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 SCMR心血管磁共振检查报告指南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韵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47,52,共7页
磁共振多种成像序列和后处理技术的结合可以定性和定量评估心血管疾病,但如何才能在报告中将影像学发现更好地呈现给临床医生,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放射科医生。而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SC... 磁共振多种成像序列和后处理技术的结合可以定性和定量评估心血管疾病,但如何才能在报告中将影像学发现更好地呈现给临床医生,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放射科医生。而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SCMR)于2022年发布的这篇指南则详细解答了这一困惑,它为心血管临床与影像的交互提供了契机,也为在多单位之间转诊的患者影像报告的前后对比提供了方便。为促进本领域同行交流互通,笔者结合阜外医院经验对报告指南进行解读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 心血管磁共振学会 指南解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辰 赵世华 陆敏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可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因此,准确的诊断与危险分层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心脏磁共振可以无创评估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组织特征,在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以...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可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因此,准确的诊断与危险分层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心脏磁共振可以无创评估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组织特征,在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均可发挥重要价值。包括特征追踪、弥散张量成像以及4D flow在内的磁共振新技术也在临床中得到初步应用,有望在肥厚型心肌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以及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鉴别诊断 心肌纤维化 预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与不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临床及心脏磁共振成像特征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凯 宋燕燕 +5 位作者 陈秀玉 李璐 郑育聪 尹刚 陆敏杰 赵世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合并与不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LVAA)的临床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CMR诊断为ApHCM合并LVAA的患者25例(合并LVAA组),同时期内按性别、年龄匹... 目的: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合并与不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LVAA)的临床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CMR诊断为ApHCM合并LVAA的患者25例(合并LVAA组),同时期内按性别、年龄匹配25例ApHCM不合并LVAA的患者(不合并LVAA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CM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并LVA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6±16.0)岁,其中60.0%的患者≥50岁,男性多见(占68.0%),92.0%的患者伴有临床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悸及呼吸困难等,12.0%的患者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超声心动图诊断LVAA漏诊率达68.0%,其中88.2%为小室壁瘤(<2 cm)。CMR结果显示,合并LVAA组与不合并LVAA组比较,有更多的患者合并收缩期左心室中部梗阻(40.0%vs.0%)及心尖部心腔闭塞(92.0%vs.5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扫描显示,76.0%的患者出现瘤壁透壁性强化,出现瘤壁透壁性强化的室壁瘤大小与未出现透壁性强化的室壁瘤大小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0±10.8)mm vs.(11.7±4.0)mm,P=0.033]。此外,合并LVAA组的总LGE量显著高于不合并LVAA组[(11.2±7.5)%vs.(5.7±4.8)%,P=0.014]。结论:ApHCM合并LVAA有一定的临床及CMR特征,CMR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ApHCM合并LVAA,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室壁瘤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相位纠正技术与节段法相位技术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樊红霞 尹刚 +2 位作者 杨新令 陆敏杰 赵世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8-912,共5页
目的 :对比运动矫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SFP MOCO)与快速扰相梯度回波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egmented)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56例同时采用PSIR segmented(PSIR segmented组)和PSIR SSFP MOCO(PSIR SSF... 目的 :对比运动矫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SFP MOCO)与快速扰相梯度回波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egmented)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56例同时采用PSIR segmented(PSIR segmented组)和PSIR SSFP MOCO(PSIR SSFP MOCO组)两种扫描方式行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扫描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4级),并配对对比分析两组中正常心肌、异常强化心肌及左心室腔内图像的信噪比和相对信噪比。结果 :PSIR segmented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4分、3分、2分和1分组依次占28.6%、41.1%、28.6%和1.8%。PSIR SSFP MOCO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分的比例为96.4%,显著高于PSIR segmented组(P<0.001),3分占3.6%,1分或2分均为0%。PSIR SSFP MOCO组图像正常心肌信噪比(4.70±3.47 vs 3.64±3.2,P=0.074)、异常心肌信噪比(52.58±36.58 vs 27.65±18.47,P<0.001)及左心室血池的信噪比(40.52±33.97 vs 23.14±11.46,P<0.001)均高于PSIR segmented组。PSIR SSFP MOCO组图像异常强化心肌与正常心肌的相对信噪比(47.46±33.97 vs 23.75±16.68,P<0.001)、异常强化心肌与左心室血池的相对信噪比(8.53±17.77 vs 4.54±10.10,P=0.181)及左心室血池与正常心肌的相对信噪比(35.82±25.72 vs 19.49±9.44,P<0.001)也均显著高于PSIR segmented组。结论 :与PSIR segmented序列相比,采用PSIR SSFP MOCO序列能够获得更高比例的高质量心肌增强延迟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心肌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影像学临床应用与进展
5
作者 崔辰 赵世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可作为重度主动脉狭窄外科手术治疗高危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心血管影像在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成功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是观察患者瓣膜结构的一线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根部结... 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可作为重度主动脉狭窄外科手术治疗高危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心血管影像在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成功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是观察患者瓣膜结构的一线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根部结构,准确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对于植入瓣膜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能提供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组织特征信息,可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补充。同时,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有望进一步提高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心肌纤维化 3D打印 预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心血管MR新技术的临床转化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8-841,共4页
