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辉 陈丹 +1 位作者 李芳芳 蒋丽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741-174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应激指标、患者家属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血液科移植护理(积极心理干... 目的:探讨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应激指标、患者家属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血液科移植护理(积极心理干预),即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积极心理干预,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状态(Frank)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境状态(POMS)量表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效果理想,对改善患者心理应激指标有积极帮助,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应激指标 血液科移植护理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丹(综述) 苏毅 姚浩(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2398-2401,共4页
嵌合抗原T细胞(CAR-T)治疗作为恶性血液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使更多患者获益的同时,一旦出现相关治疗副反应,将会对相应毒副反应的临床管理知识提出新的挑战。CAR-T细胞治疗的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肿瘤... 嵌合抗原T细胞(CAR-T)治疗作为恶性血液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使更多患者获益的同时,一旦出现相关治疗副反应,将会对相应毒副反应的临床管理知识提出新的挑战。CAR-T细胞治疗的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肿瘤释放综合征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上均会造成患者住院治疗。本文对接受CAR-T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遇到的常见副作用、治疗方式、在院护理及患者和家属宣教等临床管理内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嵌合抗原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3
作者 唐川 邱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73-1777,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病人治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MM病人为MM组,同期该院门诊就诊的6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收...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病人治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MM病人为MM组,同期该院门诊就诊的6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参与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GRP78的表达,分析GRP78表达与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的关系。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血清GRP78预测MM病人预后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与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血清GRP78表达与MM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MM病人的血清GRP7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Z=4.12,,P<0.001),中位表达量分别为2.49(1.23,5.13)mg/L和1.29(0.75,2.14)mg/L。与多发性骨髓瘤国际预后分期(ISS)Ⅰ、Ⅱ期病人2.05(1.09,4.40)mg/L相比,血清GRP78表达在ISSⅢ期病人2.99(1.66,5.63)mg/L显著升高(Z=2.18,P=0.030)。然而,血清GRP78表达与接受硼替佐米诱导方案的MM病人的治疗反应无关。ROC曲线显示血清GRP78预测总体生存(OS)的最佳临界值为1.68 mg/L,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5%CI:(0.58,0.81),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7%和58.4%。Kaplan-Meier曲线表明GRP78高表达(≤1.68 mg/L,n=50)组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1.68 mg/L,n=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01)。单、多因素Cox分析揭示ISS分期[HR=2.04,95%CI:(1.11,3.76),P=0.022]、治疗反应[HR=2.42,95%CI:(1.28,4.58),P=0.007]和血清GRP78表达[HR=2.96,95%CI:(1.43,6.12),P=0.003]是MM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GRP78在MM病人血清中呈现异常高表达,且与ISS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或许是MM诊断与预后风险分层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硼替佐米 Β2-微球蛋白 治疗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1例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何莹 李梦娇 +5 位作者 岑亚丽 豆白涛 舒柔 李彦玲 姚浩 范方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71-576,共6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类型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灶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既往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治疗可改善PCNSL患者的缓解...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类型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灶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既往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治疗可改善PCNSL患者的缓解深度和生存。CD19 CAR-T细胞疗法已成功治疗多种B细胞谱系恶性肿瘤,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表现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尚有限,主要因为潜在的毒性。本文报告1例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未出现任何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且获完全缓解的难治性PCNSL患者,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AR-T细胞治疗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靶向药物联合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李梦娇 岑亚莉 +6 位作者 豆白涛 舒柔 李彦玲 邱玲 任诗慧 姚浩 范方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32-539,共8页
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中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部分患者存在耐药,安全性等方面问题也影响其预后。分子靶向药物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强肿瘤特异性抗原表达能力,有助于减少抗原逃逸的发生... 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中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部分患者存在耐药,安全性等方面问题也影响其预后。分子靶向药物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强肿瘤特异性抗原表达能力,有助于减少抗原逃逸的发生。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抗凋亡和促凋亡信号传导之间的平衡,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还可以调节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信号通路提高CAR-T细胞疗法的抗肿瘤功效,逆转CAR-T细胞的耗竭表型,增强其抗肿瘤效果。分子靶向药物与CAR-T细胞在淋巴瘤中联合使用的疗效、安全性及发挥作用的机制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就CAR-T细胞疗法联合常用分子靶向药物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CAR-T细胞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莹 马银娟 +2 位作者 许文婧 姚浩 白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9-713,共5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血液学克隆性恶性肿瘤,来源于树突状细胞前体,常累及皮肤、骨髓及淋巴结,预后不佳。