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1
作者 丁月明 张冰莹 +3 位作者 孙琳琳 吕思谕 金海 郝广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究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发病趋势及其受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影响的效应,旨在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21年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 目的探究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发病趋势及其受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影响的效应,旨在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21年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标准,纳入1990—2021年中国15~39岁青少年和青年人群,分析其脑出血发病情况,运用Joinpoint软件评估标化发病率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同时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发病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总人群及分性别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总体﹣1.31%,男性﹣0.72%,女性﹣2.29%,P<0.001)。历年数据显示,男性的发病数、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揭示,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在35~39岁时达到峰值,为同龄女性的2.74倍。此外,1997—2006年的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较低(RR 0.72)。预测至2044年,男性标化发病率将下降10.01%,而女性将上升3.84%,男性在发病数、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上仍为女性的1.93~2.26倍。结论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发病率总体下降,但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增长是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在35~39岁男性中最高,晚近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较低。预测至2044年,男性发病率继续下降,女性略上升,但男性发病率仍高于女性。提示未来需加强男性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预防,进而降低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发病率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环泊酚分别复合羟考酮对人流术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贾畅 曹惠鹃 +4 位作者 孙莹杰 张晓东 李健 刁玉刚 张铁铮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环泊酚分别复合羟考酮用于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22年2-3月我院自愿要求麻醉镇痛且终止妊娠的患者46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复合羟考酮)、B组(环泊酚复合羟考酮),每组230例。两组均经...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环泊酚分别复合羟考酮用于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22年2-3月我院自愿要求麻醉镇痛且终止妊娠的患者46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复合羟考酮)、B组(环泊酚复合羟考酮),每组230例。两组均经静脉缓慢注射0.04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然后分别给予2 mg/kg丙泊酚与0.4 mg/kg环泊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静脉注射痛、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不同时点T0(注射药物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宫腔操作时)、T3(结束唤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苏醒时、苏醒后30 min及苏醒后1 h的VAS评分,记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静脉注射痛和呼吸抑制显著降低(P<0.05)。与T0时点比较,A组T1、T2时点MAP、SpO_(2)降低,T1、T2、T3时点HR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在T1时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_(2)、HR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MAP、SpO_(2)在T1、T2时点升高,HR在T1~T3时点加快,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RR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BI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苏醒后30 min及苏醒后1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泊酚复合羟考酮用于人流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复合羟考酮,患者循环呼吸更稳定,定向力恢复快且麻醉效果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羟考酮 人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联合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石磊 曹惠鹃 孙莹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快速管理(PCUM)方案联合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并行全身麻醉下削痂植皮术的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2...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快速管理(PCUM)方案联合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并行全身麻醉下削痂植皮术的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将采取PICCO监测联合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术中麻醉方案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PICCO监测联合PCUM方案指导术中麻醉方案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室后5 min(T_(0))、全麻诱导后(T_(1))、削痂即刻(T_(2))、削痂后1 min(T_(3))、取皮即刻(T_(4))、取皮后1 min(T_(5))和植皮结束(T_(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气乳酸值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手术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总尿量,液体平衡量和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_(3)、T_(5)和T_(6)的心率、动脉血乳酸值和EVLW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_(2)、T_(3)、T_(4)、T_(5)和T_(6)的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液体平衡量和术后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PCUM方案联合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具备更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快速管理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重度烧伤 围麻醉期 ERAS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芳 杨竹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7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类层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类层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通过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评估入手术室后10 min(T0)、气腹15 min(T1)、气腹30 min(T2)及拔管时(T3)的肺内血分流率(QS/QT)、乳酸(ABL)、白细胞计数(WBC)、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以及评估T0、T4、T5、T6的CD3^(+)、CD4^(+)、CD8^(+)以及CD4^(+)/CD8^(+)。