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佳南 江伊鹏 +4 位作者 曹丽 谢东 郭鹏航 张震宇 周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特征性地涉及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的渐进性和慢性衰退的病症,主要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痴呆、Alzheimer’s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亨廷顿病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其病情随时间推移加剧,...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特征性地涉及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的渐进性和慢性衰退的病症,主要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痴呆、Alzheimer’s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亨廷顿病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其病情随时间推移加剧,最终出现神经元丧失以及突触功能损坏。尽管目前的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对高效和创新的治疗策略以及早期监测手段的探究显得尤为紧迫,这不仅涉及新的药物靶点,也涉及疾病机制的研究。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NPTX2)是一种在神经系统中表达的蛋白质,在大脑中的神经突触区域高度表达,它在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网络的形成与维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NPTX2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 神经退行性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斐阳 周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需求大,面临较高的营养风险。长期以来,因对营养不良认识不足,学界尚没有诊断营养不良的“金标准”。本文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诊疗进展作一综述,以增加人们对此类患者合并营养不...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需求大,面临较高的营养风险。长期以来,因对营养不良认识不足,学界尚没有诊断营养不良的“金标准”。本文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诊疗进展作一综述,以增加人们对此类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认识,为临床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诊断及营养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 营养不良 营养筛查 营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贺 孙建军 +3 位作者 乐利明 孙启皓 梁松林 荔志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183-1186,共4页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颅脑损伤后术后颅骨修补及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外科。应用影像后处理软件多模态融合技术可重建颅内病灶及其病灶周围神经和血管,将重建的模型应用3D...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颅脑损伤后术后颅骨修补及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外科。应用影像后处理软件多模态融合技术可重建颅内病灶及其病灶周围神经和血管,将重建的模型应用3D技术打印出来,可优化手术方案,模拟手术入路。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各个亚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神经外科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神经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彤 曾广红 周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7-91,共5页
近年来,针对肿瘤微环境免疫成分的新型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免疫检查点蛋白是刺激性或抑制性调节因子,在维持免疫稳态和预防自身免疫发作方面起关键作用。在癌症中,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被激活,促进癌症细胞的免疫逃... 近年来,针对肿瘤微环境免疫成分的新型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免疫检查点蛋白是刺激性或抑制性调节因子,在维持免疫稳态和预防自身免疫发作方面起关键作用。在癌症中,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被激活,促进癌症细胞的免疫逃逸。已有的证据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对多种癌症的治疗有效,临床前研究证明该疗法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本综述介绍了极具应用前景的几个明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胶质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相关临床研究,为基于联合及单独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郝野陆 牛文民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石菖蒲是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的传统经典中草药之一。现代药学研究证明,石菖蒲中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多种成分,其中以挥发油类为主。石菖蒲挥发油是石菖蒲最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其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是石菖... 石菖蒲是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的传统经典中草药之一。现代药学研究证明,石菖蒲中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多种成分,其中以挥发油类为主。石菖蒲挥发油是石菖蒲最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其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是石菖蒲挥发油主要药效物质基础。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不仅能够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更重要的是能通过鼻腔吸入经嗅神经传导通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从而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挥发油 Α-细辛醚 Β-细辛醚 鼻腔吸嗅 嗅神经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南亚强 陶计委 周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与遗传、年龄、免疫及环境等多因素相关的大脑及脊髓神经元慢性、不可逆性变性丢失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与遗传、年龄、免疫及环境等多因素相关的大脑及脊髓神经元慢性、不可逆性变性丢失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T)以及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等,其神经病理涉及遗传变异、衰老、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免疫、病理蛋白异常聚集、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及自噬异常等多种复杂机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保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
