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艳 景志忠 +2 位作者 刘振勇 乔军 才学鹏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7年第4期30-33,共4页
建立人-猪囊虫、猪带绦虫替代动物模型的实验技术在解决猪囊虫病研究的材料来源、以及在寄生虫入侵、致病性、免疫机制和宿主特异性等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尤其对啮齿类... 建立人-猪囊虫、猪带绦虫替代动物模型的实验技术在解决猪囊虫病研究的材料来源、以及在寄生虫入侵、致病性、免疫机制和宿主特异性等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尤其对啮齿类动物模型上取得的成就,以及新的研究动态和策略进行概述。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和加快猪囊虫病研究的步伐,早日在我国有效控制人猪囊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带绦虫病 实验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疹病毒核衣壳蛋白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翟军军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5-748,共4页
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的病毒是一类重要的人和动物致病性病原。其中包括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RPV)、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和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的病毒是一类重要的人和动物致病性病原。其中包括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RPV)、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和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1]。这些病毒在中性pH条件下,可以通过膜融合而感染宿主细胞。病毒粒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分子生物学 核衣壳蛋白 VIRUS 应用 中性pH条件 动物致病性 小反刍兽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间隔区(ITS)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分类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牛庆丽 罗建勋 殷宏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8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学,以及虫种进化关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它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同种异株的区分上有所作为。内转录间隔区ITS是位于寄生虫的遗传物质特... 在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学,以及虫种进化关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它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同种异株的区分上有所作为。内转录间隔区ITS是位于寄生虫的遗传物质特别是核糖体DNA(rDNA)上18S和28S基因之间的区域片段,由于它在生物种和亚种间变异较大,从而可以用来进行动物原虫种间以及株间的分类鉴定。因此,在分子分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ITS作为分子标记在寄生虫分子分类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ITS 寄生虫 分子标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鸡艾美耳球虫兰州株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闫鸿斌 田广孚 +3 位作者 贾万忠 刘红霞 张冬峰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6-269,274,共5页
在试验条件下,测定了鸡艾美耳球虫兰州株的毒力,为进行鸡球虫病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等研究提供攻虫剂量的选择依据。试验设空白对照组(NC)、不同剂量感染组1组~8组,共9个组,每组20只鸡。结果显示:(1)NC组、第1组~第7组(第... 在试验条件下,测定了鸡艾美耳球虫兰州株的毒力,为进行鸡球虫病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等研究提供攻虫剂量的选择依据。试验设空白对照组(NC)、不同剂量感染组1组~8组,共9个组,每组20只鸡。结果显示:(1)NC组、第1组~第7组(第8组全部死亡)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00%、77.23%、77.02%、76.42%、72.86%、63.91%、67.19%和42.06%,其中NC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所有感染组(p<0.01);第1组和第2组显著高于第5组和第6组(p<0.05),极显著高于第7组间(p<0.01);第7组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2)空白对照组、第1组~第7组各组料肉比依次为2.01、2.21、2.24、2.29、2.33、2.78、2.94和4.06,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其中第7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第6组和第5组显著大于NC组和第1组~第5组(p<0.05)。(3)攻虫后第8d,每组剖检5只鸡,各肠段平均病变记分各组依次为0、1.79、2.33、2.54、2.63、2.5、2.67和2.8。(4)感染后排卵囊高峰期间,各组平均每克粪便中卵囊数(OPG)值分别为0、3.05×104、2.35×104、32.20×104、62.23×104、60.45×104、103.51×104和150.11×104(第8组除外)。(5)各组死亡率依次为0、5.0%、5.0%、15%、25%、40.0%、45.0%、95%和100%。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用虫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每只鸡感染6个虫种每个虫种1×104个孢子化卵囊时,感染鸡生长严重受阻;感染剂量为6个虫种每个虫种2×105/只时,半数感染鸡死亡;6个虫种每个虫种3×105/只的感染剂量可导致全部感染鸡死亡,因此,攻虫试验时选择6个虫种每个虫种1×104/只~1×105/只的剂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美耳球虫 兰州株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流行情况调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5
作者 李雅琪 王玉桂 +5 位作者 邹扬 张月玥 马平平 叶得河 王帅 马永华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1,共6页
