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测量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1
作者 王重阳 张林波 +1 位作者 郭爽 丁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比较颈动脉斑块PFD与对侧正常颈动脉PFD及同侧... 目的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比较颈动脉斑块PFD与对侧正常颈动脉PFD及同侧正常颈动脉PFD,比较双侧正常颈动脉PFD。分析PFD与斑块厚度、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颈动脉斑块PFD高于对侧及同侧正常颈动脉PFD(-58.61±11.52)HU、(-66.05±11.8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82±12.75)HU、(-66.70±13.8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侧正常颈动脉PFD与同侧正常颈动脉PF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91HU±11.69)HU、(-66.37±16.06)HU,(P=0.806)。颈动脉斑块厚度与PF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组间斑块是否含有钙化、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571、P=0.749)。根据PFD诊断斑块存在的AUC为0.6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80%、78.00%。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识别并测量颈动脉PFD,数据显示颈动脉斑块PFD明显增加,推测其与血管局部炎性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对比剂 血管周围脂肪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