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相关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李伯妍 王盛书 +12 位作者 杨姗姗 刘少华 李雪航 陈仕敏 李皓炜 王建华 李蓉蓉 杨钧涵 李怀昊 鲍颖慧 石岳庭 刘淼 何耀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相关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死亡的影响,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9月至20110年6月,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5岁老年人PIM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数据经EpiData平行...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相关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死亡的影响,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9月至20110年6月,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5岁老年人PIM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数据经EpiData平行双录入。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M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IM对死亡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730名社区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0~7种,常规用药0~11种。多种心血管病共存者占50.4%(872/1730),多重用药者占8.0%(139/1730),PIM的发生率为18.6%(321/1730)。多种心血管病共存(OR=2.610,95%CI 1.974~3.451)、心血管系统多重用药(OR=1.805,95%CI 1.215~2.681)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OR=2.446,95%CI 0.991~6.035)是社区老年人群发生PIM的风险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OR=0.474,95%CI 0.351~0.640)和已婚(OR=0.681,95%CI 0.502~0.924)是PIM的保护因素。PIM的发生在总人群中增加了78.3%(HR=1.783,95%CI 1.155~2.752)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在男性人群中增加了114.8%(HR=2.148,95%CI 1.154~3.996)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结论PIM在社区老人中普遍发生,可作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潜在不适当用药 全因死亡 心血管死亡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案例教学在医学科研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2
作者 李伯妍 王盛书 +14 位作者 杨姗姗 刘少华 李雪航 陈仕敏 李皓炜 王建华 李蓉蓉 杨钧涵 李怀昊 鲍颖慧 石岳庭 马玉 武文君 刘淼 何耀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5期80-82,共3页
目的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中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及实践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在第一次授课前和最后一次授课后采用统一自填式问卷,对解放军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采集其... 目的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中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及实践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在第一次授课前和最后一次授课后采用统一自填式问卷,对解放军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采集其对《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中“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效果、评价和满意度等方面的相关数据。结果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较满意的学生均达到95%或以上。与统招组比较,在职组对互动式案例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开展十分必要,设计与实施较为合理,应用效果较好,有必要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互动式案例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群不同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下认知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研究
3
作者 杨钧涵 陈仕敏 +11 位作者 李怀昊 石岳庭 鲍颖慧 杜晟岩 王文畅 王盛书 杨姗姗 王建华 方向华 杨鸿兵 何耀 刘淼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63-572,共10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同健康生活方式评分组中认知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方法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BHACS)中6817名≥60岁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根据吸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同健康生活方式评分组中认知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方法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BHACS)中6817名≥60岁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根据吸烟、饮酒、锻炼和体型构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0~4分)。利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老年人群MMSE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关联,并对单一健康生活方式与MMSE进行联合效应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3月31日,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5.67(5.34~6.73)a,随访期间共397人死亡,死亡密度为89.17/(10000人·年)。低、中、高水平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居民分别为1390人(20.4%)、4475人(65.6%)和952人(14.0%)。中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和中MMSE评分及高MMSE评分参与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37.1%和57.3%(HR=0.629,95%CI:0.417~0.950;HR=0.427,95%CI:0.258~0.708),高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和高MMSE评分参与者降低61.5%(HR=0.385,95%CI:0.168~0.887)。与低MMSE评分组的吸烟者和不锻炼者相比,中、高MMSE评分组的从不吸烟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6.3%和56.2%(HR=0.537,95%CI:0349~0.827;HR=0.438,95%CI:0265~0.726),锻炼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6.5%和67.2%(HR=0.535,95%CI:0.369~0.776;HR=0.328,95%CI:0.205~0.524)。结论老年人群中,高MMSE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相关,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较好认知功能的联合效应可增强认知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生活方式 老年人 认知功能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探索
