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对正常人L02肝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婧 马致洁 +2 位作者 王伽伯 肖小河 赵奎君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7期694-697,共4页
目的考察比较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大黄素、大黄酸、没食子酸、儿茶素)对肝细胞损伤作用的差异。方法以正常人L02肝细胞系作为评价模型,考察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对肝细胞抑制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 目的考察比较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大黄素、大黄酸、没食子酸、儿茶素)对肝细胞损伤作用的差异。方法以正常人L02肝细胞系作为评价模型,考察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对肝细胞抑制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 4 mg生药量/m L何首乌70%乙醇提取物作用L02细胞24 h的抑制率接近40%。相同浓度下,没食子酸、大黄酸及大黄素对肝细胞抑制率较高,儿茶素对肝细胞抑制率较低;大黄素、大黄酸对肝细胞的抑制率较没食子酸低;生化指标检测显示除AST外,没食子酸对其他生化指标影响均大于大黄素及大黄酸。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没食子酸、大黄素及大黄酸对正常L02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可能与何首乌的肝损伤有关;相同浓度下,没食子酸的肝毒性大于大黄素及大黄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L02肝细胞 肝毒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分期的生物标志物筛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婧 马致洁 +2 位作者 王伽伯 宫嫚 赵奎君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不同分期(早、中和晚期)的人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轮廓分析,分析其相关性与差异,并从中筛选具有差异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即... 目的通过对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不同分期(早、中和晚期)的人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轮廓分析,分析其相关性与差异,并从中筛选具有差异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即生物标志物。方法湿热发黄证HBV-ACLF样本27例,其中早期14例,中期6例,晚期7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技术检测3个不同分期血清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Data Analysis和Mzmine软件进行色谱峰识别后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共筛选出8个生物标志物;湿热发黄证之HBV-ACLF患者早、中、晚期之间具有明显的代谢组学差异,小分子代谢物也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结论影响湿热发黄证HBV-ACLF不同分期的生物标志物种类有视黄醇维生素类物质、前列腺素类物质、环氧脂肪酸、甾体类激素、甘油三酯类物质、甘油双酯类物质、磷脂酰乙醇胺类物质、甲状腺素葡萄糖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生物标志物 代谢组学 湿热发黄证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赵小梅 宫嫚 +4 位作者 董捷鸣 王伽伯 肖小河 赵奎君 马致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后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AST,ALT,CRE升高(P<0.01),UREA升高(P<0.05),ALB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AST,ALT,CRE,UREA降低(P<0.01),ALB升高(P<0.01)。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雷公藤肝毒性,减轻雷公藤导致的肝损伤。该实验可为雷公藤合理制用提供参考,同时为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甘草 炮制减毒 肝毒性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药性功能认知的何首乌安全用药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玉明 涂灿 +4 位作者 何琴 柏兆方 王伽伯 宋海波 肖小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1-724,共4页
何首乌为中医滋补肝肾的良药,但近年来屡有肝损伤案例报道。何首乌自古就有毒性记载,近年来何首乌肝毒性报道多为偶发性的免疫特异质型肝损伤。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何首乌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药性功能定位不当、药不对症(证)可能... 何首乌为中医滋补肝肾的良药,但近年来屡有肝损伤案例报道。何首乌自古就有毒性记载,近年来何首乌肝毒性报道多为偶发性的免疫特异质型肝损伤。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何首乌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药性功能定位不当、药不对症(证)可能是造成何首乌不合理用药的源头性风险。何首乌性温,不寒不燥,有"阴中阳药"的特征,而何首乌肝损伤多见于免疫异常活化类疾患,属中医辨证阴虚火旺、热毒内蕴者。提出何首乌可用于精血亏虚的血虚证,而兼有阴虚火旺、热毒内蕴的患者使用时则需配伍补阴药而慎用单味何首乌,可从辨证用药、合理用药角度减少何首乌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药性功能 肝损伤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两面针干预炎症靶点预测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邬国松 郑丽婷 +4 位作者 马庆 韩正洲 詹若挺 陈蔚文 牛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9-668,共10页
