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制备的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肥料效应比较研究
1
作者 邓杰 王宇蕴 +3 位作者 唐伟 魏雨泉 李季 徐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68,共7页
生物有机肥中的功能性微生物是生物有机肥肥效的核心,生物有机肥的制造工艺决定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和应用效果,绿色木霉兼具的促生和生防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中。分别采用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在不同腐熟度(种子... 生物有机肥中的功能性微生物是生物有机肥肥效的核心,生物有机肥的制造工艺决定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和应用效果,绿色木霉兼具的促生和生防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中。分别采用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在不同腐熟度(种子发芽指数GI值为50%、80%、100%)的堆肥物料接种绿色木霉制备生物有机肥,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工艺类型的生物有机肥在辣椒根系定殖能力及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24 d后,经过二次发酵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分别在堆肥物料GI值为50%、80%和100%时接种绿色木霉进行二次发酵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木霉在辣椒植株根系定殖量分别为1.5×10^(5)、2.3×10^(5)和1.02×10^(5)CFU/g,按照稀释接种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分别在堆肥物料GI值为50%、80%和100%时,按照稀释倍数接种绿色木霉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木霉定殖量分别为0.29×10^(5)、0.72×10^(5)和0.24×10^(5)CFU/g;在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条件接种绿色木霉,经过二次发酵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绿色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最强;经过二次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按照稀释倍数接种绿色木霉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且以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条件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发现,以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接种绿色木霉后,采用二次发酵方式生产的生物有机肥,7 d后的绿色木霉菌增殖量为3.91倍,表现出功能性微生物最好的增殖和定殖效果。综上所述,在制备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时的最佳方法是在腐熟度为80%的堆肥物料中接种绿色木霉进行二次发酵,可以提高绿色木霉的定殖效果,也可以提升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的抗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腐熟度堆肥物料 接种工艺 绿色木霉 定殖能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生态涵养区农业土壤中农药残留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郝雨阳 宋鹏 +2 位作者 徐彦军 田光明 许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74-1982,共9页
为评价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农业土壤中农药的污染状况与潜在风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苏州生态涵养区63个位点的农业土壤中46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以风险商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 为评价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农业土壤中农药的污染状况与潜在风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苏州生态涵养区63个位点的农业土壤中46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以风险商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共检出有机氯、有机磷、噻二嗪及拟除虫菊酯4类农药,其平均浓度分别为31.8、56.9、109.8μg·kg-1和71.9μg·kg^(-1)。p′p-DDE检出范围最广(检出率91%~100%),噻嗪酮检出浓度最高(1061.1μg·kg^(-1))。生态风险评估显示,27%的土壤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高风险,风险来自p,p′-DDE、噻嗪酮、水胺硫磷、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7种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药残留 分布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过程氨气、硫化氢协同减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松蓉 彭璧辉 +7 位作者 徐少奇 贾凯雪 刘婷 任莉 郑义 魏雨泉 徐道青 李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1,共11页