结果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QS/QT、ABL、WBC、COR主体内效应、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CRP的时点、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的CRP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LU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GLU的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3^(+)、CD4^(+)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CD3^(+)、CD4^(+)的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CD4^(+)/CD8^(+)主体内效应、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简单效应LSD-t成对比较显示,T0时点,两组QS/QT、ABL、WBC、COR、CRP、GLU、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T3时点,观察组的QS/QT、ABL低于对照组(P均<0.05)。T1时点,两组WBC、CO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GLU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点,观察组的WBC、COR、CRP、GLU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T4时点,两组CD3^(+)、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均<0.05);T5时点,两组的CD3^(+)、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的CD4^(+)高于对照组(P均<0.05);T6时点,观察组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更好,能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氧合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瑞亭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超快通道麻醉临床研究
5
作者 张瑜 王丽晶 李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2期81-83,8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以减少阿片类用药的平衡麻醉和以术后即刻拮抗肌松残余为核心的麻醉方法探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患者超快通道麻醉技术,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以减少阿片类用药的平衡麻醉和以术后即刻拮抗肌松残余为核心的麻醉方法探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患者超快通道麻醉技术,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麻醉组和超快通道麻醉组(UFTA组),每组25例。常规麻醉组采用传统心脏手术麻醉方案,UFTA组采用减少阿片类用药的平衡麻醉,并于术毕即刻应用布瑞亭拮抗残余肌松作用,待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咳嗽吞咽反射恢复,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其他手术相关急症,于术后即刻或ICU 12 h内完成气管导管拔除,并在病情平稳后搬出ICU。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情况(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住院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水时间、血管活性药支持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UFTA组术后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支持时间及第1次经口进食水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麻醉组(P<0.05)。UFTA组和常规麻醉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UFTA组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常规麻醉组高(P<0.05)。结论采用布瑞亭即刻拮抗肌松的超快通道麻醉技术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有利于此类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通道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布瑞亭 加速康复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宝 李灏坤 +5 位作者 林欣其 杜树远 郑滨 程诗涵 刘欣伟 邵兵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于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松解术的28例膝关节僵硬患者资料,依据术后康复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采...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于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松解术的28例膝关节僵硬患者资料,依据术后康复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8~54岁,平均(31.3±9.5)岁。观察组13例采用常规康复方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23~56岁,平均(29.8±10.1)岁。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8±2.4)个月。随访期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IKDC评分、Lysholm评分、ROM均优于术前,观察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ROM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于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治疗中,疗效满意,推荐临床中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僵硬 下肢康复机器人 关节镜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对比观察
7
作者 何宝文 黄明 刘国庆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56-59,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60例,均接受射频热凝术毁损腰椎脊神经后支治疗,依据治疗位点位置不同,分成A组、B组,每组各30例,A... 目的对比观察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60例,均接受射频热凝术毁损腰椎脊神经后支治疗,依据治疗位点位置不同,分成A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选取的2个治疗位点为病变关节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交界处内下侧处神经、病变关节的上一关节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交界处内下侧处神经,B组选取的2个治疗位点为病变关节的下缘外侧半处神经、上缘内侧半处神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机体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依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计算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后1月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0%、80%、73.3%、66.7%,B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6.7%、70%、66.7%,两组相比,P均>0.05。A组治疗后1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6.7%,B组为10.0%;两组相比,P<0.05。结论于脊神经后内侧支、脊神经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相当,但选取病变关节的下缘外侧半处神经、上缘内侧半处神经为治疗位点时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凝射频术 治疗位点 脊神经后支 脊神经后内侧支 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对低温环境下脓毒性休克猪肾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武翔 刁玉刚 +2 位作者 赵石磊 程旭丽 曹惠鹃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mixed venous blood,SvO_(2))为导向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对低温环境下脓毒性休克猪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头雄性巴马小型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 目的探讨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mixed venous blood,SvO_(2))为导向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对低温环境下脓毒性休克猪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头雄性巴马小型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EGDT组,每组8头。全麻后行双侧股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右侧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右侧颈内静脉放置漂浮导管,并行膀胱切开引流术。静脉注射脂多糖(LPS),起始速度为0.625μg/(kg·h),每10 min倍增泵入量,至最终速度5μg/(kg·h),维持至MAP<65 mmHg及SvO_(2)<65%,停止泵入LPS,脓毒性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将实验动物置于冰柜低温(-5℃)环境中。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置,常规治疗组行常规方法复苏,EGDT组行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复苏。在泵注LPS前(T_(-1))、造模成功(T_(0))、治疗1 h(T_(1))、治疗2 h(T_(2))、治疗3 h(T_(3))、治疗4 h(T_(4))、治疗5 h(T_(5))、治疗6 h(T_(6))共8个时点,记录各时点实验动物体温,采集股静脉血样,检测乳酸(La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前脑啡肽(Pro-enkephalin,pro-ENK)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及EGDT组核心温度在治疗1~5 h均升高,乳酸在治疗1~5 h均降低,尿量在治疗3~6 h均增加,NGAL值在治疗4 h、5 h均降低,Cys-C值在治疗3~5 h均降低,pro-ENK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GDT组核心温度在治疗2~5 h均升高,乳酸值在治疗3~5 h均降低,尿量在治疗2~6 h均增加,NGAL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Cys-C值在治疗4 h降低,pro-ENK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5℃)环境下采用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猪组织氧供需失衡状态,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SvO_(2) EGDT 脓毒性休克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取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9
