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陵 杨仕明 +3 位作者 蔡永国 房殿春 李晶晶 罗元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8-533,共6页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相对分子质量Mr 127 000, 包含1 132个氨基酸,其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的最末端(5p15.33),在90%以上的人类肿瘤中高表达,而正常成熟组织中则基本没有表达,可作为广谱的抗肿瘤治疗分子靶点.DC是已知体内激活...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相对分子质量Mr 127 000, 包含1 132个氨基酸,其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的最末端(5p15.33),在90%以上的人类肿瘤中高表达,而正常成熟组织中则基本没有表达,可作为广谱的抗肿瘤治疗分子靶点.DC是已知体内激活静息T细胞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经DC递呈hTERT抗原表位信息后,CTL能识别从hTERT提取的多肽表位,并在体外杀伤多种组织来源的hTERT阳性的肿瘤细胞.因此hTERT是迄今发现的一个最具应用前景的肿瘤广谱相关抗原,针对hTERT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又一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端粒酶蛋白 亚单位 抗原递呈细胞 T细胞功能 体外杀伤 5号染色体 组织来源 末端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T反义基因对胃癌细胞端粒酶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仕明 房殿春 +3 位作者 杨金亮 罗元辉 鲁荣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活性亚单位(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RT)反义基因治疗对胃癌细胞端粒酶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脂质体导入SGC-7901胃癌细胞株,...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活性亚单位(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RT)反义基因治疗对胃癌细胞端粒酶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脂质体导入SGC-7901胃癌细胞株,检测转染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端粒酶活性?端粒酶亚单位及bcl-2,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胃癌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正?反义hTRT的阳性克隆7901-S,7901-AS1和7901-AS2.反义细胞增生能力明显减弱,凋亡细胞和G0/G1期细胞增多,增生指数下降,端粒酶活性下降,端粒酶亚单位hTRT的表达减少,而TP1,hTR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bcl-2和c-myc基因的表达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明显下调.结论:hTRT和c-myc,bcl-2基因的调节作用是相互的,反义hTRT基因可以通过下调胃癌细胞hTRT?c-myc?bcl-2基因的表达,一方面降低端粒酶活性,另一方面一定程度增加凋亡细胞的比率,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hTRT反义基因 胃癌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C-MY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20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志辉 杨仕明 +2 位作者 贾树蓉 陈陵 房殿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PH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特发性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发病年龄为1-65 (15.1±12.6岁),病程27 d-23 a不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呕血、黑便(...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PH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特发性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发病年龄为1-65 (15.1±12.6岁),病程27 d-23 a不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呕血、黑便(18/20),脾大(20/20);HBsAg阳性1例, 所有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电子胃镜,食管吞钡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8例;彩超检查发现门静脉结构变化19例(其中门静脉及其分支海绵样变12例,门静脉内径狭窄、管壁增厚、正常结构消失10例,门静脉主要分支闭塞或缺如5例);2例患者行门静脉造影术检查,均发现门静脉结构变化,与彩超检查结果吻合;14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流和/或断流术13例,肝移植1例),术中发现所有患者肝脏形态、大小基本正常,14例病理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门脉显微结构的改变,除1例有假小叶形成外,其余均无肝硬化表现.20例患者均随访,回访15 例,回访率75%,回访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的9例患者中,术后再出血2例,再出血率为22.2%,保守治疗的6例患者,出院后5例再出血,再出血率为83.3%,明显高于手术组(X2=6.482,P<0.05). 结论:同国外相比,本组IPH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年龄较小;临床上凡发现年龄小、以反复呕血、黑便、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肝功能基本正常的原因不明的门脉高压患者,要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彩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治疗术、门体分流和/或断流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 IPH 上消化道出血 肝移植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陵 杨仕明 +3 位作者 房殿春 贾树蓉 陈飞 孙浩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191-1195,共5页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少见,病因不明,是导致门脉高压的第二大原因.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显著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及贫血,肝功能基本正常.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门静脉纤维化,肝内门静脉终末支破坏,以及肝实质萎缩,但无肝硬化改变.