有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好氧堆肥技术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剧烈活动,有机质不断分解,往往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并释放到空气中,特别是氨气(NH_(3))和硫化氢(H_(2)S),... 有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好氧堆肥技术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剧烈活动,有机质不断分解,往往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并释放到空气中,特别是氨气(NH_(3))和硫化氢(H_(2)S),对人畜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NH_(3)和H_(2)S的产生机制及转化途径,从内源参数控制(C/N、曝气量、初始含水率、初始pH)和外源物质添加(化学添加剂、物理添加剂、生物添加剂)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NH_(3)和H_(2)S的协同减排技术,并基于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已有研究表明,堆肥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协同考虑、整体优化,仅靠调控堆体内源参数发挥的作用有限,在优化内源参数的基础上,耦合外源物质添加,可进一步提高堆肥过程中NH3和H2S的减排效率,有助于推动好氧堆肥技术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NH_(3) H_(2)S 减排 有机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核算非机理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自煜 黄宏坤 +1 位作者 田光明 方萍 《地理科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随着点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正逐渐成为水环境治理新热点。借助模型准确有效核算面源污染负荷,对于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与机理模型相比,非机理模型具有需要数据量少、应用简便、适用性广等优势。迄今为止,统计模型、... 随着点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正逐渐成为水环境治理新热点。借助模型准确有效核算面源污染负荷,对于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与机理模型相比,非机理模型具有需要数据量少、应用简便、适用性广等优势。迄今为止,统计模型、输出系数模型、降雨量差值法和径流量插值法等核算模型被应用于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中,对它们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应用限制和未来情景进行阐述和讨论。输出系数模型是当前应用最广的非机理模型,但仍然受到数据精度和估算尺度的限制。非机理模型和“3S”技术结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非机理模型 流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铮 齐琦 刘欣宇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实现其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应有之义。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来自资源条件、产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实现其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应有之义。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来自资源条件、产业结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鉴于此,从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和加强监督监管等方面提出提升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高质量发展 机遇 挑战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研究菌剂添加对堆肥产品中氮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王越 丁晓艳 +6 位作者 王博 薛衔乐 苟洪城 蒋正波 魏雨泉 丁国春 李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2-201,共10页
堆肥技术作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在堆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氮素损失问题,菌剂添加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损失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菌剂类型、菌剂来源、接种剂量、堆肥... 堆肥技术作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在堆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氮素损失问题,菌剂添加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损失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菌剂类型、菌剂来源、接种剂量、堆肥原料、堆肥工艺、生产规模对堆肥产品氮素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铵态氮、硝态氮)和堆肥过程氮素损失(氨气、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菌剂能够显著提升堆肥产品的全氮(19.3%)、铵态氮(40.8%)和硝态氮(2.3%)含量,减少NH3排放(-14.9%),降低C/N(-37.9%)和氮素损失(-29.7%)。菌剂来源是影响堆肥产品氮素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筛选自堆肥环境的土著微生物能够适应堆肥环境,对全氮含量提升的效应值最高(16.9%),更有利于在堆肥过程中发挥固氮减排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菌剂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菌剂添加量<2%时对堆肥产品的全氮、碳氮比的影响最显著,而菌剂添加量<1%时,对堆肥产品中铵态氮含量影响最显著。但由于大多数文献多以纤维素降解菌添加利用为主,导致堆肥产品中对碳的利用效率高于氮,因此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碳氮比显著下降。由于初始碳氮比较低,导致以家畜粪便作为发酵原料的堆肥产品中,菌剂添加对其含量的提升效果低于其他发酵原料,但反应器堆肥是除传统堆肥工艺外,固氮减损效果最好的堆肥工艺。因此,添加菌剂可提升堆肥产品中氮素的保存,且菌剂来源最为重要,土著菌剂效果最优,反应器堆肥工艺固氮效果优于条垛和槽式堆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菌剂 固氮减排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朱晋 杨文佳 王宁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3期26-34,50,共10页
