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Ⅱ及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分析
1
作者 高倩 唐郡 +2 位作者 贺星 历海清 严和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给予EMR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PGⅠ、PGⅡ、CEA差值,治疗后VAS评分、并发症及复发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PGⅠ、PGⅡ及CEA差值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息肉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GⅠ差值、PGⅡ差值、CE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肠息肉EMR治疗前后PGⅠ水平差值(rs=-0.322,P=0.004)、PGⅡ水平差值(rs=-0.282,P=0.011)及CEA水平差值(rs=-0.288,P=0.010)均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治疗前后PG I、PGⅡ及CEA的差值可作为预测结肠息肉术后复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蛋白酶原 癌胚抗原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华国芳 李壮丽 +2 位作者 谢超 吴泽华 郭世存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1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至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得重症肺炎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72)和存活组(n...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至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得重症肺炎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72)和存活组(n=128),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同时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氧合指数、降钙素原、意识障碍、胸腔积液、休克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对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661(95%可信区间:0.577~0.744,P=0.000)。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患者存活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22(95%可信区间:0.652~0.792,P=0.000)。意识障碍、休克、胸腔积液、氧和指数<235.5、降钙素原<4.44 ng/ml是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意识障碍、休克、胸腔积液、氧合指数降低和降钙素原增高是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星 刘卫 +4 位作者 唐郡 朱斌 李超 郑岩 崔立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86-1390,共5页
目的使用急-慢应激法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20只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 目的使用急-慢应激法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20只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8 d慢性应激+1 d急性应激,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不接受任何干预及处理。于造模前后记录两组大鼠体质量、AWR疼痛压力阈值、蔗糖水摄入量,造模后记录两组稀便率、1 h排便量,将肠道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肠道组织黏膜的微观结构。结果所有大鼠均顺利完成实验,无死亡发生。造模后,模型组大鼠1 h排便量(7.14±0.84)粒或次/h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42)粒或次/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1.281,P=0.000);模型组大鼠湿便率(12.15±0.85)%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02,P=0.000);造模前,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疼痛压力阈值[(29.83±2.52)mmHg vs(30.00±2.71)mmHg]、蔗糖水摄入量[(10.00±1.45)ml vs(10.8±1.78)ml]及体质量[(203.4±8.73)g vs(202.85±7.14)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疼痛压力阈值(27.17±1.50)mmHg、蔗糖水摄入量(14.1±1.81)ml及体质量(279.37±9.47)g明显低于对照组(38.67±2.33)mmHg、(19.4±1.26)ml及(313.91±6.6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3,P=0.000;t=7.600,P=0.000;t=9.434,P=0.000)。两组大鼠结肠组织微观结构均未见黏膜明显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结论急-慢应激法构建大鼠模型在肠道症状、动力及感知、情绪障碍、微观结构方面与IBS-D发病特点一致,造模方法有效,为IBS-D的动物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动物模型 急-慢应激 大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结肠息肉复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贺星 唐郡 +1 位作者 崔立红 杨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结肠息肉患者(息肉组)296例,以及同期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健康体检组)240例。息肉组随机分为干预组、...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结肠息肉患者(息肉组)296例,以及同期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健康体检组)240例。息肉组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48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息肉内镜下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宣教,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息肉复发。比较息肉组与健康体检组干预前息肉危险因素量表评分;比较干预前、后1年及2年干预组与对照组息肉危险因素量表评分,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1年、2年息肉复发率。结果息肉组干预前息肉危险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息肉危险因素评分与息肉发生呈正相关(OR=3.716,95%CI:2.955~4.672,P<0.01)。息肉组281例完成研究:干预组141例,对照组140例。干预组息肉危险因素评分下降趋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1年、2年危险因素评分分别为(9.15±1.48)分、(9.09±1.45)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后1年危险因素评为(11.73±2.01)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2年为(12.13±2.08)分,与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1年及2年危险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1年及2年息肉复发率分别为9.93%、12.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7%、21.43%(P均<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率,并使患者认识并避免与息肉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在预防结肠息肉长期复发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综合干预措施 预防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5
作者 贺星 王得春 +3 位作者 次旦罗布 惠升 许韬 唐郡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期47-49,56,共4页
目的 明确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o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30只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 目的 明确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o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30只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9天的急-慢结合应激法构建IBS-D模型,干预组在构建IBS-D大鼠模型同时接受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无特殊处理。观察造模效果(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1 h排便量、湿便率及疼痛压力阈值差异,观察模型组大鼠肠组织大体标本完整性),比较三组大鼠肠黏膜HIF-1α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差异。结果三组大鼠均顺利完成实验,无死亡。模型组大鼠1 h排便量(7.10±0.88 vs 0.90±0.32)、湿便率(11.15±0.98 vs 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压力阈值(27.88±1.48 vs 30.50±2.4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未见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免疫印迹法观察对照组大鼠HIF-1α染色最浅,干预组次之,均明显浅于模型组大鼠;对照组大鼠NF-κB染色最浅,干预组次之,模型组大鼠染色最深。结论 HIF-1α在IBS-D大鼠中肠黏膜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抑制NF-κB对IBS-D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缺氧诱导因子-1Α 核因子ΚB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彭晋伟 周保柱 +1 位作者 廖国斌 汪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54-2257,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8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对患者进行基因分...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8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其中32例为强代谢型(extensivemetabolizer,EM),36例为中等代谢型(intermediate metabolizer,IM),24例为弱代谢型(poormetabolizer,PM)。应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40mgqd治疗2周方案,分别于第7天、第14天测定24 h胃内pH值和消化内镜检查临床疗效。结果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第7天、第14天时,EM、IM、PM代谢型患者pH>4总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第14天,EM、IM、PM代谢型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抑酸作用和疗效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CYP2C19基因多态性 临床疗效 胃内PH值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模式在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7
作者 黎绍芳 王琴琴 +1 位作者 贺星 张传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22-124,共3页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至 2022 年 2月期间收治的 60例UC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至 2022 年 2月期间收治的 60例UC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改良Mayo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2.53±1.31)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0±1.4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在高压氧治疗UC患者中,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高压氧 循证护理 疗效 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