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突发传染病(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策略:系统辨靶论治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旭 吴承钊 +6 位作者 王伽伯 王睿林 牛明 王仲霞 李朋彦 柏兆方 肖小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1期2055-2060,共6页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建立了融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与辨靶论治于一体的中医药科学组方创新模式——系统辨靶论治(target-combined holistic treatment of TCM),成功研制出了可有效阻断新冠肺炎重症化的中医药“克冠一号”,同时提出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攘外安内”学说,并探索建立了一套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临床科研攻关模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中医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新突发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克冠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体内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源 石伟 +2 位作者 肖小河 柏兆方 王伽伯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总结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DILI)的评价研究进展,以期为IDILI评价和临床风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动物模型、数理模型、细胞模型等多方面论述IDILI模型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目前关于ID... 目的总结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DILI)的评价研究进展,以期为IDILI评价和临床风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动物模型、数理模型、细胞模型等多方面论述IDILI模型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目前关于IDILI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形成了线粒体损伤、免疫炎症、免疫稳态失衡、基因多态性等多种机制假说,并且针对部分假说建立了病证模型用于多种药物IDILI的评价研究。本课题组基于新发现“有毒”中药特异质肝损伤特点,提出了中药“病证毒理学”评价模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证实了何首乌等中药的特异质肝损伤问题,并提出了中药特异质肝损伤免疫应激“三因致毒”机制假说,较好地阐释了中药IDILI发病特点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质型 药物性肝损伤 机制假说 中药 病证毒理学 病证模型 线粒体损伤模型 免疫炎症模型 三因致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根与茎的UPLC特征图谱研究及药效成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庆 邬国松 +4 位作者 郑丽婷 韩正洲 詹若挺 陈蔚文 牛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59-2965,共7页
目的:综合分析两面针根和茎的特征图谱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两面针根和茎的特征图谱,并对其整体成分进行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差异标记物;采用分子对接和试验验证法对差异标记物进行研究。结果:两面针根和茎均含有18个共有峰... 目的:综合分析两面针根和茎的特征图谱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两面针根和茎的特征图谱,并对其整体成分进行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差异标记物;采用分子对接和试验验证法对差异标记物进行研究。结果:两面针根和茎均含有18个共有峰,指认了9个成分;二者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为0.385~0.960;聚类分析显示两面针根和茎样品被聚为3类,其中部分根样品与全部茎样品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两面针根样品比较离散,茎样品较为集中,通过筛选获得6个差异标记物;分子对接和验证试验结果均显示L⁃芝麻脂素>白屈菜红碱>木兰花碱>氯化两面针碱。结论:建立的两面针根与茎UPLC特征图谱方法简便易行,筛选获得的差异标记成分可为完善两面针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特征图谱 差异标记成分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评价方法及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葛斐林 郭玉明 +2 位作者 曹俊岭 肖小河 王伽伯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3期284-290,共7页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以临床评价证据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及Liver Tox网站收录数据对文献及相关报道中的常见可疑损肝中药进行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主要不良反应或肝损伤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和适用性,重点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中药相关DILI评价方法进行解读。最后,分别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不合理用药等方面对中药相关DILI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本文为认识和评价中药相关DILI的客观真实性、发展符合中药特点的DILI评价方法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以期为降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源性肝损伤 评价方法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兜铃酸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及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柏兆方 王春宇 +1 位作者 王伽伯 肖小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75-1279,共5页