BPDCN的发病通常与复杂的核型、肿瘤抑制基因的频...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血液学克隆性恶性肿瘤,来源于树突状细胞前体,常累及皮肤、骨髓及淋巴结,预后不佳。BPDCN的发病通常与复杂的核型、肿瘤抑制基因的频繁缺失以及影响DNA甲基化或染色质重塑途径的突变有关。目前,对BPDCN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主要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为主的方案,针对化疗有很高的反应,但中位无事件生存期通常很短,一般不到两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BPDCN的预后,但复发率仍很高。2018年,SL-401被批准为首个针对2岁及以上BPDCN患者的靶向治疗。随着新的靶向治疗方法被引入,这些关于靶向表观遗传改变、特异性信号通路或肿瘤细胞表达抗原的新药显示出希望,并为运用靶向治疗的前瞻性研究铺平了道路。本文主要从BPDCN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综述,重点讨论新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化合物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莹 姚浩 白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9-1434,共6页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其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使正常造血受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从而形成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1969年Rosenberg发现顺铂(cisplatin)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其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使正常造血受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从而形成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1969年Rosenberg发现顺铂(cisplatin)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人们便开始探索金属基抗癌药物的潜力,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综述铂、砷及汞等十三种金属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白血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柳汞对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及自噬调控的研究
8
作者 王莹 姚浩 +2 位作者 李转丽 杨柯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5-166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硫柳汞对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CEM-C1、BALL-1凋亡及自噬调控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硫柳汞对U937、CEM-C1、BALL-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硫柳汞对...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硫柳汞对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CEM-C1、BALL-1凋亡及自噬调控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硫柳汞对U937、CEM-C1、BALL-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硫柳汞对细胞自噬信号通路PI3K/Akt/mTOR以及PI3K、Akt、mT OR、p-mT OR、Caspase-3、LC3-II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24和48 h内,硫柳汞对U937、CEM-C1、BALL-1细胞系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_(24 h)=0.295,r_(24 h)=0.452,r_(24 h)=0.103;r_(48 h)=0.821,r_(48 h)=0.665,r_(48 h)=0.821),而72 h未见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硫柳汞处理U937、CEM-C1和BALL-1细胞48 h,其凋亡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r=0.819,r=0.763,r=0.835)。硫柳汞作用U937、CEM-C1、BALL-1细胞48 h,细胞PI3K、AKT、mT OR、r-mT OR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其中U937细胞值分别为-0.975、-0.899、-0.925、-0.915,CEM-C1细胞r p值分别为-0.960、-0.920、-0.861、r=-0.927,BALL-1细胞r值分别为-0.939、-0.911、-0.896、-0.926,表明硫柳汞诱导U937、CEM-C1、BALL-1细胞凋亡可能是因为抑制了PI3K/AKT/mTOR通路。硫柳汞通过Caspase-3途径促进U937、CEM-C1、BALL-1细胞凋亡,Caspase-3、LC3-II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r=0.976,r=0.914;r=0.976,r=0.986;r=0.961,r=0.974)。结论:硫柳汞能够抑制U937、CEM-C1、BALL-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一定浓度的硫柳汞可下调U937、CEM-C1、BALL-1细胞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mT OR、p-mT OR的表达,同时通过下调PI3K/Akt/mTOR通路激活U937、CEM-C1、BALL-1细胞自噬、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柳汞 白血病 PI3K/Akt/mTOR通路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LC和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cutoff值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莉娜 刘怡 +1 位作者 但刚 刘一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1617,共7页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比值(rFLC)和游离轻链差值(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截断(cutoff)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240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比值(rFLC)和游离轻链差值(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截断(cutoff)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240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LC和dFLC四分位间距水平分组,比较不同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同时评估rFLC和dFLC不同cutoff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女性、M蛋白分型IgA型及ISS分期I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男性、其他M蛋白类型及ISS分期患者(P<0.05);未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合并高钙血症患者(P<0.05)。dFLC<110.95 mg/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10.95-2781.44 mg/L、>2781.44 mg/L患者(P<0.05);dFLC<110.95 mg/L和>2781.44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10.95-2781.44 mg/L患者(P<0.05);rFLC<14.71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4.71-367.96 mg/L、>367.96 mg/L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LC各表达水平对初治MM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影响较rFLC更高(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rFLC和dFLC水平均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当rFLC水平≤14.71或dFLC水平≤110.95 mg/L时,对于初治MM患者预后影响最为显著;rFLC水平≤14.71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rFLC≤14.71和≥367.96 mg/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FLC≤110.95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rFLC和dFLC水平与初治MM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rFLC水平≤14.71或dFLC水平≤110.95 mg/L时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最低,可作为预后评估理想的cutoff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轻链比值 游离轻链差值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预后 截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Plt计数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莉娜 刘怡 +1 位作者 刘一岚 但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Plt)数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失败32例设为A...