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岭东地区野生大豆资源分布和种群生境调查研究
1
作者 肖燕子 王旭 +6 位作者 张宏斌 黄学文 姜超 刘欣雨 何立超 邓庆山 风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6期91-96,共6页
目的:通过对呼伦贝尔岭东地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种质资源分布、种群生境及样方内物种组成进行考察、搜集和整理,为该地区野生大豆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植物样本采集、资料文献收集等,分析... 目的:通过对呼伦贝尔岭东地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种质资源分布、种群生境及样方内物种组成进行考察、搜集和整理,为该地区野生大豆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植物样本采集、资料文献收集等,分析了野生大豆地理分布特征、伴生植物组成及生长状况,并对保护区和非保护区野生大豆保护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呼伦贝尔岭东地区野生大豆大多分布在湿地、池塘、水稻田边机耕路、大豆田边、铁道旁边等地势低洼处,零星分布,也有连片成为群落的。野生大豆在湿地公园区域内株丛数和盖度排序第一,株高平均值为48 cm。伴生植物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83丛、盖度7%)、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 Maxim.)(62丛、盖度3%)、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52丛、盖度16%)占位优势种。结论:呼伦贝尔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较丰富,发展提升空间大,但是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造成野生大豆破坏现象十分严重,本次调查为该地区的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岭东地区 野生大豆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敖特根 肖燕子 +6 位作者 孙林 徐丽君 吴清秀 其力格尔 李光 风润 苏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66,共6页
饲草是草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其发展之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呼伦贝尔饲草产业资源(年产量为2796万t),主要有三大板块(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占有效利用资源量... 饲草是草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其发展之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呼伦贝尔饲草产业资源(年产量为2796万t),主要有三大板块(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占有效利用资源量的32.8%。但聚焦到产业层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分类分级没有量化标准、草资源损耗、浪费、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饲草产业科技水平、产业链条难以形成等,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难题。本文梳理了呼伦贝尔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产业生产现状,综合分析了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呼伦贝尔优化饲草产业加强饲草储备库建设减少浪费损失、多元化草产品技术研发、人工草地建设降低草原承载压力、饲草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呼伦贝尔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饲草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围封草地与天然草地生物量相关性及其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启发
3
作者 袁波 严翊丹 +2 位作者 磋么机 聂莹莹 徐丽君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2期36-43,共8页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草原亚区东端的草原群系,是草甸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经受放牧等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本文从放牧干扰强度与草地生物量相关关系出发,选取呼伦...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草原亚区东端的草原群系,是草甸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经受放牧等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本文从放牧干扰强度与草地生物量相关关系出发,选取呼伦贝尔地区围栏内与围栏外天然羊草草甸开展野外长期固定样地(2005年围封)植物群落组成的观测,获取了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组成数据(2009—2015年),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群落盖度、群落多度、群落高度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表明,围封显著提高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且提升程度与围封年限正相关;同时,适度放牧干扰不会造成草地群落多度的降低。其中,后一结论对现阶段以草原生态保护和生产力提高平衡为宗旨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启发意义。即在严重退化区适当围封禁牧有助于保护和建设草原,部分体现了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进一步的分析也表明相关政策的优化仍具有探讨空间。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草原生态系统放牧响应和反馈机制的理解,可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围封草地 天然草地 群落生物量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燕麦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唐佳新 徐丽君 +5 位作者 涂哈迪 李霞 何立超 康宇 刘建民 肖燕子 《草学》 2023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筛选适宜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以4个燕麦品种(甜燕1号、甜燕2号、甜燕60和甜燕70)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乳熟期株高、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并对其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甜燕2号干草产量最高,为13541.... 为筛选适宜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以4个燕麦品种(甜燕1号、甜燕2号、甜燕60和甜燕70)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乳熟期株高、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并对其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甜燕2号干草产量最高,为13541.6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甜燕60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0.87%,其次为甜燕2号,为10.77%,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甜燕2号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钙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0.33%和0.34%;甜燕1号相对饲用品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141.67和3.90%;甜燕60相对饲用价值最高达130.00,而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综合产量和营养品质指标,通过产量和RFV值的耦合分析,4个燕麦品种综合排序为甜燕2号>甜燕70>甜燕60>甜燕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产量 营养品质 呼伦贝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吴欣珈 薛玮 +3 位作者 严翊丹 聂莹莹 叶立明 徐丽君 《中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145-1158,共14页
