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对化学复合镀镍-磷-石墨烯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燕滨 王期超 +1 位作者 巴国召 卢士勇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219-1222,共4页
采用化学镀法在45钢上制得镀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30g/L,NaH2PO2·H2O25g/L,CH3COONa·3H2O(乙酸钠)15g/L,Na3C6H5O7·2H2O(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Pb(CH3CO... 采用化学镀法在45钢上制得镀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30g/L,NaH2PO2·H2O25g/L,CH3COONa·3H2O(乙酸钠)15g/L,Na3C6H5O7·2H2O(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Pb(CH3COO)2·3H2O(醋酸铅)15mg/L,pH4.5~4.7,温度(85±1)℃,时间2h。先通过正交试验对表面活性剂类型、用量和石墨烯用量进行优化,再通过复配试验得到较佳组合的复合表面活性剂,最后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1:1的质量比复配时,复合镀层的厚度和显微硬度最高,分别为15.2pm和576.4HV。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是非晶结构,石墨烯均匀地嵌埋在基质镀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石墨烯 化学复合镀 表面活性剂 微观结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磷–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层的耐磨和耐蚀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黄燕滨 王期超 +1 位作者 卢士勇 黄俊雄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45-449,共5页
在45钢上制得镍–磷–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层,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为:NiSO_4·6H_2O 30g/L,NaH_2PO_2·H_2O 25g/L,乙酸钠15g/L,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乙酸铅15mg/L,石墨烯100mg/L,APEO80mg/L,pH4.6,温度82°C,超声波功率15... 在45钢上制得镍–磷–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层,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为:NiSO_4·6H_2O 30g/L,NaH_2PO_2·H_2O 25g/L,乙酸钠15g/L,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乙酸铅15mg/L,石墨烯100mg/L,APEO80mg/L,pH4.6,温度82°C,超声波功率150W,时间2h。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采用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对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塔菲尔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量研究了其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属于非晶态结构,石墨烯均匀地嵌埋在基质镀层中,使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石墨烯 复合化学镀 微观结构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期超 黄燕滨 +1 位作者 卢士勇 黄俊雄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62-566,共5页
在45钢上进行镍–磷–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并在不同温度下对镀层热处理1 h。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采用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对其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利用塔菲尔曲线和电化... 在45钢上进行镍–磷–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并在不同温度下对镀层热处理1 h。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采用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对其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利用塔菲尔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它们在3.5%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镀态镍–磷–石墨烯复合镀层是非晶结构,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复合镀层逐渐转变为晶态结构,耐磨性改善,但热处理温度高于300℃时耐蚀性反而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石墨烯 复合化学镀 热处理 摩擦磨损行为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模锻复合成形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
4
作者 苗莉莉 王长顺 +5 位作者 张新 胡锦川 黄辉 石阳 刘长华 张卫华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9-991,999,共4页
介绍了液态模锻的成形特点、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通过铝合金和铝基复合材料液态模锻成形零部件实例阐述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的优点,简要介绍半固态-塑性变形一体化模锻的技术。指出液态模锻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和液态模锻成形与材... 介绍了液态模锻的成形特点、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通过铝合金和铝基复合材料液态模锻成形零部件实例阐述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的优点,简要介绍半固态-塑性变形一体化模锻的技术。指出液态模锻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和液态模锻成形与材料匹配性技术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模锻 铸塑复合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镍磷化学复合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敏 黄燕滨 +1 位作者 王期超 卢士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碳纳米管对Ni-P化学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加入到镀液中,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得碳纳米管-镍磷化学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综合分析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并采用多功能材料表... 目的研究碳纳米管对Ni-P化学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加入到镀液中,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得碳纳米管-镍磷化学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综合分析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并采用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对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动电位极化技术对Ni-P-CNTs复合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Ni-P-CNTs化学复合镀层是非晶态结构,CNTs均匀地嵌埋在基质镀层中。在耐磨性试验中,Ni-P-CNTs复合镀层的磨损率比Ni-P镀层降低了7.6×10^(-11) m^3/(N·m),而平均摩擦因数减小了0.074。在电化学腐蚀试验中,Ni-P-CNTs复合镀层的腐蚀电位比Ni-P镀层正移了222 mV,而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5.234×10^(-6) A/cm^2。结论碳纳米管填补了镍磷非晶胞间的间隙,改善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使Ni-P-CNTs化学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耐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 化学镀 碳纳米管 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化学镀镍–磷–多壁碳纳米管层及其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期超 黄燕滨 +1 位作者 巴国召 邓艳军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07-910,共4页
在45钢上制得复合化学镀镍-磷-多壁碳纳米管(MWNTs)镀层,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为:NiS04·6H2O30g/L,NaH2PO2·H2O25g/L,乙酸钠15g/L,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醋酸铅15mg/L,MWNTs1g/L,柠檬酸O.5g/L,pH4.5... 在45钢上制得复合化学镀镍-磷-多壁碳纳米管(MWNTs)镀层,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为:NiS04·6H2O30g/L,NaH2PO2·H2O25g/L,乙酸钠15g/L,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醋酸铅15mg/L,MWNTs1g/L,柠檬酸O.5g/L,pH4.5~4.7,温度(85士1)。C,搅拌速率200r/min,时间2h。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并采用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对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P-MWNTs复合镀层是非晶结构,MWNTs均匀地嵌埋在基质镀层中,使得Ni-P-MWNTs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化学镀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Mg-15Y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邓霞 张奎 +5 位作者 张新 刘长华 王长顺 胡锦川 黄辉 李志强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和时间对Mg-15Y合金在3.5%的NaC1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225℃时效处理时的峰时效时间为12h,硬度值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硬度值开始下降,并在110℃左右时趋于平缓;随着浸泡时... 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和时间对Mg-15Y合金在3.5%的NaC1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225℃时效处理时的峰时效时间为12h,硬度值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硬度值开始下降,并在110℃左右时趋于平缓;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腐蚀深度和析氢量持续增加;在浸泡时间一定时,合金的腐蚀程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析氢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电势电位与腐蚀电流先减小后增大;在同一时效温度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腐蚀宏观形貌上没有很大的变化,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氢量先减小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Mg-15Y 腐蚀
原文传递
Y元素对铸态Mg-Y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苗莉莉 张新 +5 位作者 张奎 胡锦川 李宁 石阳 王长顺 张卫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640,共5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5种Mg-Y合金铸态组织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对比观察了随Y含量变化时合金的显微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微观组织由单一的α-Mg相...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5种Mg-Y合金铸态组织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对比观察了随Y含量变化时合金的显微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微观组织由单一的α-Mg相变为α-Mg相和第二相Mg24Y5共存。Y含量为0.25%,2.5%时,微观组织为单一的α-Mg相,Y含量为5%,8%和15%时,微观组织由α-Mg相和第二相Mg24Y5组成。随着Y含量的增加,铸态Mg-Y系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增加,而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Y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相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