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构建与实证评估
1
作者 马本 夏天辰 庞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高水平的生态资产管理是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重要保障。论文突出生态资产的稀缺属性和产权属性,通过梳理“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产品”全链条转化流程界定了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构建包括生态资源禀赋、政府... 高水平的生态资产管理是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重要保障。论文突出生态资产的稀缺属性和产权属性,通过梳理“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产品”全链条转化流程界定了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构建包括生态资源禀赋、政府生态资产管理、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价值实现四个维度,由16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基于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论文评估了中国城市在生态资产管理上的总体水平及多维进展,得到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综合指数和四个分领域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初具成效,但城市间差异明显,生态资产管理综合水平提升潜力大;生态资源禀赋与政府生态资产管理能力、生态保护资金需求与地方财力存在地区失衡,生态保护补偿与市场化价值实现水平存在空间分异;健全政府生态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是关键抓手。最后,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开展常态化评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管理 指数构建 生态补偿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智慧生态环境治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
作者 梁宇超 庞军 +3 位作者 贾真 朱忠军 张伟 董战峰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5期68-79,共12页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化水平,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智慧生态环境治理评价体系,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智慧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其次梳理了现有生态环境治理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基于理论框架...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化水平,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智慧生态环境治理评价体系,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智慧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其次梳理了现有生态环境治理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现代智慧生态环境治理评价体系;然后分析了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介绍了在现代生态环境智慧治理评价体系中引入CRITIC法实现加权评估的基本流程;最后,以中国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意义的14个省级行政区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对各地区在现代智慧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展开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生态环境治理 智慧治理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3
作者 庞军 梁宇超 秦海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84-4090,共7页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中国环境经济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首先,简述了环境经...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中国环境经济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首先,简述了环境经济学学科的诞生背景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了中国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进程;其次,总结了环境经济学学科主要的研究领域,归纳了环境经济政策设计与评估、费用-效益分析、环境价值评估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四个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然后,阐述了环境经济学学科从哪些角度可以回应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最后,论述了中国环境经济学学科可以从环境政策与制度、绿色金融、污染与健康、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实现、气候应对与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做出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建设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政策 费用-效益分析 环境价值评估 气候变化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究:来自中国287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瑄 龙凤 +3 位作者 蒋艺璇 秦顺兴 石磊 葛察忠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14-2823,共10页
探索一条城市层面水污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刻画城市水污染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该研究构建动态面板效应模型,基于我国287个城市2012-2022年水污染物浓度与GDP年度数据,探究城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探索一条城市层面水污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刻画城市水污染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该研究构建动态面板效应模型,基于我国287个城市2012-2022年水污染物浓度与GDP年度数据,探究城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这五种主要水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异质性城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形态差异以及水环境规制强度和人均收入水平对EKC拐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我国287个城市2012-2022年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浓度均处于下降态势,而总氮浓度处于波动状态。②除化学需氧量外,氨氮、总氮、总磷浓度及高锰酸盐指数均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③异质性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东侧城市组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大部分水污染物与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④拐点形成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在水环境规制强度和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大部分水污染物浓度与经济发展均呈倒U型关系。因此,应着重加强化学需氧量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关注胡焕庸线以西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持续深化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充分发挥居民在水环境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水污染 经济发展 环境规制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跨区域能源系统优化及碳中和情景分析
