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中红侧沟茧蜂的趋向行为影响及田间诱集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康 任丽燕 +3 位作者 李科明 王沫 张永军 郭予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4,共8页
明确不同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选择行为的作用,有助于鉴定设计引诱剂以更好地利用天敌。本文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对60种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趋向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对... 明确不同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选择行为的作用,有助于鉴定设计引诱剂以更好地利用天敌。本文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对60种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趋向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对脂肪族化合物趋性最强,萜类化合物次之,芳香族化合物则相对较弱。中红侧沟茧蜂对(Z)-3-己烯乙酸酯、β-紫罗兰酮、2-十一烷酮、己醛、正辛醇、罗勒烯、橙花叔醇和香叶醇等气味的选择性最高,选择率分别为80.7%、73.2%、70.9%、69.6%、67.8%、74.1%、71.2%和67.9%,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为了明确田间条件下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中红侧沟茧蜂行为的影响,选择趋性效果较强的6种化合物分别制成诱芯进行了田间罩笼诱集试验,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对罗勒烯和(Z)-3-己烯乙酸酯的选择性最高,校正选择率分别为18.6%和14%,显著高于与其它化合物。田间应用结果与"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挥发性物质 嗅觉 趋性行为 田间诱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侧沟茧蜂非典型气味受体的克隆及组织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帅 张永军 +2 位作者 苏宏华 高希武 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39-1645,共7页
【目的】研究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非典型气味受体的表达谱。【方法】使用RT-PCR法克隆得到中红侧沟茧蜂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序列。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其表达谱。【结果】克隆得到中红侧沟茧蜂非典型气味受体全长基... 【目的】研究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非典型气味受体的表达谱。【方法】使用RT-PCR法克隆得到中红侧沟茧蜂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序列。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其表达谱。【结果】克隆得到中红侧沟茧蜂非典型气味受体全长基因。该基因在触角中特异性表达。在雌虫触角中羽化当天达到最大表达量,雄虫触角中在羽化前d阶段达到最大表达量。【结论】该非典型气味受体在中红侧沟茧蜂触角中特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嗅觉 非典型气味受体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AlucOBP8的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晓强 丁玉骁 +3 位作者 刘航玮 周延乐 张永军 郭予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9,共9页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是参与昆虫嗅觉感知过程的一类重要蛋白,其功能之一是结合运输外界气味分子通过淋巴液到达神经元树突。本文克隆了一个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气味结合蛋白Aluc OBP8(Gen B...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是参与昆虫嗅觉感知过程的一类重要蛋白,其功能之一是结合运输外界气味分子通过淋巴液到达神经元树突。本文克隆了一个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气味结合蛋白Aluc OBP8(Gen Bank登录号JQ675725)并进行了原核重组表达。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Aluc OBP8基因主要在雌雄成虫触角表达。采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研究了重组蛋白Aluc OBP8与7种性信息素类似物和33种植物挥发物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7种性信息素类似物均不能与Aluc OBP8有效结合,而植物挥发物中只有葎草烯(α-caryophyllene)和十二醛(dodecyl aldehyde)与Aluc OBP8表现出较强的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8.74和9.99μmol/L。绿盲蝽雌雄成虫对这两种化合物的趋向结果表明,十二醛对绿盲蝽雄成虫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初步推断Aluc OBP8为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并参与寄主普通挥发气味的识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Aluc OBP8 植物挥发物 竞争结合试验 趋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中肠Cry1A受体蛋白氨肽酶N1在Tn细胞系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常洪雷 梁革梅 +3 位作者 王桂荣 于宏坤 吴孔明 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67-1672,共6页
【目的】将棉铃虫中肠Bt受体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对Cry1Ac毒素敏感和抗性棉铃虫的中肠氨肽酶N1(APN1)基因的去信号肽片段,将其克隆至pUC19载体,测定核酸序列后,克隆入Bac-to-Bac表达系统中杆状... 【目的】将棉铃虫中肠Bt受体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对Cry1Ac毒素敏感和抗性棉铃虫的中肠氨肽酶N1(APN1)基因的去信号肽片段,将其克隆至pUC19载体,测定核酸序列后,克隆入Bac-to-Bac表达系统中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中多角体基因启动子的下游,筛选出重组质粒pFastBacHTB/APN1并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在体内进行重组,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载体Bacmid/APN1。转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细胞(Tn-5B1-4),获得含APN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病毒感染Tn细胞后,得到表达的蛋白。【结果】SDS-PAGE分析和点杂交显示,目的基因得到了成功表达。【结论】APN1基因在Tn细胞中成功表达,为今后继续研究其功能和与抗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N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TN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盲蝽在人工饲料模型上刺吸波形EPG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延乐 赵秋剑 +1 位作者 张永军 郭予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1-444,共4页
采用刺吸电波(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和视频观察解析了绿盲蝽在人工饲料模型上的刺吸取食行为与对应的波形关系。共计获得绿盲蝽在食物模型上的4种取食波形:口针刺入、口针搅动、口针上下抽动、口针拔出,未观察到非刺... 采用刺吸电波(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和视频观察解析了绿盲蝽在人工饲料模型上的刺吸取食行为与对应的波形关系。共计获得绿盲蝽在食物模型上的4种取食波形:口针刺入、口针搅动、口针上下抽动、口针拔出,未观察到非刺探波形。研究结果可为明确绿盲蝽寄主取食行为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饲料模型 刺吸行为 刺吸电位技术 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侧沟茧蜂嗅觉受体MmedOr2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 被引量:5
6
作者 马龙 王山宁 +3 位作者 路子云 刘泽文 张永军 郭予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9,共7页
嗅觉在天敌昆虫寻找寄主、躲避敌害、交配、转移等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嗅觉受体是昆虫嗅觉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功能蛋白。本文选取从中红侧沟茧蜂触角cDNA文库鉴定一个嗅觉受体基因MmedOr2序列片段,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红侧沟茧蜂嗅觉... 嗅觉在天敌昆虫寻找寄主、躲避敌害、交配、转移等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嗅觉受体是昆虫嗅觉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功能蛋白。本文选取从中红侧沟茧蜂触角cDNA文库鉴定一个嗅觉受体基因MmedOr2序列片段,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红侧沟茧蜂嗅觉受体基因MmedOr2的全长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解析了该基因在中红侧沟茧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部位以及交配前后的转录表达谱。结果表明,MmedOr2在触角中特异性表达,且在雌蜂触角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蜂触角。雌、雄蜂羽化后分别在第3 d和第4 d MmedOr2表达量达到最高,该基因转录表达量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另外,交配后雌蜂MmedOr2表达量显著下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推测MmedOr2可能是性信息素受体,在中红侧沟茧蜂寻找配偶等行为中发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嗅觉受体 MmedOr2 组织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