要求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第2代分布式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架构、系统性能,并与传统的基于MVB(多功能车辆总线)的分布式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地铁列车 分布式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以太编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全自动车钩过载保护装置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春明 张英福 徐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从结构型式、过载保护触发、安装方式、可维护性等四个方面,对地铁车辆全自动车钩的三种过载保护装置(鼓型套筒式、螺栓内剪切式、螺栓内拉断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在地铁车辆中采用螺栓内剪切或螺栓内拉断式前部安装的全自动车钩。
关键词 地铁车辆 全自动车钩 过载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级虚拟轨道列车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功 屈海洋 +1 位作者 李春明 谢菲 《中国科技信息》 2023年第4期78-80,共3页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快速、准时、大运量和环保的突出特点,在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交通环境、引导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带动城市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和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也在...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快速、准时、大运量和环保的突出特点,在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交通环境、引导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带动城市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和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目前,城市轨道车辆正朝着安全、高效、智慧化发展。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级虚拟轨道列车(以下简称SRT)就是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一种,如图1所示。SRT相比于地铁、中低速磁悬浮、有轨电车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无需全程敷设专用轨道的特点,相比于公交车和BRT具有科技含量高、前沿技术多、载客数量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车辆 有轨电车 中低速磁悬浮 城市空间布局 轨道列车 株洲电力机车 B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外风挡开发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坤 孟令锋 陈跃忠 《电子世界》 2016年第20期78-80,共3页
动车组外风挡安装在车辆中间贯通道连接处,主要功能为改善车辆外观,优化车辆空气动力学,降低车辆运行阻力和风噪。目前,国内动车组外风挡主要采用国外产品,存在采购维护成本高、供货周期长、技术响应慢等问题。本文研究动车组U型外风挡... 动车组外风挡安装在车辆中间贯通道连接处,主要功能为改善车辆外观,优化车辆空气动力学,降低车辆运行阻力和风噪。目前,国内动车组外风挡主要采用国外产品,存在采购维护成本高、供货周期长、技术响应慢等问题。本文研究动车组U型外风挡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探讨外风挡的设计流程。本文所设计开发的外风挡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车辆外形要求和曲线通过能力要求,并已在动车组项目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外风挡 结构设计 橡胶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TSI的车辆入口系统设计
10
作者 张坤 孟令锋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4期109-111,共3页
为了使铁路零部件在所有欧盟国家都能适合使用,欧盟委托ERA(欧洲铁路协会)颁布了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简称TSI。只有当车辆制造商和运营商通过Notified Body(公示认证机构)的互通互用性评估,才能获得认证机构颁发的全欧洲认可的证书,进一... 为了使铁路零部件在所有欧盟国家都能适合使用,欧盟委托ERA(欧洲铁路协会)颁布了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简称TSI。只有当车辆制造商和运营商通过Notified Body(公示认证机构)的互通互用性评估,才能获得认证机构颁发的全欧洲认可的证书,进一步成功进军欧洲铁路市场。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简称TSI,本文以出口马其顿的动车组项目为例主要介绍了符合TSI的车辆入口系统的设计,包括客室侧门、自动踏板和手动坡道的主要功能、技术参数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车辆入口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分散型内燃动车组排气设计
11
作者 占雷 《电子质量》 2022年第2期47-49,共3页
详细介绍了动力分散型内燃动车组排气结构和防护设计,采用顶部排气方式,通过计算和选用新型隔热材料,设计一款具有良好隔热的夹层烟囱,该烟囱顶部设置具有导流、防雨水和杂物的导流罩。为避免噪声对客室内部环境的干扰,设计贯通车顶和... 详细介绍了动力分散型内燃动车组排气结构和防护设计,采用顶部排气方式,通过计算和选用新型隔热材料,设计一款具有良好隔热的夹层烟囱,该烟囱顶部设置具有导流、防雨水和杂物的导流罩。为避免噪声对客室内部环境的干扰,设计贯通车顶和车底的管道柜,并对管道柜做降噪处理,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动车组 隔热 排气烟囱 降噪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在不锈钢小孔切削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12
作者 廖宁宁 彭鑫 王福杰 《技术与市场》 2017年第5期29-30,共2页
针对TKS42B(06)制动控制器自复凸轮的镗孔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镗孔尺寸的主要三要素进行正交试验,探讨镗孔切削余量、镗孔深度、镗刀调节格数与镗孔尺寸的关系,最后得出镗孔时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镗削 正交试验 最佳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焊接主要缺陷及控制方法概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文 刘昌盛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焊接作为一种将金属材料永久连接在一起的工艺方法,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桥梁、建筑、船舶、航空航天还是汽车制造等领域,焊接技术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概述了金属材料焊接过程中的主要缺陷及其对产品质量... 焊接作为一种将金属材料永久连接在一起的工艺方法,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桥梁、建筑、船舶、航空航天还是汽车制造等领域,焊接技术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概述了金属材料焊接过程中的主要缺陷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裂纹、未熔合、夹渣、气孔、变形和残余应力等。这些缺陷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安全。文章归纳了焊接缺陷的控制方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提高操作技能,并采用在线监测等手段来减少缺陷的产生,以确保焊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缺陷 强度 密封性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板牵引梁搅拌摩擦焊焊接质量攻关