5
作者 赵庆 许光清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570,共14页
通过构建跨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模型NEMO-China-MR,基于各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差异性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新能源发展异质性,设计了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参考情景S0,供需协同的综合情景S1和区域均衡发展情景S2,不同情景均能在达成“双... 通过构建跨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模型NEMO-China-MR,基于各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差异性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新能源发展异质性,设计了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参考情景S0,供需协同的综合情景S1和区域均衡发展情景S2,不同情景均能在达成“双碳”目标的同时实现能源需求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情景对比的结果表明:供需协同影响电力系统最优发展路径,储能设施和跨区域输电克服了能源资源的时空错配,S1情景需要考虑未来电网的不确定性,S2情景在区域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减少了电网传输的压力,是未来最理想的发展情景.未来需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能源系统转型,以电气化与电力低碳化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同时构建跨区域传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跨区域传输 区域均衡发展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产力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实证分析
6
作者 张红亮 杨子涵 吴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4-2373,共10页
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利用面临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的两难抉择,尽管提升农业生产力有可能实现二者的双赢,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争议。研究围绕着“农业生产力提升是减缓还是加剧森林破坏”这一研究问题,基于2001—2015年中国1200个区县单... 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利用面临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的两难抉择,尽管提升农业生产力有可能实现二者的双赢,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争议。研究围绕着“农业生产力提升是减缓还是加剧森林破坏”这一研究问题,基于2001—2015年中国1200个区县单元的数据,采用索洛残差与随机前沿法测算区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以表征农业生产力,并使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方法,估计农业生产力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样本区县总体呈现出农业生产力与森林覆盖率的同步提升;②农业生产力提升对森林覆盖率有一定负面影响,农业TFP每提升1%,森林覆盖率将降低0.012%;估计2001—2015年间农业生产力提升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0.14%—0.25%,但与我国同时期的森林覆盖率整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相比,负面影响十分有限;③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农业部门内部的结构调整,提高了畜牧业和渔业产值的贡献比重,同时增加了种植业的耕地利用强度,从而缓解了农业发展对森林覆盖的不利影响。可见,样本区县以较小的森林保护代价,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并在生态保护项目的有力支持下,获得了森林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森林覆盖 森林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挑战及创新
7
作者 昌敦虎 马奔 +2 位作者 唐小平 温亚利 庞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基于“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的链条,面向国家公园体制提出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概念。国家公园生态资产概念的提出具有资产化管理国家公园和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保护双重意义。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包括:守护国家生态... 基于“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的链条,面向国家公园体制提出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概念。国家公园生态资产概念的提出具有资产化管理国家公园和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保护双重意义。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包括: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建立全民所有资产委托代理机制、稳步推进保护地役权改革、实行全域用途管制、创新生态资产特许经营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生态资产监测评估制度。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国家公园,全面、系统开展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促进自然资源资产持续保值增值,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面临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产权界定不够清晰、保护与利用不够平衡等挑战。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创新的建议如下:第一,构建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法律体系,完善生态资产管理制度;第二,健全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开展生态资产管理评估;第三,建立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资产委托代理机制,实现生态资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资产 生态资产管理 国家公园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试点政策对降碳减污协同的影响评价
8