2017年国际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s)及其衍生物与肝癌发生相关的研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尽管AAs可致肾毒性和泌尿系肿瘤早已获得广泛共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 2017年国际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s)及其衍生物与肝癌发生相关的研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尽管AAs可致肾毒性和泌尿系肿瘤早已获得广泛共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也将AAs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但是该研究仍然冲击了人们对肝癌发生的普遍认知。之后,2018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杂志发表的一项基于我国台湾地区全民医疗数据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提出含有AAs的中草药可能是乙肝相关肝癌发生的另一重要风险因素;而最新发表在Hepatology杂志的文章结果表明单独给予AAs即可诱导幼龄小鼠肝癌发生,这似乎又为AAs诱导肝癌增添了新的证据。然而,在多项采用成年小鼠和大鼠的研究中均未观察到AAs可诱发肝癌,因此AAs致肝癌的客观性还有待验证。为科学客观地看待AAs与肝癌的关系,避免误导我国肝癌防控策略出现大的偏差,同时促进AAs相关制剂安全性的科学监管,笔者梳理了AAs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重点和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致突变 致癌性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栀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会芳 宋海波 +2 位作者 王伽伯 刘静婷 熊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91-2395,共5页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栀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方法 梳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栀子中成药的品种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性肝损伤数据库。结果 2020年版《中国药...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栀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方法 梳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栀子中成药的品种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性肝损伤数据库。结果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收录109种含栀子中成药,其中26种存在不良反应,文献报道中频次较高的一般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清开灵注射液)、药物性肾损伤(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性肝损伤数据库中频次较高的品种为清开灵系列制剂、安宫牛黄丸、安脑丸。总体来看,含栀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停药后预后良好。栀子用量与不良反应的数量及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含栀子中成药及栀子总体安全性较好,但应重点关注清开灵系列制剂、安宫牛黄丸和安脑丸可能导致肝损害及龙胆泻肝丸的肝肾损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中成药 不良反应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和枸杞子对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守青 吕一帆 +5 位作者 杨妮 李士红 张中健 王伽伯 黎维勇 彭世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6期764-770,共7页
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探讨常用中药黄连、枸杞子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长期服用奥氮平构建的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黄连、枸杞子对胰岛素抵抗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结果:黄连和枸杞子... 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探讨常用中药黄连、枸杞子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长期服用奥氮平构建的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黄连、枸杞子对胰岛素抵抗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结果:黄连和枸杞子均可显著降低奥氮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并可显著降低模型鼠血浆中炎症因子IL-1 β,IL-6和TNF-α的水平(P<0.05);蛋白印迹实验还证实黄连和枸杞子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表现为显著降低脂肪组织中NF-κB的表达量,以及降低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脂肪酸转运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diphosphate synthase,GGPPS)、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acylglyceride lipase,ATGL)的表达水平。结论:黄连和枸杞子可以通过降低胰岛素水平、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来改善奥氮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对于预防或降低奥氮平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枸杞子 胰岛素抵抗 奥氮平 炎症 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LA-B*35∶01的何首乌致免疫特异质肝损伤易感成分预测
8
作者 吴承钊 高云娟 +4 位作者 牛明 王伽伯 母光頔 赵旭 肖小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1-359,共9页