作者 李银洁 王宏宇 李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70-1273,1280,共5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取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进行无痛取卵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观察组予以环泊酚。分析两组临床指标、镇痛效果;比较两组入室... 目的探讨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取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进行无痛取卵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观察组予以环泊酚。分析两组临床指标、镇痛效果;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1 min后(T1)、麻醉诱导3 min后(T2)及麻醉诱导5 min后(T3)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两组呼吸暂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静补救例数。结果与同组T0时刻相比,T1~T3时刻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先下降后上升,且观察组T1~T3时刻HR、SpO_(2)、BIS及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7.50%),静脉注射痛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眩晕及镇静补救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取卵手术患者中应用环泊酚与丙泊酚均具有较好镇静镇痛效果,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相当,但相较于丙泊酚,环泊酚更有利于呼吸循环稳定,减少静脉注射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无痛取卵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大鼠低温失血性休克的预警指标
10
作者 邵兵 史秀云 +3 位作者 张建宇 李思阳 高晶 刘欣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31-634,共4页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大鼠低温失血性休克预警指标。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温失血25%组和低温失血50%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于正常环境中(22±2)℃饲养,低温失血25%组和低温失血50%组大鼠于低温环境(-10±2...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大鼠低温失血性休克预警指标。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温失血25%组和低温失血50%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于正常环境中(22±2)℃饲养,低温失血25%组和低温失血50%组大鼠于低温环境(-10±2)℃中饲养。采用定容性失血性休克的模型建立方法,监测失血总血量25%和50%时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变化;收集失血总血量25%和50%后血浆,使用LC-MS/MS筛选代谢物差异表达。结果 生命体征监测发现,相较于对照组,低温失血25%组和低温失血50%组体温分别下降到(37.60±0.12)℃和(35.10±0.19)℃,心率分别升至(389.0±5.3)次/min和(438.0±7.2)次/min,平均动脉压降至(69.0±6.1)mmHg和(40.0±5.1)mmHg,氧分压(PaO_(2))降至(100.5±2.1)mmHg和(79.5±1.8)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升至(51.1±2.0)mmHg和(72.3±1.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失血25%和失血50%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至(25.3±1.1)s和(32.3±1.7)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升至(16.4±0.9)s和(23.1±2.1)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升至(4.7±0.6)g/L和(5.9±1.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维持在(1.6±0.4)μg/L和(1.6±0.7)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发现,大鼠低温失血后血浆中创伤激素、牛去氧胆酸盐、4-氨基丁酸等代谢物具有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随失血量增加,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发生进行性改变,基于代谢组学筛选的差异代谢物,可为低温失血性休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低温 失血性休克 大鼠 生命体征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用于肾移植患者围术期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马雨濛 李林 回宇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对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肾移植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5岁,ASA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组(B组)、乳酸钠林格注射...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对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肾移植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5岁,ASA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组(B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L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术中分别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容量治疗,并且在目标导向治疗原则下调整补液速度,使术中每搏量变异度(SVV)<13%、心指数(CI)>2.5 L/(min·m^(2))、平均动脉压(MAP)>80 mmHg。于麻醉前(T0)、肾动脉开放后10 min(T_(1))、术毕即刻(T_(2))抽取动脉血,测定乳酸、血钾浓度、氧合指数。计算术前及术后1 d、3 d、7 d、14 d、30 d的肌酐清除率。记录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_(1)、T_(2)时,L组和C组乳酸浓度高于B组(P<0.05),且L组乳酸浓度高于C组(P<0.05)。三组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和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和30 d,B、L、C组的肌酐清除率分别为(46.67±4.60)、(43.60±5.40)、(41.93±4.24)ml/min以及(48.37±5.85)、(44.63±5.56)、(43.37±3.88)ml/min,B组肌酐清除率高于L组和C组(P<0.05),而L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时间点三组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晶体液相比,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能够更好地加快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恢复,维持患者围术期内环境的稳定,可作为肾移植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的理想液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 肾移植 预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丽敏 周南 于洋 《解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505-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失血性休克组(HS group)、富氢水组(HRS group),每组10只。利用股动脉放血法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自体血回输复苏;富氢水...