血流动力...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少见,病因不明,是导致门脉高压的第二大原因.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显著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及贫血,肝功能基本正常.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门静脉纤维化,肝内门静脉终末支破坏,以及肝实质萎缩,但无肝硬化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肝内窦前性门脉高压,即肝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而肝静脉楔压基本正常,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治疗基本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相同,预后主要取决于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及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 发病机制 肝功能 IPH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酶: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陵 杨仕明 +1 位作者 房殿春 王东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439-442,共4页
肝素酶(hpa)是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惟一酶类,能破坏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pa也由此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抗肿瘤治疗新靶点,其抑制剂的研制可望为抗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hp... 肝素酶(hpa)是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惟一酶类,能破坏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pa也由此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抗肿瘤治疗新靶点,其抑制剂的研制可望为抗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hpa的结构与功能,对肿瘤转移的促进作用与机制,以及hpa抑制剂作为抗肿瘤新药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 抗肿瘤转移 治疗 基底膜 肿瘤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敏 房殿春 +3 位作者 龙庆林 隋建峰 李前伟 孙念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索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采用4导联胃肠电系统微机分析仪记录胃肠浆膜肌电活动;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行有效的胃起搏,观察起搏治疗前后胃动... 目的:探索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采用4导联胃肠电系统微机分析仪记录胃肠浆膜肌电活动;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行有效的胃起搏,观察起搏治疗前后胃动力紊乱犬胃电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模型犬餐后的胃电频率(4.85±0.40次/min)、胃电幅度(2.32±0.35mV)及慢波的传播速度(4.06±0.40cm/s)较正常对照犬均显著降低(5.37±0.36次/min,4.25±0.12mV,6.92±0.24cm/s)(P<0.03);胃起搏治疗后,模型犬餐后的胃电频率(5.49±0.31次/min)、胃电幅度(3.97±0.19mV)和慢波的传播速度(5.57±0.48cm/s)匀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胰高血糖素诱发了模型犬和正常犬餐后的异常胃电节律,其中模型犬的规则慢波节律百分数从用药前的87.6±3.4%减少到10.0±6.7%(P<0.001),而正常对照犬从97.1±0.8%减少到35.0±11.0%(P<0.01),但采用适宜参数行胃起搏可100%诱发慢波.结论: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进行胃起搏可从腹部体表完全触发胃电慢波,改善胃电参数,纠正药物导致的异常胃电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起搏 胃动力紊乱 胃电活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小安 房殿春 +2 位作者 杨柳芹 张汝刚 司佩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TRAIL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RAIL对结肠癌SW480细胞存活分数的影响;TUNEL法检测TRAIL对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TRAIL能有效地杀伤结肠癌SW480细胞,MTT法显示1000μg/L的TRAIL作用24h... 目的:观察TRAIL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RAIL对结肠癌SW480细胞存活分数的影响;TUNEL法检测TRAIL对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TRAIL能有效地杀伤结肠癌SW480细胞,MTT法显示1000μg/L的TRAIL作用24hSW480细胞存活分数仅为18.7%.TUNEL法均显示0,50,150,500,1500,5000μg/LTRAIL蛋白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7%,29.4%,42.8%,50.8%,84.6%和87.4%;500μg/LTRAIL蛋白于0,6,12,18,24和30h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8%,21.4%,41.8%,60.6%,73.8%和77.3%.TRAIL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作用存在较好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论:TRAIL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杀伤SW480细胞,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抗结肠癌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结肠癌 细胞株 SW480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基因对MHCC97-H细胞裸鼠成瘤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志红 杨建民 +3 位作者 唐波 司遂海 房殿春 罗元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778-781,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MHCC97-H细胞裸鼠成瘤及转移的影响. 方法:将已转染KAIl正、反义核苷酸的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接种裸鼠皮下,观察皮下肿瘤生长情况, 再将皮下肿瘤组织进行裸鼠原位肝接种,观察接种后肿瘤肺转移情...