磁共振成像的众多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围绕近年来颇具热度的心血管MR新技术,浅谈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呼吁多学科合作以推进心血管MR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并促进MR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决策中的应用。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疾病 临床转化
原文传递
心血管MR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淑娟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0-533,共4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常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联系,但缺乏直接的在体成像技术。二十年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笔者通过简单介绍CMVD的定义、分类及诊断基础,总结了近年来心血管磁共振(CMR)在CMVD的应用。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Preliminary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otal free-breathing cardiac MR examination
8
作者 YANG Kai YIN Gang +4 位作者 AN Jing YANG Xinling LAN Tian ZHAO Shihua LU Minjie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3-1188,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otal free-breathing cardiac MR(CMR)examination preliminarily.Methods 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MR scanning under free-breathing state,including cine,motion cor...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otal free-breathing cardiac MR(CMR)examination preliminarily.Methods 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MR scanning under free-breathing state,including cine,motion correction T1 and T2 mapping,blood flow imaging,and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scanning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and the qualities of the above imag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ventional CMR images under breath-holding state.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maging quality was found between total free-breathing and conventional breath-holding CMR.The difference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cardiac output,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measured based on CMR images under different breath conditions were limited.Conclusion Total free-breathing CMR was feasible in clinical practice,which could provide"one-stop"evaluation of cardiac structure,function and myocardial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hence having promising clinical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spiratory motion motion cor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璐 赵世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5-338,共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论心外膜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均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心脏磁共振对于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具有独特价值,其新技术是冠状动脉微循环诊断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心脏磁共振评价急...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论心外膜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均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心脏磁共振对于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具有独特价值,其新技术是冠状动脉微循环诊断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心脏磁共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肌梗死 微循环障碍
原文传递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育聪 陆敏杰 +4 位作者 陈秀玉 杨凯 尹刚 王凯 赵世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CMR)特征,并分析AI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在阜外医院经影像资料确诊为慢性AI患者59例,入选者均接受了心脏磁共振(CMR)和经胸超声...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CMR)特征,并分析AI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在阜外医院经影像资料确诊为慢性AI患者59例,入选者均接受了心脏磁共振(CMR)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根据是否合并主动脉二瓣化畸形(BAV)将入选者分为BAV组(n=30)和非BAV组(n=29),以病理或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为金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合并BAV;根据是否出现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将入选者分为强化组(n=27)和非强化组(n=32)。通过临床门诊及住院电子资料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MR图像经后处理分析,计算左心室常规心功能参数、反流严重程度分级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LGE质量分数(LGE%)。采用Kappa检验评估TTE和CMR检测AI反流程度的一致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研究共纳入AI患者59例,年龄(44.2±11.0)岁,其中男性56例(94.9%)。BAV组与非BAV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饮酒史等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强化组患者有吸烟史者占比较非强化组高(P=0.008),体重指数较非强化组低(P=0.020),其他项目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按不同标准分组患者CMR检测的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金标准对比CMR诊断BAV的准确率为96.7%(29/30)。BAV组30例患者中左冠窦和右冠窦融合型(L-R型)20例(66.7%)、右冠窦和无冠窦融合型(R-N型)5例(16.7%)、左冠窦和无冠窦融合型(L-N型)5例(16.7%),BAV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BAV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LGE比例均高于非BAV组(P均<0.05)。强化组患者合并BAV共19例,其中L-R型10例(52.6%)、R-N型5例(26.3%)、L-N型4例(21.1%);非强化组患者合并BAV共11例,其中L-R型10例(90.9%)、R-N型0例、L-N型1例(9.1%),强化组患者LVEF和体表面积(BSA)均低于非强化组,而LVEDVi、LVESV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非强化组,合并BAV的比例高于非强化组(P均<0.05)。BAV组患者中AI反流程度Ⅱ级及以上者占比明显高于非BAV组(P=0.009)。(3)CMR与TTE评估AI严重程度的一致性:CMR与TTE对AI严重程度分级评价的符合率为81.4%(48/59),Kappa值为0.624(95%CI 0.402~0.831,P<0.001)提示二者一致性较好。(4)线性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V组和非BAV组患者的LVEF均与LGE%呈线性负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LVEF、高血压、LVEDVi和LVMi等因素后,合并BAV仍是AI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OR=5.050,95%CI 1.220~20.908,P=0.025)。结论AI心肌纤维化患者CMR检测的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变,而合并BAV是AI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磁共振成像 心肌纤维化
