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肠内营养个案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春燕 姚红林 +3 位作者 李嘉琪 沈硕 赵泽华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6-311,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整合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管理的证据,对符合质量要求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行业标...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整合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管理的证据,对符合质量要求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行业标准2篇、系统评价1篇和随机对照试验3篇,从建立档案、政策管理、建立多学科团队、家庭肠内营养整体评估、实施管理和健康教育及随访共6个方面汇总33条家庭肠内营养个案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结论:整合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建档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家庭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肠内营养 个案管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旭 叶向红 +4 位作者 江方正 汤佳洁 张驰 左莹 王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系统检索、筛选、评价及归纳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汇总证据集合,为基于循证的方案构建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决策支持系统、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营养相关专业协作网站中所有营养管理相关证据,... 目的:系统检索、筛选、评价及归纳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汇总证据集合,为基于循证的方案构建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决策支持系统、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营养相关专业协作网站中所有营养管理相关证据,检索文献类型包含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和最佳实践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1篇,规范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总结了包含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咨询、肌肉质量评估、多学科团队建立、营养管理原则、术前营养管理、术后营养管理和出院健康教育及随访管理8个方面的45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证据,汇总的证据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临床医护人员在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证据,改善受者生存质量,同时为构建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围手术期 营养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与营养状态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丁岚 付越 +2 位作者 赵泽华 姚红林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PA)与其营养状态、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普外ICU收治的83例SAP并发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PA)与其营养状态、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普外ICU收治的83例SAP并发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相位角将病人分为低PA组和正常PA组。统计分析相位角与营养状态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SAP合并ARDS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例SAP并发ARDS病人,PA与营养风险分级(rs=-0.352,P=0.001)、机械通气时间(rp=-0.475,P<0.001)、住ICU时间(rp=-0.313,P=0.004)、临床预后(rs=-0.371,P=0.001)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A值、机械通气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A值是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A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生存与死亡、筛查营养不良等因素具有相关性,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位角 营养状态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4
作者 杨洋 赵泽华 +3 位作者 黄迎春 丁岚 叶向红 朱冬梅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1,共7页
目的:调查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养制度、选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0月至11月,参考专科护士执业情况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21个省... 目的:调查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养制度、选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0月至11月,参考专科护士执业情况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协调、护理研究与咨询等5个方面的执业现状与应用情况。结果: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执业情况不太理想,75.67%的专科护士使用情况总得分在208分以下(即低于总分的80%)。各维度使用情况中,临床护理实践维度得分最高为(54.17±10.26)分,其次为护理教育维度(36.98±8.0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和职称是专科护士使用和发展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执业水平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各级医院和社区、家庭的联动合作针对较高职称的专科护士,鼓励其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薄弱环节培训,不断优化临床营养支持护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促进其专科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护理教育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代谢变化在重症病人营养治疗中的作用
5