目的构建两面针干预炎症的"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干预炎症的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Pharmmapper服务器,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 目的构建两面针干预炎症的"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干预炎症的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Pharmmapper服务器,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件对两面针成分进行筛选并预测和收集相关靶点。利用OMIM等数据库筛选炎症相关的基因和蛋白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炎症靶点之间的交互网络;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获得"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炎症靶点"网络文件,并将其导入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炎症靶点"网络,从而获得与两面针抗炎直接相关的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后的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使用Cytoscape 3.5.1的插件ClueGO对其涉及的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最终合并以上关系构建"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两面针活性成分23个,抗炎靶点9个,包括COX-2、i NOS、PPARG、COX1、MAPK-14、JUN等,两面针抗炎的可能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TRLs信号通路。结论初步揭示了两面针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和多靶点的相互作用,调控多条通路共同干预实现的,但关键的靶标和具体的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探索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作用靶点 抗炎机制
原文传递
大黄趁鲜加工工艺:定尺寸饮片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22
6
作者 谭鹏 张海珠 +3 位作者 张定堃 周永峰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07-2414,共8页
目的探索大黄原药材趁鲜加工成为定尺寸饮片的可行性及其质量评价。方法清洗鲜大黄药材,主根分离,去皮,先纵切成厚度为5 mm的薄片,再将薄片切制为长×宽=8 mm×8 mm的定尺寸饮片,将切制好的饮片平铺置于自动恒温鼓风式干燥箱内... 目的探索大黄原药材趁鲜加工成为定尺寸饮片的可行性及其质量评价。方法清洗鲜大黄药材,主根分离,去皮,先纵切成厚度为5 mm的薄片,再将薄片切制为长×宽=8 mm×8 mm的定尺寸饮片,将切制好的饮片平铺置于自动恒温鼓风式干燥箱内,干燥温度设定为45℃,连续干燥8 h,自然冷却,检定,即得生大黄定尺寸饮片。采用UPLC法测定大黄定尺寸饮片放置1年前后总游离蒽醌和番泻苷A、B的量,评价其质量稳定性。测定饮片中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等指标评价其质量安全性。通过测定调剂称量误差范围来评价其调剂精准性。通过测定在水沸腾后煎煮10 min内番泻苷A的煎煮溶出曲线(煎煮溶出率)来评价其煎煮顺应性。考察了大黄定尺寸饮片炮制成为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的工艺可行性。结果结果显示,大黄药材具备趁鲜加工成为定尺寸饮片的工艺可行性。趁鲜加工后游离蒽醌总量和番泻苷A、B的保留率分别为96.92%、93.27%、91.67%,大黄定尺寸饮片室温放置1年后,游离蒽醌总量和番泻苷A、B的保留率分别为90.47%、86.59%、81.82%,表明其有效成分的保留率较高。趁鲜加工而成的定尺寸饮片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也未见重金属超标。连续称量6次大黄定尺寸饮片的RSD值为0.62%,而连续称量6次大黄常规饮片的RSD值为8.56%。箱形图显示,大黄定尺寸饮片的6次称量值的分布范围均匀,离异值极小。与大黄常规饮片相比,大黄定尺寸饮片中番泻苷A具有快速溶出、溶出率较高的特点。大黄定尺寸饮片可以炮制成为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结论大黄药材趁鲜加工成为生大黄定尺寸饮片具备可行性,可避免由于干燥不及时导致的发霉变质现象,可降低有效成分的流失,缩短了生产周期,并提高了调剂精准性,质量稳定性良好。以鲜大黄药材趁鲜加工制备而成的定尺寸饮片具有品质道地性、质量稳定性、规格均一性、调剂精准性等特点,并具备加工成为不同炮制品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趁鲜加工 定尺寸饮片 质量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游离蒽醌 番泻苷A 黄曲霉毒素 农药残留量 重金属残留量 质量稳定性 质量安全性 大黄炮制品
原文传递
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寒冰 吴宿慧 +2 位作者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809-2816,共8页
生物评价(biological assay)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功效的多样性特点,依靠化学成分理化分析的方法对中药进行品质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从中药历史发展... 生物评价(biological assay)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功效的多样性特点,依靠化学成分理化分析的方法对中药进行品质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从中药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自古有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CFDA及美国FDA强调了生物评价在中药或植物药新药注册与评审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这标志着生物评价已成为国内外中药和植物药质量评控发展的共识性方向,当前正进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时代。从回顾历史与展望发展的视角,对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提出了以生物评价为核心的"中药整合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品质 生物评价 整合质量观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续畅 赵庆国 +3 位作者 肖小河 赵奎君 王伽伯 马致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产地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昆明山海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5批国内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的半数抑制率(IC50),采用 Eli... 