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衰弱评估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亮梅(综述) 宋文娟(综述) 曾强(审校) 《预防医学》 2025年第3期262-266,共5页
衰弱是一种多器官功能减退引起的机体易损性增加的临床状态,临床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少、能量水平降低和非自主的体重减轻。衰弱使老年人面对应激事件时发生失能、长期住院治疗及死亡的风险增加。早期评估衰弱并进行个性化干预,可以... 衰弱是一种多器官功能减退引起的机体易损性增加的临床状态,临床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少、能量水平降低和非自主的体重减轻。衰弱使老年人面对应激事件时发生失能、长期住院治疗及死亡的风险增加。早期评估衰弱并进行个性化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衰弱的进展,进而减少负性事件的发生。本文检索2015年1月—2024年1月国内外发表的衰弱研究相关文献,对老年人衰弱的评估工具,如临床衰弱量表、衰弱指数、Fried表型量表、FRAIL量表和生物标志物,以及衰弱的干预,如运动锻炼、营养干预、口腔管理和药物管理等进行综述,为早期评估和干预老年人衰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衰弱 评估 干预
原文传递
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沙薇薇 皮红英 金妮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082-4084,共3页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治疗的96例失能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治疗的96例失能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接受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价值指标失效程度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护理4周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价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配合度低、导管固定不佳、躁动、不当肢体约束、翻身致导管牵拉、陪护无效的优先风险系数得分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2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实施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可改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降低失效模式评分及非计划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护理 老年人 失能 安全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被引量:1
3
作者 房凤凤 刘霖 +6 位作者 赵力博 刘敏 李开亮 何子君 赵哲 韩继明 边红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和甘肃6家三甲医院的睡眠中心确诊为OSAS的623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和甘肃6家三甲医院的睡眠中心确诊为OSAS的623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风险组(302例)和对照组(321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终点为发生骨质疏松风险。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Cox回归分析老年男性OSA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48.5%(302/623)老年男性OSAS患者筛查出骨质疏松风险。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风险组年龄更高,舒张压更低,腰围更小,吸烟比例更多,睡眠参数中平均脉氧饱和度更低,甘油三酯、尿酸和C反应蛋白、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相比对照组含量更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55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中,年龄(HR=1.029,95%CI 1.013~1.045)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史(HR=1.547,95%CI 1.157~2.068)是老年男性OSA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腰围(HR=0.983,95%CI 0.976~0.990)和平均脉氧饱和度(HR=0.941,95%CI 0.904~0.979)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OSAS患者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症,增龄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男性OSAS患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较高的腰围和平均脉氧饱和度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男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骨质疏松症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肿瘤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堇沫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89-1593,共5页
从症状管理、护理协调、药物制备与注射、机器人辅助、决策支持、临床试验管理等方面综述目前人工智能在肿瘤护理领域的应用,以期为肿瘤护理领域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肿瘤 护理 信息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肾脏病专科住院医师培训教学方案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光 张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5期153-155,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的增长,老年肾脏病专科医师培训非常重要。笔者从事老年肾脏病专业10余年,本文将从老年肾脏疾病的主要特点、专科培训要求、诊疗思路的建立、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医学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的增长,老年肾脏病专科医师培训非常重要。笔者从事老年肾脏病专业10余年,本文将从老年肾脏疾病的主要特点、专科培训要求、诊疗思路的建立、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医学人文等方面详细总结教学经验,为老年肾脏病专科人才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住院医师 临床带教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保华 李慧颖 +1 位作者 白永怿 刘宏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849-853,共5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是HFpEF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HFpEF合并CK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FpEF与CKD常相互影响、交互促进疾病的进展。与单纯HFpEF患者相比,合并CKD...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是HFpEF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HFpEF合并CK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FpEF与CKD常相互影响、交互促进疾病的进展。与单纯HFpEF患者相比,合并CKD的HFpEF患者通常预后较差,且随着肾损伤程度的加重,其死亡风险增加。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类药物并不能使HFpEF患者明显获益,然而建议将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应用于合并轻中度CKD的HFpEF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恶化 预后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老年患者临终前气管插管的回顾性调查
7
