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手术室麻醉智慧化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浅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凡 李宝伟 +3 位作者 曹江北 娄景盛 罗云根 李达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年第2期6-10,共5页
加强手术室麻醉信息系统智慧化管理是智慧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智慧医疗理念构建的手术室麻醉信息智慧化管理系统,包括医疗系统、麻醉电子病历系统、监控系统及报警系统等,能增强围术期麻醉的各环... 加强手术室麻醉信息系统智慧化管理是智慧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智慧医疗理念构建的手术室麻醉信息智慧化管理系统,包括医疗系统、麻醉电子病历系统、监控系统及报警系统等,能增强围术期麻醉的各环节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麻醉医师的工作效率及手术麻醉过程事件记录的客观真实性,提升围术期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 麻醉科 医院 手术室信息系统 智慧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学本科生学生临床实习中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效果及对带教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马玉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9-12,共4页
分析麻醉学本科生学生临床实习中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效果及对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收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参与临床麻醉工作的本科实习学生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方式,实验组中学生接受多模式融合教学法,... 分析麻醉学本科生学生临床实习中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效果及对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收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参与临床麻醉工作的本科实习学生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方式,实验组中学生接受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对比教学结局。结果:对比麻醉学习良优率:实验组良优率30例(100.00%),对照组良优率26例(86.67%),(p<0.05)。实验组差0例(0.00%),对照组差4例(13.33%),(p<0.05);对比综合学习满意率:实验组综合满意28例(93.33%),对照组综合满意19例(63.33%),(p<0.05)。实验组不满意2例(6.67%),对照组不满意11例(36.67%),(p<0.05)。结论: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效果显著,可以提升麻醉学学生的综合效果,教学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本科生学生 临床实习 多模式融合教学法 效果 带教质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T联合CBL教学法在麻醉规培学员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维星 刘露玉 冯麟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4期23-29,共7页
通过研究拟评价情景模拟(SST)联合案例教学(CBL)在麻醉规培学员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30名一年级麻醉规培学员。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SS... 通过研究拟评价情景模拟(SST)联合案例教学(CBL)在麻醉规培学员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30名一年级麻醉规培学员。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SST联合CBL方式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培训结束后2周进行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6个月后对职业暴露率和暴露后的处置方法进行调查。主要结局指标为培训后两组学员考核成绩比较及职业暴露的调查,次要结局指标为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与培训前成绩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后考试成绩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刺伤、体液接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职业暴露后处置流程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SST联合CBL教学法对麻醉规培学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有提高作用,并且提高其在临床工作中的职业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职业防护 麻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通过UCP2下调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加重大鼠术后学习记忆损伤
4
作者 刘露玉 公茂伟 +2 位作者 廖国松 赵维星 傅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目的探索高血压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七氟烷麻醉下颈动脉暴露手术构建术后学习记忆损伤动物模型,将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对照Wistar-Kyoto大鼠(WKY)根据是否手术分为4组,即WKY+CON组、WKY... 目的探索高血压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七氟烷麻醉下颈动脉暴露手术构建术后学习记忆损伤动物模型,将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对照Wistar-Kyoto大鼠(WKY)根据是否手术分为4组,即WKY+CON组、WKY+SUR组、SHR+CON组、SHR+SUR组,8只/组。行为学测试评估大鼠术后认知变化;生物学检测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高血压大鼠术后发生了明显学习记忆损伤,表现为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降低(P<0.05);场景相关和声音相关恐惧测试僵直时间均缩短(P<0.05)。与WKY大鼠相比,SHR大鼠术后海马线粒体UCP2表达和膜电位明显降低,而ATP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活性氧、IL-6、IL-1β炎症因子升高(P<0.05);此外,SHR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神经元Nissl染色阳性细胞个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可加重大鼠术后学习记忆损伤,这可能与UCP2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导致星型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和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解偶联蛋白2 颈动脉暴露 高血压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通过调节昼夜节律改善大鼠全麻术后的睡眠障碍
5
