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5 位作者 谢家声 李锦宇 王贵波 辛蕊华 罗永江 郑继方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5,共4页
在对中医传统认知模式与中西医结合困惑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既不能完全回归传统文化,搞独立发展,也不能再延续"中西医结合"或"中医学现代化"的做法,以传统科学的思路与方法来解释与衡量中医学;而是... 在对中医传统认知模式与中西医结合困惑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既不能完全回归传统文化,搞独立发展,也不能再延续"中西医结合"或"中医学现代化"的做法,以传统科学的思路与方法来解释与衡量中医学;而是要进行中医认识模式创新——创立"复杂-整体-状态医学模式",正确认知中西医学关系,促进中西医学和谐发展,以使中医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可以保持传统优势与特点,又能吸收西医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新知识与新技术,从而促进其更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现代化 复杂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衣不下奶牛血清和胎盘中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永刚 王磊 +7 位作者 王旭荣 张景艳 崔东安 张凯 张康 王学智 李建喜 杨志强 《中国奶牛》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本试验在产犊后立即无菌采集32头奶牛血液,其中17头为胎衣正常排出奶牛,15头为胎衣不下奶牛。胎衣正常排出奶牛在胎衣排出后立即采集胎盘,胎衣不下奶牛在确诊后再次静脉采血并采集其胎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胎衣不下奶牛和胎衣正常... 本试验在产犊后立即无菌采集32头奶牛血液,其中17头为胎衣正常排出奶牛,15头为胎衣不下奶牛。胎衣正常排出奶牛在胎衣排出后立即采集胎盘,胎衣不下奶牛在确诊后再次静脉采血并采集其胎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胎衣不下奶牛和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和胎盘中的激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衣不下奶牛血清和胎盘中孕酮、纤维蛋白溶酶原和前列腺素(PGF_(2α))的含量与胎衣正常排出组相比差异显著降低(P<0.05),而雌二醇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通过对胎衣不下和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和胎盘中激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发现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血清和胎盘组织中的孕酮、雌二醇、纤维蛋白溶酶原和前列腺素(PGF_(2α))的含量变化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具有很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衣不下 孕酮 雌二醇 前列腺素(PGF2α) 纤维蛋白溶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法自然”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药学认识方法的前因后果 被引量:3
3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2 位作者 王贵波 李锦宇 潘虎 《医学争鸣》 CAS 2021年第1期59-64,共6页
有鉴于中医药学脏腑与病因学理论与现代认识的巨大差异与其辨证施治的有效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其认识方法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探讨,认为中医药学认识方法始于“道法自然”与“取象比类”,通过“辨证施治”的“状态分析与处理... 有鉴于中医药学脏腑与病因学理论与现代认识的巨大差异与其辨证施治的有效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其认识方法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探讨,认为中医药学认识方法始于“道法自然”与“取象比类”,通过“辨证施治”的“状态分析与处理”,建立了一套“理、法、方、药”俱全的“多因素非线性分析与处理”诊疗体系。中西医药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了复杂性科学所强调的既要重视物质或因素本身的作用,也不忽视对其作用的“初始条件”,从而完善了临床医药学的认识方法,也是其能够显著提高与改善中西药物临床疗效的原因所在。它不仅是中西医药学结合的使然,也是现代生物医药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方法 道法自然 取象比类 状态分析与处理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药学 西医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将毁于中药”的深层次原因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2 位作者 王贵波 李锦宇 潘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7期176-180,共5页
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此危机是在我国1982年将'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写入宪法,1988年开始实行GMP与GAP等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下发生的,不仅令人震惊,也让我们深思。在对中药材规范化管理的不规范结果等问题探讨的基础... 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此危机是在我国1982年将'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写入宪法,1988年开始实行GMP与GAP等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下发生的,不仅令人震惊,也让我们深思。在对中药材规范化管理的不规范结果等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特色与优势;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走出'重药轻医'与'中药西药化'的误区;坚持继承与借鉴并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等建议,以促进对中医药更科学与更全面的认识、把握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医 特色 优势 危机 原因 复杂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某奶牛场犊牛肺炎病原检测、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邹阿玲 包灵杰 +7 位作者 谢本华 王磊 杨宏军 张亮 赵奕朵 张景艳 张康 李建喜 《中国奶牛》 2024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确定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某奶牛场犊牛肺炎的发病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采集该牛场12头患肺炎犊牛的鼻腔黏液,进行了牛呼吸道疾病相关病原检测、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为确定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某奶牛场犊牛肺炎的发病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采集该牛场12头患肺炎犊牛的鼻腔黏液,进行了牛呼吸道疾病相关病原检测、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犊牛肺炎主要是以牛支原体为主的混合感染发病,从病料中分离得到的菌落呈现典型的“煎蛋样”,经过生化鉴定和16S rRNA测序分析,分离得到1株牛支原体,将其命名M.bovis KLMY株。通过药敏试验从13种药物里选择出恩诺沙星对M.bovis KLMY株最为敏感。通过以上研究表明,造成此次犊牛肺炎的主要病原为牛支原体,且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进一步治疗犊牛肺炎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肺炎 牛支原体 混合感染 药敏试验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奶牛场牛支原体病流行情况调查研究