作者 李小梅 黄海力 +3 位作者 崔明新 宋昱 邱娇娇 范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目的比较缓和医疗理念推广前后老年患者临终前气管插管率有无显著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年龄≥65岁的死亡患者,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逐年统计气管插管率,并比较2014年前后有无... 目的比较缓和医疗理念推广前后老年患者临终前气管插管率有无显著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年龄≥65岁的死亡患者,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逐年统计气管插管率,并比较2014年前后有无变化及2组患者临终前插管率和插管后生存期有无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共收集死亡患者1233例,男性1150例(93.27%),女性83例(6.73%);肿瘤患者456例(36.98%),非肿瘤患者777例(63.02%)。肿瘤组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肿瘤组,肿瘤低龄组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65例(78.26%)接受临终前气管插管,其中肿瘤组占29.22%(282/965),非肿瘤组占70.78%(683/965)。肿瘤组的整体插管率为61.84%(282/456),非肿瘤组的整体插管率为87.90%(683/777),2组插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年前后对比,无论是整体插管率、肿瘤组还是非肿瘤组,自身前后对比都存在显著差异[557(82.76%)和408(72.86%),194(69.04%)和88(50.29%),363(92.60%)和320(83.12%);P<0.01]。肿瘤组插管后平均生存期(108.09±16.40)d,非肿瘤组为(273.93±20.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后1个月以内死亡的患者,肿瘤组为56例(54.96%),非肿瘤组为100例(42.90%)。肿瘤患者插管后生存1年以上的比例为19例(6.74%),非肿瘤患者为146例(2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中心临终前老年患者的整体气管插管率较高。自2014年缓和医疗理念普及后,无论肿瘤还是非肿瘤患者,临终前的气管插管率都显著降低。非肿瘤患者插管后的生存期明显长于肿瘤患者。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严格评估插管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 气管插管 恶性肿瘤 非恶性肿瘤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高龄左室肥厚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李慧颖 蔡力力 朱启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高龄(≥80岁)左室肥厚(LVH)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309例高龄LVH病人,记录病人临床基线资料、生...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高龄(≥80岁)左室肥厚(LVH)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309例高龄LVH病人,记录病人临床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和血浆NT-proBNP水平。对病人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进行随访。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筛选与NT-proBNP相关的临床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NT-proBNP水平与终点事件之间的关系,利用ROC曲线评估NT-proBNP对高龄LVH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9例高龄LVH病人的NT-proBNP中位水平为325(144,821)pg/mL。血浆NT-proBNP水平与年龄、心房颤动、起搏器植入、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呈正相关,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Hb、血浆白蛋白和LVEF呈负相关。中位随访6.7(3.1,9.1)年,239例(77.3%)死亡,117例(37.9%)发生MACEs。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与最低分位组相比,NT-proBNP最高分位组全因死亡(HR=3.029;95%CI:1.918~4.728)和MACEs(HR=3.173;95%CI:1.612~6.244)风险显著增加。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预测高龄LVH病人全因死亡和MACEs的AUC分别为0.669和0.594(均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对高龄LVH病人全因死亡和MACEs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肥厚 老年人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晔子 曹丰 +2 位作者 李苏雷 程帅 张申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3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辅助检查等全部临床资料,对手术过...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3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辅助检查等全部临床资料,对手术过程、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2.42±6.14)岁,瓣膜置入成功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的脑钠肽、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跨瓣流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都有显著改善(均P<0.01)。并发症方面,住院期间1例(2.8%)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有2例(5.6%)患者存在轻度瓣周漏(<2 mm),术后6个月随访时只有1例(2.8%)患者存在轻度瓣周漏;术后6个月随访时1例(2.8%)患者缺血性卒中。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TAVR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改善左心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程度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贤 孙沙沙 +4 位作者 崔龙彪 姜磊 刘新球 李雪 李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07年—2020年142例认知功能障碍受试者的脑血管MRA图像,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血管狭窄程...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07年—2020年142例认知功能障碍受试者的脑血管MRA图像,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血管狭窄程度(无狭窄、狭窄程度<50%和狭窄程度≥50%),比较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各支脑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此外,按照年龄区间进一步将认知障碍受试者分为60~74岁组,75~84岁组及85岁以上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各支脑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142例认知功能障碍受试者各支脑动脉之间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狭窄程度≥50%组中,大脑后动脉发生率最高(32.4%),其次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22.5%和20.4%)。大脑后动脉的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但显著高于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均P<0.05)。在75~84岁和85岁以上组,大脑后动脉的中重度狭窄(狭窄≥50%)发生率均最高,其次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脑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大脑后动脉和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狭窄 磁共振血管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峭 陈小燕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S02期84-85,共2页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胃肠炎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为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胃肠炎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为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HAMA量表评分与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胃炎 心理状态 老年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中小胶质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
12
