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
1
作者 安子栋 张扬 李海博 《应用经济学评论》 2024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了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于2024年3月8日组织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学院副院长魏楚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经济学院的14位与会学者就各自研究领域,从制度因素、要素市场变革、产业升级、能源转型等角度全面开展讨论,在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同时,挖掘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制度因素 要素市场变革 产业升级 能源转型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应用——兼评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1
2
作者 刘瑞 郭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9,共9页
在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将高质量发展指数应用于东北经济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 在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将高质量发展指数应用于东北经济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指数能够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得出东北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结论。其中,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作用;吉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的作用;黑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于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的作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开放发展不足。因此未来东北经济全方位振兴的重点是扩大开放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推动东北亚区域一体化是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 绿色发展指数 开放发展指数 共享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付晓东 王静田 崔晓雨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4,共17页
中国是一个地域大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发展道路各有千秋,人文社会各具特色。作为一个大国,各地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区域利益关系的碰撞、冲突,需要调节、平衡,因此,区域政策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区域... 中国是一个地域大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发展道路各有千秋,人文社会各具特色。作为一个大国,各地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区域利益关系的碰撞、冲突,需要调节、平衡,因此,区域政策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区域政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及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其不仅重要而且可行,可以做到并且做好,因此,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就有了用武之地。当然,我们也有过教训和失误,付出过不小的代价,这是需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方面。在大数据分析日益深化的今天,运用文献计量法——CiteSpace5.3知识图谱,根据已有资料对1998—2019年区域政策研究文献展开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热点词突现分析,可以直观中国区域政策的研究热点、脉络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区域政策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趋势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76-80,共5页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性变化,包括:智能化经济社会加速形成,产业结构自主优化升级加速,人口结构变化引领经济转型,城镇化进程或将接近中国式临界值,国内消费升级受挫但消费升级趋势不改,等等。从表面看,...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性变化,包括:智能化经济社会加速形成,产业结构自主优化升级加速,人口结构变化引领经济转型,城镇化进程或将接近中国式临界值,国内消费升级受挫但消费升级趋势不改,等等。从表面看,这些趋势性变化是由各种短期的和偶然的事件冲击所致,实际上,促成它们的其实是隐藏在那些短期、偶然事件背后的长期、必然因素。因此,要结合长期和必然因素去积极跟踪、密切观察这些趋势性变化,及时分析总结特征规律,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指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趋势特征 转型升级 产业 人口 消费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认知误区辨析与学科框架讨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可云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5,共6页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光明,但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妨碍其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在这个学科领域还存在较多的认知误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混淆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及其子学科之间的关系,二是将新经济地理学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方向...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光明,但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妨碍其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在这个学科领域还存在较多的认知误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混淆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及其子学科之间的关系,二是将新经济地理学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方向并过分追求模型化,三是重现实决策解读而轻区域管理制度基础研究与理论方法创新。中国区域经济学要有中国气派,就必须直面中国现实,反映中国特色,用中国理论与中国方法解释中国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必须避免上述三个方面的认知误区。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关系协调与区域治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的“双黄蛋”。区域治理主要研究政府如何运用区域战略、规划与政策引导区域发展和调整区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经济学 认知误区 学科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6-79,共4页
考虑中国经济发力方向,需要首先冷静地分析客观条件,不能仅仅凭主观愿望行事。重启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兼顾国内外的环境变化,需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考虑,从多个角度保障中国经济增长行稳致远。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战略思考 有利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内容构成、动力机制与构建思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久文 周孝伦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应把握好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构成内容,将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和区域可持续开发作为构...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应把握好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构成内容,将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和区域可持续开发作为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强大动力。其构建思路如下:以数字化赋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通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要素资源合理分配,培育空间增长极驱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保障各类型地区协调发展,推进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体系 生产力布局 新质生产力 空间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可云 冯晟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新型城镇化”首次提出以来,概念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亟待...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新型城镇化”首次提出以来,概念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研究从4个角度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内涵,即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景观城镇化,并探究了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提供了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路径 人口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社会城镇化 景观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分化与空间动能解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三百 张可云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5,共15页
1949—2019年,中国各省份经济总量不平等程度先下降后上升,在近十年的短周期内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而人均实际GDP不平等程度则处于水平波动的状态,近年来呈现σ趋同态势,并在2019年出现β趋同的新迹象。创新能力较弱、政府债务率... 1949—2019年,中国各省份经济总量不平等程度先下降后上升,在近十年的短周期内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而人均实际GDP不平等程度则处于水平波动的状态,近年来呈现σ趋同态势,并在2019年出现β趋同的新迹象。创新能力较弱、政府债务率偏高和劳动人口占比偏低是当前落后地区增长动能匮乏的重要原因。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是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1999—2019年省级层面GDP差异的88.9%和人均GDP差异的59.1%,其中研发支出与就业规模是地区GDP总量分化的主因,研发支出与资本存量是地区人均GDP分化的主因。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但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区别,仅周边研发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夏普利值分解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10
作者 孙久文 《中国国情国力》 2024年第8期4-8,共5页