作者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50%,显著延长ICU及总住院时间,增加感染及ICU获得性虚弱风险[1]。重症营养治疗目标在于供给合适的能量与营养底物,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求,从而维持瘦体组织、实现代谢调理与免疫调节,改善器官功能[2]。... 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50%,显著延长ICU及总住院时间,增加感染及ICU获得性虚弱风险[1]。重症营养治疗目标在于供给合适的能量与营养底物,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求,从而维持瘦体组织、实现代谢调理与免疫调节,改善器官功能[2]。此时机体常伴随着复杂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变化,并随着疾病进程表现出不同阶段性,对营养底物的利用也相应不同[3-4]。因此,准确评估病人的代谢状态是优化营养治疗的前提。其中,代谢标志物的精准识别有助于筛选对营养治疗有应答的人群,并通过量化代谢变化,动态调整营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营养 代谢变化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晓璐 霍立群 顾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115-119,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I)是目前最新的混合成像方式,将代谢数据和形态数据相结合,能够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对PET/MRI在乳腺癌诊断、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中的研...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I)是目前最新的混合成像方式,将代谢数据和形态数据相结合,能够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对PET/MRI在乳腺癌诊断、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 新辅助化疗 乳腺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薛阳阳 姚红林 +3 位作者 顾璐璐 童智慧 李维勤 叶向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目标温度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温护理方法;2017年收治的47例设为干预组,采用目标温度管理策略进行体温复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损伤控制性... 目的探讨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目标温度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温护理方法;2017年收治的47例设为干预组,采用目标温度管理策略进行体温复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损伤控制性手术前复苏时间,以及在2个时间点的体温、pH值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在损伤控制性手术前,干预组复苏时间、体温、血pH值、乳酸、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凝固角、最大振幅、纤维蛋白溶解率及纤维蛋白溶解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目标温度管理策略可明显改善创伤患者低体温的发生,预防酸中毒和凝血功能紊乱的发展,为患者行确定性手术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低体温 保温 目标温度管理 损伤控制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沈硕 赵雪成 +4 位作者 宗厚琴 赵泽华 李嘉琪 姚红林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ICU 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ICU 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探究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有45例(75.00%)和57例(95.00%)病人在入院48 h内开始EN治疗和PN治疗。入院前1周早期肠内营养(EEN)热卡达标率为44.20%,入院前1周早期肠内营养热卡达标组和非达标组,二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肠瘘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稍低,与早期肠内营养非达标组相比,肠内营养达标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短,病人住院总费用低,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肠瘘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外科重症病人的蛋白质补充 被引量:5
9
作者 任华建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在各种损伤因素的打击下,外科重症病人早期处于分解代谢状态,机体的蛋白质丢失加速,而蛋白质的补充又常常不足,影响了这部分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多项研究表明,及时足量的蛋白质补充,可以提高外科重症病人的生存率。但是,围绕着外科重症... 在各种损伤因素的打击下,外科重症病人早期处于分解代谢状态,机体的蛋白质丢失加速,而蛋白质的补充又常常不足,影响了这部分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多项研究表明,及时足量的蛋白质补充,可以提高外科重症病人的生存率。但是,围绕着外科重症病人的蛋白质补充,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就外科重症病人蛋白质补充的时机、剂量、途径和剂型等问题做出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重症 蛋白质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代谢物保护素D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百强 武之洋 +4 位作者 袁晨晨 马孝杰 杨琦 路国涛 李维勤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5-210,共6页
目的:研究保护素D1,一种鱼油的代谢产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25~30 g 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行开腹关腹假手术操作)、重症胰腺炎模型组(SAP组,开腹胰管结扎建立SAP模型)和保护素D1治... 目的:研究保护素D1,一种鱼油的代谢产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25~30 g 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行开腹关腹假手术操作)、重症胰腺炎模型组(SAP组,开腹胰管结扎建立SAP模型)和保护素D1治疗组(SAP+protectin D1组,SAP造模1 h后经眼内眦注射保护素D1,2 ng/只),每组12只,造模后24 h取材进行肠道组织病理检测及评分;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肠道上皮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Occludin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与SAP组相比,保护素D1治疗组小鼠肠道病理损伤显著减轻。SAP组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保护素D1治疗后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减轻,Caspase3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染色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AP模型组小鼠肠道Occludin表达显著下降,保护素D1治疗组较SAP模型组表达上升(P<0.01);SAP组小鼠肠道ZO-1表达显著下降,保护素D1治疗组较SAP组表达上升(P<0.05)。结论:保护素D1对SAP模型小鼠肠道粘膜具有保护作用,有望为SAP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素D1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粘膜屏障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静 徐小倩 杨秀芳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984-2987,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围术期中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围术期中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中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围术期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补液量、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比较躯体、社会和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生活质量总分可见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管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及护理满意度总分可见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中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较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满意度高,并发症少,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围手术期 常规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性内痔的发生风险:低膳食纤维摄入的影响
12
