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肠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振书 张亚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89-494,共6页
大肠癌(co1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位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高[1,2].大规模的人群普查研究表明,3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例/10万人口[3-5].随着分子生物学、... 大肠癌(co1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位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高[1,2].大规模的人群普查研究表明,3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例/10万人口[3-5].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在大肠癌的基础、临床和预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简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发生机制 诊断 分子生物学 预防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途径的筛选 被引量:15
2
作者 蔡文智 王凤红 张秀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2232-2233,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最佳输液通道的模式. 方法:急性消化道大出血79例分为三组,26例对照组选择手足静脉、33例实验Ⅰ组选择肘部静脉,20例实验Ⅱ组选择颈外静脉,对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所需的时间和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1h内单静脉通道...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最佳输液通道的模式. 方法:急性消化道大出血79例分为三组,26例对照组选择手足静脉、33例实验Ⅰ组选择肘部静脉,20例实验Ⅱ组选择颈外静脉,对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所需的时间和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1h内单静脉通道液体补充量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最佳的输液途径. 结果:三组患者出血量相当.而实验Ⅱ组的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所需的时间、一针见血率19/20和1h内单静脉通道液体补充量明显高于实验Ⅰ组和对照组(P<0.01), 结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建立输液通道首选为颈外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静脉通道 静脉输液 颈外静脉 对照组 实验 途径 结论 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黏膜屏障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武金宝 王继德 张亚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619-623,共5页
肠黏膜屏障是机体屏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黏膜屏障由肠黏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组成,各自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分子调控机制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又通过各自的信号通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防御外来抗原物... 肠黏膜屏障是机体屏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黏膜屏障由肠黏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组成,各自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分子调控机制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又通过各自的信号通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防御外来抗原物质对机体的侵袭,消化系统疾病和一些非消化系统疾病常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可以进一步加重原发疾病的病情,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不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形成恶性循环,危及生命.因而深入研究肠黏膜屏障必将有助于通过对这些分子调控信号通路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防治肠道相关性疾病,筛选有效的黏膜疫苗,为开发新药物提供特异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 研究进展 分子调控机制 生物学功能 肠道相关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裸鼠移植大肠癌增殖与凋亡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立生 潘令嘉 +4 位作者 陈村龙 李明松 孙勇 张亚历 周殿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双歧杆菌的抑瘤途径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对40只裸鼠大肠癌移植瘤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进行了原位观察。 结... 目的 通过观察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双歧杆菌的抑瘤途径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对40只裸鼠大肠癌移植瘤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进行了原位观察。 结果 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的凋亡细胞密度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t=3.836,P<0.01),而肿瘤对照组的PCNA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双歧杆菌注射组(t=3.074,P<0.01), 结论 双歧杆菌能诱导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凋亡,并能降低它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智民 张万岱 周殿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635-639,共5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研究进展 慢性胃病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及共识 被引量:73
6
作者 张万岱 徐智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084-1088,共5页
