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与冬小麦根、冠功能均衡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冯广龙 罗远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6-103,共8页
利用已建立并经充分验证过的根、冠系统模拟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根、冠之间消长关系。给出了不同1m土体贮水量波动情况下根冠比动态变化模拟结果,并提供了有关试验数据作为佐证。其中有些结论为常规试验不易得到的全新认... 利用已建立并经充分验证过的根、冠系统模拟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根、冠之间消长关系。给出了不同1m土体贮水量波动情况下根冠比动态变化模拟结果,并提供了有关试验数据作为佐证。其中有些结论为常规试验不易得到的全新认识,有些结果支持并证实了以往有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水和绿水视角下划定“中国农业用水红线”探索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保国 黄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93-3503,共11页
水是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实现中国粮食安全和口粮安全的战略目标必然要求粮食的持续增产,而粮食增产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又是刚性的、不可减少的。在多部门用水需求加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业用水量是亟待解决的科学和决策问... 水是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实现中国粮食安全和口粮安全的战略目标必然要求粮食的持续增产,而粮食增产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又是刚性的、不可减少的。在多部门用水需求加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业用水量是亟待解决的科学和决策问题。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水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进展,总结了以"蓝水"(耕地灌溉)和"绿水"(耕地降水)理念为核心的农业水管理分析范式的转变。在基于蓝水和绿水视角下的"广义农业可用水资源"的概念和计算基础上,分析了1998—2012年中国农业(种植业中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用水、耗水和水分生产力,并基于此提出了"农业用水红线"。根据研究时段内15年的中国粮食水分生产力的变化趋势,推导出2020年生产5.5×108 t粮食所需要的农业用水红线的蓝水分量的高、中、低值。并根据近15年来广义农业可用水资源量中的绿水分量,推导出农业用水红线中绿水分量的高、中、低值。结果显示,到2020年,中国保证粮食安全的灌溉水需求总体平均在3 800×108 m3左右,而农业用水红线中绿水分量平均在4 500×108 m3左右。本研究最后提出了划定和实施农业用水红线的相关政策建议:从保护农业用水红线的角度,严格保护和实施"18亿亩耕地红线";建立、健全完整、完善的蓝水和绿水测量和监督体系;加强以耕地土壤水为中心的农业用水和耗水管理;利用各地水热资源特点,调整种植结构;继续提高灌溉的保证程度;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和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和比例。本研究对回答农业部提出的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基本方针中的"一控"中的"控水的底线(即农业用水红线)是什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广义农业可用水资源 作物水分生产力 蓝水 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土壤水分为参变量的根冠系统模拟调控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广龙 罗远培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4-230,共7页
针对以往在建造各类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中,对构成作物整体功能的根、冠关系这一系统未予(充分)考虑的现状,在整体、器官水平上,探讨、分析了根、冠之间相互关系,归纳了根、冠系统各种特性,并构建了以土壤水分作为调控因子的根、冠... 针对以往在建造各类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中,对构成作物整体功能的根、冠关系这一系统未予(充分)考虑的现状,在整体、器官水平上,探讨、分析了根、冠之间相互关系,归纳了根、冠系统各种特性,并构建了以土壤水分作为调控因子的根、冠互相藕合机制模型。模型辨识及两年冬小麦试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普适性和较高模拟预测精度,不仅能模拟预测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根、冠干物重,研究根、冠间互利互制消长反馈关系,而且还可根据不同生产目标规划灌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冠关系 土壤水分 冬小麦 调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高产技术体系土壤物理学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秦耀东 薛绪掌 王济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24-27,共4页
从土壤物理学角度分析黄淮海试区中下水平土壤肥力条件下一种节水高产技术体系的管理策略,采取推迟播种15~21d控制冬前分蘖减少水分消耗,保持表土干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播前灌底墒水在土壤深层储存水分,集中施用P肥促进小麦根系下扎等... 从土壤物理学角度分析黄淮海试区中下水平土壤肥力条件下一种节水高产技术体系的管理策略,采取推迟播种15~21d控制冬前分蘖减少水分消耗,保持表土干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播前灌底墒水在土壤深层储存水分,集中施用P肥促进小麦根系下扎等措施,充分利用了植物根系的向水性,引导根系下扎,并扩大土壤深层吸水体积,使播种后不灌水小麦产量达6000kg/hm^2,灌1水小麦产量约7500kg/hm^2,水分利用效率>15.0kg/hm^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平衡 节水高产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农业生产系统模型分析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农田水氮利用效率Ⅱ:模型的模拟验证与情景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韩琳琳 任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5-1191,共7页