7
作者 孙英甲 乐利明 +1 位作者 孙建军 荔志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59-59,共1页
1病例资料19岁男性,因间断头晕1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眼球外展运动受限,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头颅MRI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见大小约5.2 cm×4.8 cm×5.1 cm不规则肿块影,呈分叶状改变,以等T... 1病例资料19岁男性,因间断头晕1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眼球外展运动受限,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头颅MRI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见大小约5.2 cm×4.8 cm×5.1 cm不规则肿块影,呈分叶状改变,以等T2信号为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缘部并见多发小囊性区。完善术前检查后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颞下和右侧桥小脑角区,淡黄色。术后病理诊断:(右侧桥小脑角区)节神经母细胞瘤,结节型(富于雪旺氏细胞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节神经母细胞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胶质瘤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鹏航 谢东 +4 位作者 赵全堂 高宇 南亚强 曾广红 周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0-314,共5页
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glioma,LGG)是起源于胶质细胞的原发性脑肿瘤,生长缓慢,总体预后较好,但不能治愈,绝大多数仍会复发,甚至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glioma,HGG)。LGG治疗方案至今仍存在争议,目前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radia... 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glioma,LGG)是起源于胶质细胞的原发性脑肿瘤,生长缓慢,总体预后较好,但不能治愈,绝大多数仍会复发,甚至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glioma,HGG)。LGG治疗方案至今仍存在争议,目前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radiationtherapy,RT)、化疗(chemicaltreatment),靶向及免疫治疗,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探索。现对LGG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最大化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 手术 放疗 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小鼠BV2细胞炎症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彤 曾广红 +1 位作者 周杰 蔡志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PP+组,以及低、中、高浓度丹酚酸B+MPP+处理组.低、中、高浓度组的细胞分别用10、50、100μmol/L...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PP+组,以及低、中、高浓度丹酚酸B+MPP+处理组.低、中、高浓度组的细胞分别用10、50、100μmol/L丹酚酸B处理2h.此后用1 mmol/L MPP+处理细胞24 h.MPP+组仅用1 mmol/L MPP+处理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存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l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组细胞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MPP+组相比,低、中、高浓度丹酚酸B+MPP+处理组细胞,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与丹酚酸B浓度成正比降低(P<0.01).结论在MPP+诱导的小鼠炎症细胞模型中,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激活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TLR4/NF-κB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免疫疗法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致晨 摆姣凤 +3 位作者 施显清 谢东 郑瑞瑞 潘耀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11-114,F0003,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AML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allo-HSCT治疗后AML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的丢失与下调、免疫检查点表达失调及NK细胞效应功能受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AML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allo-HSCT治疗后AML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的丢失与下调、免疫检查点表达失调及NK细胞效应功能受损以及肿瘤微环境失调等。由此针对免疫逃逸机制的免疫疗法逐渐应用于allo-HSCT治疗后AML复发的治疗中。免疫疗法包括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疗法及改良DLI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及细胞因子疗法等,部分疗法已用于allo-HSCT治疗后AML复发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免疫逃逸 免疫疗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液致头皮动静脉瘘1例
11
作者 李静 蔡霞 +3 位作者 谢东 李长栋 周杰 蔡志标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2期1602-1603,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7岁,主因“右额部静脉输液致皮下包块并逐渐增大14年”入院。患者3岁时经额部静脉输液后出现皮下包块,约黄豆大小,后随年龄增大,右额部皮下包块逐渐增大,约2cm×2 cm,伴有明显搏动感与震颤。头颅磁共振成像(mag...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7岁,主因“右额部静脉输液致皮下包块并逐渐增大14年”入院。患者3岁时经额部静脉输液后出现皮下包块,约黄豆大小,后随年龄增大,右额部皮下包块逐渐增大,约2cm×2 cm,伴有明显搏动感与震颤。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右额部头皮软组织下异常信号结节,考虑血管畸形,疑与颅内血管沟通(图1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头皮动静脉瘘 外科手术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和靶点选择新进展
12
