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薯类加工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9
1
作者 木泰华 陈井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44-1745,共2页
薯类作物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等成分,在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薯类加工业的发展在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 薯类作物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等成分,在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薯类加工业的发展在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中国薯类种植面积约为1 100万hm^2,总产量达1.64亿t。目前,中国薯类(甘薯、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类加工 马铃薯淀粉 膳食营养 全民健康素质 薯类作物 粮食安全 种植面积 膳食纤维 矿物元素 中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高鹤 易建勇 +2 位作者 刘璇 邓放明 毕金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对番木瓜加工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番木瓜蛋白酶提取技术、饮料加工技术、干燥技术以及副产物利用技术,旨在为番木瓜加工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关键词 番木瓜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小麦籽粒质量及其加工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影全 张波 +3 位作者 关二旗 赵宗武 杨春玲 魏益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2,38,共8页
为明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分析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08年_2013年在豫北地区按试验设计采集的486份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分析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探讨小麦加工适用性及加工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 为明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分析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08年_2013年在豫北地区按试验设计采集的486份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分析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探讨小麦加工适用性及加工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田小麦容重、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偏低;沉降指数、面团形成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年际间变化较大。2008年~2013年豫北地区大田小麦样品有2.88%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二等标准。湿面筋含量较低是豫北地区优质小麦比例较低的限制性因素。以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同时满足要求作为参考依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样品满足不同食品要求的比例依次为面条〉馒头〉饺子〉发酵饼干〉面包〉酥性饼干〉蛋糕、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质量性状 食品加工 利用潜力 豫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椇子解酒护肝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方芳 王凤忠 《农产品加工(下)》 2013年第10期40-41,45,共3页
过量饮酒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开发安全、高效的解酒护肝产品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枳椇子是开发解酒护肝产品的经典中药,对枳椇子的醒酒作用、护肝作用及其解酒护肝产品的开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解酒产品的研究... 过量饮酒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开发安全、高效的解酒护肝产品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枳椇子是开发解酒护肝产品的经典中药,对枳椇子的醒酒作用、护肝作用及其解酒护肝产品的开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解酒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解酒 护肝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花色苷生理活性及加工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兆路 陈芹芹 +3 位作者 毕金峰 吴昕烨 段玉权 司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5-399,共5页
花色苷是桑椹所含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和抑制体重增加等功效,但在桑椹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花色苷对热和光等因素较敏感,易发生不利降解,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桑椹花... 花色苷是桑椹所含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和抑制体重增加等功效,但在桑椹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花色苷对热和光等因素较敏感,易发生不利降解,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桑椹花色苷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桑椹花色苷的生理活性和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旨在为桑椹花色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花色苷 生理活性 加工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市售大豆蛋白产品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荣生 张波 +2 位作者 童军茂 房岩强 李淑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市售33份大豆蛋白产品为材料,其中包括10份低温脱脂大豆粕,10份大豆浓缩蛋白和13份大豆分离蛋白。通过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其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灰分含量、氮溶解指数、凝胶硬度和乳化性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 以市售33份大豆蛋白产品为材料,其中包括10份低温脱脂大豆粕,10份大豆浓缩蛋白和13份大豆分离蛋白。通过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其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灰分含量、氮溶解指数、凝胶硬度和乳化性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大豆蛋白产品的理化特性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凝胶硬度差异较大(CV>10%),粗蛋白含量差异较小(CV<10%)。有10%的低温脱脂大豆粉符合GB/T13382-2008对灰分的要求,有80%的低温脱脂大豆粉符合GB/T13382-1992对氮溶解指数的要求;100%的浓缩蛋白符合GB/T20371-2006的要求;有76.9%的分离蛋白符合GB/T20371-2006对粗纤维含量的要求。三种大豆蛋白产品间主要差异为氮溶解指数和凝胶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脂大豆粉 大豆浓缩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蛋白商品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拉面制作过程及产品的感官评价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益民 邢亚楠 +4 位作者 张影全 孔雁 李明 张波 唐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016-4029,共14页