4
作者 杨钧涵 王盛书 +14 位作者 刘少华 李皓炜 陈仕敏 李雪航 李志强 李蓉蓉 李怀昊 石岳庭 鲍颖慧 杨姗姗 王建华 马玉 武文君 何耀 刘淼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4年第3期185-189,共5页
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将临床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有机融合,通过对课程改革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2022级494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阐述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将临床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有机融合,通过对课程改革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2022级494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阐述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改革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分析其对课程认知、课程教材、课程设置、授课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课程改革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458名研究生中,433名(94.5%)研究生对该课程感兴趣,448名(97.8%)研究生认同其重要性;分别有435名(95.0%)、425名(92.8%)和437名(95.4%)研究生认为理论教材、实习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很实用;435名(95.0%)研究生认为授课安排较为合理。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后,成绩由10.0分(8.0,13.0)提升至16.0分(14.0,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满意度较高,课程改革较为合理,有助于其理解科研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且为其他医学院校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医学科研方法学 统计分析 硕士研究生 课程改革 满意度评价
原文传递
北京城乡老年人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怀昊 王盛书 +11 位作者 陈仕敏 李雪航 李皓炜 李蓉蓉 杨钧涵 石岳庭 鲍颖慧 刘少华 王建华 杨姗姗 刘淼 何耀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411,共8页
目的 探讨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联性,为明确老年人群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该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于2009... 目的 探讨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联性,为明确老年人群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该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于2009—2010年和2014年分别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和北京市密云区选取社区老年居民(≥60岁)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北京城乡社区老年人4 499人。应用SPSS26.0和R 4.0.3软件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作为连续变量和五分位数与全因死亡、CVD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 4 499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0.5±6.8)岁,男性1 814人(40.3%),女性2 685人(59.7%);农村老年人2 397人(53.3%),城市老年人2 102人(46.7%)。将TyG指数作为连续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在总人群中,TyG每增加1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4.2%(HR=1.242,95%CI:1.082~1.427),CVD死亡风险增加43.4%(HR=1.434,95%CI:1.091~1.886)。在农村老年人群中TyG指数每增加1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9%(HR=1.349,95%CI:1.093~1.664),CVD死亡风险增加62.6%(HR=1.626,95%CI:1.098~2.427)。在≥80岁、男性和女性人群中,TyG指数每增加1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2.1%(HR=1.621,95%CI:1.216~2.160)、27.8%(HR=1.278,95%CI:1.046~1.562)和24.3%(HR=1.243,95%CI:1.022~1.510),CVD死亡风险增加76.2%(HR=1.762,95%CI:1.050~2.959)、68.2%(HR=1.682,95%CI:1.158~2.443)和80.2%(HR=1.802,95%CI:1.054~2.140)。将TyG指数按照五分类变量纳入模型,校正多因素后,总人群中,Q5组人群发生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风险均显著高于Q1组(HR=1.462,95%CI:1.114~1.919;HR=2.350,95%CI:1.336~4.133)。结论 北京城乡老年人群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增加相关,TyG指数可作为社区老年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全因死亡 心血管疾病死亡
原文传递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亚型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6
作者 李蓉蓉 王盛书 +14 位作者 李皓炜 陈仕敏 杨钧涵 李怀昊 石岳庭 鲍颖慧 杜晟岩 王文畅 王建华 方向华 杨鸿兵 马丁 杨姗姗 刘淼 何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5,共10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亚型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5个城市地区(原西城、原宣武、房山、海淀、通州)和4个农村地区(延...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亚型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5个城市地区(原西城、原宣武、房山、海淀、通州)和4个农村地区(延庆、密云、怀柔、大兴)的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间为2009年7月至2015年9月,随访时间至2021年3月31日,最终纳入632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BP、DBP及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以及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5种高血压亚型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联性。结果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6.30年,总人群全因死亡密度为201.67/万人年,心脑血管死亡密度为90.2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BP每升高10 mmHg,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6%(HR=1.056,95%CI:1.020~1.092),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2.5%(HR=1.125,95%CI:1.071~1.182)。