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计形状模型在骨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娄忠骑 蔡兴博 +4 位作者 沈自启 陈章聪 吴莹 黄俊深 陆声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29-433,共5页
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形态的智能化研究及应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统计形状模型(statistical shape models,SSM)来描述三维形状特征。SSM是一种有价值且强大的工具,可以生成复杂解剖形状和提供... 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形态的智能化研究及应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统计形状模型(statistical shape models,SSM)来描述三维形状特征。SSM是一种有价值且强大的工具,可以生成复杂解剖形状和提供每个形状的几何描述,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将形状解析为一些定量表示(例如对应点或地标),从而能够对形状及其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形状 定量表示 骨科应用 对应点 三维形态 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应用数学 S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2
作者 姜楠 齐波 +1 位作者 姚玲 杨晟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62-367,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跟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D...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跟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D打印组(n=43,行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与常规组(n=57,行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主观疼痛感受、术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末次随访跟骨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常规组(P<0.05)。3D打印组术后1~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随时间推移而明显升高,且3D打印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3D打印组的Bohler角、Gissanc角、跟骨高度大于常规组,跟骨宽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老年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的短期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提高术后功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老年患者 微创手术 内固定 3D打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治疗舟骨骨不连性腕塌陷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齐保闯 孟晨 +2 位作者 罗欢 李川 徐永清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比较经腕背侧入路应用改良前后的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y 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MFCAC)治疗舟骨骨不连性腕塌陷(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SN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 目的比较经腕背侧入路应用改良前后的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y 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MFCAC)治疗舟骨骨不连性腕塌陷(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SN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09年5月至2022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舟骨骨不连性腕塌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改良前四角融合器固定(改良前组),30例行改良后四角融合器固定(改良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腕骨融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Quick DASH)和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ROM)。结果5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40.02±7.97)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腕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数据比较Quick DASH评分明显优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腕关节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改良后组有1例出现并发症,低于改良前组的3例,但是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两种腕骨融合器在治疗舟骨骨不连性腕塌陷中均取得良好的疗效,而改良镂空四角融合器节约材料、方便术中植骨及术后观察骨融合情况等优点,是治疗舟骨骨不连性腕塌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塌陷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万红膏对SD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徐莉霞 蔡政 +3 位作者 徐永清 刘磊 何蔚楹 钟晓君 《云南医药》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黄金万红膏对SD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予黄金万红膏干预深Ⅱ度烫伤的建立SD大鼠,观察各组SD大鼠创面愈合情况,检测受损组织中Wnt信号通路的Wnt1、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 目的探讨黄金万红膏对SD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予黄金万红膏干预深Ⅱ度烫伤的建立SD大鼠,观察各组SD大鼠创面愈合情况,检测受损组织中Wnt信号通路的Wnt1、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创口面积、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烫伤部位皮肤真皮层恢复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中Wnt 1 mRNA水平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模型组,实验组Wnt 1、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金万红膏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调节Wnt 1、β-catenin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起到促进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万红膏 深Ⅱ度烫伤 创面修复 SD大鼠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腕关节置换术后腕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悦 蔡兴博 +2 位作者 张必欢 王斌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1人工腕关节发展概述第1代人工腕关节Swanson是由德国医生Gluck采用象牙和硅胶制作成的铰链式假体,其设计不符合腕关节生物力学机制,且硅胶容易老化、破损[1~4]。继而出现第2代假体,包括Volz假体和Meuli假体,为非铰链式[5,6],假体远、... 1人工腕关节发展概述第1代人工腕关节Swanson是由德国医生Gluck采用象牙和硅胶制作成的铰链式假体,其设计不符合腕关节生物力学机制,且硅胶容易老化、破损[1~4]。继而出现第2代假体,包括Volz假体和Meuli假体,为非铰链式[5,6],假体远、近端柄状物以髓内插销的方式嵌插于掌骨与桡骨髓腔中,近端假体与桡骨形成关节窝,远端假体的弧面与近端关节窝形成关节,可进行屈伸与轻微尺桡偏活动[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假体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股骨头坏死诊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宇东 马小雨 +1 位作者 蔡兴博(综述) 徐永清(审校)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性、预测精度和治疗效果。医学图像处理与诊断、预测模型与风险评估以及智能辅助手术与治疗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都显示出人工智能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潜力。本文旨在结合人工智能在股骨头坏死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股骨头坏死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疾病诊疗的革新之路:植入材料、微创技术与数字化应用