当前中国微生物菌剂市场供需关系整体表现为供略大于求,随着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ER1是一株具有多种功能的菌株(保藏编号:CCTCC NO:23398;专利号:ZL 202... 当前中国微生物菌剂市场供需关系整体表现为供略大于求,随着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ER1是一株具有多种功能的菌株(保藏编号:CCTCC NO:23398;专利号:ZL 202111563541.1),在防治土传病害、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作物生长方面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推进BER1菌株的产业化,探究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及在田间的应用效果,以BER1菌株发酵液中的活菌数和孢子数作为评估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该菌株的最佳发酵配方和最适发酵条件,分析该菌株在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方面的潜力。结果:BER1菌株最适发酵配方为蛋白胨8 g·L^(-1)、豆粕粉42.10^(9)g·L^(-1)、葡萄糖5 g·L^(-1)、玉米淀粉40 g·L^(-1)、酵母浸粉3 g·L^(-1)、三水磷酸氢二钾2 g·L^(-1)、七水硫酸镁0.5 g·L^(-1)、硫酸锰0.294 g·L^(-1)、碳酸钙3 g·L^(-1)、氯化钠2 g·L^(-1);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pH值7、发酵温度32℃、转速220 r·min-1、发酵时间32 h。优化后发酵液中活菌数达31.94×10^(9)CFU·mL^(-1),孢子数达30.95×10^(9)CFU·mL^(-1),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55.80%、55.72%。将配方优化后的菌液以10%的添加量添加到普通有机肥中,能显著提升水稻的叶绿素含量、株高、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理论产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52.73 kg/667 m^(2)。结论:优化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ER1发酵工艺能显著提高活菌数和孢子数,将之按10%添加量添加到普通有机肥中,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多项农艺性状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水稻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废弃物生物稳定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明 何皓轩 詹亚斌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第6期98-101,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每天有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其中以有机废弃物居多。大部分有机废弃物可重复利用,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市政污泥和餐厨废弃物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趋严,人们需要在处理有机废弃物时更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每天有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其中以有机废弃物居多。大部分有机废弃物可重复利用,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市政污泥和餐厨废弃物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趋严,人们需要在处理有机废弃物时更加注重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本文综述了有机废弃物生物稳定化工艺的研究进展,特别对能够代表稳定化的指标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我国有机废弃物的生物稳定化工艺进行了展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生物稳定化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眉 褚晋 +3 位作者 邵凌云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97,共4页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逐年上升,但仍处于低抗及敏感水平;CarE活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MFO及GST活性均伴随着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且部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辽宁省各个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仍处于敏感水平,施用阿维菌素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二化螟GST和MFO的活性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对阿维菌素抗药性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阿维菌素 地理种群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安福涛 刘欣宇 孙富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在株高和茎粗方面均显著优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中生菌素的促生效果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与IAAO活性均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后两者在生化物质的含量或活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接近。除POD活性显著低于中生菌素外,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其余生化物质指标方面均与中生菌素无显著差异。在青枯病防治效果方面,中生菌素为91.99%,贝莱斯芽孢杆菌为84.75%,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分别为63.08%和62.45%;在番茄产量方面,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相对于CK分别增产18.48%、22.48%、29.87%及28.08%。[结论]3种芽孢杆菌均能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其中以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与中生菌素相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番茄青枯病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眉 褚晋 +3 位作者 田春晖 李佳宁 刘欣宇 于凤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20,共6页