作者 轩宗香 赵亚丽 +5 位作者 张伟 秦琼 李益智 洪夏芸 秦丽蓉 宋枫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索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性内痔的发生风险与低膳食纤维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和内痔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便秘相关性内痔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对低膳食纤维摄入与便秘、内痔的关系进... 目的:探索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性内痔的发生风险与低膳食纤维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和内痔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便秘相关性内痔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对低膳食纤维摄入与便秘、内痔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607名官兵中,有75例(12.4%)便秘,有89例(14.7%)内痔。在内痔的病例中,便秘相关的内痔62例(69.7%),便秘无关的内痔27例(20.3%)。便秘相关的内痔的疼痛评分和治愈时间均显著高于便秘无关的内痔(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OR值为161.987)是便秘相关的内痔发生的高风险性因素。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与内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635)。在考虑便秘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与内痔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低膳食纤维摄入是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的内痔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其主要是通过引发便秘来间接增加内痔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内痔 高原高寒地区 低膳食纤维摄入 风险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海藻-昆布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王璐 李晓璐 +2 位作者 徐晓帆 顾军 于正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9-25,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海藻-昆布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海藻-昆布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乳腺癌的相关靶标,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海藻-昆布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海藻-昆布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乳腺癌的相关靶标,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采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关键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功能验证。结果本研究共获得海藻-昆布的有效化合物11个。海藻-昆布与乳腺癌高度相关的交集靶标为150个,筛选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p53肿瘤蛋白(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JUN、胱天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1B(IL1B)、MYC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共10个核心基因。GO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可能参与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表明,主要富集信号通路为PI3K/Akt、MAPK和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海藻-昆布的主要化学成分岩藻甾醇对乳腺癌三阴型细胞BT-549具有抗增殖作用。结论海藻-昆布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乳腺癌,其主要化学成分岩藻甾醇可有效抑制BT-549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昆布 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岩藻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3水平CT横截面机体组成改变对结直肠癌病人生存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亮 郑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6-233,共8页
目的:探究CT测算身体成分变化对结直肠癌并行放化疗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42例结直肠癌(CRC)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病人治疗前后的腹部CT第三腰椎层面的图像,得出骨骼肌指数(SMI),内脏脂肪指数(VATI)及皮下脂肪指数(SATI)。... 目的:探究CT测算身体成分变化对结直肠癌并行放化疗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42例结直肠癌(CRC)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病人治疗前后的腹部CT第三腰椎层面的图像,得出骨骼肌指数(SMI),内脏脂肪指数(VATI)及皮下脂肪指数(SATI)。参照文献报道中的截断值定义肌少症,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RC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RFS)的危险因素。结果:142例CRC并行放化疗的病人中有49例(34.5%)在治疗前被诊断为肌少症,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肌少症与CRC病人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治疗期间SMI丢失> 10%与较差的OS[HR=9.46;95%CI:3.49~25.63;P <0.001]和RFS(HR=11.79;95%CI:4.25~32.72;P <0.001)独立相关。治疗期间VATI增加>10%是影响OS(HR=3.06;95%CI:1.08~8.64;P=0.034)和RFS(HR=3.19;95%CI:1.07~9.53;P <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后SMI和VATI的变化可评估CRC病人的临床结局。在治疗期间准确掌握病人机体成分变化并加以干预,有利于改善CRC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骨骼肌 内脏脂肪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诊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泽 温士康 +28 位作者 王执帅 吴昌亮 王培戈 任建安 金炜东 胡建昆 李勇 张建文 李蜀华 涂建成 张海洋 刘宏斌 商亮 赵杰 罗苏明 姚宏亮 贾宝庆 任泽强 陈凛 李光义 张浩 吴志明 王道荣 部永顺 付蔚华 杨华 谢文彪 彭勇 王仕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腹部手术(EAS)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现状,并讨论其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6家医院2018年5月行EAS的293例成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围手术期数据和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EAS术后SS...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腹部手术(EAS)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现状,并讨论其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6家医院2018年5月行EAS的293例成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围手术期数据和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EAS术后SSI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ICU入住率、ICU住院时间、术后30 d病死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293例EAS病人中,22例(7.5%)术后发生SSI。