DBP每升高10 mmHg,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6%(HR=1.086,95%CI:1.023~1.152),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9.9%(HR=1.199,95%CI:1.101~1.306)。与正常血压组相比,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组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4.8%(HR=1.648,95%CI:1.049~2.591),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12.8%(HR=2.128,95%CI:1.069~4.233);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组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4%(HR=1.344,95%CI:1.023~1.467),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11.3%(HR=2.113,95%CI:1.384~3.225)。结论除了关注老年人群传统意义上的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还应密切关注患病率较低的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亚型 全因死亡 心脑血管死亡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市老年人群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心血管健康评分与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
7
作者 杨钧涵 李皓炜 +14 位作者 陈仕敏 李蓉蓉 李怀昊 石岳庭 鲍颖慧 杜晟岩 王文畅 杨姗姗 王建华 方向华 杨鸿兵 马丁 王盛书 刘淼 何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城市老年人群中正常范围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心血管健康(CVH)评分与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基于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对UACR处于正常范围内的1817名老年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UACR同时作为连... 目的探讨北京市城市老年人群中正常范围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心血管健康(CVH)评分与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基于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对UACR处于正常范围内的1817名老年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UACR同时作为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纳入研究。使用“生命八要素”制定CVH评分。使用SPSS 26.0和R 4.2.1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非参数检验,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UACR与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非线性关系和风险关联,并按CVH评分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M(Q1,Q3)为11.28(10.84,11.36)年,随访期间共308名研究对象死亡,死亡密度为163.87/万人年。研究对象年龄为(71.4±6.6)岁;女性1070名。低CVH评分组中,随着UACR降低,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均存在下降趋势(HR=0.500,95%CI:0.341~0.734;HR=0.793,95%CI:0.647~0.971),高CVH评分组中,随着UACR降低,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存在下降趋势(HR=0.665,95%CI:0.447~0.990)。与低CVH评分组和高UACR组相比,高CVH评分组和低UACR组的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68.9%和45.6%(HR=0.311,95%CI:0.131~0.739;HR=0.544,95%CI:0.360~0.822),高CVH评分组和高UACR组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6.7%(HR=0.733,95%CI:0.542~0.993)。结论在北京市城市老年人群中,正常范围内UACR降低与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低CVH评分组中,UACR降低对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均有保护作用,CVH状态与正常范围内UACR的联合效应对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的保护效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血管健康评分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心脑血管死亡 全因死亡
原文传递
北京市不同肥胖状态老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关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8
作者 石岳庭 杨钧涵 +14 位作者 李怀昊 王盛书 李皓炜 陈仕敏 李蓉蓉 鲍颖慧 王文畅 杜晟岩 王建华 方向华 杨鸿兵 马丁 杨姗姗 刘淼 何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不同肥胖状态老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市中老年居民心血管与认知健康研究,将2013-2015年基线调查的3746名≥60岁老年人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各项基本特征,... 目的探讨北京市不同肥胖状态老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市中老年居民心血管与认知健康研究,将2013-2015年基线调查的3746名≥60岁老年人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各项基本特征,采用≥60岁老年人代谢当量计算个体活动水平,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判定体力活动强度等级,采用BMI、腰高比(WHtR)、身体形态指数(ABSI)评价个体肥胖状态。使用柱状图、累计百分比柱状图描述不同肥胖状态下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分布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状态下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5.46年,死亡密度为244.55/万人年。与高强度组相比,中、低强度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41%(HR=1.41,95%CI:1.14~1.76)和122%(HR=2.22,95%CI:1.76~2.81)。以高强度-高肥胖组作为参照组,基于BMI指标,中强度-高肥胖组和低强度-高肥胖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85%(HR=1.85,95%CI:1.08~3.16)和250%(HR=3.50,95%CI:2.01~6.10);基于WHtR指标,中强度-高肥胖组和低强度-高肥胖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53%(HR=1.53,95%CI:1.02~2.29)和218%(HR=3.18,95%CI:2.09~4.86);基于ABSI指标,低强度-高肥胖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0%(HR=2.20,95%CI:1.53~3.18);基于BMI、WHtR、ABSI指标的高强度-中肥胖组和高强度-低肥胖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北京市老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提升体力活动水平不仅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还能减少或消除由肥胖所带来的超额全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力活动 肥胖 全因死亡