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失血性休克组(HS group)、富氢水组(HRS group),每组10只。利用股动脉放血法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自体血回输复苏;富氢水组于造模后尾静脉注射富氢水5 mL/kg,于失血性休克发生后4 h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肠组织湿/干重比;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肠组织中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富氢水能够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肠组织含水量并降低IL-1β、IL-6及TNF-α水平;增加肠组织中Claudin-3、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与失血性休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氢水通过上调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ZO-1及Occludin表达而发挥一定的保护肠屏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肠屏障 富氢水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前馈控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白雪 李达 +2 位作者 林家嘉 段鹏 吴帅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9-22,共4页
目的改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术后睡眠障碍前馈控制管理。比较手术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尿褪... 目的改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术后睡眠障碍前馈控制管理。比较手术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尿褪黑素浓度、疼痛评分及睡眠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2 d睡眠质量评分、尿褪黑素浓度及睡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前馈控制可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结直肠癌根治术 前馈控制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褪黑素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镇静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明 王艺钢 +1 位作者 宋丹丹 刁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5-708,共4页
目的比较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行纤维结肠镜治疗的老年患者330例,男179例,女151例,年龄65~84岁,BMI 18~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n=160)和丙泊酚组(P组,n=162)。C... 目的比较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行纤维结肠镜治疗的老年患者330例,男179例,女151例,年龄65~84岁,BMI 18~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n=160)和丙泊酚组(P组,n=162)。C组麻醉诱导给予环泊酚0.4 mg/kg,麻醉维持泵注环泊酚1~1.5 mg·kg^(-1)·h^(-1),P组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2 mg/kg,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记录镇静成功率、诱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诱导前(T_(0))、进镜时(T_(1))、进镜后10 min(T_(2))、完全清醒时(T_(3))时SBP、DBP、BIS,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注射痛、体动,气道干预、术中追加镇静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C组T_(2)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T_(2)和T_(3)时BIS明显降低(P<0.05),术中低氧血症和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镇静成功率、诱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体动发生率,气道干预、术中追加镇静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环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有同样的镇静效果,且有着更低的低氧血症和注射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纤维结肠镜治疗 老年 镇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俊鹭 张晓东 +3 位作者 邹彬 刁玉刚 张铁铮 孙莹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索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50例,年龄29~65岁,BMI 21~3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索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50例,年龄29~65岁,BMI 21~3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艾司氯胺酮0.25 mg/kg组(M组)和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H组),每组50例。C组在气管插管后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M组和H组则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和0.5 mg/kg。所有患者麻醉诱导、维持、术后镇痛用药完全一致。记录入室(T0)、输注生理盐水/艾司氯胺酮即刻(T1)、手术切皮(T2)、缝皮(T3)、气管拔管(T4)及出手术室时刻(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2 h、4 h、6 h、8 h运动和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抢救性镇痛药物使用例数、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寒战、嗜睡的发生率。结果在T0、T1、T2及T3时间点,三组HR与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与C组相比,M组与H组的HR与MAP明显降低(P<0.05)。术后2 h时,三组的运动与静息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和6 h时与C组相比,M组与H组的运动、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且H组低于M组(P<0.05)。术后8 h时,C组与M组的运动、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与M组相比,H组运动、静息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M组与H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更短(P<0.05),而M组与H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M组与H组术后补救性镇痛例数与术后PCIA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且H组明显少于M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寒战及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使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缩短,术后疼痛评分更低,而高剂量艾司氯胺酮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术后镇痛 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悦 刁玉刚 +3 位作者 宋丹丹 孙莹杰 费婉琪 郑晶晶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寻找建立体外循环(ECC)模型的简便安全以及利于术后行为学检测的穿刺方法。方法无菌级雄性成年SD大鼠350~400 g 20只。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右下肢隐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右下肢大隐静脉穿刺用于给药及补液,左下肢隐动脉穿刺灌注... 目的寻找建立体外循环(ECC)模型的简便安全以及利于术后行为学检测的穿刺方法。方法无菌级雄性成年SD大鼠350~400 g 20只。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右下肢隐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右下肢大隐静脉穿刺用于给药及补液,左下肢隐动脉穿刺灌注,经右颈内静脉穿刺引流,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和肛温。转流流量维持在100~120 ml/(kg·min),转流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离子和酸碱紊乱,ECC转流60 min。结果 18只大鼠成活,存活大鼠术后一天均可进行水迷宫训练。