6
作者 邹阿玲 包灵杰 +6 位作者 赵奕朵 王虎山 蒋兆玲 王磊 张景艳 张康 李建喜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0期37-40,共4页
为初步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奶牛场2022-2023年牛支原体的流行情况,对该地区不同规模牛场和散户养殖的牛血清样本进行牛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年份血清学调查结果。进一步分别采集某规模化牛场不同年龄奶牛和不同性别初生犊牛的血清... 为初步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奶牛场2022-2023年牛支原体的流行情况,对该地区不同规模牛场和散户养殖的牛血清样本进行牛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年份血清学调查结果。进一步分别采集某规模化牛场不同年龄奶牛和不同性别初生犊牛的血清学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采集该地区58头有呼吸道症状的牛鼻腔黏液,采用PCR检测其病原体。结果显示,2022-2023年总体抗体阳性率为20.61%(176/854),各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40%(82/366)和19.26%(94/488);发现犊牛、青年牛和泌乳牛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00%(8/100)、14.00%(14/100)和24.00%(24/100),牛龄越高其抗体阳性率越高;89.65%(52/58)的鼻腔黏液样本中检出相关病原体存在,52份病原阳性样本中检出30例牛支原体核酸阳性。此外,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出率(62.04%)也很高。结果表明,2022-2023年克拉玛依地区牛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肺炎发病牛是主要以牛支原体为主的混合感染,严重危害该地区奶牛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抗体阳性率 肺炎 鼻腔黏液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及其在中药发酵中的运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苏贵龙 李建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67,72,共4页
纤维素酶广泛产生于各种微生物的分泌物中,能够分解全球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这为纤维素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药材,通过微生物纤维素酶的降解,可以将其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同时,结合现代一些生物转... 纤维素酶广泛产生于各种微生物的分泌物中,能够分解全球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这为纤维素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药材,通过微生物纤维素酶的降解,可以将其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同时,结合现代一些生物转化技术,将分离到的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用于发酵中药资源,达到高效利用中草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来源 产纤维素酶微生物 运用 发酵中药 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麻杏石甘汤作用机制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晓磊 郑继方 +5 位作者 罗永江 王贵波 罗超应 谢家声 李锦宇 辛蕊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797-3800,共4页
麻杏石甘汤擅清宣肺热,镇咳平喘。鉴于该方剂在治疗畜禽呼吸道疾病上应用广泛,就麻杏石甘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其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兽医临床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梁子敬 张景艳 +5 位作者 苏贵龙 张凯 王磊 王旭荣 张康 李建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黄芪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的优缺点,将近年来有关黄芪多糖的溶剂法、酶解法、物理法相关提取工艺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经比较后发现,基于物理原理的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高压脉冲法、组织破碎提取法等新技术,较传统...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黄芪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的优缺点,将近年来有关黄芪多糖的溶剂法、酶解法、物理法相关提取工艺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经比较后发现,基于物理原理的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高压脉冲法、组织破碎提取法等新技术,较传统热水浸提法、碱提法、碱醇提取法和酶解法在提取率、提取时间、纯度、能源消耗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并且发现不同方法的协同提取也能明显提高黄芪多糖的提取率。虽然目前这些技术没有被广泛的采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取工艺成本的下降,应用于黄芪多糖的高效、节能的提取技术会逐步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提取工艺 溶剂法 酶解法 物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边亚彬 张景艳 +5 位作者 王磊 王旭荣 张康 王学智 孟嘉仁 李建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89,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递呈细胞(APC),因其在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发挥中担当重要角色,成为免疫学研究热点。多糖是中药黄芪的重要有效成分,由己糖醛酸、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等组成,具有免疫调节、抗肿...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递呈细胞(APC),因其在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发挥中担当重要角色,成为免疫学研究热点。多糖是中药黄芪的重要有效成分,由己糖醛酸、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等组成,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应激和抗氧化等作用。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其可通过促进DC成熟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论文从DC的形态和功能变化、DC的成熟和DC表面标志CD80、CD86、CD83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黄芪多糖对DC抗原递呈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COVID-19本该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却成了西方的滑铁卢”所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1 位作者 王孝武 王贵波 《医学争鸣》 CAS 2021年第4期5-12,共8页