作者 李峰 严雨彤 +1 位作者 庞军 卢治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当今中国正面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文中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温室气体控制政策之一——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例,主要运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实证研究,... 当今中国正面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文中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温室气体控制政策之一——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例,主要运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实证研究,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与固定效应的混合模型,分析碳市场试点的减污与降碳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市场政策在有效减少了试点地区碳排放量与碳强度的同时也减少了这些地区工业SO_(2)的排放量与PM_(2.5)浓度,但对工业废水与工业烟粉尘排放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惩罚机制更严格、财政依存度更高的地区,该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效果更显著。从市场活跃度的角度来看,碳交易量、碳均价、有效交易天数均对减污降碳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减污降碳 双重差分(DID)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的理论逻辑、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本 陈泽长 程美英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8期475-486,共12页
为实现高水平的生态保护和生态资产管理,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经济学理论视角构建了国家公园体制分析框架,对于深刻理解国家公园建设的深层次逻辑至关重要。基于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政府治理、生计冲突等... 为实现高水平的生态保护和生态资产管理,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经济学理论视角构建了国家公园体制分析框架,对于深刻理解国家公园建设的深层次逻辑至关重要。基于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政府治理、生计冲突等方面的典型特征,着重从横向权力整合和纵向权力上收的双重视角,构建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经济学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综合考虑了生态保护整体性、多目标冲突、信息劣势及信息不对称、部门间协调的交易成本、部门间分工效率、地方政府“竞次”、正外部性内部化等理论逻辑,形成了基于成本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国家公园体制经济学逻辑框架。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针对其所代表的三种管理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公园体制的“成本-效益”变化,总结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生态资产管理的重要成就和主要挑战,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需重点处理的与原有自然保护地关系、与地方政府部门关系和与居民生计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经济学 横向权力整合 纵向权力上收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技治理:治理范式创新及其逻辑建构
10
作者 周景博 肖翠翠 +1 位作者 薛婕 冯相昭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4年第13期33-37,共5页
环境科技治理是将科技系统嵌入环境治理体系的环境治理创新模式,是我国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环境治理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的环境治理范式创新。本文系统梳理了环... 环境科技治理是将科技系统嵌入环境治理体系的环境治理创新模式,是我国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环境治理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的环境治理范式创新。本文系统梳理了环境治理范式变迁路径,界定了环境科技治理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特征,论证了环境科技治理的理论逻辑,以期为根本解决我国当前重点环境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丰富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范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环境科技 范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土地价格与绿色发展——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准自然实验
11
作者 昌敦虎 张泽阳 +1 位作者 杨瑄 马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90,共22页
绿色发展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如何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背景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构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格局,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为绿色发展增添动力,成为亟待探索的时代命题。基... 绿色发展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如何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背景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构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格局,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为绿色发展增添动力,成为亟待探索的时代命题。基于2007~202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情况与微观地块的合成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的土地市场价格响应及其隐蕴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产生了负向地价效应并表现出绿色发展特征。地方政府调整供地策略,借助市场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构筑了适应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要求的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了产业绿色转型、工业提质增效、农村居民增收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绿色发展模式。企业和居民用地需求“双降”是市场主体响应政府管制引致地价下降的重要机制。成本收益分析表明,政策具有成本有效性。本文为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建设中更好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优势,推动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土地交易价格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原文传递
考虑储能的电力系统优化与中国碳中和情景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师嘉 许光清 +1 位作者 赵庆 吴静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3-2846,共14页