【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建立一套有科学依据、操作合理的兰州拉面感官评价指标,为拉面产品质量评价、拉面专用粉标准制定、以及拉面专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感官评价方法,为传统食品感官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借... 【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建立一套有科学依据、操作合理的兰州拉面感官评价指标,为拉面产品质量评价、拉面专用粉标准制定、以及拉面专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感官评价方法,为传统食品感官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借鉴或参考。【方法】以8种商业小麦粉,以及两种质量差异较大的小麦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的预混粉为原料,聘请专业拉面师傅实验室制作兰州拉面。按照初步建立的评价方法,拉面师傅评价制作过程感官质量,感官评价小组评价拉面产品感官质量。分析、改进拉面制作过程和产品感官评价方法,测试拉面制作过程感官评价方法、产品感官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结果】通过同一位拉面师傅对8种商业小麦粉的3次重复试验,以及3位拉面师傅对预混粉的3次重复和相互比较试验建立的拉面感官评价方法,分值可重复,线性拟合性好,方法准确性较高,可用于拉面的感官评价。【结论】经过对拉面感官评价方法的设计、实施和验证试验,最终确定和面难易程度及面团软硬程度、跐面力度及黏手程度、醒发后面团色泽、拉伸力大小、断条扣数及均匀性5项要素为拉面制作过程的评价指标;色泽、表观、硬度、黏性、弹性、光滑性、食味7项要素为拉面产品的感官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拉面 制作过程 产品质量 感官评价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面干燥工艺研究及其关键参数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杰 张影全 +2 位作者 刘锐 张波 魏益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93,共6页
研究挂面干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挂面干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采用智能温度湿度记录仪在线监测烘房挂面干燥过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挂面干燥脱水曲线,以及干燥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和抗弯强度;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 研究挂面干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挂面干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采用智能温度湿度记录仪在线监测烘房挂面干燥过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挂面干燥脱水曲线,以及干燥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和抗弯强度;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挂面干燥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a*值和抗弯强度的变异系数较大,且与烘房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烘房一区温度和四区相对湿度是挂面干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本研究为确定合理的挂面干燥工艺参数和关键控制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面 干燥工艺 温度 相对湿度 质量 关键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宰前禁食时间对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夏安琪 李欣 +5 位作者 陈丽 何凡 刘金凯 王振宇 倪娜 张德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动物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断料断水以及宰前休息期人为控制的禁食禁水行为称为宰前禁食。不当的宰前禁食处理可能降低畜禽胴体出品率,对肉的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研究不同宰前禁食时间处理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 【目的】动物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断料断水以及宰前休息期人为控制的禁食禁水行为称为宰前禁食。不当的宰前禁食处理可能降低畜禽胴体出品率,对肉的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研究不同宰前禁食时间处理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于肉羊的宰前禁食时间,对生产优质羊肉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6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羊30只,分别进行宰前禁食0 h(对照)、12 h和24 h处理,研究羊肉食用品质(pH值、肉色、剪切力、持水力)、感官品质(膻味、嫩度、多汁性、总体可接受性)、卫生品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数)及宰后成熟过程中糖原含量、肌节长度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宰前禁食24 h处理组羊肉在宰后0 h、45 min、4 h的pH显著高于禁食12 h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成熟时间延长,pH值差异逐渐消失,3个处理组之间羊宰后24 h和48 h pH差异不显著(P>0.05)。宰前禁食24 h组羊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禁食12 h组和对照组(P<0.05)。3个处理之间羊肉L*、a*、b*、ΔE、滴水损失、剪切力值及感官评价膻味、嫩度、多汁性和总体可接受性打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宰后成熟24 h后,不同宰前禁食时间处理组羊肉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总数均在国标规定范围之内,不同处理组之间羊肉菌落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随禁食时间的延长大肠菌群总数呈下降趋势,宰前禁食处理组羊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低于对照组。3个宰前禁食处理组羊宰后0 h、45 min、4 h、8 h、12 h、24 h、48 h羊肉的糖原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糖酵解程度加大,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随宰前禁食时间的延长,肌节长度增加。