目的:何首乌致肝损伤与HLA-B*35∶01等位基因密切相关,本研究借助机器学习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索何首乌中潜在的HLA-B*35∶01易感成分。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相关数据库,收集不良反应(ADR)与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等位基因具... 目的:何首乌致肝损伤与HLA-B*35∶01等位基因密切相关,本研究借助机器学习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索何首乌中潜在的HLA-B*35∶01易感成分。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相关数据库,收集不良反应(ADR)与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等位基因具有相关性的药物作为阳性数据集,未发现相关性的作为阴性数据集,利用PaDEL-Descriptor软件计算分子描述符,采用朴素贝叶斯(Na6ve Bayes)构建二分类模型。利用模型预测何首乌中与HLA相关的ADR风险成分,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分析其与HLA-B*35∶01蛋白晶体的结合能力以及结合模式。结果:使用Na6ve Bayes算法构建的二分类模型平均准确率(ACC)为0.750,利用模型从何首乌41种成分中识别出了28种可能引起与HLA相关的ADR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何首乌中10种成分与HLA-B*35∶01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多肽对接结果分析,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3种成分能够使非HLA-B*35∶01呈递肽P1(LPEPLPQGQLTAY)和P2(EECDSELEIKRY)的亲和性提高,并且与P1和P2间具有优势相互作用。结论:研究基于化学描述符构建分类预测模型,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何首乌中潜在的3种HLA-B*35∶01易感成分,辅助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IDILI)成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质型肝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何首乌 预测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不良反应监测大数据的药品安全风险发现与识别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云娟 赵旭 +4 位作者 白天凯 柏兆方 王伽伯 宋海波 肖小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1-5,14,共6页
目的探索如何从国内外海量的中西药不良反应报告中快速发现与精准识别药物安全风险,并进行科学有效地预测与防控。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数据为例,针对上市后药品安全风险的发现、评价、确证和防控策略进行论述。结果初步探索建立“不良反... 目的探索如何从国内外海量的中西药不良反应报告中快速发现与精准识别药物安全风险,并进行科学有效地预测与防控。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数据为例,针对上市后药品安全风险的发现、评价、确证和防控策略进行论述。结果初步探索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大数据发现—多模型识别评析—病证毒理学验证”一体化应对策略和方法体系,并成功应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识别和评析。结论该策略为药物安全性评价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保障公众安全用药和促进中西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大数据 风险发现 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油联合莪术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侯晓荣 赵靖 +5 位作者 赵佳 丁凯欣 刘文龙 肖小河 湛小燕 柏兆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9-1067,共9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联合莪术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蛋氨酸和胆碱缺乏及铁添加氨基酸饲料喂养小鼠构建非酒精脂肪肝炎伴肝纤维化模型,将112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585 mg/kg)组、五味子油单独给药...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联合莪术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蛋氨酸和胆碱缺乏及铁添加氨基酸饲料喂养小鼠构建非酒精脂肪肝炎伴肝纤维化模型,将112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585 mg/kg)组、五味子油单独给药组、莪术油单独给药组以及五味子油联合莪术油给药组;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ig 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连续6周;采用酶标仪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I型胶原(Collagen I)、TGF-β1和Smad3的m RNA表达情况。人肝星形LX-2细胞给予药物预处理,再加入TGF-β1因子,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Collagen 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其中五味子油与莪术油联合给药高剂量组抑制小鼠ALT活性更为显著;肝脏颜色、光泽和质地都有明显改善,肝组织中脂肪空泡化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组织Hyp和血清TGF-β1、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其中联合给药高剂量组改善小鼠肝组织Hyp含量更为显著;肝组织Collagen I、TGF-β1和Smad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五味子油与莪术油联合给药组能下调TGF-β1诱导的LX-2细胞Collagen I和α-SMA蛋白表达。结论五味子油和莪术油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五味子油与莪术油联用的抗肝纤维化效应明显强于各药物的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油 莪术油 肝纤维化 LX-2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对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研究热点和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国艳 米惠 +2 位作者 刘红宇 欧阳林旗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7-918,共12页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s)致类过敏反应(anaphylatiod reactions,ARs)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其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s)致类过敏反应(anaphylatiod reactions,ARs)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其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5月1日收录的TCMIs相关ARs的中、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1.6.18绘制核心作者、机构合作及关键词共现网络,运用CiteSpace 5.7.R5进行关键词聚类及突现展示。