【目的】分析中国呼伦贝尔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土壤碳储量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点对点采样调查方法,收集1980年(历史数据)和2022年的土壤有机碳实测数据,涉及农田、草原、森... 【目的】分析中国呼伦贝尔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土壤碳储量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点对点采样调查方法,收集1980年(历史数据)和2022年的土壤有机碳实测数据,涉及农田、草原、森林和湿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利用回归克里金方法,结合温度、降水、坡度、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环境变量,对SOC含量及其变化进行空间预测。【结果】(1)1980年SOC含量受这5个因子显著影响(P<0.05),而2022年SOC含量主要受海拔、坡度、降水量和NDVI的显著影响,温度影响不显著(P=0.07)。两个时期的模型拟合精度分别为R2=0.60和R2=0.63,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2)空间预测数据显示,1980年呼伦贝尔SOC平均含量为40.29 g·kg^(-1),而2022年降为31.75 g·kg^(-1)。两个时期土壤SOC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中部地区含量较高,西部和东部地区含量较低。(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的变化存在差异。近40年间,农田、草原、森林和湿地土壤的SOC含量分别下降了4.59 g·kg^(-1)(13.3%)、6.08 g·kg^(-1)(18.7%)、11.16 g·kg^(-1)(23.0%)和7.20 g·kg^(-1)(24.4%)。【结论】呼伦贝尔地区SOC含量的空间分布,1980年与2022年保持一致,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SOC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是影响SOC空间分布变化的关键因素。此外,环境变量对SOC变化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的研究需考虑其动态变化特性。在呼伦贝尔地区,森林-草原过渡带和森林-农田过渡带具有碳汇潜力,而草原、中部高海拔森林区域和农田区域则可能是碳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时空变异 土地利用方式 回归克里金插值 广义加性模型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苜蓿与羊草混合青贮品质及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罗俊杰 肖燕子 +6 位作者 侯美玲 徐丽君 胡梦洁 卢娜 张小林 张佳旭 安鑫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2-100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混贮品质及维生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紫花苜蓿+羊草为原料,按6∶4比例混贮。设置对照组(CK组,添加蒸馏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1×10^(6)cfu·g^(-1)... 为探究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混贮品质及维生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紫花苜蓿+羊草为原料,按6∶4比例混贮。设置对照组(CK组,添加蒸馏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1×10^(6)cfu·g^(-1)FM)、粪肠球菌组(EF组,1×10^(6)cfu·g^(-1)FM)、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共4个组,室温发酵60 d后,测定其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各添加剂组之间的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含量无显著变化,乳酸(Lactic acid,L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pH值显著降低(P<0.05);LP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干物质(Dry matter,DM)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VK1、VB2含量均高于CK组。添加植物乳杆菌后的豆禾混贮饲料,V-Score评分(90.38)、感官评定得分(20)、灰色关联度(0.970),均为最佳。综合分析得出,添加植物乳杆菌可有效改善青贮品质、提高维生素含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羊草 添加剂 混合青贮品质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根与施有机肥对羊草草甸草原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楚 王淼 +10 位作者 张宇 王旭 陈金强 李瑞强 代景忠 白玉婷 辛晓平 卫智军 程利 赵曼 闫瑞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28,共9页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五种处理:对照(CK),切根(Q),切根+低水平有机肥(QO1),切根+中水平有机肥(QO2)和切根+高水平有机肥(QO3),分析不同处理对天然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五种处理:对照(CK),切根(Q),切根+低水平有机肥(QO1),切根+中水平有机肥(QO2)和切根+高水平有机肥(QO3),分析不同处理对天然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群落及羊草的地上生物量的单位增加量和总收入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切根+中水平有机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pH值、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最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氮含量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有机肥 地上生物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我国燕麦产业发展新动态、面临新挑战及新对策
8