7
作者 蔡兴博 徐永清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目前,腕关节疾病的诊疗正朝着精准化、个体化和微创化方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3D打印个性化假体及关节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将这些创新技术转化为广泛临床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平衡高新技术与医疗成本,确... 目前,腕关节疾病的诊疗正朝着精准化、个体化和微创化方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3D打印个性化假体及关节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将这些创新技术转化为广泛临床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平衡高新技术与医疗成本,确保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本期《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腕关节疾病诊疗”专题文章涵盖了腕关节疾病诊疗领域的多个热点话题,包括诊断技术进展、创新植入材料、微创手术技术等。以期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态度,共同推动腕关节疾病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疾病 诊疗进展 创新技术 临床转化 多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输液泵在输注缩宫素引产中的临床观察效果研究
8
作者 姚佳 谢立惠 +2 位作者 高飞 刘静 李川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目的分析微量输液泵在输注缩宫素引产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廊坊爱德堡医院进行分娩的100例足月单胎头位需要引产的产妇,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人工操作输液器阀输注... 目的分析微量输液泵在输注缩宫素引产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廊坊爱德堡医院进行分娩的100例足月单胎头位需要引产的产妇,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人工操作输液器阀输注缩宫素治疗完成引产,而观察组则采用微量输液泵输注缩宫素完成引产。实验结束后分析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引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达规律宫缩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为(157.24±9.10)ml,低于对照组的(204.31±9.2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和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缩宫素误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输液泵在输注缩宫素引产中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引产效果,同时可以降低产妇出血量,对于产妇引产有着良好帮助,因此医疗人员可以对该引产方式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输液泵 缩宫素 引产手术 生产时间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3D打印微孔钛聚乙烯组合人工腕关节置换的应用及初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徐永清 蔡兴博 +6 位作者 范新宇 李川 林玮 王腾 浦绍全 俞天白 陈炳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16,共7页
目的评价自主设计的个体化3D打印微孔钛聚乙烯组合人工腕关节置换的初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9年2月至2023年7月,对32例晚期腕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置换手术。评价术前、术后评估测量腕关节疼痛(VAS评分-100分制),腕关节活动... 目的评价自主设计的个体化3D打印微孔钛聚乙烯组合人工腕关节置换的初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9年2月至2023年7月,对32例晚期腕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置换手术。评价术前、术后评估测量腕关节疼痛(VAS评分-100分制),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以及握力、腕关节X线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4.44个月。虽然部分病例尚未达到5年随访,但已有的随访结果可以初步评估3D打印微孔钛人工腕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和安全性。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52.34±17.64)分减少为(2.81±3.80)分(P<0.01);握力由术前的(8.13±5.97)kg增加至术后的(14.78±5.62)kg(P<0.01);腕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掌屈0.00(0.00,20.00)、背伸(32.34±20.98)增加到术后掌屈20.00(10.00,10.00)、背伸(38.13±17.31)(P<0.05)。假体均无松动和脱位,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自主设计的个体化3D打印微孔钛聚乙烯组合人工腕关节置换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初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3D打印微孔钛 人工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诊断足底筋膜纤维瘤1例
10
作者 闫学龙 吴国华 李川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847-847,共1页
患者,女,62岁,4年前发现双足底肿物,长时间行走后感双足底疼痛,于2023年9月13日至廊坊爱德堡医院就诊。查体:双侧足底均触及多个肿块(左侧3.0 cm×2.3 cm×1.5 cm,右侧2.5 cm×1.8 cm×1.0 cm、2.0 cm×1.5cm×... 患者,女,62岁,4年前发现双足底肿物,长时间行走后感双足底疼痛,于2023年9月13日至廊坊爱德堡医院就诊。查体:双侧足底均触及多个肿块(左侧3.0 cm×2.3 cm×1.5 cm,右侧2.5 cm×1.8 cm×1.0 cm、2.0 cm×1.5cm×0.5 cm),质硬,无触压痛。MRI检查显示:左侧足底偏内侧软组织内可见一肿块影,大小3.4 cm×2.8 cm×1.7cm,右侧足底软组织内可见一肿块影,大小2.6 cm×2.1 cm×1.1 cm,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处呈不均匀强化,肿块边界不清,与长屈肌肌腱及足底筋膜内侧束分界欠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纤维瘤 超声检查 跖筋膜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手术治疗慢性跟腱炎
11
作者 奉国成 朱敏 +2 位作者 徐永清 王成勇 陈延岭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93-294,共2页