目的:观察不同产地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昆明山海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5批国内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的半数抑制率(IC50),采用 Elisa 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0、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结果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湖南岳阳产、浙江新昌产昆明山海棠醇提物巨噬细胞上清液中 IL-6[(4.22±0.38)pg/ml、(4.55±0.44)pg/ml 比(7.92±0.84) pg/ml]、iNOS[(0.07±0.04)ng/ml、(0.28±0.10)ng/ml 比(0.86±0.13)ng/ml]水平降低(P<0.05),贵州黔东南自治州、福建三明产昆明山海棠醇提物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 IL-10[(19.34±6.06)pg/ml、(24.34±3.03)pg/ml比(9.06±0.40)pg/ml]水平升高(P<0.05)。结论湖南岳阳产、浙江新昌产昆明山海棠的醇提物对巨噬细胞的总体抗炎功效优于柳氮磺吡啶,可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道地药材”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巨噬细胞 关节炎 类风湿 地道药材
原文传递
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续畅 赵庆国 +3 位作者 肖小河 赵奎君 王伽伯 马致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9期821-825,共5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批雷公藤、2批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半数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 目的:观察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批雷公藤、2批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半数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结果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安徽亳州产、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产的雷公藤醇提物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 IL-6[(5.08±0.96)pg/ml、(6.24±0.20)pg/ml 比(7.92±0.84)pg/ml]、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0.14±0.04)ng/ml、(0.36±0.11)ng/ml 比(0.86±0.13)ng/ml]水平降低(P<0.05), IL-10[(21.20±4.24)pg/ml、(26.49±4.44)pg/ml比(9.06±0.40)pg/ml]水平升高(P<0.05);湖南岳阳产、浙江新昌产昆明山海棠醇提物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IL-6[(4.22±0.38)pg/ml、(4.55±0.44)pg/ml比(7.92±0.84)pg/ml]、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0.07±0.04)ng/ml、(0.28±0.10)ng/ml比(0.86±0.13)ng/ml]水平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醇提物对巨噬细胞的总体抗炎功效优于柳氮磺吡啶及昆明山海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巨噬细胞 关节炎 类风湿 炎症
原文传递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连花清瘟胶囊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0
作者 沙孟晨 张海珠 +4 位作者 何琴 毕丹 钱金栿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02-2206,共5页
目的考察连花清瘟胶囊(LQC)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长代谢的影响,建立评价LQC质量一致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LQC对绿脓杆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得到热谱曲线及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峰达峰时间... 目的考察连花清瘟胶囊(LQC)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长代谢的影响,建立评价LQC质量一致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LQC对绿脓杆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得到热谱曲线及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峰达峰时间(T)、生长期发热量(Q)、生长期最大发热功率(P)、生长期生长速率常数(k)等。以LQC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T、P、Q、k为纵坐标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相关系数优选最佳参数,计算抑菌有效率(antibacterial effective rate,E)。以E作为评价LQC抗菌活性指标,分别检测11个批次市售LQC以及经特殊处理后的LQC样品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 LQC质量浓度在10.00~47.68 mg/m L时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4个热动力学参数中,相关性最好的参数为T,r=0.990,其变化可以直观评价LQC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且该参数稳定性较好,故选择指数生长期的T计算E。结果表明不同批次LQC样品E无明显差异,样品放于潮湿或高温环境中其E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可以区分不同质量LQC的抗菌生物活性,为LQC质量的一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并为其他大复方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法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胶囊 质量一致性 微量量热法 绿脓杆菌 生物评价 生长代谢热谱图 热动力学参数 指数生长期 生长峰 达峰时间 抑菌有效率 抗菌生物活性 最大发热功率 生长速率常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