作者 吴新顺 李劲草 +9 位作者 刘影 邱仁洪 王恒林 薛瑞 张扬 李硕 范琼尹 董华进 张有志 曹江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4-750,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丙泊酚诱导的节律紊乱型睡眠障碍大鼠模型,利用无线生理信号遥测系统评估大麻二酚(CBD)对全身麻醉后睡眠节律紊乱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建立丙泊酚诱导的节律紊乱型睡眠障碍大鼠模型,并将... 目的通过建立丙泊酚诱导的节律紊乱型睡眠障碍大鼠模型,利用无线生理信号遥测系统评估大麻二酚(CBD)对全身麻醉后睡眠节律紊乱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建立丙泊酚诱导的节律紊乱型睡眠障碍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Sal组)、丙泊酚组(Pro组)、CBD治疗组(Pro+CBD组)和地西泮阳性对照组(Pro+DZP组)。利用无线遥测系统采集各组大鼠的脑电(EEG)、肌电(EMG)及体温等生理信号。分离大鼠下丘脑组织,检测(PER2、CRY2、BMAL1、CLOCK、SIRT1和GSK3β)等关键时钟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MDA和SOD表达水平。结果与Sal组相比,CBD增加了大鼠在黑暗期(20∶00~6∶00)的睡眠时间(P<0.01),尤其在凌晨4∶00~6∶00表现出差异(P<0.05);Pro大鼠在明暗过渡期间(18∶00~24∶00)的慢波睡眠(SWS)总时间和睡眠片段数增加(P<0.05),且睡眠-觉醒的转换次数增加(P<0.05)。与Pro组相比,CBD组的SWS总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CBD抑制了从SWS向活跃清醒状态的转变(P<0.05)。阳性对照药物地西泮(DZP)的作用与CBD相似,但其对睡眠-觉醒转换的影响不明显。在夜间时段(24∶00~08∶00),CBD增加了SWS的总时间、睡眠片段数量及平均持续时间(P<0.05),且增强了睡眠-觉醒的转换次数(P<0.05)。相较之下,DZP虽然增加了SWS的睡眠片段数(P<0.05),但对平均持续时间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与Sal组相比,丙泊酚麻醉引起BMAL1、CLOCK和SIRT1蛋白表达的升高(P<0.05),而CBD能够抑制这种异常增高(P<0.05)。另一方面,丙泊酚麻醉导致PER2、CRY2和GSK3β蛋白表达的降低(P<0.05),而CBD则能有效逆转这种异常下调(P<0.05)。丙泊酚麻醉导致氧化还原状态的分子MDA升高、SOD降低(P<0.05)。CBD能够减少MDA的产生,使SOD水平恢复(P<0.05)。结论CBD可能通过干预下丘脑核心时钟蛋白的表达,改善麻醉后睡眠节律紊乱型障碍大鼠的睡眠结构和生物节律,为临床围手术期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睡眠障碍 丙泊酚 大麻二酚 时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双膝置换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常丹丹 张伟丽(通讯作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S01期0056-0057,共2页
目的:对双膝置换术后患者恢复期应用集束化护理的影响价值研究。方法:此次接研究对象 34 例,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膝置换 手术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 17 例。甲组患者进行... 目的:对双膝置换术后患者恢复期应用集束化护理的影响价值研究。方法:此次接研究对象 34 例,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膝置换 手术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 17 例。甲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乙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不同,寻找护理优势。结果:术后 1 天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 1 小时、5 小时甲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乙组 ,且甲组共出现 1 例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 5.82% ( 1 / 17 ), 而乙组共出现 4 例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 23.53% ( 4 / 17)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双膝置换术后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应用集束化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有利于其快速恢复认知功能和机体相关功能 ,存在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双膝置换术后恢复期护理 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累及胰腺1例报道
7
作者 陈静 张修礼 +4 位作者 王晓琳 彭丽华 李杰 李惠惠 王子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胆管,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痛及体质量减轻。该病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无诊断金标准,常被误诊、漏诊。本文对1例IgG4-SC患者...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胆管,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痛及体质量减轻。该病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无诊断金标准,常被误诊、漏诊。本文对1例IgG4-SC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音特征智能分析在心血管功能评估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燕 蔡宁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数字化心音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可实现对心音进行精确地连续、定量分析和分类识别,使心音特征提取与融合分析在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心力衰竭分型诊断、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分类、冠状动脉疾病检测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心音... 数字化心音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可实现对心音进行精确地连续、定量分析和分类识别,使心音特征提取与融合分析在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心力衰竭分型诊断、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分类、冠状动脉疾病检测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心音特征智能分析在心血管功能评估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音特征 心音分析 人工智能 心血管功能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肺音智能听诊的呼吸音量化分析与应用评价
9
作者 赵峰 胡南 +1 位作者 陈燕 蔡盛盛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从心肺音信号中分离肺音做定量分析的方法,实现对呼吸率和呼吸强度的实时测量。方法:使用电子听诊器采集患者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的心肺音,通过蓝牙将信号传输至手机端,App显示波形,并将数据存储于云端。采用非负矩阵分解,... 目的:提出一种从心肺音信号中分离肺音做定量分析的方法,实现对呼吸率和呼吸强度的实时测量。方法:使用电子听诊器采集患者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的心肺音,通过蓝牙将信号传输至手机端,App显示波形,并将数据存储于云端。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结合经验模态分析算法将心肺音进行分离,根据肺音计算呼吸率及呼吸强度。以阻抗法测定的呼吸率为对照,评价通过肺音计算呼吸率的准确性。结果:通过肺音计算呼吸率与阻抗法测定的呼吸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在监测心音的同时能准确监测呼吸功能,为临床便携式呼吸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床旁或远程生命体征监测中具有良好的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音听诊 人工智能 呼吸音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迪 张婷 +1 位作者 姜姗 刘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848例65岁及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前住院资料,包括一般资... 目的探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848例65岁及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前住院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检查检验、会诊等术前诊疗信息。根据术前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6 d,755例)和延长组(>6 d,1093例)。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发生率为59.1%(1093/1848)。正常组和延长组患者年龄、舒张压、中性粒细胞、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术前会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275,95%CI 1.024~1.587)、CHD(OR=1.523,95%CI 1.021~2.274)、COPD(OR=1.360,95%CI 1.042~1.775)及术前会诊(OR=1.310,95%CI 1.046~1.641)是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中,年龄>70岁、CHD、COPD及术前会诊是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心源性休克风险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艾博文 陈燕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54-1557,共4页
