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中西医结合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储兰芳 刘小萍 +1 位作者 王双双 刘凌昕 《河北中医》 2016年第6期946-948,共3页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本研究通过对1例SLE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加强发热护理、对症护理以及病情观察,同时发挥中医药优势,进行辨证施护、针灸及中医药...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本研究通过对1例SLE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加强发热护理、对症护理以及病情观察,同时发挥中医药优势,进行辨证施护、针灸及中医药治疗,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脑膜炎 隐球菌性 病人医疗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抵抗型幼年皮肌炎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晓蕾 李蓉 蔡辉 《河北中医》 2012年第2期232-233,共2页
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以皮肤损害和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长期应用极易引起严重毒副作用和并发症,也可成为致死原因之... 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以皮肤损害和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长期应用极易引起严重毒副作用和并发症,也可成为致死原因之一。兹报道1例重症JDM,对足量激素不敏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避免了长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严重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抗体复合物 皮肌炎 激素类 抗药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缺血的血管保护机制
3
作者 沈思钰 傅晓东 +1 位作者 蔡辉 王文健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7,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残疾乃至死亡的首要因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干预策略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血管保护属于广义上的神经保护范畴,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两者之间还是稍有差别的。广义的血管保护包括抗血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残疾乃至死亡的首要因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干预策略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血管保护属于广义上的神经保护范畴,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两者之间还是稍有差别的。广义的血管保护包括抗血栓治疗、抗高血压治疗以及能够直接从血管内皮干预中获益的措施,而狭义的血管保护是指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中医活血化瘀、补肾填精、祛风通络以及温阳利水法与血管保护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保护 血管保护 活血化瘀 补肾填精 祛风通络 温阳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女性腰椎后前位骨密度与绝经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郡浩 姚茹冰 +2 位作者 赵智明 臧旭丽 蔡辉 《河北中医》 2009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分析女性腰椎(L2-4)后前位骨密度(BMD)与绝经的关联性,为进一步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提供依据。方法江苏省南京市52名50-54岁的女性无症状健康体检者,根据是否绝经分为2组,即绝经组23例和未绝经组29例,使用GE Lunar Pro... 目的分析女性腰椎(L2-4)后前位骨密度(BMD)与绝经的关联性,为进一步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提供依据。方法江苏省南京市52名50-54岁的女性无症状健康体检者,根据是否绝经分为2组,即绝经组23例和未绝经组29例,使用GE Lunar Prodigy型双能骨密度仪测量观察对象的腰椎2-4(L2-4)BMD,分析L2-4BMD与绝经的关联性。结果绝经组BMD异常13例,占56.5%;未绝经组BMD异常8例,占27.6%。2组BMD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BMD异常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结论江苏省南京市女性L2-4BMD异常与绝经显著相关;女性应当在绝经前开始预防绝经后PM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蔡辉 姚茹冰 +2 位作者 郭郡浩 赵智明 商玮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佐剂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AA模型,进行多发性关节炎评分,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佐剂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AA模型,进行多发性关节炎评分,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同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产生的TNF、IL-1β进行检测。结果:大鼠免疫后2周,PNS腹腔注射给药2周,可降低A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P<0.05),抑制血清TNF(P<0.01)、IL-1β(P<0.05)产生;PNS体外分别给药0.8,0.4,0.2 mg/ml,作用24 h,可不同程度抑制LPS诱导的AA大鼠PM产生TNF(P<0.05,P<0.01)和及IL-1β(P<0.05)。结论:PNS可能通过抗炎及抑制血清、PM释放炎性细胞因子TNF、IL-1β对AA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三七总皂苷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TNF-α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智明 蔡佳宇 +2 位作者 焦东东 赵凌杰 蔡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59-63,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70)。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70)。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2次(170 mg/kg),6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左室射血分数≤45%确定模型复制成功,将CHF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美托洛尔组及淫羊藿总黄酮组,18周后使用左心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包括心率(heart rate,HR)、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 ma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of development,+dp/dt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axi-ma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of decline,-dp/dtmax),观察心室质量指数(ventricular mass index,VMI)和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水平,并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衰对照组HR、LVEDP、VMI、LVMI和血浆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LVSP和±dp/dtmax显著下降(P<0.01),心肌细胞周围胶原组织明显增多,出现心肌纤维化;与心衰对照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组及美托洛尔组HR、LVEDP、VMI、LVMI和血浆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dp/dtmax显著上升(P<0.01),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能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浆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异丙基肾上腺素 美托洛尔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室重构 淫羊藿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蔡辉 赵凌杰 +2 位作者 袁爱红 董晓蕾 赵智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9只)和高脂饮食组(26只)。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9只)和高脂饮食组(26只)。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TFE大剂量组(9只,200 mg/d)及TFE小剂量组(9只,100 mg/d),干预4周后测量各组大鼠的SOD水平。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高脂饮食组TG、TC、LDL明显升高(P<0.01)。