原文传递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身体形态指数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
9
作者 李怀昊 王盛书 +14 位作者 李皓炜 李蓉蓉 陈仕敏 杨钧涵 石岳庭 鲍颖慧 杜晟岩 王文畅 王建华 方向华 杨鸿兵 马丁 刘淼 杨姗姗 何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身体形态指数(ABSI)的流行分布特征及其与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利用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的基线和随访资料,选取10423名研究对象。终点结局为全因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BSI、BMI和腰... 目的描述和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身体形态指数(ABSI)的流行分布特征及其与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利用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的基线和随访资料,选取10423名研究对象。终点结局为全因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BSI、BMI和腰围与全因死亡风险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6.36年,全因死亡率为15.27%。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总人群中,ABSI与全因死亡呈U形关联,调整混杂因素后,与ABSI正常组相比,低值组(HR=1.69,95%CI:1.32~2.17)和高值组(HR=1.75,95%CI:1.40~2.18)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相关;与BMI正常组相比,低体重组(HR=1.70,95%CI:1.40~2.08)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相关;与腰围正常组相比,中心性肥胖组(HR=0.89,95%CI:0.80~0.99)与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性别亚组分析中ABSI的结果保持稳定,但关联强度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交叉分组结果显示,BMI和腰围正常且ABSI异常组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相关(HR=1.91,95%CI:1.22~2.99)。结论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中,ABSI水平与老年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存在关联且较传统指标(BMI、腰围)更为敏感和特异,可作为老年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预测的身体测量指标之一应用于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身体形态指数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残余胆固醇与心脑血管死亡的关联研究
10
作者 杜晟岩 刘淼 +14 位作者 杨姗姗 李皓炜 李蓉蓉 陈仕敏 杨钧涵 李怀昊 石岳庭 鲍颖慧 王文畅 王建华 方向华 杨鸿兵 马丁 王盛书 何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4,共9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中不同血脂指标与心脑血管死亡的关联,探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更优的血脂评估指标。方法本研究基于2009年7月至2015年9月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中≥60岁老年人群。残余胆固醇(RC)通过计算得出。采用...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中不同血脂指标与心脑血管死亡的关联,探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更优的血脂评估指标。方法本研究基于2009年7月至2015年9月北京城乡健康老龄队列研究中≥60岁老年人群。残余胆固醇(RC)通过计算得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脂指标与心脑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关联。结果截至2021年3月31日,研究人群中平均随访6.88年,心脑血管死亡492名,全因死亡1056名。LDL-C、HDL-C和RC与心脑血管死亡的HR值(95%CI)分别0.87(0.78~0.97)、0.46(0.35~0.62)和1.29(1.14~1.45),全因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0.93(0.86~1.00)、0.66(0.55~0.80)、1.22(1.12~1.33)。其中,无论社区老年人是否有高脂血症,RC和HDL-C与心脑血管死亡的关联保持稳定。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是否患糖尿病的社区老年人,RC升高与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相关,HDL-C升高与心脑血管死亡风险降低相关。结论相比于传统胆固醇,RC可能是评估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更优潜在血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残余胆固醇 心脑血管死亡
原文传递
老年全生命周期队列研究的进展与科学意义
11
作者 刘淼何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5,共5页
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难题迫在眉睫。立足全生命周期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构建老年全生命周期年龄队列有助于推动老年人群立体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基于中国老年人... 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难题迫在眉睫。立足全生命周期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构建老年全生命周期年龄队列有助于推动老年人群立体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基于中国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龄及百岁老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尚需建立和整合老年人群队列开展老年全生命周期的流行病学研究。本期重点号以健康老龄化为主题,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北京市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应关注的新领域及方向和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了可降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老龄化策略、预防老年慢性病、加快老龄化卫生保健体系建设提供了基于我国人群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老龄化 全生命周期
原文传递
