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建立了融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与辨靶论治于一体的中医药科学组方创新模式——系统辨靶论治(target-combined holistic treatment of TCM),成功研制出了可有效阻断新冠肺炎重症化的中医药“克冠一号”,同时提出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攘外安内”学说,并探索建立了一套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临床科研攻关模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中医药解决方案。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s)致类过敏反应(anaphylatiod reactions,ARs)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其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s)致类过敏反应(anaphylatiod reactions,ARs)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其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5月1日收录的TCMIs相关ARs的中、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1.6.18绘制核心作者、机构合作及关键词共现网络,运用CiteSpace 5.7.R5进行关键词聚类及突现展示。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90篇,英文文献48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又缓慢下降趋势;发表机构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主,发表文献高达41篇;形成了52位核心作者及梁爱华、易艳等代表性研究团队;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为主;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侧重于TCMIs相关ARs的作用机制、模型建立、评价方法、检测指标、质量控制;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大分子物质、G蛋白偶联受体B2(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B2,MRGPRB2)、安全性评价是TCMIs相关ARs未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论TCMIs相关ARs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其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展开,体现在TCMIs致ARs成分的筛选、剂量选择及相关通路、受体分析,但此方面研究尚浅,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系统挖掘,促进TCMIs相关ARs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展开更多
探讨效应成分指数在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中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ICR小鼠便秘模型测定12个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以番泻苷A的致泻生物效价为基准,其余11个化学成分的泻下生物效价与之相比,...探讨效应成分指数在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中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ICR小鼠便秘模型测定12个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以番泻苷A的致泻生物效价为基准,其余11个化学成分的泻下生物效价与之相比,得到各个化学成分的生物效价权重系数,进而构建了一种基于生物效价权重系数加权的多组分化学定量分析的大黄质量评控模式: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动物实验伦理要求已获得原解放军302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IACUC-2015-012)。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基原的大黄饮片、炮制品中12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Rh03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比Rh07中该成分的含量高近40倍(4.79 vs 0.12 mg·g^-1),Rh03中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比Rh07中该成分的含量高近45倍(3.56 vs 0.08 mg·g^-1)。实际测得的12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范围在61.65±4.28~233.84±5.58 U·mg^-1之间,差异较大。理论计算得到的16个大黄样品的效应成分指数范围在1.07(Rh15)~19.38(Rh03)之间,在小鼠便秘模型实际测得16个大黄样品的致泻生物效价范围在23.84 U·g^-1(Rh16)~310.94 U·g^-1(Rh05)之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个化学成分含量与实际测得大黄样品的泻下通便效果的相关性比较,致泻效应成分指数与实际测得的大黄样品泻下通便效果的相关性最好(r=0.9695),提示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可能更加适合用于评价以致泻功效为导向时大黄的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建立了融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与辨靶论治于一体的中医药科学组方创新模式——系统辨靶论治(target-combined holistic treatment of TCM),成功研制出了可有效阻断新冠肺炎重症化的中医药“克冠一号”,同时提出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攘外安内”学说,并探索建立了一套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临床科研攻关模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中医药解决方案。
文摘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s)致类过敏反应(anaphylatiod reactions,ARs)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其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5月1日收录的TCMIs相关ARs的中、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1.6.18绘制核心作者、机构合作及关键词共现网络,运用CiteSpace 5.7.R5进行关键词聚类及突现展示。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90篇,英文文献48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又缓慢下降趋势;发表机构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主,发表文献高达41篇;形成了52位核心作者及梁爱华、易艳等代表性研究团队;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为主;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侧重于TCMIs相关ARs的作用机制、模型建立、评价方法、检测指标、质量控制;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大分子物质、G蛋白偶联受体B2(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B2,MRGPRB2)、安全性评价是TCMIs相关ARs未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论TCMIs相关ARs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其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展开,体现在TCMIs致ARs成分的筛选、剂量选择及相关通路、受体分析,但此方面研究尚浅,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系统挖掘,促进TCMIs相关ARs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文摘探讨效应成分指数在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中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ICR小鼠便秘模型测定12个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以番泻苷A的致泻生物效价为基准,其余11个化学成分的泻下生物效价与之相比,得到各个化学成分的生物效价权重系数,进而构建了一种基于生物效价权重系数加权的多组分化学定量分析的大黄质量评控模式: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动物实验伦理要求已获得原解放军302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IACUC-2015-012)。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基原的大黄饮片、炮制品中12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Rh03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比Rh07中该成分的含量高近40倍(4.79 vs 0.12 mg·g^-1),Rh03中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比Rh07中该成分的含量高近45倍(3.56 vs 0.08 mg·g^-1)。实际测得的12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范围在61.65±4.28~233.84±5.58 U·mg^-1之间,差异较大。理论计算得到的16个大黄样品的效应成分指数范围在1.07(Rh15)~19.38(Rh03)之间,在小鼠便秘模型实际测得16个大黄样品的致泻生物效价范围在23.84 U·g^-1(Rh16)~310.94 U·g^-1(Rh05)之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个化学成分含量与实际测得大黄样品的泻下通便效果的相关性比较,致泻效应成分指数与实际测得的大黄样品泻下通便效果的相关性最好(r=0.9695),提示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可能更加适合用于评价以致泻功效为导向时大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