结论此种方法的改良对大鼠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均可用于术后行为学检测,是研究ECC后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各脏器保护策略的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大鼠 无血预充 心脏不停跳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阻滞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丽 张铁铮 +2 位作者 伊小婷 孙莹杰 刁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阻滞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监测麻醉下行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患者资料126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65~90岁,BMI 22~25 kg/m^(2),ASAⅢ或Ⅳ,术前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阻滞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监测麻醉下行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患者资料126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65~90岁,BMI 22~25 kg/m^(2),ASAⅢ或Ⅳ,术前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NYHAⅢ或Ⅳ级且首次经历心脏手术。按照术中是否进行高位髂筋膜阻滞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56)和联合组(T组,n=70)。C组仅采用监测麻醉,T组采用监测麻醉联合高位髂筋膜阻滞。采用卡钳法进行倾向值匹配。收集并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主动脉瓣口面积、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苏醒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0 d死亡例数。记录术中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谵妄/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44对患者资料匹配成功。匹配后,与C组比较,T组术中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苏醒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阻滞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减少术后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位髂筋膜阻滞 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镜下外踝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在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宝 李灏坤 +4 位作者 刘林林 杜树远 刘欣伟 邵兵 沈阳 《骨科》 CAS 2023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全镜下外踝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在军事训练伤所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4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病人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3例,其中左踝29例... 目的探讨全镜下外踝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在军事训练伤所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4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病人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3例,其中左踝29例,右踝13例,年龄为(30.55±6.84)岁(19~43岁)。全部病例均于我院行关节镜下外踝韧带手术,手术方式采用缝线增强修补方案。记录病人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Karlsson评分、Tenger运动水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病人随访时间为(13.16±3.22)个月,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65.66±5.07)分、(72.87±4.23)分]、Karlsson评分[(71.46±6.53)分、(83.96±5.28)分]、Tenger评分[(6.14±1.01)分、(7.85±0.88)分]、VAS评分[(2.71±0.87)分、(1.68±0.70)分]均较术前[(52.87±6.24)分、(53.80±7.20)分、(4.15±0.91)分、(5.29±1.25)分]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病人未出现神经损伤、关节内感染、脱钉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关节镜下外踝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短期疗效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推荐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踝关节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军事训练伤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手术不同脑灌注对术后苏醒时间和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晶 邵兵 +1 位作者 罗鑫 李菲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144-145,共2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脏大血管科常见危重症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AD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高[2]。其病变影响主动脉弓上分支,容易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3]。谵妄是主...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脏大血管科常见危重症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AD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高[2]。其病变影响主动脉弓上分支,容易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3]。谵妄是主动脉夹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谵妄,会出现意识模糊错乱,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4]。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话,会延长恢复时间,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也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影响。本文探讨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技术的手术方式治疗的A型夹层患者共计58例,对比分析术中单侧顺行脑灌注(unilateral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USCP)和双侧顺行脑灌注(bilateral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BSCP)对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和出现谵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双侧脑灌注 苏醒时间 谵妄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激动剂对体外循环术后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p-tau、A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延章 韩楠 孙莹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KORs)激动剂对体外循环(CPB)术后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p-tau、A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CPB+KORs激动剂U50488H组(U组)、CPB+KORs...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KORs)激动剂对体外循环(CPB)术后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p-tau、A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CPB+KORs激动剂U50488H组(U组)、CPB+KORs拮抗剂Nor-BNI+KORs激动剂U50488H组(N组),每组10只。术前,各组大鼠均进行为期5 d(4次/d)的水迷宫训练。S组仅穿刺置管,不进行CPB;C组行动静脉穿刺置管,且进行CPB 1 h;U组于CPB前30 min静脉注射U50488H 1.5 mg/kg,其余同C组;N组于CPB前1 h静脉注射Nor-BNI 2.0 mg/kg,其余同U组。CPB术后第3天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将大鼠放血处死后取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β蛋白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距离和停留时间均减少,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Aβ蛋白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U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距离和停留时间增加,海马组织p-tau蛋白表达、Aβ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各项指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Rs激动剂可减少海马组织中p-tau、Aβ蛋白表达,且或许由此发挥对CPB术后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阿片受体激动剂 体外循环 认知功能障碍 脑保护 海马 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