1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1.1 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目前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基因多态性较强的细菌.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 Hp 的 cag 致病岛、vacA 基因、尿素酶 A 基因、鞭毛素 A 基因、粘附素基因及耐... 1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1.1 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目前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基因多态性较强的细菌.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 Hp 的 cag 致病岛、vacA 基因、尿素酶 A 基因、鞭毛素 A 基因、粘附素基因及耐药基因,以期明确 Hp 的致病性、进而达到免疫防治或减少 Hp 耐药性的产生,提高 Hp 根除疗效的目的.但尚未能根据 Hp 的基因型对临床 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螺杆菌感染 微生物学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7
作者 姚永莉 张万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55-458,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焦点,业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Hp感染后临床结局的多样性提示了其致病机制的复杂性,Hp致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焦点,业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Hp感染后临床结局的多样性提示了其致病机制的复杂性,Hp致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泌酸、氧化等多个方面,有毒力因子、细胞因子、自由基、毒力基因等多种Hp致病因子参与,目前已成为Hp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致病因子 毒力因子 细胞因子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上的差异 被引量:3
8
作者 徐莉 张亚历 +1 位作者 黎卫 郭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内镜粘膜活检对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外科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对经内镜活检并经外科切除的199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探讨活检对恶性肿瘤的确诊率及其与内镜下粘膜形态、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比较... 目的探讨术前内镜粘膜活检对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外科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对经内镜活检并经外科切除的199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探讨活检对恶性肿瘤的确诊率及其与内镜下粘膜形态、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比较其与外科病理诊断在肿瘤的分化程度判断上的差别.结果上消化道内镜活检确诊率79.4%,疑诊11.1%,未能诊断者占9.5%.活检确诊率以肿块型病变确诊率最高,溃疡型次之,弥漫僵硬型和狭窄型病变内镜活检确诊率较低.就组织学类型而言,以鳞癌和腺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88.3%和79.6%.对腺鳞癌、类癌及未分化癌检出率较低,对平滑肌肉瘤等活检对恶性判断的意义不大.结论内镜活检虽在术前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由于取材所限,反映病变性质不够全面,对恶性肿瘤诊断存在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病理学 诊断 窥镜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免疫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万岱 徐智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09-512,共4页
0引言 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率相当高,一般可达人口的50%以上,因此人们对Hp的致病性及其差异较重视.较多的研究表明,Hp的致病性主要与菌型差异、感染年龄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临床研究的Hp菌株多具有较强... 0引言 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率相当高,一般可达人口的50%以上,因此人们对Hp的致病性及其差异较重视.较多的研究表明,Hp的致病性主要与菌型差异、感染年龄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临床研究的Hp菌株多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并被定为I类致癌原.但对自然人群Hp感染的菌型的研究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分型 研究 现状 HP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消化性溃疡与恶性肿瘤溃疡、应激性溃疡的鉴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保平 肖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829-830,共2页
0引言 近十多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的比率呈增高趋势.老年期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有许多方面与青壮年消化性溃疡不同.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等于或少于胃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无症... 0引言 近十多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的比率呈增高趋势.老年期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有许多方面与青壮年消化性溃疡不同.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等于或少于胃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者的比率较高,疼痛多无规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较为突出[1].因而,了解老年期消化性溃疡的特点,重视其与恶性肿瘤溃疡、应激性溃疡的鉴别对采取适当的治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 消化性溃疡 恶性肿瘤溃疡 应激性溃疡 鉴别 并发症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异物132例内镜诊治 被引量:12
11
作者 鲁发朝 王春萍 +6 位作者 朱建新 陈村龙 潘德寿 万田莫 周丹 冯福才 周殿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42-243,共2页
消化道异物常是临床急症,种类繁多、部位各异,多须紧急处理,手段虽然很多,但内镜是最常用的手段,既可诊断,又可治疗[1-3].现对我院近15年来因食吞异物来就诊的132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985/1999因食吞异物来我院就诊者共13... 消化道异物常是临床急症,种类繁多、部位各异,多须紧急处理,手段虽然很多,但内镜是最常用的手段,既可诊断,又可治疗[1-3].现对我院近15年来因食吞异物来就诊的132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985/1999因食吞异物来我院就诊者共132例,男87例,女45例;年龄1.5~77(平均35.2)岁.130例行内镜检查,其中37例同时接受X线检查;2例行肠镜检查;任何一项发现异物,即确诊为消化道异物.130例内镜检查者,阳性65例(50%),在其阴性者中,另有6例X线检查阳性;肠镜检查2例,均阳性.异物阳性共73例,阳性率55.3%(73/132),其中66例(90.4%)属误服,7例(9.6%)有意吞服(3例罪犯,3例吸毒者,1例自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异物 诊断 治疗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万岱 萧树东 +2 位作者 胡伏莲 胡品津 徐智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219-220,共2页