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MHCC97-H细胞裸鼠成瘤及转移的影响. 方法:将已转染KAIl正、反义核苷酸的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接种裸鼠皮下,观察皮下肿瘤生长情况, 再将皮下肿瘤组织进行裸鼠原位肝接种,观察接种后肿瘤肺转移情况.其中,转染空载体及未转染的MHCC97-H亲本细胞作为实验对照组. 结果:正义组、反义组、空载体组及亲本细胞组裸鼠皮下均成瘤,肿瘤出现的时间、肿瘤块生长的速度无明显差异, 生长方式上反义组表现出明显的侵袭性.原位肝接种6 wk 后裸鼠肺部均出现癌巢,AFP染色可见癌巢中肿瘤细胞质有黄色颗粒沉着,证实为肝癌转移至肺形成的转移灶.与MHCC97-H亲本细胞组比较,反义组转移灶数目明显增加(P=0.00158),正义组转移灶数目明显减少(P=0.00465),差异均有显著性,而载体组传移灶数目无明显变化(P=0.15166). 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MHCC97-H细胞裸鼠成瘤性及肿瘤生长无明显影响,但上调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的侵袭性、抑制转移的发生.这为肝癌的抗转移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1基因 MHCC97-H细胞 裸鼠 肿瘤组织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微卫星不稳与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2
9
作者 房殿春 杨仕明 +5 位作者 杨建民 刘海峰 彭贵勇 肖天利 汪荣泉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与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大肠黏膜未见hMLH1和hMSH2基...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与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大肠黏膜未见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76例大肠癌中检出hMLH1高甲基化8例,占10.5%,而且均为去甲基化和高甲基化并存,未见有hMSH2高甲基化者.检出MSI20例,检出率为26.3%.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H,≥2个位点)10例、低频率MSI(MSI-L),仅为1个位点10例和MSI阴性(MSS)56例三组,结果右侧大肠癌hMLH1高甲基化检出率(23.1%)显著高于左侧大肠癌(4.0%,P<0.05).MSI-H组hMLH1高甲基化的检出率(8/10)显著高于MSI-L(2/10)和MSS组(6/56,P<0.01-0.001).结论:hMLH1高甲基化与右侧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参与了MSI病理途径,而hMSH2甲基化状态可能与MSI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微卫星不稳 HMLH1 HMSH2 基因启动 子区 甲基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诱导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安 房殿春 +3 位作者 司佩任 张汝刚 杨柳芹 秦建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69-1371,共3页
目的:观察TRAIL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结果:TRAIL对SMMC-7721细胞的存活分数和凋亡率的影响呈典型的... 目的:观察TRAIL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结果:TRAIL对SMMC-7721细胞的存活分数和凋亡率的影响呈典型的量效关系,经TRAIL作用后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呈标准的亚二倍峰,电镜观察发现经TRAIL作用的部分细胞具有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结论:TRAIL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EL法 细胞凋亡 肝癌 SMMC—7721细胞系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仪 电镜 TRAIL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MHCC97-H肝癌细胞粘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志红 杨建民 +3 位作者 司遂海 房殿春 陈文生 罗元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粘弹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我们前已转染人类KAI1全长正或反义结构基因的人肝癌MHCC97-H细胞粘弹特性. 结果:MHCC97-H肝癌细胞的粘弹性系数K1,K2,μ在转染KAI...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粘弹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我们前已转染人类KAI1全长正或反义结构基因的人肝癌MHCC97-H细胞粘弹特性. 结果:MHCC97-H肝癌细胞的粘弹性系数K1,K2,μ在转染KAI1正义基因后明显增加(P=0.007),在转染KAI1 反义基因后明显降低(P=0.000),而转染空载体后则无明显变化(P=0.444). 结论:KAl1基因对肝癌细胞的粘弹性有明显影响,这为肝癌侵袭和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基因KAI1 MHCC97-H 肝癌细胞 肿瘤 分子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连接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采朴 周永宁 陈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检测α-连接素在胃癌及癌前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3例胃癌、44例异型增生、25例肠化生、28例萎缩性胃炎石蜡标本的α-连接素表达水平。结果:肠化生以及对照组胃黏膜... 目的:检测α-连接素在胃癌及癌前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3例胃癌、44例异型增生、25例肠化生、28例萎缩性胃炎石蜡标本的α-连接素表达水平。结果:肠化生以及对照组胃黏膜均保留正常的细胞膜染色;萎缩性胃炎组仅有1例异常染色。α-连接素在胃癌异常表达率为76%;异型增生为43%。BorrmannⅢ型和BorrmannⅣ型α-连接素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 Borrmann Ⅰ型和Borrmann Ⅱ型(P<0.01)。α-连接素在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79%和91%,显著高于乳头状腺癌(47%)(P<0.01)。α-连接素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8%(73/108)和95%(38/40),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α-连接素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分别P>0.05),α-连接素正常表达患者并未显示生存优势。