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Plt)数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失败32例设为A组,治疗成功20例设为B组,分析影响利妥昔单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计数对治疗随访1年患者治疗反应率的影响,计算Plt数用于疗效预测时,效能指标及最佳截断点。结果:B组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水平高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150是影响利妥昔单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5.40,95%CI:1.82-15.66,P=0.00)。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150组患者随访1年反应率显著高于<150组(P<0.05)。B组利妥昔单抗首次治疗后d 3、14、21、30、60、90、180、270和360 Plt数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数最佳截断点为50×10^9/L;利妥昔单抗首次治疗后d14,AUC为0.68(95%CI:0.57-0.78,P=0.00);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73%和87.58%;利妥昔单抗治疗后d 30和60 AUC分别为0.74(95%CI:0.64-0.87)(P=0.00)和0.93(95%CI:0.82-0.98)(P=0.00)。结论: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部分可获得长期缓解,但骨髓巨核细胞数<150的患者预后较差;同时根据利妥昔单抗治疗后d 14、30及60 Plt数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疗效,指导治疗的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 免疫治疗 PLT计数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芝 毛孝容 +6 位作者 陈秋蓉 彭玉娇 周晨燕 蒲华蓉 陈丹 闵丽华 刘秋越 《现代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父母的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成都市5家三甲医院的ALL患儿父母257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领悟社会... 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父母的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成都市5家三甲医院的ALL患儿父母257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48份,ALL患儿父母的心理弹性得分为(53.23±16.80)分,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94.35%和91.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患儿关系、焦虑、抑郁、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是ALL患儿父母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地区ALL患儿父母的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且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父母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CD19 CAR-T细胞治疗后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丹 黄蓉 +1 位作者 姚浩 王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CD19 CAR-T细胞治疗后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的67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依据...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CD19 CAR-T细胞治疗后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的67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依据入组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地塞米松(日累计剂量≤5 mg/人)预防组(n=36)与对照组(n=31),比较2组间重度CRS发生率及CAR-T治疗结局。结果地塞米松预防组、对照组的严重CRS发生率8.3%(3/36)vs 38.7%(12/31)(P<0.05);外周血CAR-T细胞扩增峰值数目分别为329(83~371)vs 372(76~965)个/μL(P>0.05);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1.7%(33/36)vs 87.1%(27/31)(P>0.05);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12/36)vs 35.4%(11/31)(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明显降低CD19 CAR-T细胞治疗后严重CRS反应的发生,而对CAR-T细胞扩增及治疗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襁褓浴联合音乐疗法及抚触护理对住院新生儿生理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靓 张辉 +3 位作者 王君霞 向佳 罗昌玉 毛雪 《西南军医》 202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襁褓浴与传统浴盆法联合音乐疗法及抚触护理对新生儿生理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科住院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共计60人,按照随机数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襁褓浴与传统浴盆法联合音乐疗法及抚触护理对新生儿生理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科住院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共计60人,按照随机数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襁褓浴联合音乐疗法及抚触护理的沐浴方法,B组采用传统浴盆法沐浴联合音乐疗法及抚触护理。按照新生儿恐惧不安的评估量表对两组受试者沐浴前后的生理反应进行评分,同时于沐浴前、沐浴后1 min、15 min和30 min测量两组受试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A组和B组基本情况(性别、胎龄、体重、Apgar评分)、沐浴前生理反应评分及生命指征(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A组受试者沐浴后的生理反应评分显著小于B组受试者(P<0.05);同时沐浴后1 min、15 min A组受试者的心率和脉搏均小于B组受试者(P<0.05);沐浴后1 min、15 min A组受试者体温和血氧饱和度均大于B组受试者(P<0.05);而沐浴后30 min,两组受试者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之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襁褓浴联合音乐疗法及抚触护理可以减少患儿行为压力症状,包括哭闹、激动导致的挣扎行为等;同时对患儿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维持要好于传统浴盆法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襁褓浴 音乐疗法 抚触护理 传统浴盆法 生理反应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调节对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晋瑄 易海 林宁 《西南军医》 2019年第6期517-520,共4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当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成了其发展的掣...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当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成了其发展的掣肘。肠道微生态在免疫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移植患者术后GVHD的预后有密切的关联。本文就当前多种调节肠道微生态方法进行总结,以明确不同的方法介入对肠道微生态改善的影响以及对GVH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益生菌 合生元 粪菌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置入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15