为探究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采集兰州市五大主城区宠物猫粪便样品共计655份,提取DNA,采用套式PCR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遗传关系树。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97%(26/655),测序鉴定发现均为猫隐孢子... 为探究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采集兰州市五大主城区宠物猫粪便样品共计655份,提取DNA,采用套式PCR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遗传关系树。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97%(26/655),测序鉴定发现均为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felis)。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与品种、季节及样品来源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兰州市宠物猫携带隐孢子虫且存在传播给人的风险,研究结果为预防兰州地区人、猫感染隐孢子虫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宠物猫 兰州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翟军军 窦永喜 +4 位作者 张海瑞 毛立 蒙学莲 骆学农 才学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55-2362,共8页
【目的】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对小反刍兽疫P基因全长进行克隆,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 【目的】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对小反刍兽疫P基因全长进行克隆,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利用I-TASSER进行三级结构预测,然后分析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P基因和MV、CDV、RPV、DMV和PDV的P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62.9%、63.3%、64.4%、65.1%和60.4%,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45.9%、46.2%、50.6%、50.3%和47.0%。三级结构表明该蛋白由3个结构域构成,中间是由多个α-螺旋构成的结构域,主要行使与L大蛋白和RNA结合的功能,两边分别是N-端和C-端结构域,C-端结构域含有3个α-螺旋,分别位于458—468aa、492—499aa和503—505aa位,主要作为N蛋白α-螺旋的结合位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分析和预测了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P蛋白 克隆 结构与功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甘肃流行株糖蛋白基因ORF117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晓霞 郑亚东 +5 位作者 骆学农 陈轶霞 李辉 侯俊玲 于三科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7-341,共5页
以甘肃景泰疑似羊痘(SP)患病绵羊的皮肤组织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SP病毒(SPV)ORF117基因。测序后分析表明,该基因由59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96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于pET32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ORF117,用IPTG在不同... 以甘肃景泰疑似羊痘(SP)患病绵羊的皮肤组织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SP病毒(SPV)ORF117基因。测序后分析表明,该基因由59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96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于pET32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ORF117,用IPTG在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确定其最佳表达条件。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42 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在IPTG浓度为0.1 mM、温度为37℃、诱导6 h时表达量最大,约占菌体蛋白的30%。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融合蛋白可被羊痘阳性血清识别,这为研究其在新型疫苗和诊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ORF117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球虫病免疫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闫鸿斌 贾万忠 +1 位作者 田广孚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9-492,496,共5页
鸡球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原虫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包括防治该病所花的药费在内全世界每年损失约80亿美元,仅美国一年损失就高达45亿美元。目前,该病已被美国农业部列为对禽类危害最严重的五大疾病之一。该病... 鸡球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原虫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包括防治该病所花的药费在内全世界每年损失约80亿美元,仅美国一年损失就高达45亿美元。目前,该病已被美国农业部列为对禽类危害最严重的五大疾病之一。该病多危害15日龄~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防治 鸡球虫病 美国农业部 经济损失 世界性 原虫病 养禽业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晓林 陈怀涛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00-1106,共7页
为研究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理学变化,从33只自然感染病例采取肝脏、心脏、肾脏与肺脏组织块,经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切片,切片厚度5~6μm,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脏发生由豆状带绦虫六钩蚴穿行所致的出血坏死区... 为研究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理学变化,从33只自然感染病例采取肝脏、心脏、肾脏与肺脏组织块,经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切片,切片厚度5~6μm,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脏发生由豆状带绦虫六钩蚴穿行所致的出血坏死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上皮细胞、巨细胞肉芽肿。这种特异性病变可作为该病病理诊断的重要指征之一。同时也发现间质性肝炎、肾炎、肺炎及心肌纤维萎缩等变化。本研究为阐明该病的肝脏特征性病理变化及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豆状囊尾蚴 组织病理学 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细胞介素-4重组蛋白的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国华 景志忠 +3 位作者 窦永喜 蒙学莲 张巧颖 宋世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2-1076,共5页
