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业技术体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旺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7-150,共4页
本文简述了当前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动态,认为发展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是我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基本方向,并且讨论了集约型可持续农业的技术目标与技术特征;建议“九五—2010”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技术体系 发展动态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造成的非点源污染 被引量:53
2
作者 吕耀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8年第1期35-39,共5页
施入农业生态系统(土壤)中的氮素,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外,其余大部分经径流、淋溶、农田排水等形式流失。畜禽养殖场所排废水中的氮素也主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氮素流入对水域的污染为非点源污染,主要导致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地... 施入农业生态系统(土壤)中的氮素,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外,其余大部分经径流、淋溶、农田排水等形式流失。畜禽养殖场所排废水中的氮素也主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氮素流入对水域的污染为非点源污染,主要导致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过高等。解决途径是确定合理施肥量和平衡施肥,并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氮素 非点源污染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农业技术发展原则与中国的抉择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旺盛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30,共4页
可持续农业技术发展原则与中国的抉择高旺盛一、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技术的理论思考目前,关于可持续农业含义、定义或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较活跃,发表了许多颇具见地的论著,但绝大部分为概念性、理论性、战略性的讨论,涉及技术性的研究较... 可持续农业技术发展原则与中国的抉择高旺盛一、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技术的理论思考目前,关于可持续农业含义、定义或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较活跃,发表了许多颇具见地的论著,但绝大部分为概念性、理论性、战略性的讨论,涉及技术性的研究较少。无论认为可持续农业是农业策略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 中国 技术发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06
4
作者 谢光辉 杨建昌 +1 位作者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7-565,共9页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组合 )的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籽粒充实较好的武育粳 3号和 95 16,强、弱势粒灌浆趋于同步 ,强、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 (R0 )、最大灌浆速率 (Gmax)、平均灌浆速率 (G)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 ...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组合 )的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籽粒充实较好的武育粳 3号和 95 16,强、弱势粒灌浆趋于同步 ,强、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 (R0 )、最大灌浆速率 (Gmax)、平均灌浆速率 (G)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 (Tmax)差异较小。籽粒充实较差的扬稻 4号、汕优 63、PC311/早献党 18和 PC311/ IR36,强、弱势粒灌浆表现为异步 ,强势粒的 R0 、Gmax和 G明显大于弱势粒。灌浆初期弱势粒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强势粒 ,淀粉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粒。强势粒和籽粒充实好的品种 (组合 ) ,灌浆初期籽粒中的生理活性 (玉米素 +玉米素核苷和亚精胺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 )高 ,弱势粒和籽粒充实差的品种 (组合 )则相反。灌浆前期籽粒生理活性与 R0 、Gmax、G、谷粒充实率和粒重等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始穗期喷施 6- (卞基 )腺嘌呤 ,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和粒重提高 ,喷施亚胺环己酮 ,籽粒生理活性和粒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特性 籽粒生理活性 灌浆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赵明 王树安 +1 位作者 王美云 李少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33-741,共9页
围绕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单株叶面积、叶片空间分布特征和生育期等光合特性,对我国目前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根据参与聚类的性状为单个、2个、3个和5个,分别将这些自交系分成若干组.依吐丝期前后玉米光合生产能力最大... 围绕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单株叶面积、叶片空间分布特征和生育期等光合特性,对我国目前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根据参与聚类的性状为单个、2个、3个和5个,分别将这些自交系分成若干组.依吐丝期前后玉米光合生产能力最大时期的单株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两个性状,将132个目前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资源划分成十类,并建立了相应的分类判别模型.分类的结果还表明,我国目前常用玉米自交系以中等叶面积大小光合速率中等和大叶面积光合速率较高的类型为主,未出现大叶面积低光合速率和小叶面积高光合速率两种类型.说明为了取得玉米光合生理育种的进展,还需进行遗传重组,扩大丰富基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种质资源 光合特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玉米光合作用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王美云 李少昆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45-352,共8页
研究分析了玉米17个自交系和11个杂交种单叶光合速率(PH)、蒸腾速率(TR)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间单叶PH、TR和WUE存在着显著差异。WUE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较WUE与TR的关系更密切。玉米单叶的WUE... 研究分析了玉米17个自交系和11个杂交种单叶光合速率(PH)、蒸腾速率(TR)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间单叶PH、TR和WUE存在着显著差异。WUE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较WUE与TR的关系更密切。玉米单叶的WUE、PH、TR值会随着叶位、生育时期、光辐射强度、种植密度不同而不同,也会由于源库比改变、植株个体间差异而变化。WUE和PH之间回归直线的斜率随生育期的推延而增大,但几乎不受源库比率改变、种植密度的影响。玉米单交种中单14较其父母本有PH提高而TR下降的趋势,因此,WUE显著增加。本文认为,提高WUE应从提高单叶PH入手,选配叶片光合能力强的玉米基因型或制定提高净光合速率、延长功能期等的栽培措施是提高玉米WUE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差异 叶片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与抗旱性有关的根系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永成 周顺利 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在全球许多地区,干旱胁迫已经成为限制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小麦根系性状的遗传改良(包括根系构型、根系数量、根系质量和根系解剖结构等)有利于同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产量。本文对国内外与小麦抗旱性有关的根系遗传改良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全球许多地区,干旱胁迫已经成为限制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小麦根系性状的遗传改良(包括根系构型、根系数量、根系质量和根系解剖结构等)有利于同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产量。本文对国内外与小麦抗旱性有关的根系遗传改良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小麦节水抗旱高产栽培和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遗传改良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逆境对不同品种黄瓜幼苗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8