实现碳中和需要在供给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需求端提高电气化率.同时,新能源的消纳需要储能设施配套建设.本文基于LEAP-NEMO构建了中国能源系统模型NEMO-China,并针对电力系统进行了成本最小化优化.以高碳汇能力预期... 实现碳中和需要在供给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需求端提高电气化率.同时,新能源的消纳需要储能设施配套建设.本文基于LEAP-NEMO构建了中国能源系统模型NEMO-China,并针对电力系统进行了成本最小化优化.以高碳汇能力预期和保留煤电兜底设置基准情景,然后根据发展路径的不同,设置了需求导向情景、供给导向情景和综合情景.模型模拟了2020~2060年我国的终端能源需求、电力系统运行状况、成本与CO_(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碳达峰目标能如期实现,基准情景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CCUS与负碳技术的支持,需求导向情景成本高昂,不能做到成本有效,供给导向情景在低碳汇能力预期下难以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需要供给端深度脱碳与需求端深度转型同时发力.综合情景以最低的累计成本与碳排放实现了碳中和目标,是未来最理想的碳中和路径.未来需要在需求端鼓励产业转型与电气化率提升,在供给端推进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升与储能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NEMO 可再生能源 储能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晓 郑华 +2 位作者 刘珍环 任玉含 唐华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443-9457,共15页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是由受人类活动深度调控和影响的农业系统产生,其在提供有益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对人类福祉有负面影响的生态系统负服务。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和负服务研究不仅关注传统的粮食安全,同时关注与生态安全的共赢,...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是由受人类活动深度调控和影响的农业系统产生,其在提供有益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对人类福祉有负面影响的生态系统负服务。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和负服务研究不仅关注传统的粮食安全,同时关注与生态安全的共赢,可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科学视角。基于文献阅读,在明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和负服务内涵及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旨在(1)归纳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和负服务研究的核心尺度和热点议题;(2)梳理多级尺度的典型指标及适用性评估方法;(3)提出未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和负服务领域的关键发展方向。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主要涉及田块、景观和区域三个核心尺度,随着尺度扩大,热点议题从关注田块农作物自身,到关注景观异质性及其关联,再到关注区域上与社会系统的结合。农业生态系统除了提供典型或特殊的粮食供给、授粉、杂草防控等服务,同时也带来农业废料、病虫害、生境破损等负服务。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定性和半定量方法通常可适用于多级尺度,而不同定量方法和模型的最佳适用尺度存在差异。未来可重点从时空权衡作用分析、供需和流动机制探索、生态价值实现及生态补偿制定方向为多尺度的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负服务 指标体系 评估方法 多尺度 农业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策略--以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明明 董航宇 +7 位作者 宝林佳 徐峰 张永波 王梦晗 王亚楠 张梦真 刘海庆 靳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12-8825,共14页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富生态价值,体现人地和谐关系的遗产系统。旅游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然而符合供需双方需求,能够充分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富生态价值,体现人地和谐关系的遗产系统。旅游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然而符合供需双方需求,能够充分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供需视角出发,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采用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测度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价值认知、旅游参与意愿及需求,并基于此提出遗产地生态价值的旅游实现策略。研究发现:(1)供需双方对遗产地的生态价值总体认知较低;(2)游客对品尝当地美食、生态小米品尝和销售、博物馆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愿,对农家乐、品尝当地美食、休闲度假及研学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支付意愿;(3)社区居民对传统食宿为主的旅游方式参与意愿较高,但个人生计资产及能力,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缺乏是制约社区参与的主要因素。依据上述结果,提出了拓展生态价值解说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旅游产品以推动供需匹配和建立合作社带动的社区旅游参与模式这三条促进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的建议。研究基于供需关系拓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的研究视角,能够为敖汉及其他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动态保护及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 旅游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农作物生产碳公平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李琛 曾贤刚 +3 位作者 陈慧 李洁 陈宓 张仲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63-7078,共16页
在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测算2006~2021年全国及31个省份农作物生产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从碳汇角度构建农作物生产碳公平系数,利用XGBoost模型识别碳公平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农作物生产碳公平整体趋于降... 在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测算2006~2021年全国及31个省份农作物生产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从碳汇角度构建农作物生产碳公平系数,利用XGBoost模型识别碳公平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农作物生产碳公平整体趋于降低,碳公平系数由1.025下降至0.944.全国农作物生产碳公平的区域差异性显著,整体表现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碳公平程度总体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并存在高值聚集与低值聚集减弱的趋势.除农田灌溉条件、城乡收入差距、科技创新水平因素外,其他驱动因素对碳公平的影响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从时间效应来看,农业生产结构是影响碳公平的最重要因素,农田灌溉条件、粮食单产因素的重要性始终排名靠前;从区域效应来看,农业生产结构因素排名靠前,其他驱动因素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生产 碳公平 驱动因素 XGBoo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的政策影响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16
作者 孟小燕 贺兵楠 邸敬涵 《科技促进发展》 2024年第9期771-777,共7页
在欧盟发布绿色新政的背景下,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被提出,并已于2024年7月正式生效。该法规旨在通过从全生命周期约束产品,提高产品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而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助推欧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欧盟发布绿色新政的背景下,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被提出,并已于2024年7月正式生效。该法规旨在通过从全生命周期约束产品,提高产品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而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助推欧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对我国可持续产品设计、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全面梳理了ESPR的发展历程,从覆盖范围、重要维度、产品数字护照、绿色公共采购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总结分析其政策要点,探讨了ESPR对欧盟自身、国际社会和中国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在可持续产品设计与认证体系方面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相关立法、健全评价标准体系、推动中欧标准互认、为企业提供激励措施、加速我国产品数字护照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 绿色产品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欧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支付卡条件价值法视角的长沙市和石家庄市居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武照亮 王梦晗 王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7-1447,共11页