本文综述近20年二化螟抗药性研究进展,包括二化螟抗药性现状、抗药性监测方法、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策略与途径,展望二化螟抗药性研究与应用。二化螟对常用登记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双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及大环内酯类... 本文综述近20年二化螟抗药性研究进展,包括二化螟抗药性现状、抗药性监测方法、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策略与途径,展望二化螟抗药性研究与应用。二化螟对常用登记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双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及大环内酯类的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药性水平最高。抗药性监测方法有传统的生物检测法、区分剂量法、生物化学检测法。其中,生物化学检测法较精确,与传统检测法结合最为科学。在抗药性机制方面,主要有传统的代谢抗性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靶标抗性。后者进展迅速,钠离子通道、γ-氨基丁酸受体和乙酰胆碱酶等变异及其基因变异3个方面的机制研究较深。加强抗药性监测,对产生抗药性的区域采用轮换使用农药、避免应用具有交互抗性的农药等农药合理应用技术,以综合防控技术其他措施替代杀虫剂应用等,是二化螟抗药性治理的主要对策。未来在深入研究其抗药性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有针对地科学应用农药防治二化螟,可避免、延缓抗药性产生,延伸农药应用的周期,是抗药性治理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监测方法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12
作者 杨眉 田春晖 +2 位作者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4-118,共5页
明确二化螟幼虫的龄数及龄期的划分,可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饲养法对二化螟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体质量及体宽进行测定,并根据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判断二化螟幼虫的龄数以及用于... 明确二化螟幼虫的龄数及龄期的划分,可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饲养法对二化螟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体质量及体宽进行测定,并根据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判断二化螟幼虫的龄数以及用于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结果显示,二化螟幼虫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呈现出7个明显的集中区域,体长、体质量及体宽的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在Crosby指数方面,只有头壳宽度的Crosby指数绝对值<0.1,其余指标均存在Crosby指数绝对值>0.1的现象。由此可见,二化螟幼虫共可分为7龄,而头壳宽度可作为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形态指标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来源养分对椰糠基质育苗效果的改良评价
13
作者 魏然杰 池华聚 +2 位作者 廉伟洪 刘铮 刘欣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目的]适宜基质对培育优质秧苗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泥炭为主的基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探寻适宜的泥炭替代材料迫在眉睫。椰糠被视为具有替代泥炭潜力的物料,但其自身养分较难满足作物幼苗生长需求,探索不同来源养分对椰糠的... [目的]适宜基质对培育优质秧苗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泥炭为主的基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探寻适宜的泥炭替代材料迫在眉睫。椰糠被视为具有替代泥炭潜力的物料,但其自身养分较难满足作物幼苗生长需求,探索不同来源养分对椰糠的养分补充效果,有助于增加椰糠在基质中作用、降低泥炭在基质中的比重。[方法]将10%珍珠岩、30%泥炭、50%椰糠分别与10%的猪粪有机肥(T1)、腐熟稻壳(T2)或农用腐殖酸(T3)3种养分源配制形成3种育苗基质,以“90%泥炭+10%珍珠岩”(CK1)和“30%泥炭+60%椰糠+10%珍珠岩”(CK2)为2个对照组,分别开展黄瓜和水稻的育苗试验。通过测定黄瓜和水稻的生长状况、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和育苗基质的配制成本,评价不同来源养分对椰糠基质育苗的改良效果。同时邀请10位长期从事农业实际生产的技术人员对基质和幼苗生长状况进行评价打分,从农业实际角度验证最佳优选配方。[结果]本研究所采用的3种基质配方在种子萌发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各处理的发芽指数均超过了100%。3种养分原料对于育苗基质的物理性质影响有限,但显著影响了育苗基质的化学性质,其中添加腐熟稻壳处理的pH最高,比CK1的pH高15.79%,添加腐熟稻壳和添加农用腐殖酸处理的EC最高,比CK1的EC高7.41%。经过对幼苗生长的综合评价,在黄瓜幼苗的生长状况方面,3种养分原料相对于CK2处理均实现了显著的改良,其中T1处理在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指标方面相对于CK1处理分别显著高出了16.99%、30.06%、18.13%和28.57%。在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方面,添加猪粪有机肥和农用腐殖酸处理相对于CK1和CK2处理均实现了显著的改良效果,添加腐熟稻壳处理同CK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猪粪有机肥处理能同时实现黄瓜和水稻幼苗的最佳生长,但其配制成本相比其它处理也最高为0.54元/L,比CK1处理配制成本(0.47元/L)高14.89%。经过农业技术人员评价打分,农户对CK1处理和添加猪粪有机肥处理所代表的基质配方在黄瓜和水稻的育苗过程中表现出了最强的使用意愿。[结论]配方为“10%猪粪有机肥+30%泥炭+50%椰糠+10%珍珠岩”的基质能够同时满足黄瓜和水稻幼苗的生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糠 育苗基质 蔬菜 水稻 专家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堆肥去除畜禽粪便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明章 李彦明 +4 位作者 王珏 李国学 陈清 王志刚 常瑞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4-872,共9页