用已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4T-IL-4转染E.coli,在最适条件下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达出38 ku的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5%,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及初步纯化后再结合饱和硫酸... 用已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4T-IL-4转染E.coli,在最适条件下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达出38 ku的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5%,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及初步纯化后再结合饱和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G100凝胶层析柱进一步纯化,所得蛋白的纯度约在90%以上。在体外利用MTT法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本试验为获得猪IL-4重组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细胞介素4 重组表达 纯化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干扰素-γ哺乳动物细胞重组表达质粒作为疫苗佐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环境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蒙学莲 景志忠 +5 位作者 房永祥 窦永喜 陈国华 贾怀杰 段凤云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4,共6页
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必须解决其对机体和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以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经肌... 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必须解决其对机体和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以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经肌肉途径免疫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迫杀,并取各种组织抽提基因组DNA:一是利用PCR技术检测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的可能性;二是以PCR技术检测免疫动物现场环境样品,监测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中的猪IFN-γ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转移和扩散到环境细菌中。结果表明,免疫24h后在小鼠的各组织中仅注射部位肌肉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5d后仅有1只小鼠注射部位肌肉和血液中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15d后所有动物的各组织中无重组表达质粒存在;同时未发现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和转化到环境其他细菌中。因此,认为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表达质粒 生物安全性 组织分布 基因组整合 转移和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介素4在CHO-K1细胞中的重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国华 景志忠 +4 位作者 房永祥 王笑笑 窦永喜 蒙学莲 宋世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52-1455,1467,共5页
将猪白介素4(Porcine interleukin4,PIL-4)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PIL-4,利用脂质体法转染CHO-K1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CHO细胞转录表达目的分子的... 将猪白介素4(Porcine interleukin4,PIL-4)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PIL-4,利用脂质体法转染CHO-K1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CHO细胞转录表达目的分子的情况,通过MTT法检测所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在将重组质粒转染CHO-K1细胞中24、48h后的均观察到绿色荧光;经G418筛选14~20d后转染的细胞形成了阳性细胞集落,用RT-PCR扩增出约339bp的目的基因片段;经Western—blot检测到约为39000的特异蛋白分子条带,并证明在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中表达了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4 真核表达 CHO细胞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价鸡球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闫鸿斌 贾万忠 +4 位作者 田广孚 李万坤 孟庆玲 郭爱疆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自主研制的四价鸡球虫苗(LCV)对平养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设空白对照组(NC)、攻虫对照组(PC)和免疫组(VC)3个试验组,每组30只鸡。试验结果: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和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00%、84.77%和9...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自主研制的四价鸡球虫苗(LCV)对平养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设空白对照组(NC)、攻虫对照组(PC)和免疫组(VC)3个试验组,每组30只鸡。试验结果: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和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00%、84.77%和94.97%;免疫后(免疫后攻虫前)排卵囊高峰期间(免疫后5d~10d),免疫组平均OPG(即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为2.70×104,攻虫后排卵囊高峰期间(攻虫后6d~13d)攻虫对照组组平均OPG为2.32×106,高于免疫组(2.69×105)(p<0.01);攻虫后各组死亡率依次为0、10%和0;3个组的ACI(抗球虫指数)分别为200.0、154.77和184.97,免疫组试验效果最佳。结果表明,LCV安全性高、免疫保护效果理想,接种该疫苗后的鸡对较大剂量攻虫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 疫苗 LCV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孢节丛孢菌的分离鉴定及捕食线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庆玲 王为升 +4 位作者 王俊伟 才学鹏 罗建勋 陈创夫 乔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为研究新疆地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物活性,本实验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培养分离自新疆不同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分离株纯培养物的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4株少孢节丛孢菌,分别命名为XA3、XA6、XD1和XD4。