14
作者 雷文 朱献 席伟明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厚板牵引梁在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中,容易发生焊缝表面沟槽、焊缝压深、搅拌头断针等质量问题。通过应用优化组焊压紧工装、焊接参数及搅拌头的使用设计等攻关措施,可有效降低焊接质量问题发生,提升牵引梁焊接效率。
关键词 底架牵引梁 搅拌摩擦焊 焊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冲击技术消除转向架构架焊接残余应力试验方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应之丁 高立群 范庆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6,51,共4页
为消除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尝试应用超声冲击法消除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给出了采用超声冲击测试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试验方案,测试超声冲击前后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对超声冲击前后焊接接头的... 为消除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尝试应用超声冲击法消除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给出了采用超声冲击测试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试验方案,测试超声冲击前后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对超声冲击前后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常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查测试。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后焊缝区强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构架 焊接接头 残余应力 超声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nano-precipitated phase in Al-Cu-Mg alloy subjected to rapid cold stamping 被引量:10
16
作者 Cai-he FAN Ling OU +2 位作者 Ze-yi HU Jian-jun YANG Xi-hong CH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455-2462,共8页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diffractometry(XRD),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and hardness tes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nano-precipit...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diffractometry(XRD),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and hardness tes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nano-precipitates of the spray-formed fine-grained Al-Cu-Mg alloy during rapid cold stamping deformation.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ruded Al-Cu-Mg alloy undergoes obvious re-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rapid cold-stamping deformation process.The plasticθ′phase has a slower re-dissolution rate than the brittle S′phase.The long strip-shaped S′phases and the acicularθ′phases in Al-Cu-Mg alloy after three passes of cold stamping basically re-dissolved to form a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A large number of fine granular balanceθphases precipitate after four passes of rapid cold-stamping deformation.Rapid cold stamping deformation causes the S′phase andθ′phase to break and promote the nano-precipitate phases to re-dissolve.The high distortion free energy of the matrix promotes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equilibriumθphase,and the hardness of the alloy obviously increases from HB 55 to HB 125 after the rapid cold stamp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 alloy rapid cold stamping nano-precipitate RE-DISSOLUTION re-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Al-Cu-Mg alloy during rapid cold punch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被引量:6
17
作者 Ze-yi HU Cai-he FAN +2 位作者 Dong-sheng ZHENG Wen-liang LIU Xi-hong CH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816-1823,共8页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pray formed and rapidly solidified Al-Cu-Mg alloy with fine grains during rapid cold punch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was investig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pray formed and rapidly solidified Al-Cu-Mg alloy with fine grains during rapid cold punch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was investig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es of fine-grained Al-Cu-Mg alloy during rapid cold punch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mainly consist of S phase and a small amount of coarse Al6Mn ph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eformation passes, the density of precipitates increases, the size of precipitate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bands disappear gradually. In addition, the grains are refined and tend to be uniform. Defects introduced by rapid cold punching contribute to the precipit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and