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化护理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静 李广欣 李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方法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研究。方法将8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及出院后...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方法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研究。方法将8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及出院后1个月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显著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鼻咽癌 放疗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动脉瘤破裂大咯血1例的护理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秀菊 王辉丽 高文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143-1144,共2页
气管动脉瘤(bronchialarteryaneurysm,BAA)是一种少见疾病,多偶然发现,仅1%左右的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可显示口,。BAA具有潜在的致命危险,如果破裂。会导致突发咯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BAA一旦确诊均应进行积极治疗。... 气管动脉瘤(bronchialarteryaneurysm,BAA)是一种少见疾病,多偶然发现,仅1%左右的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可显示口,。BAA具有潜在的致命危险,如果破裂。会导致突发咯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BAA一旦确诊均应进行积极治疗。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1例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提示为左侧支气管动脉分支动脉瘤、破裂大出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咯血停止。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大鼠血管免疫炎症病变的保护作用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荣 张艳霞 +2 位作者 张承英 杨娜 谢生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及辛伐他汀对IgA肾病血管病变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来氟米特组。分别于第4,8,10周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及辛伐他汀对IgA肾病血管病变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来氟米特组。分别于第4,8,10周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10wdensity lipoproteinLDL)、Ca、肌酐(creatinine Cr)、TP、ALB)及肾脏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及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第10周时,与对照组、IgAN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G、TC、LDL、Ca、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P、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显示IgA沿肾小球系膜区呈团块状沉积。免疫组化和RT—PCR的结果显示各治疗组MCP-1、VCAM-1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来氟米特能明显降低肾脏病理学改变,MCP-1、VCAM-1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来氟米特可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肾血管病变,延缓肾问质纤维化,减少大鼠尿蛋白,发挥肾保护作用。与辛伐他汀相比,来氟米特的肾脏保护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病变 来氟米特 MCP-1 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性暗示法影响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静 李黛 +3 位作者 杨媛媛 田鹃鹃 高立勤 侯红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90例肿瘤化疗患者并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对照组接受责任护士的安抚性语言。结果试验组穿刺前恐惧程度、穿刺后6h...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90例肿瘤化疗患者并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对照组接受责任护士的安抚性语言。结果试验组穿刺前恐惧程度、穿刺后6h和12h疼痛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正性暗示语言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穿刺中平均心率和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医护人员间正性暗示语言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恐惧及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性暗示语言 锁骨下静脉穿刺 恐惧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22例诊治分析
5
作者 杨娜 聂彦 +1 位作者 张艳霞 谢生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总结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2例RM致AK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中血清肌酶、血肌红蛋白、电解质、肝功能、... 目的总结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2例RM致AK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中血清肌酶、血肌红蛋白、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有8例表现为少尿或无尿;11例患者出现尿呈茶色;1例出现昏迷;16例血肌酐大于442umol/L、无尿或血钾大于6.0mmol/L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经过补液、碱化尿液及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22例患者中,存活21例(95.5%),存活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肝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肢体肿胀疼痛、压痛均消失,17例肾功能在1月内恢复正常,余5例血肌酐在150-380umol/L之间;死亡1例(4.5%),死亡原因:并发多器官衰竭(MODS),脑血管意外致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2.3±13.4)d。结论RM病因多样,早期不易诊断,血清肌酶和血生化检测可提高诊断率,及时补液、碱化、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肌红蛋白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PICC导管拔除困难的处理
6
作者 郭静 李黛 马晓聪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88-288,共1页
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已经作为肿瘤科化疗的常用静脉通路,护理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PICC导管满足的治疗的需要,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 PICC 导管拔除 塞丁格 扩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郑丽娜 赵文睿 +2 位作者 王辉丽 郭静 李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93-94,共2页
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Catheters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其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临床上常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中长期和间歇化疗治疗及营养支持,留置时间为6~12个月,可避免患者反复静... 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Catheters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其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临床上常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中长期和间歇化疗治疗及营养支持,留置时间为6~12个月,可避免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硬化.PICC置管常并发症有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等,偶发深静脉血栓.武警总医院肿瘤二科于2010年1月~2011年5月共行PICC 127例, 1例患者留置PICC过程中出现上肢静脉血栓,现将对其的护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上肢血栓 溶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在预测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龙 黎功 +1 位作者 方子燕 黄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3789-3796,共8页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在预测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患者的疗效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04-01-01/2014-12-31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在预测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患者的疗效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04-01-01/2014-12-31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在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患者疗效的全文为英文的文献,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PRISMA标准)、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包含胰腺癌患者556例,其中高表达的RRM1患者373例,低表达RRM1的患者2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的RRM1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HR=1.56,95%CI:1.17-2.07P<0.05)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survival DFS)(HR=1.47,95%CI:0.83-2.62,P<0.05)均较高.结论:在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高表达的RRM1较低表达的RRM1能显著性的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他们可以作为临床上评估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吉西他滨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总体生存率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免疫抗肿瘤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柳 朱曦龄 黎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随着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寻找有效的手段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已成为肿瘤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放射治疗虽是传统肿瘤治疗方式,但近来研究发现其可使“冷肿瘤”转变为“... 随着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寻找有效的手段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已成为肿瘤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放射治疗虽是传统肿瘤治疗方式,但近来研究发现其可使“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肿瘤免疫原性,激活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在抗肿瘤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单独放疗产生的“远隔效应”在临床中并不常见,需要免疫治疗作为“推动者”增强放疗诱导的免疫效应。本文对放疗联合免疫抗肿瘤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综述,期望能为临床相关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肿瘤 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