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崔振双 田国祥 +2 位作者 张源波 刘春萍 程友琴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145-1147,1150,共4页
1概述1.1氢气的研究背景氢气(H_(2))由于具有无色无味无毒、质轻体积小等特质,自20世纪30年代起被作为潜水气体进行生物学研究,而后又被充分证明用于中、深度潜水的呼吸介质的生物安全性中。1975年Dole等为移植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小鼠使... 1概述1.1氢气的研究背景氢气(H_(2))由于具有无色无味无毒、质轻体积小等特质,自20世纪30年代起被作为潜水气体进行生物学研究,而后又被充分证明用于中、深度潜水的呼吸介质的生物安全性中。1975年Dole等为移植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小鼠使用8个大气压(含97.5%H_(2)+2.5%O_(2))下的高压氢仓治疗2周,结果显示肿瘤体积大幅缩小。推测原因可能为H_(2)催化羟基(·OH)自由基衰变促进了肿瘤体积的缩小,从而首次提出H_(2)可用于治疗疾病的概念[1]。2007年日本学者发现,小鼠吸入2%~4%浓度的H_(2)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推测2%~4%浓度的H_(2)通过抗氧化作用及选择性中和羟基自由基(·OH)、过氧亚硝基(ONOO^(-))等毒性强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达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在此生物反应过程中,不会减少毒性弱且具有重要信号转导作用的ROS,如过氧化氢(H_(2)O_(2))、一氧化氮(NO·)、超氧阴离子(O_(2)^(-))等[2],自此掀起了氢生物医学研究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体积 心血管疾病 脑梗死面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过氧亚硝基 生物安全性 皮肤鳞状细胞癌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双向效应争论中的共识与分歧 被引量:9
2
作者 任金霞 骆雷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3747-3754,共8页
当今世界饮用酒精饮料的人群日益增加。饮酒可诱发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其对心血管系统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尚有争议。传统观念认为,少到中等量饮酒(女性每日摄取纯酒精 ≤ 1个标准量,男性每日摄取纯酒精 ≤ 2个标准量,1个... 当今世界饮用酒精饮料的人群日益增加。饮酒可诱发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其对心血管系统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尚有争议。传统观念认为,少到中等量饮酒(女性每日摄取纯酒精 ≤ 1个标准量,男性每日摄取纯酒精 ≤ 2个标准量,1个标准量=12~15 g纯酒精)可能有益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过量饮酒(每日摄取纯酒精 > 2个标准量)则会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即“J”型曲线的双向效应。近年来,针对上述传统观念是否正确的争论愈演愈烈,并涉及饮酒方式、酒精饮料类型及所影响的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汇总、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饮酒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双向效应争论中的共识与分歧,发现尽管目前相关研究并未形成一致观点,但多数研究结果提示,少到中等量饮酒可能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及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为今后制订与心血管疾病防控相关的生活方式干预指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饮酒 酒精性饮料 酗酒 “J”型曲线效应 葡萄酒 异议和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T-proBNP对≥80岁老年冠心病病人预后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启伟 高鹏 +3 位作者 王浩 付士辉 骆雷鸣 叶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高龄老年CHD和非CHD病人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人群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或查体,病情稳定的高龄(≥80岁)老年CHD和非...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高龄老年CHD和非CHD病人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人群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或查体,病情稳定的高龄(≥80岁)老年CHD和非CHD病人。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完成基线数据采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完成随访,记录死亡和MACE,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T-proBNP对2组病人死亡和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基线时纳入高龄老年病人712例,CHD组576例,NT-proBNP为(854.5±917.1)pg/mL;非CHD组136例,NT-proBNP为(392.1±343.2)p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5.3年,CHD组死亡284例(49.3%),发生MACE 171例(29.7%),非CHD组死亡65例(47.8%),发生MACE 27例(19.9%),2组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是CHD(HR=2.577,95%CI:1.911~3.476)和非CHD(HR=2.666,95%CI:1.193~5.954)病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但NT-proBNP对2组病人死亡的预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NT-proBNP是CHD病人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HR=1.869,95%CI:1.251~2.792),但不是非CHD病人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17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独立预测病情稳定的高龄老年CHD病人死亡和MACE的风险,也能预测非CHD病人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识别中的价值
4
作者 辛然 窦冠华 +7 位作者 李超 荆晶 陈韬 穆洋 王晶 杨俊杰 郭军 陈韵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8-45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栓为金标准分为血栓组(n=33)和非血栓组(n=331)。分别测量左心耳感兴趣区(ROI)内最低CT密度值(LAAmin)与同一轴面的升主动脉根部ROI内最低CT密度值(AAmin),并计算二者比值(LAAmin/AAmin)。自动提取左心耳ROI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RMS包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基于CHA_(2)DS_(2)-VASc评分、CT参数和影像组学评分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模型、影像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复合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等效能评价。结果:两组间左心耳开口直径、左心耳长径、LAAmin和LAAmin/AAmi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提取1232个影像组学特征,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23个特征。模型效能评价方面,复合模型的AUC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学模型(0.922 vs.0.742,P<0.001;0.922 vs.0.8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影像组学模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2 vs.0.905,P>0.05)。与其余三个模型相比,复合模型的准确度(ACC)、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阳性预测值(PPV)和Kappa值更高(ACC:89.0%;SPE:88.8%;PLR:8.133;PPV:44.8%;Kappa值:0.54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提示复合模型具有更高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结论:影像组学技术可以提高CCTA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计算机体层摄影 左心耳血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陈佳 陈晓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S1期0149-0150,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 76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综合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 例:未行综合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8 例:行...