宰前禁食24 h处理组肌节长度大于禁食12 h处理组,禁食12 h处理组肌节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宰前禁食处理组羊肉宰后0 h羊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一致,没有显著条带出现或缺失。宰后成熟24 h时,3个处理组在27 kD均出现条带,且宰前禁食12 h和24 h处理组的27 kD条带颜色深于对照组,表明禁食12 h和24 h处理组羊肉蛋白降解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宰前禁食12 h和24 h使羊宰后肌肉卫生品质提高,并且促进宰后蛋白质降解。宰前禁食24 h使蒸煮损失降低。宰前禁食12 h和24 h对羊肉极限pH、糖原含量及肉质指标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宰前禁食12 h和24 h有益于羊肉卫生品质,对食用品质及感官品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前处理 禁食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铅污染来源的同位素解析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多勇 魏益民 +3 位作者 魏帅 郭波莉 蔡先峰 吴小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8-262,共5页
以中国西北地区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样品(0~20 cm),及对应农田位置的小麦籽粒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铅同位素比率值。运用普通块克里金法(Ordinary Kriging)预测大气铅沉降通量... 以中国西北地区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样品(0~20 cm),及对应农田位置的小麦籽粒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铅同位素比率值。运用普通块克里金法(Ordinary Kriging)预测大气铅沉降通量分布、耕层土壤和小麦籽粒铅质量比空间分布;结合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小麦籽粒铅质量比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耕层土壤铅质量比范围为21.8~40.0 mg/kg,平均值为27.1 mg/kg,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21.4 mg/kg),说明耕层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2)研究区域小麦籽粒铅质量比范围为0.269~0.768 mg/kg,平均值为0.430 mg/kg,超标率达100%。3)大气降尘和耕层土壤对小麦籽粒铅质量比的贡献率分别为90%~99%和1%~10%。通过研究耕层土壤和小麦铅污染的范围及程度,探讨小麦籽粒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可为制定控制食品中重金属污染,保障食品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同位素 解析 小麦籽粒 大气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对冷却肉护色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侠 董宪兵 +2 位作者 张春晖 王振宇 孙红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7,共5页
不同气体成分比例和不同包装材料影响冷却肉的贮藏保鲜品质。本研究通过填充不同比例的CO、CO2和N2,结合不同阻隔性能的包装材料,分析气调包装对冷却肉护色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充气比例为1%CO、25%CO2和74%N2时冷藏21d,冷却肉的出水... 不同气体成分比例和不同包装材料影响冷却肉的贮藏保鲜品质。本研究通过填充不同比例的CO、CO2和N2,结合不同阻隔性能的包装材料,分析气调包装对冷却肉护色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充气比例为1%CO、25%CO2和74%N2时冷藏21d,冷却肉的出水率为1.54%,红度值(a*)值最大,细菌总数增加量最少,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最低,色泽、风味和外观感官性能最佳,综合护色保鲜效果最优。同时,高阻隔性的包装材料能显著性地维持冷却肉的色泽,降低失水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本研究显示适宜的气体成分组成配合高阻隔性的包装材料,更加有利于冷却肉的护色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冷却肉 护色 保鲜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变温压差膨化脆片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健 刘璇 +2 位作者 毕金峰 周林燕 吴昕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2-812,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桃脆片的综合品质差异,建立桃脆片综合品质评价判别函数模型,为桃合理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为桃脆片综合品质的科学评价奠定基础。【方法】试验以中国北方的49个主栽桃品种为试材,测定桃脆片包括感官品质(色泽、...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桃脆片的综合品质差异,建立桃脆片综合品质评价判别函数模型,为桃合理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为桃脆片综合品质的科学评价奠定基础。【方法】试验以中国北方的49个主栽桃品种为试材,测定桃脆片包括感官品质(色泽、硬度、脆度、膨化度等)、理化与营养品质(可溶性固形物、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等)和加工品质(出品率和复水比)在内的17项品质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不同品种桃脆片品质评价指标的差异情况,采用因子分析法系统分析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并筛选得到桃脆片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核心指标的权重并计算不同品种桃脆片的综合品质得分,最后选用70%样品作为建模样本,综合利用K-均值聚类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桃脆片综合品质判别函数,选用其余样品作为检验样本,验证判别函数的适用性和正确性。【结果】(1)桃脆片品质指标之间离散度有差异,变异系数范围在0.70%—344.02%。(2)依据主成分解释的总变量和碎石图提取了5个主因子,反应了原变量74.626%的信息。其中第一主因子(PC1)综合了还原糖和糖酸比的信息,即口感品质;第二主因子(PC2)主要综合了出品率和复水比的信息,体现的是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指标;第三主因子(PC3)主要综合了L值和b值信息,可命名为色泽品质指标;第四主因子(PC4)和第5主因子(PC5)中粗蛋白和膨化度指标的权重值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可分别作为该主因子的代表性指标。根据每个代表因子的权重大小并以指标测定的简便、快捷程度为依据,筛选得到5项桃脆片品质评价核心指标,即还原糖、复水比、L值、粗蛋白和膨化度。(3)依据层次分析法确立了5个核心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0824、0.1724、0.2732、0.0480、0.4240;选用极差法建立了桃脆片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的评分标准。(4)建立了桃脆片品质等级判别函数,建模样本判别正确率为100%,检验样本仅一个被误判。其中‘瑞蟠19号’、‘德来福莱卡’、‘大久保’等15个品种是适于桃脆片的加工品种,品质为优;‘瑞蟠21’、‘菊黄’、‘艳红’等28个品种为较适宜加工桃脆片的品种,品质为中;‘瑞蟠20号’、‘森格林’、‘黄金秀’等6个品种不适于桃脆片加工,品质为差。【结论】桃脆片综合品质可用还原糖、复水比、L值、粗蛋白和膨化度等5项核心指标进行评价,建立的桃脆片综合品质判别函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桃脆片综合品质的定性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脆片 品质评价 核心指标 因子分析 层次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铅同位素解析技术的土壤铅污染来源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多勇 魏益民 +4 位作者 魏帅 郭波莉 蔡先峰 吴小胜 王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9-333,共5页