SSI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率为36.4%(8/22)。发生SSI的病人较未发生病人的总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延长,ICU入住率和治疗费用显著提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0)和手术时间(P=0.007)是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P=0.022)是发生SSI的保护因素。结论 EAS后SSI发生率为7.5%,SSI导致病人的医疗负担显著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腹腔镜手术可减少EAS后SSI的发生,对男性病人EAS后的切口须给予相对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急诊腹部手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鼻肠管放置技术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的规范化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军 汪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在营养支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无法经口摄入足够营养,需要行人工喂养的病人来说,只要肠道有功能,且能够安全使用,就应该首先使用EN。因为相对于肠外营养而言,EN具有更符合生理,并发症更少等优点。EN的途径通常... 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在营养支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无法经口摄入足够营养,需要行人工喂养的病人来说,只要肠道有功能,且能够安全使用,就应该首先使用EN。因为相对于肠外营养而言,EN具有更符合生理,并发症更少等优点。EN的途径通常有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及空肠造口等[1-3]。鼻肠管临床上应用于胃动力障碍、胃瘘、十二指肠瘘、上消化道不全梗阻等病人,一般指南建议使用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而对于危重症病人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幽门后喂养 鼻肠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馈教学对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7
作者 储亚琴 江志伟 +2 位作者 邵明月 章程 彭南海 《护理学报》 2020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在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7—10月胃肠肿瘤术后患者36例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在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7—10月胃肠肿瘤术后患者36例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1月胃肠肿瘤术后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回馈教学。观察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口服营养补充剂摄入量依从性、人体成分变化及首次化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平均每日口服营养补充剂摄入量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总水分、肌肉量及体质量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化疗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时实施回馈教学,提高了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摄入量依从性,使患者出院后短期内体质量的下降幅度降低,减少肌肉量的丢失,改善胃肠肿瘤患者出院后的营养状况,使患者首次化疗时间提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馈教学 胃肠肿瘤 口服营养补充剂摄入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高龄腹部术后急性肠损伤病人个体化营养与早期运动的管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璐璐 陶晶 +4 位作者 吴翠丽 晏妮 高涛 李百强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急性肠损伤[1]是由手术、创伤、休克等引起肠壁缺血水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肠源性感染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表现,国际上目前提倡将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结合专业护理来促进肠功能恢复,在2018年ESPEN发布《老年患者临... 急性肠损伤[1]是由手术、创伤、休克等引起肠壁缺血水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肠源性感染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表现,国际上目前提倡将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结合专业护理来促进肠功能恢复,在2018年ESPEN发布《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损伤 营养支持 早期运动 个体化 医护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克罗恩病并发十二指肠瘘重症病儿的营养支持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丹丹 徐金中 +2 位作者 段明 李毅 朱维铭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特征是肠壁的穿透性病变[1]。近年来,我国儿童IBD发病率逐渐上升,从2001年的0.5/100万上升至2010年的6.0/100万[2]。我国CD住院病人高营养风险发生率高...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特征是肠壁的穿透性病变[1]。近年来,我国儿童IBD发病率逐渐上升,从2001年的0.5/100万上升至2010年的6.0/100万[2]。我国CD住院病人高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75.4%[3],研究表明,CD病儿发育迟缓、发育停滞和青春期延迟的比例高达32%~88%,纠正营养不良有益于CD病儿正常的生长和发育[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十二指肠瘘 肠内营养 消化液回输 造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克罗恩病术后并发特殊造口旁瘘的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金中 叶向红 +3 位作者 秦晓婷 龚剑峰 李毅 朱维铭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2-384,共3页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尚无根治手段[1-2]。虽然初期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疾病的进展,80%的病人需要外科干预[3]。克罗恩病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一般良性疾病[4],因其消耗性的疾病特点,手术风险高、并...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尚无根治手段[1-2]。虽然初期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疾病的进展,80%的病人需要外科干预[3]。克罗恩病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一般良性疾病[4],因其消耗性的疾病特点,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且术后易复发[5],所以很多病人不得不接受造口手术。目前CD己成为肠造口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6]。由于CD病人的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并发症多,其中造口旁瘘也比较多见。我科2017年3月份收治一个CD病人,手术后病人发生特殊造口旁瘘,经过积极处理后病人瘘口自行愈合,避免了再次手术,营养状况明显好转,最终康复出院,现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造口旁瘘 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