2018年1月~2022年6月,我科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16例慢性跟腱炎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26~38(30.52±4.27)岁。左侧14例,右侧1例,双侧1例。病程8个月~4年。根据MRI检查显示的异常... 2018年1月~2022年6月,我科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16例慢性跟腱炎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26~38(30.52±4.27)岁。左侧14例,右侧1例,双侧1例。病程8个月~4年。根据MRI检查显示的异常信号,记录病变位置、长度和横断面病变占比。AOFAS踝-后足评分72~78分,单足提踵试验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炎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现状
12
作者 游永刚 陈苏丽 +2 位作者 王晓凤 王伟 李川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209-217,共9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患儿1.5岁之前如能获得早期诊断,并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则有可能避免后期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但往往在明确诊断时,患儿已出现明显的临床体征,需要实施股骨截骨术、Salter骨盆截骨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患儿1.5岁之前如能获得早期诊断,并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则有可能避免后期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但往往在明确诊断时,患儿已出现明显的临床体征,需要实施股骨截骨术、Salter骨盆截骨术、Pemberton截骨术、Ganz髋臼周围截骨术等外科治疗。本文以DDH自然发展病程为时间轴,对儿童DDH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治疗方式进行综述,重点阐述股骨截骨术和不同方式的骨盆截骨术,以期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儿童 髋关节 截骨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足次级跟骨1例
13
作者 奉国成 朱敏 +2 位作者 徐永清 王成勇 陈延岭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51,共1页
患者,女,23岁,因右足背外侧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余于2022年9月27日入院。查体:右跟骨远端前外侧局部凸起,可触及硬性包块,无活动度,距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显示右前跟骨突附近小骨块。完善各项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证后... 患者,女,23岁,因右足背外侧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余于2022年9月27日入院。查体:右跟骨远端前外侧局部凸起,可触及硬性包块,无活动度,距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显示右前跟骨突附近小骨块。完善各项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足次级跟骨切除+分歧韧带修复术。于右跟骨远端骨性突起处,做长约5.0 cm纵行切口,锐性剥离趾短伸肌和分歧韧带跟骨上的起点,显露跟骨远端突起,用骨刀直接凿除突起骨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跟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并发胎盘早剥1例报道
14
作者 姚佳 谢立惠 +2 位作者 高飞 刘静 李川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3期79-82,共4页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基因检测是诊断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金标准。纤维蛋白原在体内凝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维持妊娠期生理性高凝状态,妊娠合并遗传性...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基因检测是诊断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金标准。纤维蛋白原在体内凝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维持妊娠期生理性高凝状态,妊娠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易并发流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妊娠期应规律产检,监测凝血功能并注意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有无流产及胎盘早剥,必要时予以替代治疗。综合评估并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防治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分析廊坊爱德堡医院1例妊娠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并发胎盘早剥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妊娠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胎盘早剥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降低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伟正 田林强 +2 位作者 任文杰 张勇 周田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降低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38例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A组(22例)和B组(16例)。A组术前15 min静脉输注100 mg/kg氨甲环酸,术中以10 mg/(kg·h)氨甲环酸维持至...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降低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38例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A组(22例)和B组(16例)。A组术前15 min静脉输注100 mg/kg氨甲环酸,术中以10 mg/(kg·h)氨甲环酸维持至术毕;B组术前输注与A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融合固定节段个数、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输血率、异体血红细胞输入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出血量、置管时间、血红蛋白(Hb)、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两组术后均未见切口感染。融合固定节段个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输血率、异体血红细胞输入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出血量、置管时间、术后各时间段Hb各项指标A组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可有效、安全地降低脊柱侧凸矫形术围手术期的出血量,且不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术中出血量 氨甲环酸 脊柱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浓缩物和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玉娇 周田华 +5 位作者 李明军 陈志安 吕晓雨 王刚 徐永清 谭洪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22-928,938,共8页