18S... 为研究新疆地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物活性,本实验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培养分离自新疆不同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分离株纯培养物的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4株少孢节丛孢菌,分别命名为XA3、XA6、XD1和XD4。18S rDN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XA3、XA6、XD1和XD4新疆分离株之间同源性较高,与GenBank登录的少孢节丛孢菌CBS289.82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6%、99.5%、99.1%和98.9%,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捕食线虫活性测定试验表明,4个分离株在CMA中的捕食率为92.8%~97.6%;体外对绵羊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捕食率为90.7%~95.4%,均具有很强的捕食活性。本研究为研究绵羊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控制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孢节丛孢菌 分离 鉴定 捕食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球虫苗(LCV-2号)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闫鸿斌 田广孚 +7 位作者 贾万忠 林青 李辉 侯俊玲 郑亚东 程晓红 宋玉霞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8-371,共4页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鸡球虫苗LCV-2号对笼养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设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免疫1组(1个免疫剂量)、免疫2组(2个免疫剂量)和免疫3组(0.5个免疫剂量),共5个试验组,每组10只鸡.试验结果表明:①空白对照...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鸡球虫苗LCV-2号对笼养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设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免疫1组(1个免疫剂量)、免疫2组(2个免疫剂量)和免疫3组(0.5个免疫剂量),共5个试验组,每组10只鸡.试验结果表明:①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和三个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00%、84.0%、96.9%、91.0%和91.0% ②攻虫后第8 d,每组剖检2只鸡,肠道病变记分5个组依次为0、4、1、3和4分.③免疫期间,免疫1、2和3组的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平均值依次为4.2×103个、9.2×103个和5.4×103个 攻虫期间,攻虫对照组5.117×105个、免疫1、2和3组依次为0.797×105个、0.522 × 105个和1.171×105个.④攻虫后各组死亡率依次为0、75%、25%、25%和50%.⑤抗球虫指数(ACI),5个组依次为200.0、88.0、166.9、148.5和120.0.总的来看,免疫鸡群对大剂量卵囊攻击有较强的抵抗力,其中免疫1组结果良好,免疫2组和3组结果尚不理想,因此,LCV-2免疫1组的剂量(1头份卵囊/只)为优选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CE18蛋白在绵羊绦虫蚴病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红霞 才学鹏 +5 位作者 张少华 郭爱疆 闫鸿斌 苟惠天 付宝权 贾万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997-3002,共6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CE18重组蛋白作为绦虫蚴病免疫诊断抗原的应用价值,为筛选绦虫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棘球蚴CE18重组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分别对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19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及19...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CE18重组蛋白作为绦虫蚴病免疫诊断抗原的应用价值,为筛选绦虫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棘球蚴CE18重组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分别对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19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及194份棘球蚴病疫区绵羊血清和13份健康羊血清进行检测,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评价CE18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意义。同时,应用生物学软件对CE18抗原蛋白同源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提示CE18蛋白作为绦虫蚴病诊断抗原的依据。【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棘球蚴CE18蛋白基因为多种绦虫如泡状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猪带绦虫等的共有序列,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高,不同种属之间高达99%,从分子水平上表明CE18蛋白为带绦虫蚴共同抗原成分之一。重组抗原CE18-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抗体水平显示:脑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棘球蚴病和棘球蚴病疫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38.89%、73.33%、100%和76.14%,而对照组血清为阴性反应。【结论】CE18重组蛋白可作为绵羊棘球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用于畜群活体检疫初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18重组蛋白 绵羊 绦虫蚴病 抗体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子p7.5/p11在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中的启动功能验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继东 朱学亮 +3 位作者 李辉 骆学农 窦永喜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为验证痘苗病毒启动子p7.5/p11在山羊痘病毒(GPV)和羊口疮病毒(ORFV)中的启动功能,本研究通过p TKpp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构建含有p7.5/p11-GFP表达盒的重组质粒p TKp-gpt-i-GFP-p和p TKpp-H-i-GFP,将其利用脂质体转染预... 