心源性休克(CS)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需要快速识别和处理高风险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CS患者的早期风险识别,从而优化治疗措施。近年来,新的CS生物标志物在休克进展、病程监测和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作用受到临床关注,这些标志... 心源性休克(CS)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需要快速识别和处理高风险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CS患者的早期风险识别,从而优化治疗措施。近年来,新的CS生物标志物在休克进展、病程监测和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作用受到临床关注,这些标志物包括与炎症、免疫、内皮功能相关的标志物以及基于蛋白质组学筛选的标志物等。本文对几种CS新型生物标志物在休克风险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新型生物标志物 风险评估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人群心源性休克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12
作者 陈燕 艾博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心源性休克(CS)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利用CS预后评分模型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对优化分类诊治措施、改善患者结局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的风险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ML)智能分析的应用较传统模型提高了对CS患者的风... 心源性休克(CS)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利用CS预后评分模型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对优化分类诊治措施、改善患者结局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的风险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ML)智能分析的应用较传统模型提高了对CS患者的风险分类和预后评估能力,尤其临床变量结合生物标志物的模型对CS风险预测有更高的准确性。本文对基于不同患者群体CS风险预测模型及ML模型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风险预测模型 患者群体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T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杨禹 马晓婧 张昌盛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1期1463-1466,共4页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创、实时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肺部通气分布变化,指导临床呼吸管理。针对危重患者,EIT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肺灌注成像,主要包括肺血管搏动法和造影法,该项技术的应用可在床旁快速获得肺内血...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创、实时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肺部通气分布变化,指导临床呼吸管理。针对危重患者,EIT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肺灌注成像,主要包括肺血管搏动法和造影法,该项技术的应用可在床旁快速获得肺内血流灌注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对EIT肺灌注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介绍,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及对其他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肺灌注成像 通气血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感染并发症研究现状与进展
14
作者 霍昱婷 娄景盛 米卫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83-786,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接受各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加,围手术期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影响老年手术患者预后和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等特点深入了解和分析是防止此类并发症出现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接受各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加,围手术期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影响老年手术患者预后和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等特点深入了解和分析是防止此类并发症出现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虽然多个国家关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制定具体的治疗措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挑战。本文就老年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并发症 术后感染 非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检查在肾细胞癌伴高级别癌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教学
15
作者 沈浩 娄景盛 +1 位作者 米卫东 张晓莹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查(TEE)在机器人辅助肾细胞癌伴高级别癌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教学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TEE资料,对进修生与规培生进行理论授课、Heartworks高仿真体模型操作培训与...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查(TEE)在机器人辅助肾细胞癌伴高级别癌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教学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TEE资料,对进修生与规培生进行理论授课、Heartworks高仿真体模型操作培训与系列理论结合实操考核,以帮助学员掌握TEE在此类手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并随机抽取2023年5月10日在麻醉科工作并参与培训的麻醉进修生、规培生进行理论考试。结果:共纳入了106例麻醉进修生与规培生进行了系统的TEE在肾细胞癌伴高级别癌栓切除术中的应用培训。回顾机器人辅助肾细胞癌伴癌栓切除术167例,其中Mayo分级Ⅲ、Ⅳ级的高级别癌栓11例,形成临床与对应影像资料学习库;通过HeartWorks高仿真人体模拟系统的培训后,90%以上学员能准确完成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的重点超声切面成像,85%学员能准确识别超声下切面的解剖结构;参与理论考试学员共3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9例,平均分75.5分,其中客观题平均分67.5分,主观题8.0分。结论:经过培训,学员可获得TEE在肾细胞癌伴高级别癌栓切除术中应用的基础知识,了解与掌握操作训练,大大提高了年轻麻醉医师对TEE的掌握程度及TEE在肾细胞癌伴高级别癌栓切除术中的应用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肾细胞癌 癌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脐尿管癌的脐尿管放线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吴进展 宋涛 +11 位作者 朱捷 张鹏 祝强 李杰 曹犇 陈东 杨剑锋 郭奕 马鑫 李宏召 张旭 沈诞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3-276,共4页