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90篇,英文文献48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又缓慢下降趋势;发表机构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主,发表文献高达41篇;形成了52位核心作者及梁爱华、易艳等代表性研究团队;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为主;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侧重于TCMIs相关ARs的作用机制、模型建立、评价方法、检测指标、质量控制;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大分子物质、G蛋白偶联受体B2(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B2,MRGPRB2)、安全性评价是TCMIs相关ARs未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论TCMIs相关ARs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其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展开,体现在TCMIs致ARs成分的筛选、剂量选择及相关通路、受体分析,但此方面研究尚浅,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系统挖掘,促进TCMIs相关ARs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类过敏反应 CITESPACE VOSviewer 作用机制 安全性评价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雷公藤制剂相关肝损伤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迪 葛斐林 +3 位作者 张乐 王伽伯 秦旭华 郭玉明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5期265-269,共5页
目的通过对雷公藤制剂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为雷公藤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2月雷公藤制剂相关DILI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的分析与再评价。结果... 目的通过对雷公藤制剂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为雷公藤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2月雷公藤制剂相关DILI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的分析与再评价。结果5年期间共收集到雷公藤制剂相关DILI报告251例;年龄为6~89岁,41~60岁之间人数居多。对153例单用雷公藤制剂病例的用药原因分析发现,雷公藤制剂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风湿性疾病等;服药到发生肝损伤的时间跨度为0~1793天,中位数为12天;服药日剂量为6~180mg,中位数为60mg。用药合理性分析发现,雷公藤制剂存在25例超疗程服药,3例禁忌人群用药,9例超剂量用药。结论雷公藤制剂对于泌尿系统、风湿免疫类疾病疗效确切,但在保证合理用药的前提下,仍然应重视其毒-效双重性和风险-获益评估,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警戒其肝损伤风险,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制剂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阻断逆转肝纤维化:超越已知的前沿 被引量:6
13
作者 柏兆方 湛小燕 +1 位作者 吕桂基 杨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77,共5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肝癌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阻断逆转肝纤维化是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重要策略。西医目前尚无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和手段,在我国中药抗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肝癌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阻断逆转肝纤维化是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重要策略。西医目前尚无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和手段,在我国中药抗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但是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临床研究,导致缺少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笔者团队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开展了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阻断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以肝活组织检查为标准,纳入1000例患者,确证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阻断、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确切疗效,并成为首个具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成果,为全球慢性肝病患者带来巨大希望,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本文重点就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中医药阻断逆转肝纤维化研究的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纤维化 中草药 复方鳖甲软肝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巨噬细胞吞噬模型的阿胶品质生物评价方法构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靖 郝俊杰 +2 位作者 刘士敬 肖小河 牛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6期771-776,781,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吞噬模型的阿胶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CCK-8法考察细胞密度、孵育时间以及阿胶对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合适的阿胶给药浓度。采用高内涵结合荧光成像技术,通过考察其感染复数(multiplic... 目的:建立基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吞噬模型的阿胶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CCK-8法考察细胞密度、孵育时间以及阿胶对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合适的阿胶给药浓度。采用高内涵结合荧光成像技术,通过考察其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MOI=细菌数/细胞数)、给药剂量等影响因素,分析阿胶影响巨噬细胞的整体吞噬率及单个细胞吞噬指数。结果:确定最佳检测方法,即给药时间为24h、MOI值为200倍、细菌刺激时间为2h。