TFE大剂量、小剂量组的TG、TC较模型组降低,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TFE大剂量组SOD活性高于TFE小剂量组(P<0.0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能够提高高脂血症大鼠的SOD活性,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高脂血症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佳杨 董晓蕾 +1 位作者 郁郁 蔡辉 《河北中医》 2012年第1期111-11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表达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9只和高脂饮食组26只。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表达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9只和高脂饮食组26只。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8只、淫羊藿大剂量组(200 mg/d)9只及淫羊藿小剂量组(100 mg/d)9只,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脂水平,检测各组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及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饲料组(P<0.01)。淫羊藿总黄酮大、小剂量组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且淫羊藿总黄酮大剂量组对TG、TC水平的改善较淫羊藿总黄酮小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淫羊藿总黄酮大、小剂量组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干预后SOD活性较普通饲料组降低(P<0.01),MDA水平升高(P<0.01)。淫羊藿总黄酮大、小剂量组SOD活性均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1),MDA水平降低(P<0.01),且淫羊藿总黄酮大剂量组较淫羊藿总黄酮小剂量组更能明显增加SOD活性(P<0.01)和降低MDA水平(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干预后PPARγ表达水平较普通饲料组明显降低(P<0.05)。淫羊藿总黄酮大、小剂量组大鼠PPARγ表达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淫羊藿总黄酮大剂量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能够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SOD水平,降低MDA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对内皮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上调体内PPARγ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黄酮类 淫羊藿 疾病模型 动物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群燕 赵智明 +1 位作者 赵凌杰 蔡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参与了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和优降糖组(40例),针刺组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12周,优降糖组则根据血糖水平调节用药剂量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参与了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和优降糖组(40例),针刺组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12周,优降糖组则根据血糖水平调节用药剂量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脂联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和优降糖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回升;针刺组空腹胰岛素下降明显,脂联素水平明显回升,优降糖组空腹胰岛素有所上升,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对脂联素的调节可能是针刺降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优降糖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但对脂联素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辉 董晓蕾 +2 位作者 李蓉 赵凌杰 袁爱红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设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蒸馏...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设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蒸馏水、蒸馏水(1.5ml/100g)和吡格列酮10mg/(kg·d)灌胃,1次/d,同时继续高脂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P<0.01)。给药干预4周后,吡格列酮组干预后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延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提示吡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归于血脂改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高脂饮食 三酰甘油 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 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静 董晓蕾 蔡辉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971-1974,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高度变异性病程和预后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管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是挑战,关于该病的临床及治疗等仍有待澄清。该文意在将近一年有关SLE临床方面的文献进行概述总结。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合并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兵 汪俊军 +1 位作者 张春妮 蔡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脂水平,探讨其与心血管病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组)13例,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纯组)42例...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脂水平,探讨其与心血管病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组)13例,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纯组)42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同时对受检者血脂和炎症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它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并发症组与单纯组间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相似。并发症和单纯组血浆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87.81±90.89和102.01±57.73mg/L)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分别为2.58±1.69和1.87±0.74A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5±27.00mg/L和1.21±0.38AU,P<0.01),且并发症组高于单纯组(P<0.01或0.05)。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与C反应蛋白正相关(r=0.301,P=0.026),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沉趋于相关(r=0.263,P=0.057)。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显著升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免疫复合物 类风湿关节炎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的诊断与鉴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静 张蓓蓓 蔡辉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SLE病人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可能是因为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以及疾病本身造成的免疫系统异常等综合因素所致,但鉴别SLE发热是感染还是病情活动是极其困难的。活动指数对判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SLE病人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可能是因为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以及疾病本身造成的免疫系统异常等综合因素所致,但鉴别SLE发热是感染还是病情活动是极其困难的。活动指数对判断狼疮病人疾病活动是有用的,但临床和生物学的异常可能很难区别疾病活动还是合并感染。几种生物标志物被认为是鉴别SLE活动或者感染的潜在工具,如C-反应蛋白和原降钙素。