应用经过参数灵敏度分析与标定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以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试验站为背景,探讨了不同灌溉、施肥、种植日期和种植密度等农艺措施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变化,以期探寻适合当地特定... 应用经过参数灵敏度分析与标定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以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试验站为背景,探讨了不同灌溉、施肥、种植日期和种植密度等农艺措施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变化,以期探寻适合当地特定气候、土壤条件下的既能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又能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的田间管理措施。首先根据所搜集的1985—2005年统计年鉴中的产量数据对参数标定后的模型作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模拟值与年鉴统计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43%和21%。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基于所设计的9种不同的水氮管理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播前、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溉75mm;丰水年和平水年夏玉米在播前灌溉31mm,枯水年夏玉米在播前和抽穗分别灌溉20mm,特枯水年夏玉米在播前和抽穗分别灌溉84mm;冬小麦在播前和拔节期分别施入氮肥43kg/hm2和87kg/hm2,夏玉米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施入氮肥40kg/hm2和80kg/hm2。这样的节水省氮灌溉施氮方案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粮食产量,还能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农业生产系统模型 验证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水分和盐分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协同克立格估值 被引量:77
6
作者 胡克林 李保国 +1 位作者 陈德立 R.E.White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0-466,共7页
通过对一块面积为 1hm2 麦田内的 98个观测点取样分析 ,测定了两个时期的土壤水分和盐分含量。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均服从正态分布 ,底层盐分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而表层的盐分分布具有不确定性。两个时期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变... 通过对一块面积为 1hm2 麦田内的 98个观测点取样分析 ,测定了两个时期的土壤水分和盐分含量。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均服从正态分布 ,底层盐分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而表层的盐分分布具有不确定性。两个时期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变异系数分别属于弱变异和中等变异强度。通过结构分析 ,发现两个时期的水分和盐分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对两个时期土壤水分和盐分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 ,同时采用CoKriging方法进行估值 ,与Kriging法相比 ,其估计方差减少百分数最大达到了 1 3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性 半方差函数 协同克立格法 水盐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常用方法测定土壤斥水性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吴延磊 李子忠 龚元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3,共6页
土壤斥水性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引起了很多土地利用问题。为了合理地选择土壤斥水特性的测定方法,该文采用常用的滴水穿透时间法与酒精溶液入渗法两种方法测定了内蒙古锡林浩特羊草草原土壤的斥水性,并分析了两种方法... 土壤斥水性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引起了很多土地利用问题。为了合理地选择土壤斥水特性的测定方法,该文采用常用的滴水穿透时间法与酒精溶液入渗法两种方法测定了内蒙古锡林浩特羊草草原土壤的斥水性,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斥水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文中提出的多项式进行转换,并获得了中度斥水性等级以下的酒精溶液入渗法的土壤斥水性等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斥水性 滴水穿透时间法 酒精溶液入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对农田水分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胡克林 李保国 陈研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7-1223,共7页
本文将条件模拟方法所得到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K)的随机场与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相结合,随机地模拟了冬小麦地1999年3月10日~6月10日这一时段的农田水分渗漏情况。在总来水量为353.8mm(灌水量270mm)的情况下,2m土体水分渗漏量最... 本文将条件模拟方法所得到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K)的随机场与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相结合,随机地模拟了冬小麦地1999年3月10日~6月10日这一时段的农田水分渗漏情况。在总来水量为353.8mm(灌水量270mm)的情况下,2m土体水分渗漏量最小值为23.73mm,最大值达到了64.73mm,分别占此段灌水量的8.8%和24.0%。另外,比较了实测法、克立格插值法和100次条件模拟得到的水分渗漏量结果,发现条件模拟法与实测法的结果较接近,而克立格插值法具有明显的“平滑效应”,缩小了农田水分渗漏量的范围。这3种方法均反映了表层土壤K空间变异对农田水分渗漏的影响,其结果均要好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尺度 饱和导水率 空间变异 水分渗漏 随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的条件模拟 被引量:53
9
作者 李保国 胡克林 +1 位作者 陈德立 R.E.White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40,46,共6页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地统计模拟中的序贯高斯方法 ,以农田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s为例 ,对其分别进行了条件模拟和克立格插值 ,并将条件模拟、克立格插值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克立格插值具有明显的“平滑”效应 ,改变了Ks...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地统计模拟中的序贯高斯方法 ,以农田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s为例 ,对其分别进行了条件模拟和克立格插值 ,并将条件模拟、克立格插值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克立格插值具有明显的“平滑”效应 ,改变了Ks数据的空间结构 ;而条件模拟具有与实测数据相同的空间自相关结构 ,并且对未知点的模拟值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 ,条件模拟对于研究那些具有空间不确定性且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风险性变量 ,更具有实际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饱和导水率 半方差函数 条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灌区耕层土壤中铅、镉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47