结论:胃癌组织广泛存在α-连接素表达异常,且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差密切相关,α-连接素表达异常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连接素 胃癌 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学 细胞黏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胃泌素和CCK-B recepto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卓斌 唐海燕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1-552,共2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对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胃泌素及受体CCK—BR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 pylor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及Warthin-Starry 银染色检测H pylor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对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胃泌素及受体CCK—BR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 pylor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及Warthin-Starry 银染色检测H pylor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检测萎缩性胃炎51例,18例肠上皮化生18例,异型增生15 例和胃癌组织37例中的胃泌素及受体CCK—BR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 结果:胃泌素mRNA和蛋白在H pylori阳性的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显著低于H pylori阴性的萎缩性胃炎(0.32±0.09 vs 0.51±0.12,26.79±3.61 vs 32.80±2.24,P<0.01),CCK—BR mRNA在H pylori阳性的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与H pylori阴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 结论:H pylori感染可以抑制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胃泌素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H pylori感染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机制之一.H 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主要作用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萎缩性胃炎,可能起着启动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 CCK 感染 胃癌发生 表达 癌前病变组织 过程 结论 主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钊 张霞 +4 位作者 房殿春 晋华源 罗元辉 阎晓初 王东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2312-2315,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以及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的浓度在结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以及10名正常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上...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以及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的浓度在结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以及10名正常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上述60例结肠癌及10名正常人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癌旁对照及正常结肠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结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70.9%vs33.3%,P<0.01),DukeA和DukeB期明显低于DukeC和DukeD期(30.3%,36.4%vs62.5%,66.7%,P<0.01):而Ⅳ型胶原在结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高分化组结肠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61.1%VS29.0%,18.1%,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8%vs58.3%,P<0.01),DukesA和DukeB期明显高DukeC和DukeD期(70.0%,54.5%vs31.3%,16.6%.P<0.01),结肠癌患者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160μg/L,125±42μg/Lvs61±14μg/L,60±15μg/L,P<0.01),且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随着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加,血清中HA亦逐渐增加,而Ⅳ型胶原则逐渐减少.结论: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的含量对判断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癌组织 CD44V6 Ⅳ型胶原 表达 血清 HA Ⅳ型胶原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被引量:22
15
作者 徐采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73-375,共3页
0引言 胃癌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位,而早期胃癌目前的发现率不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努力提高,以挽救更多的患者.回顾一下内镜的发展史和早期胃癌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就不难了解为什么至今内镜检查仍然是早期胃癌(EGC)诊断的主要方法.1868年Kus... 0引言 胃癌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位,而早期胃癌目前的发现率不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努力提高,以挽救更多的患者.回顾一下内镜的发展史和早期胃癌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就不难了解为什么至今内镜检查仍然是早期胃癌(EGC)诊断的主要方法.1868年Kussmal首创硬管胃镜后的90a内,EGC的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日本1950年代初查出EGC只占全部胃癌的3.6%.自从1958年Hirschwit设计光学纤维胃镜后,几经改革,镜身越来越细,接物镜视野越来越大,角度可上下弯曲达300度以上,观察病变方便,易为患者所接受.因此,随着纤维胃镜的发展革新,日本EGC已占全部胃癌的52-79%.