8
作者 马德华 孙其信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56-661,共6页
温度逆境胁迫后 ,黄瓜幼苗体内 O- ·2 的产生速率和 MDA含量均明显升高。温度逆境胁迫和常温恢复 2 d后 ,O- ·2 的产生速率都与各品系黄瓜幼苗对温度逆境的耐性呈负相关 ,说明在温度逆境胁迫过程中 ,活性氧确实是对黄瓜幼苗... 温度逆境胁迫后 ,黄瓜幼苗体内 O- ·2 的产生速率和 MDA含量均明显升高。温度逆境胁迫和常温恢复 2 d后 ,O- ·2 的产生速率都与各品系黄瓜幼苗对温度逆境的耐性呈负相关 ,说明在温度逆境胁迫过程中 ,活性氧确实是对黄瓜幼苗产生毒害的重要方式。在遭受温度逆境胁迫后 ,黄瓜幼苗体内酶促和非酶促防御系统均遭到破坏。As A含量、CAT和 POD活性均显著下降。低温胁迫后 ,对低温耐性强的品系 SOD活性上升 ,对低温耐性弱的品系 SOD活性降低。高温处理后 ,各品系 SOD活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逆境 黄瓜幼苗 膜保护系统 抗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与玉米籽粒败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风路 王志敏 +3 位作者 赵明 王树安 赵久然 郭景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5-568,共4页
以典型的顶端败育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籽粒发育的早期,对果穗中部正常籽粒与上部败育籽粒内源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败育籽粒在授粉后8~12天阶段三种多胺(PA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籽粒.研... 以典型的顶端败育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籽粒发育的早期,对果穗中部正常籽粒与上部败育籽粒内源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败育籽粒在授粉后8~12天阶段三种多胺(PA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籽粒.研究认为,果穗顶部籽粒较低的多胺含量与其籽粒败育密切相关.讨论了多胺、乙烯代谢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籽粒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胺 籽粒发育 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缩节安复配剂对夏玉米根系伤流液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建民 董学会 +3 位作者 何钟佩 胡晓军 段留生 李召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0,83,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根系伤流量在吐丝期前后达到高峰,其后随着植株的衰老成熟不断下降,伤流液中各种营养元素和内源激素流量基本与伤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乙烯利-缩节安复配剂后,根系伤流量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明显... 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根系伤流量在吐丝期前后达到高峰,其后随着植株的衰老成熟不断下降,伤流液中各种营养元素和内源激素流量基本与伤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乙烯利-缩节安复配剂后,根系伤流量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明显;在吐丝期或子粒形成初期前,复配剂处理的大量和微量元素流量要略高于对照,其后则明显低于对照;内源激素流量在吐丝期前高于对照,其后则略低于对照。上述结果表明,乙烯利-缩节安复配剂具有调控根系伤流量、营养元素和内源激素流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缩节安 复配剂 夏玉米 根系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稗草病原真菌对稗草及水稻的致病性 被引量:41
11
作者 陈勇 倪汉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2期73-76,共4页
从稗草病叶上分离到8种病原真菌,它们是:链格孢、棒弯孢、月弯孢、画眉草弯孢、橙黄树座霉、紫附球菌、Bipolarisschoemaker和尖角突脐孢。前4种病原菌对水稻有致病作用。在对水稻无致病作用的4种病原菌中,橙... 从稗草病叶上分离到8种病原真菌,它们是:链格孢、棒弯孢、月弯孢、画眉草弯孢、橙黄树座霉、紫附球菌、Bipolarisschoemaker和尖角突脐孢。前4种病原菌对水稻有致病作用。在对水稻无致病作用的4种病原菌中,橙黄树座霉、紫附球菌和B.schoemaker对稗草的致病力弱,而尖角突脐孢对4.5叶期以下的稗草有极强的致病作用。寄主范围测定表明尖角突脐孢除了轻度侵染玉米幼苗,对其它主要作物如水稻、小麦、大豆、棉花、谷子、豌豆、芸豆、向日葵、芝麻、大麻无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除稗剂 稗草 水稻 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集约农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河北沧州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邢开成 龚宇 王璞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2-597,共6页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华北平原代表区域——河北省沧州地区2003年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首次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78.5%,可更新的能值投入仅占21...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华北平原代表区域——河北省沧州地区2003年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首次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78.5%,可更新的能值投入仅占21.4%(可更新环境资源8.79%、可更新有机12.68%),说明农业生产过渡依赖于外源不可更新辅助能的投入;此外,高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低净能值产出率和高环境负荷率的特点,表明该地区种植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高,对环境的压力相当大。综合结果说明种植业系统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必然会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基于此,提出华北平原集约农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优化施肥为基础,合理减少化肥投入为代表,适当降低工业辅助能投入;调整农业增产投入战略,努力解决该地区以水资源短缺为主的作物增产限制因子;改变农业生产中有机能值与无机能值的投入比例,降低系统环境负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种植业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农业用水驱动因子及驱动贡献评估分析——以河北沧州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龚宇 王聪玲 王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共4页