10
作者 张乃明 李保国 胡克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污水灌区 耕层土壤 空间变异特征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长与土壤水氮运移联合模拟的研究Ⅰ——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克林 李保国 +1 位作者 陈研 郭永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9-785,共7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壤-作物系统农田水氮运移及作物生长联合模拟模型SPWS。模型中,采用了FAO的气象模型来完成参考作物潜在蒸散的计算,直接引用美国HYDRUS1D模型来完成土壤水热运移的数值模拟,并利用改进的溶质运移方程来...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壤-作物系统农田水氮运移及作物生长联合模拟模型SPWS。模型中,采用了FAO的气象模型来完成参考作物潜在蒸散的计算,直接引用美国HYDRUS1D模型来完成土壤水热运移的数值模拟,并利用改进的溶质运移方程来实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模拟,利用改进的荷兰PS123模型实现了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生产、干物质分配及光温条件下作物产量的模拟。通过对叶面积指数、根系吸水的模拟,得到了水分限制下的作物产量;通过对作物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及作物实际吸氮量的模拟,得到了水氮限制下的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作物系统 水分 氮素 作物生长模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区紫花苜蓿根系吸水模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白文明 左强 李保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1-437,共7页
在实测获得根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 ,运用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及 Penm an- Monteith公式 ,计算得到干旱沙区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根系吸水速率和蒸腾强度。结果表明 :紫花苜蓿根系吸水速率与土壤剖面含水量... 在实测获得根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 ,运用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及 Penm an- Monteith公式 ,计算得到干旱沙区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根系吸水速率和蒸腾强度。结果表明 :紫花苜蓿根系吸水速率与土壤剖面含水量和根重密度密切相关。苜蓿地水分消耗规律在分枝期以棵间蒸发为主 ,在开花期和结实期以植株蒸腾为主。建立了干旱沙区紫花苜蓿根系吸水模型 ,经回归分析得到模型中的各个参数 ,通过对回归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 ,模型的相关性较好 (R2 =0 .890 ,p <0 .0 5 ) ;另外从模型验证的结果看 ,土壤剖面含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说明本文提出的根系吸水模型其可靠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区 紫花苜蓿 根系吸水模型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优化水氮管理对蔬菜地土壤氮素损失与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13
作者 于红梅 李子忠 龚元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9,共6页
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氮素平衡方程模拟了传统水氮管理和优化水氮管理下连作蔬菜地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两种水氮管理对土壤氮素损失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水氮管理下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土壤平均(... 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氮素平衡方程模拟了传统水氮管理和优化水氮管理下连作蔬菜地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两种水氮管理对土壤氮素损失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水氮管理下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土壤平均(2年或3年)氮素损失量(氨挥发、反硝化和硝态氮淋洗的总和)只有传统水氮管理下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土壤平均氮素损失量的9%、8%和18%;氮素利用效率是传统水氮管理下各蔬菜氮素利用效率的2.3倍、3.2倍、1.7倍,而两处理间蔬菜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 氮素损失量 氮素利用效率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测定土壤水热动态和物理参数Ⅱ.应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任图生 邵明安 +1 位作者 巨兆强 Horton Robert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3-529,共7页
土壤含水量、温度、热特性以及其它物理参数的动态监测是描述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基础。本文利用热脉冲 -时域反射技术 (Thermo -TDR)对不同质地土壤的含水量、电导率、温度、容积热容量、导热率和热扩散系数进行了测定 ,... 土壤含水量、温度、热特性以及其它物理参数的动态监测是描述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基础。本文利用热脉冲 -时域反射技术 (Thermo -TDR)对不同质地土壤的含水量、电导率、温度、容积热容量、导热率和热扩散系数进行了测定 ,并利用土壤容积热容量与容重和含水量的关系 ,计算了土壤容重、通气孔度和饱和度。结果表明 ,Thermo -TDR技术能够提供可靠的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通气孔度和饱和度的信息。本文也分析了Ther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容积热容量 导热率 热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热盐耦合运动规律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春友 任理 李保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5-332,共8页