与Control组相比,在阿胶质量浓度为0.125~2.0mg·mL^-1时,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在0.5mg·mL^-1时阿胶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达到最强;在阿胶质量浓度为0.25~1.0mg·mL^-1时,对单个细胞的吞噬能力没有明显作用,但是对巨噬细胞的整体吞噬率具有剂量依赖的促进作用,并在0.25mg·mL^-1时阿胶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率的能力达到最强。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以巨噬细胞吞噬绿色荧光标记的大肠杆菌(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scherichia coli,GFP-E.coli)为生物模型的高内涵荧光成像筛选技术的阿胶品质评价生物方法,可用于对不同品质阿胶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巨噬细胞 大肠杆菌 吞噬 生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化酶活力检测的鸡内金质量生物检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伟 王伽伯 +6 位作者 谭鹏 贺亚男 林俊芝 黄浩洲 韩丽 许润春 张定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3-1459,共7页
鸡内金是消食化积类中药的代表,疗效确切,现代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鸡内金的药效物质研究基础较为薄弱,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鸡内金质量控制方法比较简单,并不能够有效控制其质量。本研究提出基于胃蛋白酶活性的鸡内金生物效价测定... 鸡内金是消食化积类中药的代表,疗效确切,现代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鸡内金的药效物质研究基础较为薄弱,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鸡内金质量控制方法比较简单,并不能够有效控制其质量。本研究提出基于胃蛋白酶活性的鸡内金生物效价测定方法,作为其质量控制新的技术方法。以胃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优化鸡内金提取方法,采用"质反应平行线法"建立基于胃蛋白酶活性的鸡内金生物效价测定法,进行方法学考察,测定20个批次鸡内金的生物效价与可信限度;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黏度测定方法验证不同效价鸡内金降低黏度的活性差异;对比研究小鼠胃残留率与胃蛋白酶活力、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差异,评价胃蛋白酶活力效价与体内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鸡内金供试品的最优制备方法为:取鸡内金粗粉,加50倍量水,300 W、40 kHz超声提取0.5 h;其量效曲线形状与阳性对照药多酶片相似,精密度、中间精密度及重复性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20批样品的效价范围为13.49~34.69 U·mg~(-1),平均值为22.21 U·mg~(-1),RSD为31.52%。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鸡内金样品效价越高,降低营养糊黏度效果越显著;小鼠胃残留率与胃蛋白酶活力效价、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67、0.518,表明胃蛋白酶活力效价与体内活性高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胃蛋白酶活性的鸡内金生物效价测定法方法可靠,重复性良好,能够直接反映鸡内金的质量优劣,可为其他消食类中药的质量评控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内金 消食类中药 胃蛋白酶 生物效价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以《本草图经》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强 方志娥 +6 位作者 程诚 何平 高寒 郑艳芳 柏兆方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0-277,共8页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的视角和观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本草图经》为例,探究毒效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实践认知。主要从"毒"-"效"中药的涵变及认识发...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的视角和观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本草图经》为例,探究毒效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实践认知。主要从"毒"-"效"中药的涵变及认识发展变化、"毒"-"效"与《本草图经》及药味分析、基于"毒"-"效"的《本草图经》药味的认识发展变化、临床中药安全观及实践方面来研究以《本草图经》为例的"毒"-"效"药物理论基础及实践转化情况,主要从毒效相关、毒效转化、毒效同质、毒效衍化、毒效安全/警戒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为"毒"-"效"相关的科学内涵认知及实践转化,尤其是"毒性"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安全/警戒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临床中药安全观 “毒”-“效” 安全/警戒 合理/实践用药
原文传递
从古今文献效/毒记载演变探讨补骨脂安全性与安全合理用药对策
17
作者 许颖杰 湛小燕 +1 位作者 柏兆方 肖小河 《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2,共9页
补骨脂来源于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果实,具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等功效,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酸冷痛、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然而,近年来补骨脂及相关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 补骨脂来源于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果实,具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等功效,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酸冷痛、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然而,近年来补骨脂及相关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尤其是肝毒性问题成为制约补骨脂及相关制剂临床应用的瓶颈问题。古代典籍较少记载补骨脂安全性问题,但现代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补骨脂不仅具有直接毒性,还具有免疫特异质毒性。为此,本文综合分析了古今典籍文献中关于补骨脂效/毒记载演变,并结合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对补骨脂肝毒性的临床特点、成因机制以及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基于笔者团队提出的中药安全风险“人-药-用”三维精准防控策略,研究制定了补骨脂及相关制剂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旨在指导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推动补骨脂相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安全性 肝毒性 成因机制 安全合理用药对策