针对河北省沧州地区农业用水紧张的现状与事实,采用投影寻踪回归方法,对造成这一事实的人为和自然因子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发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贡献权重为0.787 6∶0.212 4。自然因子中的降水、气温、自产水的贡献权重分别为0.119... 针对河北省沧州地区农业用水紧张的现状与事实,采用投影寻踪回归方法,对造成这一事实的人为和自然因子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发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贡献权重为0.787 6∶0.212 4。自然因子中的降水、气温、自产水的贡献权重分别为0.119 50、.060 5和0.032 3。在种植业内部,主要驱动因子是冬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主要作物的灌溉用水,贡献权重分别为32.2%、6.8%、4.0%、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 驱动因子 驱动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龚宇 花家嘉 王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7-242,共6页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对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投入与产出、环境负荷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使用量为7.70×1023sej,其中不可更新资源产品能值7.42...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对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投入与产出、环境负荷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使用量为7.70×1023sej,其中不可更新资源产品能值7.42×1023sej,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4.93×1022sej,进口能值5.33×1022sej,出口能值7.41×1022sej;可更新资源产品能值2.13×1023sej,其中农产品能值为1.23×1023sej,畜产品能值为6.78×1022sej,水产品能值为8.37×1021sej;能值自给率为105.4%,能值产出率为30.3%,能值使用密度为4.10×1012sej/m2,人均能值使用量为1.11×1016sej/人,能值货币比率为5.62×1011sej/元,废气物能值为4.66×1021sej,环境负荷率16.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53.2。整体上说明本生态经济系统是不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指标 生态经济系统 河北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方法的冬小麦气候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宇 王璞 +1 位作者 郑艳萍 高桂芹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S2期276-280,共5页
冬小麦气候资源综合评价对于冬小麦引种与种植适宜性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冬小麦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与体系,实现了对冬小麦气候资源评价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评价的转变。对唐山地区冬小麦气候资源进行了实证评价应... 冬小麦气候资源综合评价对于冬小麦引种与种植适宜性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冬小麦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与体系,实现了对冬小麦气候资源评价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评价的转变。对唐山地区冬小麦气候资源进行了实证评价应用,结果显示:该地区冬小麦综合气候资源比较差(G=2.71),表现在冬小麦生长期间降水资源非常缺乏(G=1.0),土壤湿度指标较低(G=1.92),但热量资源、风速与日照资源评价值高(G值分别为3.61和3.47),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层次分析法 气候资源评价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产力的内涵、系统观与可持续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进勇 高旺盛 吴大付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在高土地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影响土地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树立土地生产力的系统观并采用综合的可持续的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水平十分必要。可持续的农作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集约性、持续性、综合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土地生产力 系统观 可持续技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败育与细胞保护酶类活性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凤路 王志敏 +3 位作者 赵明 王树安 赵久然 郭景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7-20,共4页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对果稳中部及上部籽粒在发育早期超氧化物酸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部正常发育的籽粒相比,顶部败育籽粒POD活性较高...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对果稳中部及上部籽粒在发育早期超氧化物酸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部正常发育的籽粒相比,顶部败育籽粒POD活性较高而SOD,CAT活性较低。进一步分析籽粒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可知,败育籽粒在发育早期生物膜结构被破坏。这种膜质破坏可能与其较高的乙烯释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败育 保护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种植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龚宇 花家嘉 +1 位作者 高桂芹 王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00-205,共6页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投入为7.97×1022sej,作物能值总产出为3.24×1022sej;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52.9%,可更新能值投入占总能值...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投入为7.97×1022sej,作物能值总产出为3.24×1022sej;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52.9%,可更新能值投入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为47.1%(可更新环境资源占20.9%、可更新有机能占26.1%),系统能值货币比率为1.98×1011sej/元,净能值产出率为0.51,环境负荷率为1.13,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5,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回报率较低;主要作物的能值产出依次为:玉米>小麦>蔬菜>高粱>豆类>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系统内异株克生现象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利文 潘志华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在自然界或农业生态系统的任何一个植物群体中,生活在一起的植物常常会发生相互干扰作用(Interference)。这种作用,除了表现对资源(如光、水、CO2、养分等)的竞争之外,另有一种形式就是异株克生现象(Alelo... 在自然界或农业生态系统的任何一个植物群体中,生活在一起的植物常常会发生相互干扰作用(Interference)。这种作用,除了表现对资源(如光、水、CO2、养分等)的竞争之外,另有一种形式就是异株克生现象(Alelopathy)。其实,在数百年前园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系统 异株克生 作物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田作物栽培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志敏 王树安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7-280,292,共5页
作物栽培过程中环境——作物——措施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农田作物栽培系统”。笔者在文中对农田作物栽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信息与控制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作物 环境 措施 栽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