近年来,非洲猪瘟、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和新冠肺炎等疫情频发,其中甲型H1N1流感和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引发的疫情传播逐渐受到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领域的关注。携带大量病原体的畜禽粪便若不能合理循环利用,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 近年来,非洲猪瘟、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和新冠肺炎等疫情频发,其中甲型H1N1流感和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引发的疫情传播逐渐受到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领域的关注。携带大量病原体的畜禽粪便若不能合理循环利用,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高温好氧堆肥是一种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常用方法,堆肥过程的高温阶段能够有效降低病原体数量,但仍有部分堆肥产品因病原体残留而存在安全风险。本文综述了堆肥过程对病原体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堆肥产品中病原体残留的可能原因和存在的风险,并基于此提出了可以提高堆肥病原体去除效果的工艺优化方向,这将最大程度降低堆肥产品的安全风险,确保畜禽粪便堆肥产品的安全高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畜禽粪便 病原菌 影响因素 传播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防治土传病害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佳琪 常瑞雪 +1 位作者 李彦明 李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2-734,共13页
植物土传病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不当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堆肥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无二次污染的生物防治方法,但因其影响因素多、施用后效果不可预测且作用不稳定等原因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基于... 植物土传病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不当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堆肥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无二次污染的生物防治方法,但因其影响因素多、施用后效果不可预测且作用不稳定等原因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基于文献调研,综述了堆肥抑制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明确堆肥发挥抑病作用的最主要因素为微生物,并对比分析了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的演变特点、堆肥中具有抑病效果的主要微生物种群类别和堆肥施用后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等,得出可能影响抑病效果发挥的堆肥自身因素和堆肥施用因素.最后,基于目前堆肥对植物土传病害抑制效果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堆肥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应用该技术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土传病害 影响因素 微生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生态涵养区地表水和沉积物中农药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纪丙鑫 郝雨阳 +6 位作者 王成禹 何皓轩 李季 田光明 魏雨泉 丁国春 许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2-1627,共6页
于2021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对苏州生态涵养区29个监测点位进行地表水和沉积物采样,测定了38种不易降解的农药(包括8种有机氯农药、9种有机磷农药、9种拟除虫菊酯农药、11种三嗪类农药和噻嗪酮),分析它们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 于2021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对苏州生态涵养区29个监测点位进行地表水和沉积物采样,测定了38种不易降解的农药(包括8种有机氯农药、9种有机磷农药、9种拟除虫菊酯农药、11种三嗪类农药和噻嗪酮),分析它们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苏州生态涵养区地表水中只检出1种农药(扑草净),质量浓度为108.7~746.9 ng/L,枯水期平均为194.7 ng/L,丰水期平均为128.2 ng/L,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风险水平。沉积物中共检出7种农药(p,p’-滴滴伊、p,p’-滴滴滴、联苯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嗪酮、扑草净),总质量浓度为2.27~99.92 ng/g,枯水期平均为19.75 ng/g,丰水期平均为17.65 ng/g,检出率较高的p,p’-滴滴伊、噻嗪酮、联苯菊酯和毒性较强的p,p’-滴滴滴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低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污染 苏州生态涵养区 生态风险 地表水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菌剂对堆肥有机质降解及细菌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兴玲 詹亚斌 +6 位作者 王宁 丁晓艳 丁国春 魏雨泉 李季 朱廷恒 徐道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264-6270,共7页
针对传统堆肥周期长、有机质降解效率低的问题,将耐热复合菌剂接种于餐厨废弃物高温堆肥中,研究其对有机质降解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耐热复合菌剂有利于:有机质降解,堆肥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高,厚壁菌门(Fi... 针对传统堆肥周期长、有机质降解效率低的问题,将耐热复合菌剂接种于餐厨废弃物高温堆肥中,研究其对有机质降解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耐热复合菌剂有利于:有机质降解,堆肥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尿素芽胞杆菌属(Ureibacillus)相对丰度的提高,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有机质降解的影响最强;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尿素芽孢杆菌属(Ureibacillus)相对丰度的增加以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的降低促进了有机质的降解。因此,接种耐热复合菌剂可以提高高温堆肥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复合菌 高温堆肥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餐厨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调控作物根际微生物组抑制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宁 李蕙秀 +1 位作者 李季 丁国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2,共9页