promote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S phase and recrystallization. De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bands in the coarse grains transform into deformation-induced grain boundary during the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which refine grains, obtain uniform nano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promote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S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 alloy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PRECIPITATE RECRYSTALLIZATION deformation band rapid cold pun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of spray-formed 5A12 Al alloy processed by high reduction rolling 被引量:4
18
作者 Cai-he FAN Xi-hong CHEN +3 位作者 Xin-peng ZHOU Ling OU Jian-jun YANG Ying-biao PE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363-2370,共8页
The extrusion preform of the spray-formed5A12Al alloy was hot rolled using high reduction rolling technology.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and energy dispersiv... The extrusion preform of the spray-formed5A12Al alloy was hot rolled using high reduction rolling technology.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was studied and the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 was thereby propo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scontinuous and 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hot rolling deformation of the spray-formed5A12Al alloy.The grain size was significantly refined and the micro-scale grains formed.Partial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leads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cellular structure.The Mg atom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Al matrix mainly in the presence of solid 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formation of precipitate.High solid solution of Mg atoms not only hindered the dislocation motion and increased the density of dislocation,but also exhibited a remarkable solid solution strengthening effect,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ughness of the as-rolled sheets.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spray formed5A12Al alloy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3passes hot rolling were622MPa and20%,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12 Al alloy spray forming ROLLING microstructur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颗粒增强7A04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及力学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才河 胡泽艺 +3 位作者 陈喜红 周新鹏 欧玲 阳建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7A04铝合金及玄武岩颗粒增强7A04铝合金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界面结构,对比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颗粒在铝基体中弥散...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7A04铝合金及玄武岩颗粒增强7A04铝合金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界面结构,对比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颗粒在铝基体中弥散分布,并与铝基体形成强力结合界面,玄武岩颗粒边缘的SiO2不断被反应生成的Al2O3取代,形成一层几十纳米厚度的高温反应层,反应生成的Al2O3强化玄武岩颗粒与铝基体的结合界面;弥散分布的玄武岩颗粒促进基体中位错增殖、空位形成和析出相的析出,析出相主要以板状的η(MgZn2)相和亮白色条状或椭球状的T(Al2Mg3Zn3)相为主,结合界面、高位错密度及弥散分布的第二相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添加玄武岩颗粒的7A04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分别达667 MPa和696 MPa,与未添加玄武岩颗粒的7A04铝合金相比分别提高10.4%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冷冲及再结晶退火对Al-Cu-M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泽艺 范才河 +3 位作者 刘文良 阳建君 欧玲 陈喜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06-2315,共10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能谱仪(EDS)和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快速冷冲及再结晶退火对喷射成形快速凝固细晶Al-Cu-M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晶Al-Cu-Mg合金在快速冷冲及再结晶退火...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能谱仪(EDS)和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快速冷冲及再结晶退火对喷射成形快速凝固细晶Al-Cu-M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晶Al-Cu-Mg合金在快速冷冲及再结晶退火过程中析出相主要以平衡相S相为主,还有少量较粗的Al6Mn相,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析出相的密度不断增大、尺寸显著减小。快速冷冲引入的缺陷有助于Al-Cu-Mg合金脱溶和再结晶形核,促进S相和再结晶的形核与长大,从而有效细化晶粒、获得均匀纳米晶组织和促进S相弥散分布。快速冷冲Al-Cu-Mg合金的主要强韧化机制是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经4道次快速冷冲后合金的极限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578MPa和17.5%,与1道次快速冷冲合金试样的相比较,极限抗拉强度提高48.5%,伸长率提高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成形 AL-CU-MG合金 快速冷冲 再结晶退火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