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钧涵 王盛书 +12 位作者 李皓炜 刘少华 陈仕敏 李雪航 李志强 李蓉蓉 杨姗姗 李怀昊 石岳庭 鲍颖慧 王建华 何耀 刘淼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全因死亡的关联,为不同居住地老年人健康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于2009年和2014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选取北京市海淀... 目的探讨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全因死亡的关联,为不同居住地老年人健康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于2009年和2014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和密云区巨各庄镇及冯家峪镇60岁及以上4499名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每2~3年随访1次,随访截至2021年3月31日。根据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锻炼情况和体型构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0~4分),依据评分分为低风险健康生活方式(4分)、中风险健康生活方式(2~3分)和高风险健康生活方式(0~1分)3组。使用SPSS 26.0和R 4.2.1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非参数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下城乡老年人群的累积风险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比较不同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下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的差异。利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城乡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并对单一健康生活方式及交互作用进行效应分析。结果4499名老年居民中农村居民2397人(53.3%),城市居民2102人(46.7%),中位随访时间为6.76年(P25~P75:6.63~11.27年)。健康生活方式评分0~4分的老年居民分别为201人(4.5%)、823人(18.3%)、1442人(32.0%)、1468人(32.6%)和565人(12.6%)。随访期间共667人死亡,死亡密度为182.26/10000人年,其中农村死亡密度为191.06/10000人年,城市死亡密度为177.46/100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增加1种健康生活方式,总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3.7%(HR=0.863,95%CI:0.747~0.997),城市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4.1%(HR=0.759,95%CI:0.631~0.91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一健康生活方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从不吸烟导致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6.2%(HR=0.738,95%CI:0.610~0.893,P<0.01)。城市老年人从不吸烟与锻炼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31.0%(HR=0.690,95%CI:0.544~0.875)和24.7%(HR=0.753,95%CI:0.600~0.94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城市老年人中存在吸烟状况与健康体型的相乘交互作用(HR=0.639,95%CI:0.415~0.986,P交互<0.05);农村老年人中存在吸烟状况与锻炼的相乘交互作用(HR=0.557,95%CI:0.343~0.904,P交互<0.05)。结论北京城市老年人群中,低风险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全因死亡降低呈正相关,但在农村人群中其关联尚不明确,需进一步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生活方式 老年人 城乡差异 全因死亡
原文传递
北京密云农村老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全因死亡关联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颖慧 王盛书 +12 位作者 李皓炜 李雪航 陈仕敏 刘少华 李蓉蓉 李志强 杨钧涵 李怀昊 石岳庭 王建华 杨姗姗 刘淼 何耀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老年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为降低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农村地区的基线和随访数据。于2014年6—9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老年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为降低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农村地区的基线和随访数据。于2014年6—9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冯家峪镇选取≥60岁的老年居民209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每2~3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31日。使用SPSS 26.0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2090名农村老年人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274.83±56.98)mg/L,全因死亡密度为16.74/1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前白蛋白偏低是老年人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1.409,95%CI:1.056~1.880),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老年人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偏低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2.074,95%CI:1.444~2.980),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老年人中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密云区农村社区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偏低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较高。应针对这部分老年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和管理,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人 血清前白蛋白 全因死亡
原文传递
我国生物武器防护领域图书出版现状
14
作者 王雪纯 杜甲珺 +7 位作者 张曦小雪 阚庭 武文君 马玉 杨姗姗 王盛书 何耀 刘淼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73-678,共6页
【目的】通过检索我国生物武器防护领域的图书,总结相关图书的出版时间与出版机构分布,归纳内容分类与侧重点,为我国高质量“三防”(核、生、化)医学教材的编写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通过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官网,使用生物武器防护领... 【目的】通过检索我国生物武器防护领域的图书,总结相关图书的出版时间与出版机构分布,归纳内容分类与侧重点,为我国高质量“三防”(核、生、化)医学教材的编写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通过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官网,使用生物武器防护领域相关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12月31日,检索限制为图书。通过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模型对图书的简介与目录进行主题分析,根据困惑度确定主题数量,根据主题词距分布确定话题,最后定性描述话题的核心内容。【结果】研究共纳入104本图书,其中4本纳入高等教育教材。2002—2004年、2020—2023年相关图书出版量上升。出版机构中科研院所占比最高(37.78%),56.67%的出版机构属于军队机构。研究最终确定“生物武器的分布、防御与应对”“生物战剂的类别与诊治”“生物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核生化武器及其国际现状”“生物安全风险管理与防控”“生物危害识别相关技术及装备”6个话题。【结论】我国生物武器防护领域图书较少且内容相对陈旧。未来编写教材应针对可操作的生物武器应急处理技术,提高对生物武器侦查与生物战预警的重视度,完善不同培养层次的基础理论,及时更新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武器 “三防”医学 军事教育 医学教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