为验证痘苗病毒启动子p7.5/p11在山羊痘病毒(GPV)和羊口疮病毒(ORFV)中的启动功能,本研究通过p TKpp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构建含有p7.5/p11-GFP表达盒的重组质粒p TKp-gpt-i-GFP-p和p TKpp-H-i-GFP,将其利用脂质体转染预感染GPV或ORFV的羔羊睾丸(LT)细胞中。结果显示,两种重组质粒转染LT细胞24 h后均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表明p7.5/p11均能够有效的启动目的蛋白的瞬时表达。同时,构建用于GPV重组的通用转移载体p TKfpgigp,将含有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F基因的重组质粒p TKfpgigp-F与GPV共转染LT细胞,经同源重组制备表达PPRV F基因的重组GPV(r GPV)。结果显示,r GPV在感染的LT细胞中F基因能够稳定表达。结果证明,痘苗病毒启动子p7.5和p11均能够被GPV或ORFV编码的RNA聚合酶所识别,从而启动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因此,p7.5和p11可以用于表达外源基因的GPV或ORFV重组病毒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羊口疮病毒 启动子 p7.5 P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条件及其在捕食线虫性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俊伟 孟庆玲 +5 位作者 乔军 才学鹏 罗建勋 王为升 张再超 蔡扩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7-801,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模式线虫-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并为筛选高效力的家畜寄生线虫生防真菌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对C.elegans的形态、培养条件以及保存方法的研究,发现C.elegans在16℃~25℃NGM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但在20℃NGM培养基中... 为进一步了解模式线虫-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并为筛选高效力的家畜寄生线虫生防真菌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对C.elegans的形态、培养条件以及保存方法的研究,发现C.elegans在16℃~25℃NGM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但在20℃NGM培养基中生长较佳。在-80℃或液氮的温度条件下,C.elegans在30%甘油溶液和SA冻存液中均可以保存至少2年。同时,本研究探索了不同龄期C.elegans幼虫对供试菌-少孢节丛孢菌新疆分离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XJ-XA)的捕食器官的诱导能力,并测定了供试菌株对不同龄期C.elegans幼虫的捕食率,分析了菌株捕食器官产生、捕食能力与线虫龄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期C.elegans对供试菌的捕食器官诱导产生的数量有明显差异,而且供试菌对不同龄期C.elegans的捕食能力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培养 保存 少孢节丛孢菌 捕食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角血蜱甘肃株肌钙蛋白基因P27/30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占成 刘光远 +3 位作者 李知新 谢俊仁 王路 张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3-416,共4页
参照GenBank中长角血蜱致病性Okayama株肌钙蛋白P27/3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从本实验室保藏的干净长角血蜱卵中快速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607 bp的肌钙蛋白基因,将其克隆于PGEM-T-Easy载体,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推导... 参照GenBank中长角血蜱致病性Okayama株肌钙蛋白P27/3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从本实验室保藏的干净长角血蜱卵中快速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607 bp的肌钙蛋白基因,将其克隆于PGEM-T-Easy载体,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将这一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长角血蜱肌钙蛋白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室保藏的长角血蜱甘肃株与上述已发表的Okayama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1%,氨基酸同源性为86%。长角血蜱甘肃株与Okayama株、四川孤雌生殖株的发育有一定差异。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长角血蜱的卵、幼蜱、若蜱和饥饿成蜱这几个阶段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肌钙蛋白基因P27/30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西海固地区棘球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阳阳 刘聪暖 +5 位作者 尹媛婕 娄忠子 李燕兵 李正直 贾万忠 杨玉荣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130,共5页
为了解宁夏西吉、海原和原州区(简称西海固地区)的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用PCR方法检测犬粪中棘球绦虫DNA,用ELISA法检测B超筛查阴性的青少年儿童血清中抗棘球绦虫特异抗体(反映周围环境棘球绦虫卵的污染)。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资料,2... 为了解宁夏西吉、海原和原州区(简称西海固地区)的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用PCR方法检测犬粪中棘球绦虫DNA,用ELISA法检测B超筛查阴性的青少年儿童血清中抗棘球绦虫特异抗体(反映周围环境棘球绦虫卵的污染)。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资料,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显示,西海固地区,在检查的2 175份犬粪中,细粒棘球绦虫(E.g-DNA)阳性率分别为9.87%、6.10%、7.00%;多房棘球绦虫(E.m-DNA)阳性率分别为6.40%、1.52%、3.37%。在检查的5 706份人血清中,抗E.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46%、36.23%、42.18%,抗E.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8%、7.03%、20.48%。从终末宿主(狗)感染率和人血清抗体阳性率(非生活史中间宿主)可以证明两型棘球绦虫在该地区的传播流行非常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绦虫 流行病学 少年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