本文围绕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展开深入探讨。文中回顾了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变化历程,历经生产力均衡布局、东部优先发展及协调发展新阶段。阐述了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布局的框架,包括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优化区域划分、调整区域... 本文围绕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展开深入探讨。文中回顾了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变化历程,历经生产力均衡布局、东部优先发展及协调发展新阶段。阐述了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布局的框架,包括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优化区域划分、调整区域经济关系、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及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分析了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上的规律,并提出防止资源性衰退的举措。此外,给出了推进精细化区域开发、加快产业转移、重视区域创新以及制定精准区域政策体系等建议,旨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为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布局 优势互补 产业体系 区域创新 产业转移 区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策略方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政 占智勇 丁守海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159,160,共15页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党和国家着眼于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和具体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科学内涵、先进表现和实践路径的崭新概念...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党和国家着眼于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和具体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科学内涵、先进表现和实践路径的崭新概念。新质生产力赋能长江经济带建设从逻辑机理分析是坚持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统筹协调稳定区域发展步伐,坚持绿色保障发展可持续,深化开放融合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共建共享提升发展实效。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驱动力作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优化新质人才要素规模,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支撑发展数智化转型,深化改革开放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并行共举,通过这些举措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数智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晨 张可云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0,共11页
自2014年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提高整体区域发展水平、增强核心城市竞争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将京津冀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 自2014年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提高整体区域发展水平、增强核心城市竞争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将京津冀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赋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新使命、新要求。围绕这一新的功能定位,论文从城市层面、区域层面和战略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发展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当前京津冀地区在支撑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上所面临的不足与挑战。由此,论文结合未来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从增强人口承载能力、稳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京津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思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先行区 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正当其时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民营经济发展局以服务为核心,协调有关部门、配置相关资源,加强顶层设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政策反馈机制,推动政策落地,从而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的功能。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在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优化民营企... 民营经济发展局以服务为核心,协调有关部门、配置相关资源,加强顶层设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政策反馈机制,推动政策落地,从而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的功能。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在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发展局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14
作者 魏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2-45,共4页
民营企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具有创新性强、机制灵活、市场响应速度快等优势,能够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和坚实基础。当前民营经济在推动... 民营企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具有创新性强、机制灵活、市场响应速度快等优势,能够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和坚实基础。当前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还面临着要素、战略、行业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优化行业生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持续改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匹配视角下的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建设策略
15
作者 张可云 黎思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需要推动北京市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与环京区县的合作。但环京区县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与北京产业匹配度不高和产业投资联系不强的问题。两地发展差距过大、市郊铁路建设滞后和环... 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需要推动北京市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与环京区县的合作。但环京区县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与北京产业匹配度不高和产业投资联系不强的问题。两地发展差距过大、市郊铁路建设滞后和环京区县营商环境不良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未来应当根据产业匹配度建立对口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市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营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环京区县 产研一体 高新技术企业 上市公司异地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
16
作者 孙久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共4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战略部署,特别提出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培育新增长极,是积极应对当前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战略部署,特别提出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培育新增长极,是积极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叠加效应 增长极 区域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战略部署 主体功能区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的编制:1981—2018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红霞 夏明 +1 位作者 苏汝劼 林晨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3,共21页
本文提出了以各类统计数据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核心的编制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充分利用国家统计局及其他官方数据源,以国家统计局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的方法为基础、以必要的数学方法为辅助。该方法的优点一是编表方法与国家统计... 本文提出了以各类统计数据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核心的编制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充分利用国家统计局及其他官方数据源,以国家统计局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的方法为基础、以必要的数学方法为辅助。该方法的优点一是编表方法与国家统计局保持内在一致性,数据上能更好地与官方表形成补充和进行衔接;二是充分利用各级部门公布的统计信息,使得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能更好地反映编表年度的经济实际。本文利用该方法编制完成我国1981—2018年期间的序列投入产出表,并与已有文献中的几类我国序列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时间序列 RAS法 GRAS法 数学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行政区划调整的历程、特征与展望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可云 李晨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8,F0002,共12页
行政区划是国家权力分配和政策制定的基础,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空间单元。行政区划调整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中国的行政区划调整经... 行政区划是国家权力分配和政策制定的基础,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空间单元。行政区划调整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中国的行政区划调整经历了四个时期:探索时期、加速时期、调整时期和优化时期。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特征是:不同时期行政区划调整的主导目标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区域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不同、行政级别越高的政区调整频率越低、行政区划调整的空间尺度不断细化以及行政层级调整趋向扁平化。进入新时代后,中国行政区划的调整要注重完善行政区划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城镇型政区的设置标准、探索不同的设市模式、完善行政区划调整的评估机制以及明确行政区划管理的主体并赋予其必要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调整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被引量:60
19
作者 张可云 杨丹辉 +2 位作者 赵红军 陈晓东 汤正仁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9,共12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间传统的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发生明显改变。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各区域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培育新动能、实...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间传统的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发生明显改变。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各区域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培育新动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新突破口和重要渠道,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邀请相关专家就数字经济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数字经济在打破区域合作藩篱,促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中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可云 肖金成 +3 位作者 高国力 杨继瑞 张占仓 戴翔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9,共16页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治理矛盾突出。面对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逐渐从外贸和投资主导转向内需和消费主导,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治理矛盾突出。面对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逐渐从外贸和投资主导转向内需和消费主导,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首次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新格局并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准确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刊就上述问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展开讨论,以期对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