通过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程度,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土壤铅污染的相对贡献率。以陕西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0~20 cm)和背景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同位素比率(^(206)Ph/^(207)Pb... 通过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程度,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土壤铅污染的相对贡献率。以陕西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0~20 cm)和背景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同位素比率(^(206)Ph/^(207)Pb和^(208)Pb/^(206)Pb),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结合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耕层土壤铅质量比范围为21.8~40.0mg/kg,平均值为27.1 mg/kg;背景土壤铅质量比范围为19.1~22.1mg/kg,平均值为21.4 mg/kg;大气降尘铅质量比范围为570.2~2 221.7 mg/kg,平均值为1 062.36 mg/kg。该区域铅锌冶炼括动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8.43%,焦化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9.36%,热电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9.71%,背景土壤对耕层土壤的贡献率约为52.5%。背景土壤是耕层土壤铅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耕层土壤 大气降尘 铅同位素 污染源解析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条干燥过程的湿热传递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振华 张波 +1 位作者 张影全 魏益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10-314,共5页
干燥是挂面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加工工序。干燥工艺不合理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而水分和热量传递是影响挂面质量特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介绍了挂面干燥过程水分和热量的传递规律、机理和数学模型等研究结果,分析了水分传递研究的方法... 干燥是挂面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加工工序。干燥工艺不合理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而水分和热量传递是影响挂面质量特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介绍了挂面干燥过程水分和热量的传递规律、机理和数学模型等研究结果,分析了水分传递研究的方法和水分分布的测定方法。综合分析认为,挂面干燥过程研究应进一步关注水分和热量传递机理以及湿热传递数学模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水分 热传递 水分传递 面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羊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培培 张德权 +1 位作者 陈丽 饶伟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0-504,共5页
对3个品种、3个部位的106个羊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并测定其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采用Unscrambler软件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样品水分含量近红外光谱校正决定系数为0.94,验证决定系数是0.86;蛋... 对3个品种、3个部位的106个羊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并测定其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采用Unscrambler软件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样品水分含量近红外光谱校正决定系数为0.94,验证决定系数是0.86;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为0.90,验证决定系数为0.72;脂肪含量近红外光谱校正决定系数0.81,验证决定系数0.64,由此可知近红外光谱用于羊肉品质检测具有可行性。本研究为羊肉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羊肉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产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莉 刘阳 邢福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研究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产生规律,以小麦籽粒为原料,采用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g18.7产毒,三氟甲烷磺酸水解后ELISA检测结合态DON。结果表明:15℃、20℃时游离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5℃... 为了研究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产生规律,以小麦籽粒为原料,采用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g18.7产毒,三氟甲烷磺酸水解后ELISA检测结合态DON。结果表明:15℃、20℃时游离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5℃时游离态DON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温度下结合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15℃时40天后达到最高含量为129.20ng·g-1。认为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籽粒中先产生游离态DON,之后游离态DON会与籽粒中某些成分结合产生不可溶的结合态D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结合态D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肉中β-咔啉harman和norharman来源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晗 王振宇 +3 位作者 郭海涛 倪娜 陈丽 张德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003-3009,共7页