作者 谢东 郭鹏航 +4 位作者 张佳南 高宇 赵全堂 张致晨 周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5-89,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严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既有运动症状也有非运动症状,其病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公认的安全的神经外科对症疗法,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法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严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既有运动症状也有非运动症状,其病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公认的安全的神经外科对症疗法,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法充分控制的症状或多巴胺能药物引起运动障碍等严重副作用的晚期疾病患者。DBS领域的进步,包括技术、机制理解和应用,有可能扩大DBS的获取和使用,同时也改善临床结局。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最新研究机制、靶点选择以及DBS治疗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机制 靶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对帕金森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彤 曾广红 周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调控免疫和抗病毒功能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全身性疾病中的作用显著,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其可能通过影响炎症与免疫蛋白沉积等导致帕金森病(PD)的发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干扰素对P...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调控免疫和抗病毒功能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全身性疾病中的作用显著,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其可能通过影响炎症与免疫蛋白沉积等导致帕金森病(PD)的发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干扰素对PD发病机制及症状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干扰素对PD发病机制及症状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干扰素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平 孙建军 +3 位作者 李长栋 乐利明 孙英甲 荔志云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作为脑血管急症有着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尽管快速诊断、急救措施的成熟降低了其病死率,但其总体预后仍然受到一些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影响[1]。其中,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DIND)仍然是a...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作为脑血管急症有着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尽管快速诊断、急救措施的成熟降低了其病死率,但其总体预后仍然受到一些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影响[1]。其中,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DIND)仍然是aSAH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1]。据报道,DIND往往出现在动脉瘤破裂后的第7~10天,其患病率为20%~35%,在高血压病人群中,这一比例可高达40%,会导致约20%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约13%的患者死亡或残疾[2]。DIND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除了脑血管痉挛因素之外,早期脑损伤、动脉狭窄、微循环或静脉血栓形成、大脑皮层的局部缺血等因素也参与其中[3-4]。近期的研究报道,过度通气与DIND的发生有关[5]。目前,尼莫地平仍然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的预防DIND的药物[6],aSAH导致的血管痉挛对于神经外科医生而言仍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引流 迟发性脑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endin-4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帕金森病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陶计委 南亚强 +4 位作者 周杰 乐利明 关海滨 蒋谷峰 范斐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exendin-4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exendin-4组、MPTP组和MPTP+exendin-4组,每组12只。MPTP和MPTP+exendi... 目的:探讨exendin-4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exendin-4组、MPTP组和MPTP+exendin-4组,每组12只。MPTP和MPTP+exendin-4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每天1次,连续5 d建立亚急性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exendin-4组及MPTP+exendin-4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exendin-4(2.5μg/kg),每天2次,连续7 d治疗;选择爬杆实验和挂线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中脑黑质TH及TLR4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中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小鼠转头时间及爬杆时间延长(P<0.01),悬挂实验评分降低(P<0.01),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及中脑TH蛋白表达减少(P<0.01),Iba-1及TLR4、MyD88、pNF-κB p65、核NF-κB p65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MPTP组相比,MPTP+exendin-4组小鼠转头时间及爬杆时间缩短(P<0.01),悬挂实验评分增加(P<0.01),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及中脑TH蛋白表达增加(P<0.01),Iba-1、TLR4、MyD88、p-NF-κB p65、核NF-κB p65、TNF-α和IL-6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在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中,exendin-4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及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激活而发挥抗神经炎症作用,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ENDIN-4 帕金森病 TLR4/NF-κB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野战医疗所高原驻训前3个月人员患病特点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屈晓东 郑英 +4 位作者 巨清华 何毅刚 桑发文 汉瑞娟 石永中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94-98,共5页