1999-04-29/30,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科研协作组邀请国内H.pylori研究专家56人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我国第一次H.pylori专家共识会议。会议主要对H.pylori的诊断、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H.pylori治疗等进行了较充分... 1999-04-29/30,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科研协作组邀请国内H.pylori研究专家56人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我国第一次H.pylori专家共识会议。会议主要对H.pylori的诊断、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H.pylori治疗等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并对H.pylori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请与会专家对H.pylori的41个有关问题进行书面表决,再将讨论及反馈意见汇总形成初步的共识意见稿,返回各位专家修改,集中后提交到1999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消化系病学术大会进行讨论,现将各方意见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诊断 螺杆菌感染 治疗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胃病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叶桂安 张万岱 +4 位作者 刘利民 施理 徐智民 陈烨 周殿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前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1-4].尽管Hp是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感染病原菌之一,但大多数Hp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少... 目前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1-4].尽管Hp是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感染病原菌之一,但大多数Hp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少数出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临床表现,甚至发展为胃癌或胃MALT淋巴瘤,这可能与Hp的致病力有关[5-8].空泡毒素(VacA)是Hp产生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能介导真核细胞空泡样变性[9-13].近年研究表明[3,14-20],Hp的vacA基因内存在不同的信号区(sh,s1b,s2)和中间区(m1,mla,m2),其多态性可能与致病力有关.我们采用PCR检测Hp的vacA基因多态性,分析vacA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与Hp相关性胃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致病力 VACA基因 内窥镜检查 慢性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及瘘63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智发朝 朱建新 +5 位作者 梁浓亮 张兰军 周丹 潘德寿 万田莫 周殿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947-948,共2页
自1993年至今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及瘘63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内镜下组织活检证实的食管贲门癌患者63例,原发53例(其中8例伴食管支气管瘘),术后复发10例,住院全面检查后胸外科会诊已无手术指征.男53例,女1... 自1993年至今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及瘘63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内镜下组织活检证实的食管贲门癌患者63例,原发53例(其中8例伴食管支气管瘘),术后复发10例,住院全面检查后胸外科会诊已无手术指征.男53例,女10例,年龄45岁~83岁,平均53.6岁.均有明显吞咽困难,按 Stool 分级法…(0~Ⅳ级)分为Ⅱ级(进半流质)5例,Ⅲ级(进流质)47例,Ⅳ级(滴水不进)11例.病变上缘距门齿距离<20 cm 9例,20 cm~30 cm 29例,>30 cm 25例.内镜下管腔直径<2 mm13例,2 mm~4 mm 35例,4 mm~5 mm 15例.病变长度2 cm~3 cm 8例,4 cm~6 cm 32例,7 cm~9 cm 16例,>9 cm 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治疗 食管狭窄 支架 姑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慢性胃病患者脾证分型与cyclinE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卫江 马业俊 +1 位作者 张万岱 陈永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索胃癌、慢性胃病患者脾证分型与 cyclin E 表达的关系.方法在胃癌和慢性胃病患者中,选取具有中医脾虚表现的脾气(阳)虚、脾阴虚患者,和具有脾实表现的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证患者,以及按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目的探索胃癌、慢性胃病患者脾证分型与 cyclin E 表达的关系.方法在胃癌和慢性胃病患者中,选取具有中医脾虚表现的脾气(阳)虚、脾阴虚患者,和具有脾实表现的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证患者,以及按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分组的患者,进行胃粘膜组织 cyclin E 免疫组化染色;对各证型的 cyclin E 表达进行比较,并分析 cyclin E 在常见胄粘膜病变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cyclin E 在上述四种脾证分型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百分率分别为7.9%,27.3%,31.4%和14.3%.在慢性浅表性胄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率分别为7.5%,28.6%,37.9%和42.6%,后两者已较接近.结论胃癌和慢性胃病患者中,不同的中医脾证其 cyclin E 表达明显不同,在脾胃湿热和睥阴虚证型中较高,在寒湿困脾和脾气(阳)虚证型中较低.cyclin E 表达随病变由慢性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到癌而逐渐增高,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疾病 脾证 CYCLIN E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促进胃黏膜分泌白介素8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克强 张万岱 +6 位作者 王继德 李子旭 周殿元 张亚历 黄文峰 姜泊 孙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8例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37例,十二指肠溃疡(DU)11例,其中男性31例,年龄21-63岁)胃镜诊断明确后取胃窦及胃体活检,用于H.pylori诊断及体外组织培养.H.pylori诊断采...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8例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37例,十二指肠溃疡(DU)11例,其中男性31例,年龄21-63岁)胃镜诊断明确后取胃窦及胃体活检,用于H.pylori诊断及体外组织培养.H.pylori诊断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H.pylori培养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3项检查中任2项结果阳性诊断为H.pylori阳性.3块胃窦活检组织各加1mLRPMI1640,50mL·L-1CO2和37℃培养24h,ELISA法测上清中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Lowry改良法测活检组织蛋白含量.