脐尿管放线菌病是临床上极其罕见的良性疾病,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22年09月于我院收治的脐尿管放线菌病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复习相关文献并探讨脐尿管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脐尿管放线菌病 脐尿管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接分娩镇痛的新时代 被引量:22
17
作者 徐铭军 米卫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0期1135-1138,F0002,共5页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2001年有学者在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因此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疼痛治疗,包括慢性疼痛、癌痛、术后疼痛以及分娩疼痛等[1]。产痛及紧...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2001年有学者在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因此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疼痛治疗,包括慢性疼痛、癌痛、术后疼痛以及分娩疼痛等[1]。产痛及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产妇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从而导致出现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国内剖宫产率畸形上升的重要原因是产妇对产痛的恐惧,剖宫产不仅没有提高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性,反而增加产妇和新生儿伤亡及术后并发症,而分娩镇痛在产妇中合理地应用与实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手段[2]。2018年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1009号)[3],要求进一步规范椎管内分娩镇痛操作技术,提升分娩镇痛的覆盖范围,普及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增强医疗服务舒适化程度,提高孕产妇就医满意度。国内迎来了分娩镇痛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剖宫产 椎管内麻醉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肺结节联合术中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预防出血措施 被引量:12
18
作者 魏颖恬 肖越勇 +7 位作者 张啸波 何晓锋 张肖 张欣 张忠亮 薛晓东 杨杰 马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肺结节联合术中穿刺活检的应用效果,讨论预防出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CT引导下RFA联合经皮穿刺活检肺结节患者,共75个病灶,直径均≤3 cm,包括实性结节46个、磨玻璃结节(GGN)29个;其中55例接受RF...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肺结节联合术中穿刺活检的应用效果,讨论预防出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CT引导下RFA联合经皮穿刺活检肺结节患者,共75个病灶,直径均≤3 cm,包括实性结节46个、磨玻璃结节(GGN)29个;其中55例接受RFA术前活检(术前活检组)、20例接受术中活检(术中活检组),比较2组活检后即刻CT所示出血面积最大径增加值及术后24 h内咳血、气胸发生率。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病理取材及RFA治疗。术前活检组、术中活检组术后即刻CT示出血面积最大径增加值分别为(1.56±1.30)cm及(0.56±0.50)cm(P<0.01),其中的GGN病灶分别为(1.49±1.33)cm和(0.56±0.43)cm(P=0.02)。术后24 h内术前活检组9例出现咳血、6例气胸;术中活检组无咳血,3例发生气胸。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肺结节联合术中穿刺活检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活组织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手术后并发症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道封堵技术预防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射频消融同步活检出血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啸波 肖越勇 +8 位作者 张肖 何晓锋 张欣 魏颖恬 李竞 张忠亮 马丽 杨杰 薛晓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针道封堵技术预防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射频消融(RFA)同步活检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同步活检肺结节患者资料,对其中33例预防性使用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进行针道封堵(A组),33例未使用(B组)... 目的观察针道封堵技术预防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射频消融(RFA)同步活检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同步活检肺结节患者资料,对其中33例预防性使用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进行针道封堵(A组),33例未使用(B组),根据术后即刻CT图像判断并对比2组出血程度。结果对6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消融区晕征均完全覆盖病灶区域。术后即刻CT显示A组26例无或低级别出血、7例高级别出血,B组17例无或低级别出血、16例高级别出血(P=0.038)。A组21例、B组26例病灶≤2 cm,其中A组16例无或低级别出血、5例高级别出血,B组10例无或低级别出血、16例高级别出血(P=0.017)。结论应用针道封堵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RFA同步活检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出血 明胶海绵 吸收性 活组织检查 蛇毒血凝酶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三叉神经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宁 傅强 +1 位作者 张艳阳 余新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和数据处理工具箱脑成像分析软件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用ALFF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大脑自发性活动的低频振荡振幅的差异。结果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低于给药前,疼痛有明显缓解(P=0.000)。在静息状态下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与给药前相比,其右背外侧前额叶、双侧内侧前额叶和右中扣带回区域的ALFF值均降低(P=0.000)。结论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抑制因为慢性疼痛刺激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异常部位,从而减低疼痛,但具体的中枢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低频振荡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