目的调查某野战医疗所高原驻训3个月人员患病特点并分析原因,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卫勤保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6—9月执行高原驻训任务的某野战医疗所官兵的伤病员信息,参照《ICD-10疾病诊断名称及代码目录》进行分类统... 目的调查某野战医疗所高原驻训3个月人员患病特点并分析原因,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卫勤保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6—9月执行高原驻训任务的某野战医疗所官兵的伤病员信息,参照《ICD-10疾病诊断名称及代码目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驻训3个月纳入者共患病459例次。第1个月221例次,第2个月137例次,第3个月101例次,呈逐月下降趋势。高原驻训3个月居前2位的系统疾病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总病例数发病例次66.45%。疾病谱随着驻训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变化。结论医务人员专业设置和药物配备应以呼吸、消化、损伤类疾病为重点,同时兼顾疾病谱分布广的特点。注重随驻训时间延长疾病谱的变化特点,针对不同时段疾病谱的变化特点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 高原 卫勤保障 高原缺氧 药物配备 野战医疗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鹏飞 张鹏江 孙杨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在全球尤其是热带地区肆虐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疟原虫主要在人类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包括疟原虫入侵、迁移、逃避免疫攻击、肝细胞内分裂增殖、入侵红细胞并在红细胞内大量繁...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在全球尤其是热带地区肆虐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疟原虫主要在人类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包括疟原虫入侵、迁移、逃避免疫攻击、肝细胞内分裂增殖、入侵红细胞并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周期性释放等系列过程,最终导致疟疾患者症状周期性发作。本文重点围绕疟原虫(即子孢子、裂殖子)人体红细胞外、红细胞内入侵及发育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疟疾疫苗研发和疟疾防控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恶性疟原虫 子孢子 裂殖子 人类宿主 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吸嗅早期干预对PTS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野陆 牛文民 《现代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吸嗅早期干预经嗅觉通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探索其海马GR基因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造模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 目的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吸嗅早期干预经嗅觉通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探索其海马GR基因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造模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嗅神经切断+模型组、模型+石菖蒲吸嗅组、嗅神经切断+模型+石菖蒲吸嗅组。对PTSD模型大鼠进行石菖蒲挥发油吸嗅早期干预,运用拒俘反应实验检测大鼠的易激惹程度,运用开场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焦虑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石菖蒲挥发油吸嗅早期干预,PTSD模型大鼠在开场实验中的中央活动路程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在拒俘反应实验中的评分亦有所降低(P>0.05),表明石菖蒲挥发油吸嗅早期干预减轻了PTSD模型大鼠的易激惹程度及焦虑水平,且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嗅觉通路结构的完整性。另外,经石菖蒲挥发油吸嗅早期干预,PTSD模型大鼠海马GR蛋白表达下调。结论石菖蒲挥发油吸嗅经嗅觉通路在早期干预PTSD中发挥有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GR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早期干预 石菖蒲挥发油 鼻腔吸嗅 嗅神经传导通路 海马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谷峰 周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6-39,44,共5页
脂肪瘤性脑膜瘤(LM)是脑膜瘤化生的一种形式,是由于代谢改变引起的细胞内脂质体积累,本研究对LM的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全面介绍。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癫痫发作和头痛,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和视觉癫痫发作,... 脂肪瘤性脑膜瘤(LM)是脑膜瘤化生的一种形式,是由于代谢改变引起的细胞内脂质体积累,本研究对LM的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全面介绍。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癫痫发作和头痛,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和视觉癫痫发作,症状可在LM诊断前十年出现,并且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术完全缓解。LM的CT表现由于脂肪含量较多而表现出低密度区;而在MRI中,病变显示出高强度信号与脂肪抑制序列中的信号丢失T1~T2;免疫组织化学上,脂化的脑膜瘤细胞对上皮层膜抗原、波形蛋白、CD99、S-100蛋白和孕激素受体阳性。此外,LM的复发风险率约为17%,同时有研究表明免疫组织学与影像学特征有显著关系,因此精确地将免疫组织学与影像学特征相结合,有助于早期诊断,为治疗LM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性脑膜瘤 脑膜瘤 临床表现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早期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强 杨柯 +2 位作者 蔡永刚 豆兴芳 蔺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与骨髓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的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抑制PML和RARα的正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临床上APL发病常较为凶险,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明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ICM即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在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中形态学检查是白血病临床诊断的基础。本文报道1例疾病早期恶性早幼粒细胞比例不高,分子生物学特征不明显,仅有骨髓细胞形态学见极低比例异常早幼粒细胞的APL,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 骨髓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