作者 刘安璇 潘靓 +2 位作者 余思逊 宋敏 张辉 《西南军医》 2021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监测时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对我院数据库内行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录入11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其...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监测时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对我院数据库内行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录入11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结果并探讨患者的护理工作措施及要点。结果研究结果中显示11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检查合格率为100%,患者护理满意度100%,并发症发生率9.1%(1/11),监测时间为(10±1.7 d),所有患者中未见电极失效及死亡状况,患者检查效果良好。结论在对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置入患者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时,配合有效的监测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行立体定向脑电图的监测临床理质量,有效控制并发症,保证临床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图 视频脑电监测 置入电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特点、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程磊 曾柯云 +1 位作者 姚浩 陈丹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46-352,共7页
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高,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实体肿瘤, 血液肿瘤患者VTE相关研究相对少。白血病患者发生VTE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应用L-门冬酰胺(Asp)、高龄、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其他... 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高,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实体肿瘤, 血液肿瘤患者VTE相关研究相对少。白血病患者发生VTE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应用L-门冬酰胺(Asp)、高龄、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其他合并症。侵袭性淋巴瘤患者VTE发生风险高。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接受免疫调节剂治疗时, VTE发生风险可大幅增加。PICC或者免疫调节剂治疗可增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者VTE发生风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易发生VTE, 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进一步增加患者VTE发生风险。目前缺乏可靠的研究数据指导血液肿瘤患者VTE的预防和治疗, 通常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确定VTE发生及出血风险。笔者拟就白血病、淋巴瘤、MM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VTE特点、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血液肿瘤患者中VT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白血病 淋巴瘤 B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以大量腹腔积液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TAFRO综合征1例报告
17
作者 张雪 王晨成 +2 位作者 黄爱萍 易海 汤善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由Castleman等[1]于195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反应性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2010年,Takai等[2]首次将一类以血小板减少、全身水肿、发热、骨髓纤...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由Castleman等[1]于195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反应性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2010年,Takai等[2]首次将一类以血小板减少、全身水肿、发热、骨髓纤维化、肝脾肿大的多中心型CD患者归为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TAFRO综合征)。TAFRO综合征被认为是CD的一种罕见特殊类型。本文主要报道1例以大量腹水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TAFRO综合征患者,旨在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FRO综合征 CASTLEMAN病 腹腔积液 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强 白海 +1 位作者 苏毅 姚浩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068-1074,共7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且不具伦理争议的特点使其数十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MSCs在形态上并不能和成纤维细胞有所区分。该文对这两种细胞在生物学特性及临床...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且不具伦理争议的特点使其数十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MSCs在形态上并不能和成纤维细胞有所区分。该文对这两种细胞在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异同点和两者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这两种细胞在细胞免疫表型、增殖、分化甚至基因表型和免疫调节能力方面几乎完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MSCs在上述能力上比成纤维细胞表现得更加高效。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标志可以区分这两种细胞,但两者的甲基化谱略有不同,而两者之间的差异类似于不同代数的MSCs之间的区别,某些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也表现出类似的现象。按照现行的国际细胞治疗学会对MSCs的定义,成纤维细胞甚至也可以被命名为MSCs。因此,两者可能是同一种细胞,只是成纤维细胞是代数比较高的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免疫调节 细胞表面标志物 基因表达 甲基化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丹 王枭 姚浩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2093-2100,共8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高危恶性血液疾病和遗传等其他因素危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影响了其广泛应用。肠道微生物(GM)多样性稳态的维持和相关代谢产物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抵御病原体入侵和调节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高危恶性血液疾病和遗传等其他因素危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影响了其广泛应用。肠道微生物(GM)多样性稳态的维持和相关代谢产物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抵御病原体入侵和调节免疫系统,从而对宿主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在受到药物和外源细胞处理时,其体内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更容易被破坏,由此会继发肠道炎症和GVHD。因此,GM不仅可作为移植后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还可靶向肠道微生物,通过营养支持、益生菌、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以及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等策略来提高allo-HSCT后GVH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该文对肠道微生物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可为allo-HSCT后GV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慧 姚浩 陈丹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311-316,共6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与广泛的基因型改变有关,长期的疾病控制需要多种治疗方法。在过去的3~5年中,随着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分子特异性认识的提高,基于基因水平的AML靶向细胞治疗迅速发展。目前,利用细胞免疫疗法治疗AM...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与广泛的基因型改变有关,长期的疾病控制需要多种治疗方法。在过去的3~5年中,随着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分子特异性认识的提高,基于基因水平的AML靶向细胞治疗迅速发展。目前,利用细胞免疫疗法治疗AM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不断进展,其中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因子诱导型杀伤(CIK)、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肿瘤相关抗原淋巴细胞(TAA-T)和T细胞受体(TCR)修饰型T细胞、CAR-NK和CAR-CIK等细胞治疗,靶基因主要选择CD33、CD123及CLEC12A等髓系抗原。本文综述了以上AML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