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 76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综合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 例:未行综合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8 例: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 5 天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总有效率(97.37 %)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老年冠心病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付士辉 李玉龙 +3 位作者 骆雷鸣 沈明志 田进文 邓珏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1202-1205,共4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及其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是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根本出发,对于其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对高血压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 基础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心房颤动优化抗凝管理注册研究一年结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豫涛 王玉堂 +4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奚国荣 王浩 Lip Gregory Y H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优化抗凝管理策略。方法中国老年房颤患者优化抗栓管理注册研究(ChiOTEAF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的注册研究。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全国44家中心招募老年房颤...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优化抗凝管理策略。方法中国老年房颤患者优化抗栓管理注册研究(ChiOTEAF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的注册研究。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全国44家中心招募老年房颤患者,随访1年的血栓栓塞、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全因死亡发生情况。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抗凝治疗对血栓、出血及全因死亡复合临床事件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招募7073例房颤患者,其中6148例完成1年随访,年龄(74.3±10.5)岁,年龄范围65~92岁,其中女患者占39.4%(2422/6148)。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23.5%(1444/6148)、21.1%(1300/6148)和41.0%(2521/6148)。48.6%(2988/6148)患者同时存在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高危,49.6%(3052/6148)患者HAS-BLED评分≥3。42.3%(2601/6148)患者有跌倒风险,34.2%(2102/6148)患者合并心力衰竭,17.3%(1064/6148)患者年龄≥85岁,14.3%(878/6148)合并慢性肾脏病/肝病,9.0%(555/6148)合并恶性肿瘤。校正基线特征后,房颤合并CHA2DS2-VASc和HAS-BLED高危、HAS-BLED≥3、跌倒风险、慢性肾脏病/肝病、年龄≥85岁等患者,抗凝治疗较抗血小板治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风险(均P<0.05)。结论权衡血栓及出血风险后,老年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降低临床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老年 慢性肾病 肝病 抗凝 抗血小板
原文传递
无症状查体人员颅脑核磁共振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明华 张增强 +3 位作者 崔芳 彭志晴 王雪 刘国树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无症状查体人员常规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的无症状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无症状查体人员313例,采用颅脑磁共振检查T2WI或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 目的研究无症状查体人员常规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的无症状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无症状查体人员313例,采用颅脑磁共振检查T2WI或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其中,194例显示脑白质高信号者归入观察组,未见异常者119例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血液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白质高信号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人员的年龄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增多,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增高,血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无症状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平均动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可能是无症状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核磁共振影像 脑白质高信号 年龄 平均动脉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瑾 叶平 +1 位作者 肖铁卉 吴红梅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1例)与安慰剂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胶囊600 mg,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胶囊2粒。两组均每日给药2...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1例)与安慰剂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胶囊600 mg,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胶囊2粒。两组均每日给药2次,治疗24周。结果治疗24周后,血脂康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动脉僵硬度参数(β,Ep,PWVβ)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基线状态下,81例患者的Ep(r=0.247,P=0.023),AI(r=0.219,P=0.038),PWVβ(r=0.274,P=0.009)分别与PP呈正相关;AC(r=-0.261,P=0.013)与PP呈负相关。治疗24周后,血脂康组ΔPWVβ与ΔSBP呈正相关(r=0.205,P=0.014);ΔEp(r=0.191,P=0.015),ΔPWVβ(r=0.243,P=0.005)分别与ΔPP呈正相关。结论血脂康治疗24周可协同降压、减小脉压差,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不同动脉僵硬度参数水平变化与ΔSBP和ΔPP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脂康 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剑锋 张帆 +1 位作者 马守原 刘念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并有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但目前尚无有效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氯喹和羟氯喹老药新用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疗效,但氯喹和羟氯喹均存在一定心脏毒副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并有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但目前尚无有效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氯喹和羟氯喹老药新用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疗效,但氯喹和羟氯喹均存在一定心脏毒副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药物特点、心脏毒副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期为提高临床对氯喹和羟氯喹的认识及长期、大范围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氯喹 羟氯喹 