【目的】探讨酱肉中辅助致突物β-咔啉1-甲基-9H-吡啶[3,4-b]吲哚(harman)和9H-吡啶[3,4-b]吲哚(norharman)的来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6种酱肉及5种酱油中harman和norharman的含量,并选取其中1种酱油制作酱羊肉,... 【目的】探讨酱肉中辅助致突物β-咔啉1-甲基-9H-吡啶[3,4-b]吲哚(harman)和9H-吡啶[3,4-b]吲哚(norharman)的来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6种酱肉及5种酱油中harman和norharman的含量,并选取其中1种酱油制作酱羊肉,分析酱羊肉中harman和norharman的来源。【结果】6种酱肉及5种酱油中均检测出β-咔啉,其中酱肉中harman含量为3.71—42.32 ng.g-1,norharman含量为2.95—63.97 ng.g-1;酱油中harman含量为111.47—301.30 ng.g-1,norharman含量为74.71—199.27 ng.g-1。在生鲜羊肉中未检测到harman和norharman,而在未添加酱油和调料的水煮空白羊肉中检测到harman和norharman,其含量分别为3.39和4.05 ng.g-1,在加入调料和酱油的羊肉中,harman和norharman含量分别为17.30和12.18 ng.g-1。在酱羊肉制作过程中,羊肉仅水煮产生的harman、norharman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15%、23%;酱油与调料单独水煮后产生的harman、norharman含量分别占58%、46%;羊肉与酱油共同反应生成的harman、norharman所占比例分别为27%、31%。【结论】酱肉和酱油中普遍存在harman和norharman,且酱油中含量更高。酱羊肉中,约有50%的harman和norharman来源于酱油,羊肉成分的热降解及羊肉与酱油共同反应也是harman、norharman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MAN NORHARMAN 酱肉 酱油 羊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姜黑土区小麦籽粒质量及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娜 张影全 +2 位作者 吴兰云 严军辉 魏益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85-1691,共7页
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评估该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11-2013年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抽取的107份大田小麦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相关标准分析了小麦籽粒质量特性及其加工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宿州砂姜黑... 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评估该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11-2013年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抽取的107份大田小麦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相关标准分析了小麦籽粒质量特性及其加工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容重平均为792±17g·L-1,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4.2±1.6%,湿面筋含量平均为29.1±3.6%,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11.8±9.7min;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年际间变异较小,面团稳定时间年际间变异较大。2011-2013年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样品中有20.56%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二等标准。宿州砂姜黑土区生产的小麦籽粒质量为中筋偏强类型;以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为依据,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适宜加工面条、馒头、饺子等传统中式面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区 小麦 籽粒 质量性状 利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处理对甘薯热变性蛋白Alcalase酶解肽乳化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婷婷 木泰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4,共7页
采用高压均质处理甘薯热变性蛋白Alcalase酶解肽(SPHP-Al)的乳化液,以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SI)为指标,探讨了不同高压均质条件下(均质压力0.1~80MPa,均质时间0~2min),多肽浓度为0.1%(w/V)与油相体积分数为25%(V/V)形成... 采用高压均质处理甘薯热变性蛋白Alcalase酶解肽(SPHP-Al)的乳化液,以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SI)为指标,探讨了不同高压均质条件下(均质压力0.1~80MPa,均质时间0~2min),多肽浓度为0.1%(w/V)与油相体积分数为25%(V/V)形成的SPHP-Al乳化液乳化特性的变化。在所得到最佳的均质条件下,以EAI、ESI、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和表观粘度为指标,考察了SPHP-Al浓度(0.1、0.25、0.5、1.0、1.5和2.0%,w/V)和油相体积分数(5、15、25、35和45%,V/V)对SPHP-Al的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均质压力为50MPa和均质时间为1min时,SPHP-Al乳化效果最佳,SPHP-Al乳化液的EAI和ESI分别比未高压均质的提高了4倍(158.14m2.g-1)和8倍(318.06min);且随着SPHP-Al浓度的增加,乳化液的EAI、d4,3和表观黏度均显著减小,ESI显著增大(p<0.05);与此相反,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大,乳化液的EAI、d4,3和表观黏度均显著增大,ESI显著减小(p<0.05)。因此,高压均质可明显改善SPHP-Al的乳化性,且SPHP-Al浓度与油相体积分数对SPHP-Al乳化性影响显著。上述结果为SPHP-Al在食品行业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热变性蛋白 Alcalase酶解肽 高压均质 多肽浓度 油相体积分数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多肽保健饮品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龙 唐春红 +1 位作者 余艳 张春晖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76-83,共8页
采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橙汁、蜂蜜、蔗糖、柠檬酸为调味品,与复合蛋白酶酶解制得的鸡骨多肽液调配成酸甜适中、气味较好、色泽淡黄的骨蛋白多肽饮料,探索保健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及稳定剂最佳配方,并对营养保健饮品进行调香;最佳工艺配... 采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橙汁、蜂蜜、蔗糖、柠檬酸为调味品,与复合蛋白酶酶解制得的鸡骨多肽液调配成酸甜适中、气味较好、色泽淡黄的骨蛋白多肽饮料,探索保健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及稳定剂最佳配方,并对营养保健饮品进行调香;最佳工艺配方及稳定剂配方结果:橙汁12.00%,蜂蜜2.30%,柠檬酸0.11%,蔗糖5.50%,复合稳定剂0.12%的β-环状糊精和0.11%的(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0.40%的香草香精调香;多肽饮品风味独特,酸甜爽口,稳定性好,功能性强,具有营养保健双重功效,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有很大的市场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调味 复配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