我国有机废弃物总量大、养分储量高,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资源。好氧发酵能够较容易地实现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转化,发酵产物堆肥常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抑制作用。回顾了近年来堆肥抑病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堆肥对根... 我国有机废弃物总量大、养分储量高,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资源。好氧发酵能够较容易地实现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转化,发酵产物堆肥常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抑制作用。回顾了近年来堆肥抑病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堆肥对根际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潜在调控途径,探讨了堆肥微生物组与土壤和根际微生物组的差异,堆肥对土壤物理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及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根际微生物组的影响,旨为“堆肥-土壤-植物根际微生物组”互作系统提供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植物病害 抑病 土壤/根际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有机废弃物资源总量及养分利用潜力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少奇 陈文杰 +3 位作者 解林奇 柴胜阳 贾凯雪 魏雨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1-1352,共12页
【目的】我国有机废弃物产量巨大,理清我国有机废弃物总量及其养分资源量,有助于实现有机废弃物中养分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保障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以我国2009-2019年间典型有机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 【目的】我国有机废弃物产量巨大,理清我国有机废弃物总量及其养分资源量,有助于实现有机废弃物中养分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保障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以我国2009-2019年间典型有机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人粪尿、污泥和生活有机垃圾)的年产量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我国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近10年我国有机废弃物总量及其养分资源量进行估算,分析有机废弃物利用潜力。【结果】2009-2019年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和养分总量相对稳定,平均有机废弃物总量(干重)为12.9亿t,平均养分含量(N、P_(2)O_(5)、K_(2)O)为4537.9万t。2019年废弃物资源量达13.11亿t(干重),相比2009年增加7.1%;养分总量达到4503.5万t,相比2009年增加3.0%。2019年有机废弃物全量还田可以输入氮(N)约1653.3万t、磷(P_(2)O_(5))约799.6万t、钾(K_(2)O)约2050.6万t,分别占作物养分需求量的71.8%、75.9%和153.2%。秸秆的氮和钾养分量最大,分别占有机废弃物中单质总养分的46.3%(N)和65.8%(K_(2)O),磷养分量以畜禽粪便最高,占单质总养分的54.5%(P_(2)O_(5))。【结论】我国近10年有机废弃物年产生量及其养分资源量保持较高水平,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在我国有机废弃物养分资源结构保持不变且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有机废弃物中的氮、磷、钾养分可以满足作物各类养分需求的71.8%(N)、75.9%(P_(2)O_(5))、100%(K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养分资源量 有机肥 资源化利用 利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废弃物堆肥不同施用水平下的水稻田应用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子睿 方昭 +5 位作者 林永锋 葛银凤 王庆乾 于富强 刘云慧 田光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8-244,共7页
科学合理地施用餐厨废弃物堆肥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为探讨餐厨废弃物堆肥的水稻田应用适宜性,以及水稻田合理施用餐厨废弃物堆肥的施用量措施,于202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水稻生态农场展开试验,设置了餐厨废弃物堆肥的不同施用水... 科学合理地施用餐厨废弃物堆肥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为探讨餐厨废弃物堆肥的水稻田应用适宜性,以及水稻田合理施用餐厨废弃物堆肥的施用量措施,于202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水稻生态农场展开试验,设置了餐厨废弃物堆肥的不同施用水平,分别为15 t/hm^(2)(T1)、30 t/hm^(2)(T2)、45 t/hm^(2)(T3)、60 t/hm^(2)(T4),以及常规施用化肥(F)、空白对照(K)共6个处理。研究了各处理对水稻株高、叶片SPAD值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对各处理下稻谷的安全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评价。结果发现,所有处理组的株高在灌浆期时达到峰值,高低顺序排序表现为F>T3>T4>T2>T1>K;水稻叶片SPAD值的趋势基本表现为T4>T3>F>T2>T1>K。餐厨废弃物堆肥可作为肥料施用于稻田,且有增产效应;其中,处理T1能显著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施用餐厨堆肥不会对稻米及土壤造成污染,属于安全范围,而且处理T1、T2均符合国家优质粳米二级标准。综上,餐厨废弃物堆肥可应用于实际水稻生产,且施用量在15~30 t/hm^(2)间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废弃物 堆肥 施用水平 稻谷品质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