充分说明了胃镜检查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层癌 癌前病变 胃癌 内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不稳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房殿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基因不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亦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研究表明,基因不稳可以分为2种不同的途径,即染色体不稳和微卫星不稳.染色体不稳涉及到抑癌基因的...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基因不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亦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研究表明,基因不稳可以分为2种不同的途径,即染色体不稳和微卫星不稳.染色体不稳涉及到抑癌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和重排,由此导致了大量的异倍体细胞.而微卫星不稳则涉及到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由此导致了广泛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常常伴有甲基化的异常改变.近年发现线粒体基因不稳亦参与了肿瘤的发生,本文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重点讨论了染色体不稳、微卫星不稳、甲基化异常及线粒体基因不稳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不稳 肿瘤抑制 抑癌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5AC、MUC6核粘蛋白合成肽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荣泉 房殿春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MUC5AC,MUC6核粘蛋白合成肽在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方法观察MUC5AC和MUC6黏核蛋白的合成肽诱导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及其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MUC5AC,MUC6合成肽可诱导小鼠产生相应... 目的:探讨MUC5AC,MUC6核粘蛋白合成肽在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方法观察MUC5AC和MUC6黏核蛋白的合成肽诱导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及其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MUC5AC,MUC6合成肽可诱导小鼠产生相应的抗体及迟发型过敏反应,但不能产生脾淋巴细胞的明显增生及体外抗7901胃癌细胞株的作用.结论:MUC5AC,MUC6合成肽免疫小鼠可引发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但尚不足以产生淋巴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5AC MUC6核 粘蛋白 合成肽 小鼠 抗肿瘤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永波 房殿春 《胃肠病学》 2006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细胞 分离条件 鉴定方法 原代培养细胞 胃生理功能 病变机制 药物治疗 生理状态 实用价值 肿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永波 房殿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细胞外基质 生长物质 培养方法 胃黏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E1基因调控细胞内酸碱平衡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滕小春 刘海峰 +4 位作者 房殿春 杨仕明 陈刚 王国安 杨孟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技术,研究NHE1反义基因对SGC-7901 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通过酸化细胞内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治疗胃癌的新方法. 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构建人NHE1反义结构基因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质粒,通过DOTAP脂质体介导...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技术,研究NHE1反义基因对SGC-7901 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通过酸化细胞内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治疗胃癌的新方法. 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构建人NHE1反义结构基因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质粒,通过DOTAP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反义真核表达质粒和空载体分别转入SGC-7901胃癌细胞中, 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转染基因的整合鉴定后,观察基因转染对细胞形态学、细胞内pH值、体外生长状况、细胞周期以及双层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和裸鼠成瘤力的影响. 结果:光镜及透射电镜下细胞形态恶性程度降低.Anti-7901 细胞胞内PH值显著低于Zeo-7901细胞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内pH值(6.77±0.05 vs 7.24±0.03,7.26±0.03, p<0.01).Anti-7901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出现接触抑制,呈单层生长,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Zeo-7901细胞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凋亡率(26.1% vs 5.12%,4.48%,P<0.01). Anti-7901细胞在双层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Zeo- 7901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9±3.54‰vs 40±4.53‰, 38.6±4.63‰,P<0.01).接种Zeo-7901细胞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而接种Anti-7901细胞裸鼠皮下未长出肿瘤,成瘤率为0%. 结论:反义技术干预可使NHE1基因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内酸化,诱导细胞凋亡,达到了有效治疗胃癌的目的,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 胃癌细胞 SGC-7901 空白对照 肿瘤 治疗 裸鼠 基因调控 真核表达质粒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