但仅使用一种生物标志物去确认或者否认感染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新的评分包含多种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区分感染和病情活动新的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关于SLE合并感染的诊断与鉴别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活动 感染 生物标志物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35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袁爱红 刘志诚 +1 位作者 魏群利 蔡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肥胖T2DM患者,采用针灸疗法,辨证选穴,比较针灸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S)、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 目的:探讨针灸对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肥胖T2DM患者,采用针灸疗法,辨证选穴,比较针灸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S)、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index,ISI)、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体质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肥胖度和体脂百分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BS、FINS、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增加,总有效率为71%;体质量、BMI、肥胖度和体脂百分率也显著降低。结论:针灸对2型糖尿病早中期具有较显著的降糖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肥胖T2DM患者具有减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针灸 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INS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蔡辉 袁爱红 +1 位作者 魏群利 刘志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机体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NS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和模型组,设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机体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NS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和模型组,设正常对照组。处理4周后,采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S),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采用原位杂交检测脂肪细胞INSRmRNA表达,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S、FINS、ISI、Homa-IR水平显著上升(P<0.01),INSR基因水平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优降糖组和针刺组FBS、FINS、ISI、Homa-IR显著下降(P<0.05,或P<0.01),INS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优降糖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FINS水平显著降低,INS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T2DM大鼠存在脂肪细胞INSR基因表达低下,针刺和优降糖均可上调T2DM大鼠脂肪细胞INSR基因表达,针刺改善T2DM大鼠脂肪细胞INSR基因表达的作用优于优降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 胰岛素受体 基因表达 优降糖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抗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郡浩 张永文 +5 位作者 赵智明 姚茹冰 商玮 臧旭丽 魏群利 蔡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抗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用补肾抗松丸加碳酸钙片治疗,对照组42例只用碳酸钙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正位腰椎BMD,取第2-4腰椎BM... 目的:观察补肾抗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用补肾抗松丸加碳酸钙片治疗,对照组42例只用碳酸钙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正位腰椎BMD,取第2-4腰椎BMD平均值,检查设备使用GE Luna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结果:BMD与绝经年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用药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254,P<0.05),用药后两者无相关关系(r=-0.159,P>0.05)。观察组BMD自身前后比较显著增加(t=3.976,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97,P<0.01;95%CI(0.010,0.042))。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呈逐年下降趋势,补肾抗松丸能逆转这个趋势,单纯服用钙片不能增加其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补肾抗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血瘀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治疗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姚茹冰 蔡辉 郭郡浩 《河北中医》 2009年第5期771-773,共3页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静 董晓蕾 蔡辉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高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一般人群的1.5~2.0倍。因全身慢性炎症导致的心血管风险增高是RA的特征之一。RA最优化心血管风险管理的挑战包括改进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方法和确定目标危险因素以减少心...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高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一般人群的1.5~2.0倍。因全身慢性炎症导致的心血管风险增高是RA的特征之一。RA最优化心血管风险管理的挑战包括改进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方法和确定目标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血管风险。从RA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一般人群同样收益,因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 血脂 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拮抗剂临床试验注册现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群燕 郭郡浩 蔡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9-583,共5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TNF-α拮抗剂临床试验注册现状。方法: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临床试验登记注册网站上检索2016年8月2日前登记的TNF-α拮抗剂临床试验项目,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项目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全球共开展306项TNF临床试... 目的:总结和分析TNF-α拮抗剂临床试验注册现状。方法: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临床试验登记注册网站上检索2016年8月2日前登记的TNF-α拮抗剂临床试验项目,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项目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全球共开展306项TNF临床试验,中国19项,数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的研究疾病为骨关节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血液肿瘤等。TNF-α拮抗剂临床试验以干预性研究为主,其中,干预性研究241项,Ⅱ、Ⅱ/Ⅲ、Ⅲ、Ⅳ期分别有56、7、55、60项,共178项,占73.9%,主要目的为上市后实际应用过程中进一步验证和评价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TNF-α拮抗剂品种繁多,临床适应症广泛,临床注册试验的设计多样且发展成熟、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物制剂 临床试验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春丽 蔡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636-2638,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临床及病理证实,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及生物学性状,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发现,60%-8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临床及病理证实,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及生物学性状,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发现,60%-8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由于斑块破裂造成.且大部分病变并不伴管腔明显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不稳定性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 粥样硬化斑块 生物学性状 病理证实 斑块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