另8例RPMI1640中加入H.pylori细胞空泡毒素(VacA).结果以每克蛋白中ng(ng·g-1)或mg(μg·g-1)表示.结果:H.pylori阳性率69%.H.pylori阳性者胃黏膜培养上清中IL-6,IL-8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者,其中9例DU患者的IL-8含量为53(18-96)μg·g-1,显著高于慢性胃炎者的36(7-84)μg·g-1(P<0.01).培养液加入VacA后,IL-8的分泌量明显增高(50±38μg·g-1vs68±30μg·g-1,P<0.01).TNF-α的含量虽升高,但无显著差别,对IL-6的含量无影响.IL-8的含量与炎症程度及活动性显著相关(r=0.98,P<0.0025),IL-6和TNF-α的含量与炎症程度无明显关系(r=-0.26和-0.28,P>0.25),但活动性炎时高于非活动性炎者.结论:结果提示IL-8与炎细胞浸润密切相关,H.pylori细胞毒素对黏膜细胞因子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 胃黏膜 白介素8 免疫学 炎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者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晓文 智发朝 +2 位作者 周丹 万田谟 朱建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69-370,共2页
目的:非手术条件下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情况,探讨通过导管引流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对58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用导管抽吸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74株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53株(71... 目的:非手术条件下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情况,探讨通过导管引流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对58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用导管抽吸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74株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53株(71.62%),大肠埃希菌25株(33.78%),肺炎克雷伯菌14株(18.92%);革兰氏阳性球菌20株(27.03%),其中肠球菌16株(21.62%);真菌属1株(1.35%).结论:胆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导管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培养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症促胃液素及生长抑素变化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1 位作者 张万岱 张德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 探讨促胃液素(Gas) 、生长抑素(SST) 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RIA 方法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Gas,SST 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 目的 探讨促胃液素(Gas) 、生长抑素(SST) 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RIA 方法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Gas,SST 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时血浆、胃液、肠液、胃窦、十二指肠、下丘脑组织中 Gas 含量低下( 分别为109-46 ng/ L ±40-88 ng/ L, 30-78 ng/ L ±6-81 ng/ L,96-58 ng/ L ±14-36 ng/ L, 232-61 ng/ g ±53-88 ng/ g,22-47 ng/ g ± 3-02 ng/ g , 68-09 ng/ g ± 13-40 ng/ g,P 均< 0-05) , SST 含量增高( 分别为32-56 ng/ L ±7-91 ng/ L, 29-21 ng/ L ± 4-58 ng/ L, 25-74 ng/ L ±4-16 ng/ L, 367-15 ng/ g ± 42-30 ng/ g , 47-31 ng/ g ±10-97 ng/ g ,66-76 ng/ g ±6-55 ng/ g , P 均< 0-05) . 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Gas 和SST 水平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自然恢复大鼠( P<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胃液素 生长抑素 胃肠功能紊乱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相关标记物筛检高危人群的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亚历 张振书 +3 位作者 吴保平 孙正基 林金容 周殿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88-1190,共3页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统计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排列第五.减少发病率,改善预后,成为当前大肠癌防治研究的主要策略.业已表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确诊的大肠癌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统计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排列第五.减少发病率,改善预后,成为当前大肠癌防治研究的主要策略.业已表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确诊的大肠癌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大肠癌不足40%.为此,通过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以改善大肠癌预后已成为大肠癌防治切实可行的措施.然而根据临床征象如疼痛、便血、体重减轻或肠道功能紊乱等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线索并未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大肠癌症状出现的早晚与大肠癌的进展及预后亦无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标记 粪便 癌基因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36
20
作者 姚永莉 张万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1045-1049,共5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 Hp 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 的感染率极高,这使得 Hp 感染,特别是 Hp 感染与胃癌发生关...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 Hp 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 的感染率极高,这使得 Hp 感染,特别是 Hp 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Medicine》上用Helicobacter pylori 和 gastric cancer 作为关键词检索了1983年至2001年的所有文献,通过审阅文题和摘要,剔除无关文献后获得461篇相关文献,通过阅读筛选出100余篇包含了有用信息的文献,对 Hp 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生物学 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