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X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艾正琳 陈东风 王晓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013-2015,共3页
肝X受体(liverXreceptors,LXRs)属孤核受体家族,包括LXRα(NR1H3)和LXRβ(NR1H2)两种同源亚型,LXRα在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组织中大量表达,在肝脏中含量最多;而LXRβ表达广泛.LXRs作为一种氧化固醇激活的核受体,参与机体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 肝X受体(liverXreceptors,LXRs)属孤核受体家族,包括LXRα(NR1H3)和LXRβ(NR1H2)两种同源亚型,LXRα在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组织中大量表达,在肝脏中含量最多;而LXRβ表达广泛.LXRs作为一种氧化固醇激活的核受体,参与机体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包括胆固醇的代谢和转运、脂肪的形成、糖原异生和炎症等过程.本文对LXRs的结构、分布、其信号通路及在胆固醇代谢、脂肪酸合成中的一些重要作用做出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家族 肝脏 LXRs 胆固醇代谢 脂肪酸合成 氧化固醇 生理活动 糖原异生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冯爱娟 陈东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FABPs)是一组低分子量(14-15KD左右)结合长链脂肪酸的胞质蛋白,FABPs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心肌、小肠、肝脏、脂肪组织、脑、表皮等组织细胞中.FABPs以其在组织中的分布而命名,包括心肌型(H-FA...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FABPs)是一组低分子量(14-15KD左右)结合长链脂肪酸的胞质蛋白,FABPs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心肌、小肠、肝脏、脂肪组织、脑、表皮等组织细胞中.FABPs以其在组织中的分布而命名,包括心肌型(H-FABP)、小肠型(I-FABP)、肝脏型(L—FABP)、脂肪细胞型(A-FABP)、脑细胞型(B-FABP)、肾脏型(K-FABP)、骨骼肌型(S-FABP)、牛皮癣相关型(PA-FABP)及表皮型(E-FABP)等9种类型,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同一细胞中可分布多种FABPs.文献报道在长链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组织分布、结构特性及脂肪酸的转运功能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研究进展 胞质蛋白 转运功能 脂肪酸代谢酶 免疫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文静 王军 +2 位作者 胡辂 兰春慧 陈东风 《医学综述》 2010年第9期1311-1313,共3页
终末期肝病是急性或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常伴有肝衰竭的临床表现。目前,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虽然近期疗效较好,但因其成本高及排斥反应等不足使其临床广泛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 终末期肝病是急性或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常伴有肝衰竭的临床表现。目前,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虽然近期疗效较好,但因其成本高及排斥反应等不足使其临床广泛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研究显示干细胞可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肝细胞,且能支持受损肝脏的再生,在治疗终末期肝病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分化 肝细胞 终末期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胆囊炎标本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东风 胡辂 +3 位作者 易萍 刘为纹 房殿春 曹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814-181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 方法:对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胆囊石蜡标本用W-S银染色法筛选和抗H pylori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手术切除标本胆囊黏膜DNA 用H pylori尿素酶A, B基因引物行...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 方法:对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胆囊石蜡标本用W-S银染色法筛选和抗H pylori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手术切除标本胆囊黏膜DNA 用H pylori尿素酶A, B基因引物行PCR扩增,研究慢性胆囊炎胆囊中H pylori 感染的情况. 结果:524例胆囊炎手术标本蜡块中有71例(13.55%)镜下观察到类似H pylori的细菌,其中37例(7.1%)有H pylori抗体染色阳性细菌,81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后新鲜标本胆囊黏膜DNA PCR扩增,11例(13.6%)尿素酶A、B基因皆阳性,4例仅有尿素酶A基因阳性,7例仅有尿素酶B基因阳性. 结论: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确有H pylori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慢性胆囊炎 幽门螺杆菌 石蜡标本 尿素酶B B基因 胆囊黏膜 DNA 银染色法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炎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东风 胡辂 +3 位作者 易萍 刘为纹 房殿春 曹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840-1843,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内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胆囊炎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分为H pylori阳性组及H pylori阴性组,因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的病理证实无炎症的胆囊为对照组,光镜观察H pylori 定植处黏膜... 目的:探讨胆囊内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胆囊炎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分为H pylori阳性组及H pylori阴性组,因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的病理证实无炎症的胆囊为对照组,光镜观察H pylori 定植处黏膜上皮的变化及炎症情况、电镜观察胆囊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组织炎症递质水平. 结果:胆囊内有H pylori感染的患者胆囊黏膜胃化生显著高于胆囊内无H pylori感染组,胆囊内H pylori阴性组IL-1、IL-6、IL-8显著高于对照组,胆囊内H pylori阳性组三项指标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组及对照组. 结论:胆囊内H pylori感染可能是某些慢性胆囊炎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阴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 炎症 慢性胆囊炎 阳性 IL-1 结论 对手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胆囊上皮细胞损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东风 胡辂 +3 位作者 易萍 刘为纹 房殿春 曹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835-1839,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在体外对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的损伤作用. 