有鉴于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本该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却成了西方的滑铁卢”的观点与分析,在对COVID-19防治的有关事件,如特朗普对COVID-19防治的“独到解读”(宁可无药也反对用中医药,尽管有疫苗美国每年... 有鉴于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本该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却成了西方的滑铁卢”的观点与分析,在对COVID-19防治的有关事件,如特朗普对COVID-19防治的“独到解读”(宁可无药也反对用中医药,尽管有疫苗美国每年仍有数万人死于流感等)进行综述与探讨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①由于感染性疾病的新发与病原变异,无疫苗与无特效抗病原药物的防治也许将愈来愈多见;②由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非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对其防治既要重视疫苗或特效抗病原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但也不能唯其是用或唯其是等而错失良机;③特朗普“独到解读”并非空穴来风,西方国家“滑铁卢”也并非仅仅全是由政治与社会方面的原因所致, 还与学术界简单化的认识错觉与片面经验不无关系;④转变科学观念,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方法,来完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认识与防治,也许才是应对愈来愈复杂的临床实际病情,提高与改善其防控效果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性疾病 认识错觉 复杂性科学 疫苗/特效抗病原药物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中兽医药学教育就没有中兽医药学的明天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超应 李锦宇 王贵波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0-1264,共5页
与西兽医药学的对抗疗法相比较,中兽医药学以整体观念、平衡机体的独特魅力,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在美国及西方许多国家的动物主人及兽医寻求中医整体疗法。然而,中国兽医却偏爱使用西医药治疗疾病,尤其是中兽医药学面临着后继乏... 与西兽医药学的对抗疗法相比较,中兽医药学以整体观念、平衡机体的独特魅力,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在美国及西方许多国家的动物主人及兽医寻求中医整体疗法。然而,中国兽医却偏爱使用西医药治疗疾病,尤其是中兽医药学面临着后继乏人与学术异化等困扰。本研究对其进行复杂性分析后,科学认识中兽医药学的特点与优势,为促进其健康发展与发挥更大作用,关键是人才培养,没有中兽医药学教育就没有中兽医药学的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医药学 辨证施治 科学观念 人才 教育 发展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参苓白术散中三种成分的含量
13
作者 刘旭明 辛蕊华 +3 位作者 仇正英 李锦宇 刘莲 王贵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
目的:建立参苓白术散中苍术酮、白术内酯Ⅰ和甘草苷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C_(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乙腈作为流动相A,测定了参苓白术散中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甘草苷的含量。结果:苍术酮在0.0082~0.1308 mg... 目的:建立参苓白术散中苍术酮、白术内酯Ⅰ和甘草苷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C_(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乙腈作为流动相A,测定了参苓白术散中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甘草苷的含量。结果:苍术酮在0.0082~0.1308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8%(RSD=0.7%,n=6);白术内酯Ⅰ在0.0016~0.0256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103.4%(RSD=1.8%,n=6);甘草苷在0.0153~0.2444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104.2%(RSD=0.5%,n=6)。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参苓白术散中苍术酮、白术内酯I和甘草苷的检测方法,且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HPLC 苍术酮 白术内酯Ⅰ 甘草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性科学探讨中药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2 位作者 李锦宇 王贵波 谢家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29-2932,共4页
针对近年来中药安全评价方法及其研究存在着与临床尤其是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实践相脱节之不足,从辨证施治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探讨中药安全性评价,提出:1转变科学观念,改变中药安全性评价唯成分论的片面做法;2积极主动地抑毒减毒,而不是简... 针对近年来中药安全评价方法及其研究存在着与临床尤其是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实践相脱节之不足,从辨证施治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探讨中药安全性评价,提出:1转变科学观念,改变中药安全性评价唯成分论的片面做法;2积极主动地抑毒减毒,而不是简单地弃毒;3严格控制适应症,尽量减少或消除因为误用而所造成的损失与对中药的负面影响;4有针对性的选择,而不是简单的禁用;5加强临床监测与研究,促进中药安全性评价的不断深入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安全性评价 复杂性科学 辨证施治 临床
原文传递
丹参水提物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邝晓娇 张世栋 +4 位作者 董书伟 王东升 魏立琴 靳亚平 严作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9,共6页