作者 柏秀娟 李一凡 +4 位作者 时霄冰 姜磊 孙博 尚延昌 吴卫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7期532-537,共6页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中小胶质细胞的逆转作用是否由CX3C配体1(CX3CL1)来介导。方法 选择大鼠30只,随机选择1只做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参照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中小胶质细胞的逆转作用是否由CX3C配体1(CX3CL1)来介导。方法 选择大鼠30只,随机选择1只做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参照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最终纳入大鼠20只,随机选取2只模型大鼠做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灶。将构建好的MCAO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TTC染色验证模型的成功率。对照组采用侧脑室定位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实验组采用侧脑室定位注射CX3CL1干扰慢病毒感染的BMSC。2组分别于1、3、7 d将大鼠断头取材。将脑组织切片均进行抗Iba和抗CD20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然后在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计数双染重合阳性的细胞数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MCAO模型,TTC染色结果可见MCAO模型组存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梗死病灶。免疫荧光染色统计结果提示,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在1、3、7 d缺血区抗炎型小胶质细胞(Iba+CD206+)的数量明显增加[(8.644±1.131)和(3.000±1.206)个/每400×高倍视野,(7.866±1.254)和(3.155±1.205)个/每400×高倍视野,(7.111±1.555)和(2.866±1.272)个/每400×高倍视野,均P<0.001];在3和7 d促炎型小胶质细胞(Iba+TNF-α+)的数量明显减少[(4.222±0.974)和(8.355±1.264)个/每400×高倍视野,(4.267±1.321)和(7.822±1.556)个/每400×高倍视野,均P<0.001]。结论 MCAO模型在移植BMSC后对脑卒中缺血区小胶质细胞的逆转作用可能是由CX3CL1来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 CX3C配体1 CD20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病患者用药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天琳 宗航帆 +5 位作者 曹丰 蔡乐 汤智慧 张筱璇 陈孟莉 范利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9-493,共5页
目的了解老年慢病患者用药风险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全民健康、合理用药、养老服务等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3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17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60岁及以上老年慢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和对于用药... 目的了解老年慢病患者用药风险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全民健康、合理用药、养老服务等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3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17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60岁及以上老年慢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和对于用药风险的认知、行为情况,根据自行设计的评估量表得分评估患者用药风险。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752份,其中男性367人(48.80%),女性385人(51.20%),用药高风险425人(56.52%),用药低风险327人(43.48%)。老年慢病患者用药风险认知及行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97±0.99)和(2.82±1.1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55,95%CI:1.477~3.146)与用药风险正相关(P<0.01),就诊于二级医疗机构(OR=0.555,95%CI:0.367~0.841)和三级医疗机构(OR=0.294,95%CI:0.203~0.428)、高中及以上学历(OR=0.476,95%CI:0.366~0.619)、接受过药学服务(OR=0.127,95%CI:0.064~0.254)与用药风险负相关(P<0.05,P<0.01)。相对于华北地区,居住在东北地区(OR=1.998,95%CI:1.274~3.133)、华东地区(OR=2.409,95%CI:1.535~3.780)、西南地区(OR=4.095,95%CI:2.671~6.277)或西北地区(OR=1.829,95%CI:1.125~2.972)与用药风险正相关(P<0.05,P<0.01)。相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人(OR=1.686,95%CI:1.196~2.377)、个体工商人员(OR=2.047,95%CI:1.315~3.186)或农民(OR=2.158,95%CI:1.561~2.983)与用药风险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慢病患者用药高风险比例较高,应加强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和科普,提升药学服务覆盖范围和能力水平,重点关注年龄≥65岁,居住在东北、华东、西南或西北地区,职业为工人、个体工商人员或农民的人群,降低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病患者 用药风险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早期团体康复运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扬 蒋天裕 +8 位作者 陈利锋 姚甲瑞 王娜 刘丹丹 李冬梅 刘丹 吴卫平 高中宝 王振福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88例PD患者, 采用随机延迟设计方案, 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团体运动组(E-EG)、延迟运动组(L-EG)以及对照组(CG)。E-EG执行严格正规的团体特异... 目的探讨早期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88例PD患者, 采用随机延迟设计方案, 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团体运动组(E-EG)、延迟运动组(L-EG)以及对照组(CG)。E-EG执行严格正规的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 2次/周, 1 h/次, 持续18个月(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L-EG参加上述运动方案的最后6~12个月训练。本研究应用PD统一的疾病评分量表(UPDRS)、生活质量问卷(PDQ-39)、连线A、连线B测试、九孔柱测试、30 s蹲起试验(30s SST)、10 m步速、运动平衡评估系统(Mini-BEST)、高级平衡量表(FAB)及简易平衡量表(TUG)评估。结果 E-EG组的PD患者训练后UPDRS均值17.5±8.3较训练前UPDRS均值20.0±8.6明显下降(t=-2.2, P=0.02), 训练后PDQ-39评分均值27.2±2.1较训练前PDQ-39评分均值29.0±9.8显著下降(t=-2.6, P=0.001), 训练后连线B均值114.2±25.5较训练前均值129.8±28.4明显减少(t=-2.3, P=0.02)以及训练后9孔柱试验均值33.7±7.3较训练前均值39.6±9.3显著下降(t=-2.5, P=0.001)。结论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尤其在早期运动组。特异性运动康复应尽早应用于PD的综合治疗策略当中, 让更多的PD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 团体运动 特异性运动 康复
原文传递
基于“正虚邪聚”病机探析肿瘤免疫宏微环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明骏 仝战旗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089-2094,共6页
免疫疗法被广泛认为是许多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耐药性和免疫逃逸等原因,大多数患者易于出现复发。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宏环境相互影响,并进而影响肿瘤的治疗。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源于人体正气虚衰... 免疫疗法被广泛认为是许多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耐药性和免疫逃逸等原因,大多数患者易于出现复发。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宏环境相互影响,并进而影响肿瘤的治疗。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源于人体正气虚衰和邪实凝聚,这也是肿瘤免疫宏微环境的核心概念。正被邪克是肿瘤免疫环境的宏观态势;邪气停聚是肿瘤免疫环境的病势核心;正虚和邪聚互为因果,对机体免疫造成负面影响。正邪失衡成为贯穿和影响肿瘤免疫宏环境的内在因素和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虚邪聚” 肿瘤免疫宏环境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