作者 徐丽君 韩春燕 +4 位作者 李建忠 柳茜 陶雅 徐树花 朱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61-3669,共9页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了较多扶持燕麦种植的政策,受政策鼓励和市场拉动,燕麦(Avena sitiva L.)产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1)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基础地位不断夯实;2)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燕麦草商品率不断提高;3)产业链不断完善,外...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了较多扶持燕麦种植的政策,受政策鼓励和市场拉动,燕麦(Avena sitiva L.)产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1)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基础地位不断夯实;2)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燕麦草商品率不断提高;3)产业链不断完善,外包服务组织逐渐壮大;4)智能化生产程度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进步显著;5)“三闲田”(春闲田、秋闲田、冬闲田)种植模式呈多样化发展,规模化生产已成常态。尽管燕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是燕麦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不足;二是受耕地和水资源的约束更加趋紧;三是燕麦种植基础薄弱;四是优质燕麦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面对国家扶持燕麦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和市场的强力拉动,首先应树立大食物观,把燕麦纳入畜牧业生产要素中,坚持综合施策;其次要整合科技资源,提升燕麦种质资源利用率,加大燕麦新品种的创新力度;最后要优化资源配置,扭转燕麦种植用耕地难用水难局面,强化“三闲田”燕麦利用,扩大燕麦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三闲田 大食物观 撂荒地 盐碱地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复种燕麦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波 徐丽君 +6 位作者 赵雅茹 聂莹莹 杨敏 薛玮 吴欣珈 孟庆全 孟宪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63,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呼伦贝尔地区栽培的复种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从发芽特征、物候期、生产性能、茎叶比、生长速率和营养品质6个方面开展系统分析,本研究以综合产量和品质参数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选择的品种,筛选适应于试验区生产的品种... 为筛选出适宜呼伦贝尔地区栽培的复种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从发芽特征、物候期、生产性能、茎叶比、生长速率和营养品质6个方面开展系统分析,本研究以综合产量和品质参数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选择的品种,筛选适应于试验区生产的品种资源。结果表明:‘燕麦品系3’发芽率、发芽势表现最好;不同燕麦品种生育期存在一定差异,‘燕麦品系1’与‘香燕8号’成熟性晚于其他试验品种;生产性能方面,‘香燕13号’株高、生长速率和干草产量表现最优,‘小燕麦’鲜草产量最高,‘香燕8号’的茎叶比最小,粗蛋白与饲料相对值表现最高,但产量最低。通过灰色关联统计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燕麦品系3’‘燕麦品系2’‘小燕麦’‘香燕13号’较适宜试验区作为复种燕麦品种进行栽培。通过燕麦复种,可以获取更高产量和优质的饲草,有利于缓解当地家畜冬季饲草匮乏和优质牧草短缺的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对保障试验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复种 燕麦 综合评价 品种筛选 生产性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区冬闲田19份饲用燕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莹莹 严翊丹 +8 位作者 徐丽君 陶雅 张洪志 饶彦章 饶雄 蒋华 夏艳萍 付廷飞 陈是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22-2831,共10页
为解决我国乌蒙山区冬闲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以19份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在乌蒙山区冬闲田推广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结果表明:在相对... 为解决我国乌蒙山区冬闲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以19份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在乌蒙山区冬闲田推广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结果表明:在相对干旱的年份,干草产量排在前3名的品种是‘伽利略’、‘青引1号’和‘青海444’,分别为15941.55、15744.67和13831.14 kg·hm^(-2);营养品质方面,19份燕麦品种中,粗蛋白含量排名靠前的品种是‘贝勒Ⅱ’和‘青引1号’,并且二者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相对饲喂价值较高的品种分别是‘贝勒Ⅱ’、‘贝勒’、‘林纳’和‘青引1号’;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引1号’、‘伽利略’和‘青海444’排名靠前,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乌蒙山区冬闲田的主推品种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区 燕麦 产量 营养品质 饲用价值 灰色关联度评价 冬闲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变换与监督分类结合的沙漠信息提取
11
作者 俞天琦 郝媛媛 白小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114,共12页
沙漠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大范围的提取沙漠信息一直是沙漠化研究领域的技术难点。文中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盆地为研究区,以Landsat-8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HSV色彩变换的光谱增强手段... 沙漠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大范围的提取沙漠信息一直是沙漠化研究领域的技术难点。文中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盆地为研究区,以Landsat-8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HSV色彩变换的光谱增强手段,探讨了HSV变换对沙质地表像元的影响,对比分析了6种监督分类方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最大似然、马氏距离、平行六面体和最小距离)对于沙漠信息提取的效果和精度。结果表明:1)HSV变换降低了沙质地表像元在Red和NIR波段的辐射亮度值(分别为增强前的1.0%和29.8%)及其标准偏差(0.81%和19.7%),提高了SWIR 2波段的辐射亮度值(1.50倍)及其标准偏差(1.32倍);提高了沙质地表与其他土地之间的分离程度,增大了沙质地表与其他地表在光谱层面的差异。2)最小距离法在HSV变换前后均具有较高的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0.9615和0.9627),且由于其方法简单、运算时间短,在研究区沙漠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HSV变换明显提高了平行六面体与最大似然法的精度,Kappa系数分别增加了0.5400和0.2048;HSV变换与神经网络法相结合是快速准确提取沙质地表信息的最优方法,Kappa系数可达0.9682。以上结论可以为今后沙漠信息提取与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变换 监督分类 沙漠信息提取 民勤盆地 干旱、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