为研究丹参水提物(SME)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利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增殖和产生TNF-α,建立EEC炎症模型。然后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SME干预。... 为研究丹参水提物(SME)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利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增殖和产生TNF-α,建立EEC炎症模型。然后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SME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MMP-2mRNA表达变化。结果表明,5μg/mL LPS作用EEC 12h时促增殖作用显著(P<0.01);SME可显著促进EEC炎症模型中MMP-2的表达,以中、高浓度组的作用较为明显。说明SME对LPS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丹参水提物 内毒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困惑与复杂性科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2 位作者 王贵波 李锦宇 潘虎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果的情况下,却有“被忽视、被边缘化”的趋势。在对辨证施治微观化与客观化研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等,采用复杂性科学理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与其陷入了传统科学简单化... 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果的情况下,却有“被忽视、被边缘化”的趋势。在对辨证施治微观化与客观化研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等,采用复杂性科学理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与其陷入了传统科学简单化认识误区不无主要关系;建议转变科学观念,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正确认识与处理中西医药学关系,以促进二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与真正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药学结合 辨证施治/ 状态分析与处理 辨病防治 特色/ 优势 危机/ 发展
原文传递
临床医学认识方法的完善与中西医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2 位作者 王贵波 李锦宇 潘虎 《医学争鸣》 CAS 2020年第1期61-65,共5页
鉴于临床医学效果愈来愈多地与基础医学研究结果不相一致,而使西医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从复杂性科学"初始条件"理论的角度,在对西医学特异性防治其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中医学辨证施治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 鉴于临床医学效果愈来愈多地与基础医学研究结果不相一致,而使西医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从复杂性科学"初始条件"理论的角度,在对西医学特异性防治其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中医学辨证施治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认识方法上的互补性与重要性,以促进临床医学认识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实现复杂性科学所强调的既要重视物质或因素本身的作用,也不忽视对其作用"初始条件"的认识、把握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认识方法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复杂性科学 初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宫衣净酊中葛根素含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永刚 崔东安 +5 位作者 王磊 王旭荣 张景艳 林杰 杨志强 李建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76,共3页
为了建立宫衣净酊中葛根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应用色谱柱为安捷伦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葛根素的线性范围... 为了建立宫衣净酊中葛根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应用色谱柱为安捷伦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葛根素的线性范围为18.25μg/mL^584.00μg/mL(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108.83%(RSD=1.03%)。说明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宫衣净酊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宫衣净酊 葛根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医学范式建立与科学观念转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2 位作者 王贵波 李锦宇 潘虎 《医学争鸣》 CAS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有感于樊代明院士的"整合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等认识与结论,在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疾病发生与防治的整体性、相互作用性与复杂性,以及整合医学范式建立亟待科学观念转变等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科学观念,促... 有感于樊代明院士的"整合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等认识与结论,在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疾病发生与防治的整体性、相互作用性与复杂性,以及整合医学范式建立亟待科学观念转变等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科学观念,促进整合医学发展的建议:①转变科学观念,坚定整合医学发展方向;②重视"初始条件"学说,建立整合医学的认识方法;③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完善临床医学认识方法;④正确认识与处理中西医药学关系,促进整合医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复杂性科学 科学观念 认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开开 张康 +3 位作者 张景艳 张凯 王磊 李建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140,共4页
霉菌毒素中毒是影响我国奶牛业发展的重要中毒病,为了对甘肃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控提供参考,采集了112份饲料样品进行霉菌毒素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全价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T-2)、赫曲霉毒素A(OTA)... 霉菌毒素中毒是影响我国奶牛业发展的重要中毒病,为了对甘肃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控提供参考,采集了112份饲料样品进行霉菌毒素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全价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T-2)、赫曲霉毒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超标率分别为11.54%、11.54%、0和7.69%,青贮玉米秸中4种霉菌毒素均不超标,粕类饲料中AFB1、T-2、OTA和ZEN超标率分别为36.84%、21.05%、15.79%和36.84%,玉米中AFB1、T-2、OTA和ZEN超标率分别为12.50%、0%、0和6.25%。说明甘肃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饲料霉菌毒素污染,但整体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霉菌毒素 污染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