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隐患与规避策略
1
作者 杨秀玲 郭红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A0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策略,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实施。方法对实施过程中工作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规避策略。结果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结论使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和...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策略,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实施。方法对实施过程中工作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规避策略。结果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结论使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 优质护理服务 隐患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31)P磁共振波谱对心肌梗死后能量代谢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单飞 蔡振杰 +3 位作者 张卫达 王晓武 张维 张卓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36-638,共3页
目的 探讨3 1磷磁共振波谱 (3 1PMRS)在心肌梗死临床应用价值 ,评价心肌活力 ,为心肌梗死治疗方案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志愿者 12例行3 1PMRS和共振成像 (MRI)检查 ,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 10例心肌梗死病人 ,进行MRI和3 1PMRS... 目的 探讨3 1磷磁共振波谱 (3 1PMRS)在心肌梗死临床应用价值 ,评价心肌活力 ,为心肌梗死治疗方案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志愿者 12例行3 1PMRS和共振成像 (MRI)检查 ,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 10例心肌梗死病人 ,进行MRI和3 1PMRS检查 ,所有病人经冠脉造影等检查证实。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患者存活心肌PCr/ATP比值无显著差异 ;病变区无活力心肌r-ATP -SNR(thesignaltonoiseratio)与对照组和存活心肌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①3 1PMRS可以提供存活心肌和梗死 (无活力 )心肌能量代谢变化特征 ,为3 1PMRS评价心肌活力的临床应用提供方法论。②顿抑心肌状态 ,高能磷酸盐代谢变化不是心肌顿抑心功能异常的直接病因。③3 1PMRS显示人心肌梗死能量代谢的变化 ,用3 1PMRS可以预测血管重建后心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P 磁共振波谱 心肌梗死 能量代谢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心房间隔修补术(摘要)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云阁 蔡振杰 +5 位作者 俞世强 康云帆 陈立军 段大为 白小光 邵继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心房间隔缺损 内窥镜 心房间隔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患者的无痛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洁 张俊 +1 位作者 薛卫斌 刘力功 《护理学报》 2007年第7期72-73,共2页
在心脏手术患者中开展无痛护理,对128例心脏手术患者实施疼痛宣教、疼痛评估、疼痛监测、疼痛护理等规范化疼痛管理,改变患者有疼痛主诉时方给予止痛处理的被动疼痛护理常规,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中的主导地位。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级别... 在心脏手术患者中开展无痛护理,对128例心脏手术患者实施疼痛宣教、疼痛评估、疼痛监测、疼痛护理等规范化疼痛管理,改变患者有疼痛主诉时方给予止痛处理的被动疼痛护理常规,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中的主导地位。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级别明显降低,康复计划完成良好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疼痛监测 无痛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P对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的预防作用
5
作者 朱海龙 张卫达 +2 位作者 杨景学 崔勤 陈文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3-335,共3页
为观察不同剂量32 P照射对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的预防作用 ,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等观察自体移植静脉在32 P(每平方厘米 2、4、8、1 6 μCi)照射下内膜面积、平滑肌... 为观察不同剂量32 P照射对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的预防作用 ,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等观察自体移植静脉在32 P(每平方厘米 2、4、8、1 6 μCi)照射下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管腔相对丧失率。结果发现 ,1 6 μCi照射组无明显新生内膜形成 ,但细胞大量坏死 ,血管壁结构破坏严重 ;8μCi照射组少量新生内膜形成 ,血管壁结构完整 ,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和管腔相对丧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μCi照射组和 2 μCi照射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低剂量32 P照射可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 ,本模型的适宜剂量为 8μCi c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医学 ^32P照射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的预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内皮 血管 平滑 血管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金屏 刘洋 +4 位作者 鼋氧臻 杨秀玲 李红玲 杨剑 俞世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583-586,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7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1例.比较两种方法围手术期死亡比例、并发症以及... 目的 对比研究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7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1例.比较两种方法围手术期死亡比例、并发症以及术后残余分流等指标,术后随访1~36个月.结果 介入封堵组全组技术成功比例100%,外科手术组院内死亡2例(18%).介入封堵组较外科手术组,手术时间较短[(84 ±36)min对(358 ±88)min](P〈0.01);住院时间较短[(11.9 ± 12.1)天对(38.1 ±42.2)天](P〈0.05);输血量较少[(1029 ±455)ml对(1438 ±908)ml](P〈0.05).介入封堵组全组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无 ICU 停留.介入封堵术后,残余瓣周漏8例(47%),但残余分流量均减少至小量以内(1.6 ±1.7)ml,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外科手术组术后残余瓣周漏1例(9%).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对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介入封堵术较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通过改进手术技巧、个性化选择封堵器、早期治疗溶血并发症等方法能够提高介入治疗成功比例及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周漏 瓣膜置换术 介入封堵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