方法:采用液体增菌及人胆囊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研究H pylori 对HGBEC的损伤作用. 结果:从H pylori的生长曲线可知观察其他因素对HGBEC 的影响在细胞生长最旺盛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在体外对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的损伤作用. 方法:采用液体增菌及人胆囊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研究H pylori 对HGBEC的损伤作用. 结果:从H pylori的生长曲线可知观察其他因素对HGBEC 的影响在细胞生长最旺盛期即培养的2-6 d最为合适, H pylori增菌上清液及菌体破碎液对培养的HGBEC形态学及上清酶学指标ALP(33.84±6.00 vs 27.01±4.67,P<0.05), LDH(168.37±20.84 vs 55.51±17.17,P<0.01),GGT (42.01±6.18 vs 25.34±4.33 P<0.01)有明显影响. 结论:H pylori增菌上清液及菌体破碎液对培养的HGBEC 有明显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幽门螺杆菌 上皮细胞 损伤作用 体外原代培养 增菌 上清液 结论 目的 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L-FABP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8
7
作者 冯爱娟 陈东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研究L-FABP(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脂肪肝模型,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聚丙烯凝胶蛋白电泳(Westem Blot)方法测定脂肪肝肝组织中L-FABP表达变化. ... 目的:研究L-FABP(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脂肪肝模型,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聚丙烯凝胶蛋白电泳(Westem Blot)方法测定脂肪肝肝组织中L-FABP表达变化. 结果: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肝脏中L-FABP于2 wk时其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于12 wk时表达最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相差显著(1.42±0.034 vs 0.90±0.04;13 372.00±23.86 vs 6857.33±32.9 6637;P<0.05). 结论:高脂饮食引起L-FABP表达增强,最初是一种适应性反应,随着L-FABP表达进一步增强,导致脂肪酸代谢失衡,引起脂肪肝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非酒精性脂肪肝 L-FABP NAFL 肝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Helicobacter pylori的细菌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东风 胡辂 +3 位作者 易萍 刘为纹 房殿春 曹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823-182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细菌学特征. 方法:采集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新鲜胆囊标本黏膜刮片,接种于H pylori培养板,培养及鉴定后与胃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化反应、免疫组化、PCR 扩增、...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细菌学特征. 方法:采集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新鲜胆囊标本黏膜刮片,接种于H pylori培养板,培养及鉴定后与胃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化反应、免疫组化、PCR 扩增、电镜观察等方面比较. 结果:分离出3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抗H pylori抗体免疫组化染色,H pylori尿素酶A、B基因扩增及电镜观察证明他们是H pylori,与同一患者胃内H pylori比较,除胆囊内H pylori尿素酶活性低于胃内H pylori外,其他性质均相同. 结论:推测胆囊内H pylori可能主要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进入胆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细菌学 慢性胆囊炎 胃内 生化反应 电镜观察 逆行感染 培养 特征 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胆囊上皮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苹 陈东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99-100,共2页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浓缩和排泄胆汁,上述功能的发挥与胆囊上皮细胞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6].胆囊好发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癌等,都是以胆囊上皮细胞为病变的靶位、损伤因素攻击的中心 [7,8 ].可以认为,胆囊上皮细胞是胆囊生...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浓缩和排泄胆汁,上述功能的发挥与胆囊上皮细胞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6].胆囊好发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癌等,都是以胆囊上皮细胞为病变的靶位、损伤因素攻击的中心 [7,8 ].可以认为,胆囊上皮细胞是胆囊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的中心环节[9].而要研究胆囊上皮细胞的粘液分泌能力、离子转运功能、对炎症递质的反应和病理状态改变等,首先需进行胆囊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原代培养.由于正常人胆囊标本来源困难,狗和兔被作为胆囊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常用动物.我们经过反复摸索,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原代分离培养了狗胆囊上皮细胞,为进一步研究胆囊的生理功能和相关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上皮细胞 胶原酶 胶原 细胞分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丽琳 陈东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267-1268,共2页
目的:总结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例资料。结果:在本组病例中,18例以腹痛、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2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另1例主要表现为腹胀、消瘦。病理分期(Arbor标准... 目的:总结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例资料。结果:在本组病例中,18例以腹痛、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2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另1例主要表现为腹胀、消瘦。病理分期(Arbor标准)Ⅰ_E期11例,Ⅱ_E期4例,Ⅲ_E期4例,Ⅳ_E期2例。其中1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抗Hp治疗及化疗,5a生存率为86.7%,4例未进行手术及化疗及2例行单纯化疗的患者均于3a内死。结论: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手术切除胃原发病灶加抗Hp治疗是提高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特点 腹痛 食欲不振 诊断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_3粘蛋白在结石性胆囊炎与腺瘤性息肉的关系中的作用