原文传递
仙灵骨葆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拆方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迎 刘亚蕾 +10 位作者 马润然 李春雨 马致洁 景婧 高源 沈鹏 林鸿波 郭玉明 柏兆方 肖小河 王伽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6-273,共8页
仙灵骨葆为骨科常用药,临床疗效好,但近年来发现有致肝损伤风险。本研究通过对文献不良反应报告和重点医院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文献检索到的仙灵骨葆肝损伤病例存在较大比例的报告信息不完整,难以准确判断其因果关系。重点医院药物性肝损... 仙灵骨葆为骨科常用药,临床疗效好,但近年来发现有致肝损伤风险。本研究通过对文献不良反应报告和重点医院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文献检索到的仙灵骨葆肝损伤病例存在较大比例的报告信息不完整,难以准确判断其因果关系。重点医院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中,筛选出仙灵骨葆相关肝损伤患者6例,其中2例经整合证据链法评价达到了“临床诊断”标准。进一步对区域全人群健康大数据进行分析,估算其粗发生率为0.034%,属于罕见水平,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和特异质属性,仙灵骨葆相关肝损伤总体发生水平低于其他骨病用药。基于免疫应激介导的特异质肝损伤模型,通过拆方研究发现,方中淫羊藿和补骨脂是引起肝损伤的相关药味,全方的肝损伤严重程度弱于淫羊藿和补骨脂,提示方中另外4味药(续断、知母、地黄、丹参)有减轻二者引起的肝损伤作用。进一步进行拆方研究,发现4味药均有减轻淫羊藿和补骨脂所致肝损伤作用,其中丹参的配伍减毒效果最好。综上,仙灵骨葆可能在极少数易感个体引起特异质肝损伤,但发生风险低于其他常用骨病药物。临床应用仙灵骨葆要注意避免在免疫应激患者应用。仙灵骨葆引起肝损伤的主要药味为补骨脂、淫羊藿,且丹参在全方中起到配伍减毒作用。本研究可为仙灵骨葆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 整合证据链 免疫应激 淫羊藿 补骨脂 配伍减毒
原文传递
补骨脂潜在肝毒性的修制减毒方法研究:酒浸水漂法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宋迪 陈帅帅 +5 位作者 李朋彦 张乐 柏兆方 肖小河 秦旭华 王伽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82,共7页
近年来,补骨脂肝毒性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探索建立补骨脂减毒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雷公炮炙论》对补骨脂修制前处理方法记载的酒浸水漂法,以3D培养的人源肝脏类器官为模型,结合高内涵成像技术来评价补骨脂不同修制品的减毒效果;... 近年来,补骨脂肝毒性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探索建立补骨脂减毒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雷公炮炙论》对补骨脂修制前处理方法记载的酒浸水漂法,以3D培养的人源肝脏类器官为模型,结合高内涵成像技术来评价补骨脂不同修制品的减毒效果;同时以U*12(108)均匀设计法对补骨脂酒浸水漂法的修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修制品对类器官模型的毒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酒精浓度、酒浸次数、酒浸料液比、水浸时间和水浸次数为独立显著因素(均P<0.01)。进一步基于回归建模预测最优减毒工艺并得到验证,最优减毒工艺为:酒精浓度80%、酒浸次数3次、酒浸料液比3倍、酒浸时间30 h、水浸料液比2倍、水浸次数3次、水浸时间12 h和蒸制时间5 h。本研究表明《雷公炮炙论》记载的酒浸水漂法可有效降低补骨脂的潜在肝毒性,从药材前处理为降低补骨脂肝损伤风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毒性 修制 减毒 酒浸水漂 均匀设计 肝脏类器官
原文传递
效应成分指数在中药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谭鹏 王伽伯 +5 位作者 张定堃 周永峰 牛明 王梅 赵军宁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41-2148,I0003,共9页
探讨效应成分指数在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中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ICR小鼠便秘模型测定12个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以番泻苷A的致泻生物效价为基准,其余11个化学成分的泻下生物效价与之相比,... 探讨效应成分指数在大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中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ICR小鼠便秘模型测定12个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以番泻苷A的致泻生物效价为基准,其余11个化学成分的泻下生物效价与之相比,得到各个化学成分的生物效价权重系数,进而构建了一种基于生物效价权重系数加权的多组分化学定量分析的大黄质量评控模式: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动物实验伦理要求已获得原解放军302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IACUC-2015-012)。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基原的大黄饮片、炮制品中12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Rh03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比Rh07中该成分的含量高近40倍(4.79 vs 0.12 mg·g^-1),Rh03中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比Rh07中该成分的含量高近45倍(3.56 vs 0.08 mg·g^-1)。实际测得的12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致泻生物效价范围在61.65±4.28~233.84±5.58 U·mg^-1之间,差异较大。理论计算得到的16个大黄样品的效应成分指数范围在1.07(Rh15)~19.38(Rh03)之间,在小鼠便秘模型实际测得16个大黄样品的致泻生物效价范围在23.84 U·g^-1(Rh16)~310.94 U·g^-1(Rh05)之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个化学成分含量与实际测得大黄样品的泻下通便效果的相关性比较,致泻效应成分指数与实际测得的大黄样品泻下通便效果的相关性最好(r=0.9695),提示致泻效应成分指数可能更加适合用于评价以致泻功效为导向时大黄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效价 化学成分 定量分析 整合量化 效应成分指数 质量评价 大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