目的通过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关节镜清理术(arthroscopic debridement,AD)联合骨髓浓缩物(bone marrow aspirate concentrate,BMAC)或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 rich plasma,PRP)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症状和功能改善以及软骨修复效... 目的通过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关节镜清理术(arthroscopic debridement,AD)联合骨髓浓缩物(bone marrow aspirate concentrate,BMAC)或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 rich plasma,PRP)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症状和功能改善以及软骨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7月到202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单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62例,其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32.57±8.58)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3.02±1.26)kg/m~2;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分级,I级30例,Ⅱ级32例。临床试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D+BMAC组22例,AD+PRP组18例,AD组22例。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估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膝关节MRI及磁共振软骨修复组织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评分评估软骨修复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Tegner及NR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术后1个月时改善最明显,术后3、6、12个月逐渐降低且仍优于术前。AD+BMAC组术后1、3、6个月的Lysholm、Tegner及NRS评分均优于AD+PRP组和AD组(P<0.05),术后12个月与AD+PR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仍优于AD组(P<0.05)。AD+PRP组术后1、3个月的Lysholm、Tegner及NRS评分均优于AD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三组MOCART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AD,AD联合BMAC或PRP在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更佳,均取得满意的短期疗效;AD联合BMAC的疗效更优于AD联合PRP,且作用持续时间更长。AD联合BMAC或PRP均能阻止膝关节损伤进一步恶化,但较单纯AD治疗在软骨修复方面无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浓缩物 富血小板血浆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关节镜清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和数字建模在复杂肝胆胰脾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豫黔 徐月仙 +3 位作者 董权 李宗正 杨勇 马志坚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3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肝胆胰脾疾病中运用3D打印和数字建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肝胆胰脾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组运用3D打印和数字建模技术,对两... 目的探讨复杂肝胆胰脾疾病中运用3D打印和数字建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肝胆胰脾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组运用3D打印和数字建模技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且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术后腹腔引流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肝胆胰脾疾病治疗中运用3D打印和数字建模技术,可以为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手术切除安全性和精准性的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肝胆胰脾 数字建模 3D打印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配合激励式管理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方芳 丁亚琴 +3 位作者 谢佳芯 曹宁 谢亚丽 金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配合激励式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激励式护理干...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配合激励式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激励式护理干预,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基线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干预后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组内干预前水平,ESCA、ADL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组内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ESCA、ADL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式护理 综合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负面情绪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20
19
作者 施荣茂 徐永清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手部损伤、烧伤、感染和肿瘤切除术后常伴有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种皮瓣广泛应用于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重建,并从以单纯的软组织覆盖向功能和兼顾美学需求的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评估... 手部损伤、烧伤、感染和肿瘤切除术后常伴有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种皮瓣广泛应用于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重建,并从以单纯的软组织覆盖向功能和兼顾美学需求的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评估、重建原则及常用皮瓣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损伤 软组织缺损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mics软件构建钩骨3D可视化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明杰 徐永清 +6 位作者 罗浩天 吴一芃 王毅 张旭林 吴欢 许育健 袁礼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结果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结果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和掌侧表面呈三角形,掌侧面尺侧向掌侧延伸形成钩骨钩。钩骨钩分为顶部,中部及基底部。钩骨远端关节面与第4、5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桡侧与头状骨形成关节,尺侧与三角骨形成关节。在背侧非关节面由微小动脉网分支成数根滋养血管进入钩骨体内,并在各方向分支营养钩骨体。在掌侧非关节面钩骨体钩骨钩移行处,即钩骨钩基底部桡侧1-2根滋养血管直接或分支进入骨内,并分别向钩骨体及钩骨钩内走行。部分标本钩骨钩基底部尺侧出现滋养血管由此进入骨内并向钩骨钩内分支走行。钩骨钩顶端有单独的小血管进入并在骨内分支。钩骨钩基底部桡侧滋养血管骨内分支分别与由钩骨体背侧及钩骨钩顶端滋养血管骨内分支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内血供丰富,较难发生缺血性坏死。钩骨钩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可能是由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较大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 骨内血管 解剖学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