11
作者 郑伟 陈东风 +2 位作者 冷恩仁 马红军 杜宏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229-1230,共2页
目的:揭示MUC3粘蛋白在人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和胆囊息肉黏膜组织中粘蛋白的表达规律和作用.方法:用抗MUC3粘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粘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石性胆囊(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腺瘤性息肉胆囊组织... 目的:揭示MUC3粘蛋白在人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和胆囊息肉黏膜组织中粘蛋白的表达规律和作用.方法:用抗MUC3粘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粘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石性胆囊(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腺瘤性息肉胆囊组织中MUC3粘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6%(16/54),21%(8/38),8.33%(2/24),较对照组75%(18/24)有显著性差异.MUC3粘蛋白在对照组胆囊分布于柱状细胞的胞质内,呈颗粒状分布,两极密度较核周大,细胞核不表达,腺体细胞表面也有厚薄不均的一层.结石性胆囊粘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密度也降低,分布与后者基本相同,有的标本在胞质内呈均匀分布.腺瘤息肉胆囊MUC3粘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最低,表达阳性者主要在柱状细胞,杯状细胞也有表达,也呈颗粒状分布,细胞核内不表达.结论:MUC3粘蛋白在正常胆囊组织的存在较普遍;在正常黏膜向炎症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转化过程中是下调表达的,提示黏膜的异常转化涉及粘蛋白基因(也可能是癌基因)的抑制或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3粘蛋白 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 相关性 腺瘤性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成素快速诱导肝再生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12
作者 王阁 冷恩仁 +5 位作者 胡辂 王军 房殿春 杨晓明 张咏 贺福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人重组肝细胞生成素(rhHPO)迅速诱导瞬时早期反应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利用PT-PCR方法观察HPO刺激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24h内选择性肝再生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HP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体系中可迅速诱导瞬时早期反应基因c-fo... 目的:观察人重组肝细胞生成素(rhHPO)迅速诱导瞬时早期反应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利用PT-PCR方法观察HPO刺激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24h内选择性肝再生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HP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体系中可迅速诱导瞬时早期反应基因c-fos,LRF-1d的表达,对PC3和Tec基因也有诱导表达的作用,高峰出现在刺激后的0.5-2h,表达量增加3-5倍.结论:HPO可迅速诱导瞬时早期反应基因表达,可能是HPO促肝细胞增生的分子作用机制,首次报道PC3和Tec基因是一种与肝再生调控密切相关的早期反应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细胞生成素 PT-PCR方法 C-MY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果糖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林辉 刘国栋 +1 位作者 谭朝霞 陈东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64-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共60例,随机分为NASH对照组(B组)和乳果糖干预组(C组)各30例,其...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共60例,随机分为NASH对照组(B组)和乳果糖干预组(C组)各30例,其中C组给予乳果糖(10 mL/d)进行干预。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及ALT的浓度。干预4周后,再次检测B、C两组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ALT的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治疗前B、C两组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B组干预前后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而C组干预前后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肠道通透性增高,乳果糖可降低NASH患者肠道的通透性及血浆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通透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乳果糖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与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洪涛 冷恩仁 李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80-1181,共2页
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伤存在于临床许多疾病.肝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作为凝血活动中心环节的血管内皮及血小板可能起关键作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内皮素-1(ET-1)可作为反映肝脏血... 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伤存在于临床许多疾病.肝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作为凝血活动中心环节的血管内皮及血小板可能起关键作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内皮素-1(ET-1)可作为反映肝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通过对肝硬变患者血浆 GMP-140,ET-1的检测,探讨其在肝硬变病理生理及临床中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肝炎后肝硬变患者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24岁~68岁,平均46岁.经病史、体检、肝功能、影象学及内镜检查确诊.并按 Child 肝功能分级 A 级18例,B 级26例,C 级14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0岁~5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放射免疫测定 血小板活化因子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