分别从等温和非等温水盐动态模拟以及覆盖边界层三个方面 ,以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热、盐耦合运动规律模拟研究为重点 ,介绍了 50年代以来土壤水热盐数学模拟的研究成果 ,并简要论述了有关模型的特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水 盐分运移 水热动态 耦合模拟 秸杆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测定土壤水热动态和物理参数 Ⅰ.原理 被引量:48
16
作者 任图生 邵明安 +1 位作者 巨兆强 Horton Robert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由于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异性 ,对土壤含水量、温度、热特性以及其它物理参数的动态监测是土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热脉冲技术和时域反射技术的理论为基础 ,介绍了利用热脉冲技术 时域反射技术 (Thermo TDR)连续定位测定土壤含水量... 由于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异性 ,对土壤含水量、温度、热特性以及其它物理参数的动态监测是土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热脉冲技术和时域反射技术的理论为基础 ,介绍了利用热脉冲技术 时域反射技术 (Thermo TDR)连续定位测定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温度和热特性的原理 ,并利用土壤热特性与容重和含水量的关系 ,导出了土壤容重、饱和度和通气孔度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热动态 土壤物理性质 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空间变异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121
17
作者 龚元石 廖超子 李保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小区面积为7.5m×7.5m的冬小麦农田,用烘干法和时域反射仪分别测定了表层0—15cm土壤重量含水量(θg)和体积含水量(θv),并用θv/θg求得土壤的容重(ρ)。小区内测定网格单元为0.5m×0.5m。根据测定结果,用常... 在小区面积为7.5m×7.5m的冬小麦农田,用烘干法和时域反射仪分别测定了表层0—15cm土壤重量含水量(θg)和体积含水量(θv),并用θv/θg求得土壤的容重(ρ)。小区内测定网格单元为0.5m×0.5m。根据测定结果,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了均值、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传统统计特征值,并指出了用该方法表示土壤特性引起的困惑。在此基础上,将分形理论与地统计学原理相结合,计算了θg、θv.ρ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58—1.75、1.67—1.75、1.77—1.83。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并非具有理想分形特征的介质,它只是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才具有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容重 空间变异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及种群分布 被引量:242
18
作者 林启美 赵小蓉 +1 位作者 孙焱鑫 姚军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分析农田、林地、草地和菜地土壤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及种群结构,发现有机磷细菌数量比无机磷细菌多;有机磷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属,其次是假单胞菌属;而无机磷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菜地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最多... 通过分析农田、林地、草地和菜地土壤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及种群结构,发现有机磷细菌数量比无机磷细菌多;有机磷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属,其次是假单胞菌属;而无机磷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菜地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最多。不同的细菌解磷能力差异很大,其解磷能力与培养介质的pH值有一定的关系;许多菌株在进一步的纯化过程中失去了解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细菌 无机磷细菌 土壤 数量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覆盖下土壤水热动态的田间试验与模型建立 被引量:24
19
作者 任理 张瑜芳 沈荣开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6-84,共9页
本文描述了夏玉米生长期间麦秸条带覆盖(行间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热动态的田间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交替方向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模拟苗期条带覆盖下土壤二维水热迁移的数值模型.其中覆盖部分土壤表面的边界条件由能量平衡方程确定.模... 本文描述了夏玉米生长期间麦秸条带覆盖(行间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热动态的田间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交替方向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模拟苗期条带覆盖下土壤二维水热迁移的数值模型.其中覆盖部分土壤表面的边界条件由能量平衡方程确定.模型的输入只需常规气象资料、土壤水热迁移参数及覆盖参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条带覆盖 水热动态 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容重和温度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龚元石 曹巧红 黄满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土壤含水量(θv)与电磁波在插入土壤的时域反射仪(TDR)探针中传播时间(T)的半理论、半经验标定曲线θv=(T/Ta-Ts/Ta)/(Kw0.5-1)通常用于计算土壤含水量。本项试验应用TDR测定了不同质地及不同容重条件下烘干土壤的Ts/T... 土壤含水量(θv)与电磁波在插入土壤的时域反射仪(TDR)探针中传播时间(T)的半理论、半经验标定曲线θv=(T/Ta-Ts/Ta)/(Kw0.5-1)通常用于计算土壤含水量。本项试验应用TDR测定了不同质地及不同容重条件下烘干土壤的Ts/Ta值。结果表明,四种被测土壤的Ts/Ta值介于1.61~1.80,且土壤容重大,Ts/Ta值也大,三种农业土壤的Ts/Ta平均值可取1.68。用烘干至饱和含水量的砂质壤土和壤上的土柱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Ts/Ta值,引起的含水量偏差分别为0.001~-0.005cm3/cm3和0.007~0.006cm3/cm3。对于砂质壤土,在实际合水量不变但改变土壤温度的情况下,TDR测定的含水量在实际含水量大于0.30cm3/cm3时有明显的偏差,且温度升高,TDR测定的含水量偏低,反之亦然。本文还给出了温度每增加(或减少)1℃引起的含水量测定值的偏差范围以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反射仪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