心脏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医患共同决策对心理应激影响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紫菡 吴艳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7期498-505,共8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应激影响因素及医患共同决策对心理应激的作用路径,为制订冠心病患者身心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7月至2022年4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西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715例冠心病患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应激影响因素及医患共同决策对心理应激的作用路径,为制订冠心病患者身心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7月至2022年4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西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71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应激反应问卷、医患共同决策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医患共同决策对心理应激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路径。结果心理应激、医患共同决策、疾病不确定感、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分别为(49.81±11.06)、(79.24±8.68)、(76.40±12.56)、(21.67±5.51)、(8.90±3.12)分。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应激得分与疾病不确定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661、0.591,均P<0.01),与医患共同决策、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623、-0.451,均P<0.01)。路径分析显示,医患共同决策对心理应激具有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3.81%;疾病不确定感、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医患共同决策与心理应激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32.35%、8.40%、17.93%;疾病不确定感与消极应对方式在二者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7.51%。结论冠心病患者医患共同决策与心理应激既有直接的关系,亦通过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对心理应激产生间接关系,其中应对方式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应激 心理学 医患共同决策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风险评估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延广 王玉堂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约30%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患者面临的脑卒中风险与其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房颤脑卒中风险评估是制定脑卒中预防策略的必要前提。大多数房颤患者面临较高脑卒中风险,房颤相关脑卒中导...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约30%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患者面临的脑卒中风险与其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房颤脑卒中风险评估是制定脑卒中预防策略的必要前提。大多数房颤患者面临较高脑卒中风险,房颤相关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很高,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得到证实。CHA2DS2-VASc评分[心力衰竭、高血压、≥75岁(2分)、糖尿病、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2分)、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女性]在包括亚洲人群在内的许多人群中证实,能够预测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用于指导抗凝决策。仍有诸多研究旨在提高房颤脑卒中风险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风险评估 进展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困境与挑战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玉堂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45-347,共3页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房颤动(房颤)抗凝治疗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对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的评估体系。从筛选出高危人群转为找出不需要抗凝治疗的低危人群并根据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防治。预防房颤...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房颤动(房颤)抗凝治疗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对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的评估体系。从筛选出高危人群转为找出不需要抗凝治疗的低危人群并根据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防治。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药物经历了阿司匹林、华法林,目前进入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时代。然而,对于高危人群抗凝治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期一组文章探讨了抗凝治疗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扰、医生做出决策的临床困境及解决办法,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原文传递
心房心肌病与心房颤动:病与症的纠葛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延广 王玉堂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近年来心房心肌病的概念引起重视,以心房电重构、解剖重构、功能障碍、心房纤维化、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特点,常与心房颤动(房颤)同时存在,明显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房颤与心房心肌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过程,相互促进、互为病症,... 近年来心房心肌病的概念引起重视,以心房电重构、解剖重构、功能障碍、心房纤维化、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特点,常与心房颤动(房颤)同时存在,明显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房颤与心房心肌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过程,相互促进、互为病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心房心肌病可能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心房纤维化作为心房心肌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可通过延迟增强核磁显像技术评价,并对评估房颤血栓风险及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针对房颤、心房心肌病的上游治疗及危险因素控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心肌病 卒中 抗凝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芳香疗法在心血管类疾病中的进展现状
15
作者 季玉洁 曹彩霞 李佳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37-239,共3页
芳香疗法作为一种补充性疗法,在心血管类疾病中具有一定疗效,本文通过芳香疗法的作用原理,芳香疗法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目前的临床研究,芳香疗法对情绪的影响,芳香疗法对失眠患者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叙述,证明芳香疗法对心血管类疾病中目前的... 芳香疗法作为一种补充性疗法,在心血管类疾病中具有一定疗效,本文通过芳香疗法的作用原理,芳香疗法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目前的临床研究,芳香疗法对情绪的影响,芳香疗法对失眠患者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叙述,证明芳香疗法对心血管类疾病中目前的研究进展是具有一定疗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疗法 冠心病 原发性高血压 芳香温通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