基于随机价值理论,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采用随机支付卡价值诱导技术,实证分析了居民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条件价值法改进及大气环境治理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2市居民在支... 基于随机价值理论,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采用随机支付卡价值诱导技术,实证分析了居民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条件价值法改进及大气环境治理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2市居民在支付意愿选择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石家庄市居民持积极态度的占比高于长沙市,这与个人对环境治理的角色定位、支付能力及机构信任紧密相关。②石家庄市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显著高于长沙市,长沙市居民支付意愿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97.87元/月,标准差为128.69,石家庄市分别为108.24元/月和142.64。③影响居民支付意愿最主要的微观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其次是对政府的信任度、收入水平、风险偏好、对政府的满意度评价及预期收入变化,最主要的宏观因素是居住城市和区域,其次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条件价值法 随机支付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建筑部门能源转型模拟
18
作者 邵天铭 王利宁 +1 位作者 高鑫 潘勋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9,共10页
随着中国建筑部门能源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双碳”目标下的建筑部门能源低碳转型面临挑战。在全球变化分析模型(GCAM)框架中对中国建筑部门进行本土化改进刻画,模拟其在“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及碳排放路径。结果表明:①近期内,中国建... 随着中国建筑部门能源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双碳”目标下的建筑部门能源低碳转型面临挑战。在全球变化分析模型(GCAM)框架中对中国建筑部门进行本土化改进刻画,模拟其在“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及碳排放路径。结果表明:①近期内,中国建筑部门能源消费继续增长,2030年后增速逐步放缓至趋于饱和;②煤炭于2050年基本完全退出中国建筑用能,天然气是过渡能源,而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发展,两者2060年分别提供中国建筑部门用能23%和64%;③快速推进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是中国建筑部门实现近零碳排放的保障,而发电等能源转换部门的负碳排放则是中国建筑部门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部门 “双碳”目标 综合评估模型 电气化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生态突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9
作者 徐上 黄喆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4年第4期30-42,共13页
在气候-生态突变背景下,考察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气候-生态突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物种分布和多样性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提出了适应性农业技术、精准智能农业、生态友好... 在气候-生态突变背景下,考察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气候-生态突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物种分布和多样性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提出了适应性农业技术、精准智能农业、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等应对策略,并强调了政策支持、区域与国际合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与意识提升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突变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工艺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特征研究
20
作者 何俊卿 崔芳囡 +3 位作者 王曼 石磊 程荣 郑祥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以保障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安全为重心的医院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研究基于排放因子法,核算采用MBR为主要工艺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简称“MBR系统”)全流程碳排放,从碳排放角度探讨MBR工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以保障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安全为重心的医院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研究基于排放因子法,核算采用MBR为主要工艺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简称“MBR系统”)全流程碳排放,从碳排放角度探讨MBR工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并与另一类医院污水处理主流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MBR系统总体碳排放以间接碳排放为主,占比为70.26%;在所有类别碳排放来源中,电耗、化粪池、药耗碳排放和污水处理N_(2)O碳排放是MBR系统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占比分别为62.29%、22.48%、7.98%和4.84%;化粪池碳排放占比远高于后续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直接碳排放。②MBR系统吨水碳排放强度〔(1.47±0.3)kg/m^(3))(以CO_(2)当量计)〕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系统(简称“BCO系统”)〔(1.57±0.18)kg/m^(3))〕相当,其去除单位NH_(3)-N碳排放强度〔(51.53±23.15)kg/kg)〕低于BCO系统〔(76.39±32.45)kg/kg〕。③MBR系统电耗碳排放强度高出BCO系统43.08%,但是药耗和污泥碳排放强度仅为BCO系统的75.39%和14.79%。④相比BCO系统,MBR系统消毒剂使用量和作为危险废物的污泥产量更少,减少了消毒和污泥处置带来的次生健康和环境风险。研究显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与应用广泛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MBR工艺不仅具有明显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效益,碳排放水平也略低于BCO工艺,可以作为医院污水处理的优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污水 碳排放 膜生物反应器(MBR) 生物接触氧化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