原文传递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淑娟 赵世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7-722,共6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病因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心脏磁共振(CMR)多模态参数成像可无创地“一站式”评估心脏的结构、功能及组织学情况。该文阐述了CMR对HFpEF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预后 舒张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2023 ESC心肌病管理指南解读:非扩张型左室心肌病的分类革新
12
作者 凯赛尔江·艾斯开尔 撒芬 +1 位作者 陈秀玉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肌病管理指南》对心肌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创新性提出了非扩张型左室心肌病(non-dilated lef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NDLVC)这一分型,强调了NDLVC表型、基因检测和心脏磁共振(... 《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肌病管理指南》对心肌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创新性提出了非扩张型左室心肌病(non-dilated lef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NDLVC)这一分型,强调了NDLVC表型、基因检测和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在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中的重要价值,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心肌病的不同亚型,为心肌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风险分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望为NDLVC患者提供更早期、更精准的个体化风险分层和治疗策略。本文将围绕指南关于NDLVC新分类中CMR和基因在其疾病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核心解读,以期为临床和影像科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扩张型左室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钆对比剂延迟强化 基因型 心源性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 Flow MRI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13
作者 朱乐怡(综述) 赵世华 陆敏杰(审校)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1-1995,共5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1])。据统计,全球CHD患病人数高达1300万,我国现存患病数约200万,检出率约2.9‰~16‰,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与社会负担^([1,2])。大多数...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1])。据统计,全球CHD患病人数高达1300万,我国现存患病数约200万,检出率约2.9‰~16‰,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与社会负担^([1,2])。大多数CHD通过准确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可治愈或显著改善预后,而其中心血管影像在CHD的诊治中提供关键的决策信息。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是CHD的一线检查,尤其对于常见的简单CHD已基本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患病数 合理治疗 超声心动图 成像技术 X线胸片 临床应用 CHD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MRI延迟强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闫朝武 程赛楠 +5 位作者 李璐 崔辰 陆敏杰 方纬 王杨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LVAA)的MR对比延迟强化(LGE)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2004年8月至2013年8月,搜集HCM合并LVAA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心脏MR(CMR)延迟强化检查,5例...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LVAA)的MR对比延迟强化(LGE)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2004年8月至2013年8月,搜集HCM合并LVAA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心脏MR(CMR)延迟强化检查,5例患者获得病理结果 证实.测量患者房室大小、室壁瘤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瘤壁延迟强化情况并进行随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LG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各测量指标,COX回归分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瘤壁LGE阳性21例、阴性9例.LGE阳性和阴性患者室壁瘤大小分别为(16.4±11.5)和(20.3±9.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其中,1例患者随访中观察到LVAA从非延迟强化向延迟强化的转变过程.病理学结果 表明,LGE阳性的LVAA对应心肌纤维瘢痕组织,而LGE阴性的LVAA对应存活心肌组织.随访结果 证实,LVAA的延迟强化和瘤体大小与患者预后有相关趋势(LVAA延迟强化,HR=7.94,P=0.064;LVAA瘤体大小,HR=1.08,P=0.009).结论 HCM伴LVAA患者中,MR LGE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LGE能够判断室壁瘤纤维瘢痕并具有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心脏室壁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MRI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进超 王黎明 +5 位作者 程怀兵 李振芝 王姝慧 王振福 陆敏杰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2-916,共5页
目的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与减低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MRI的差别,分析与IVNC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62例IVNC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IVNC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正常(20例,... 目的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与减低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MRI的差别,分析与IVNC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62例IVNC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IVNC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正常(20例,LVEF≥55%)和减低(42例,LVEF〈55%)2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扫描,并计算LVEF、左心室体积、致密化不全节段数、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厚度比值(NC/C)以及延迟强化的比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比较。最后对IVNC患者LVEF值与致密化不全节段数、NC/C比值的相关性分别进行Spearman和Pearson分析。结果LVEF正常组和减低组LVEF值分别为(58.8±3.8)%、(31.1±11.1)%,均低于对照组[(66.1±6.0)%],并且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789,P〈0.01)。IVNC患者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心室体积及左心室体积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大,但LVEF正常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LVEF减低组患者左心室体积增大更明显,与LVEF正常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VEF减低组患者致密化不全节段数(7.5±1.0)多于LVEF正常组(5.6±1.0),NC/C比值(4.4±0.9)大于LVEF正常组(3.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48、4.472,P值均〈0.01);LVEF减低组患者心肌延迟强化比例(18/42)高于LVEF正常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6,P〈0.01)。所有IVNC患者LVEF值与致密化不全节段数及NC/C比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0、-0.59l,P值均〈0.01)。致密化不全节段分布上两组患者心尖段、心尖部及中部侧壁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基底部间隔壁、中部间隔壁及中部下壁均未见受累。但LVEF减低组部分患者可见基底部节段受累,而LVEF正常组未见基底部受累。结论IVNC患者左心室体积增大、重构和心肌延迟强化都会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而且其左心室收缩功能与非致密化心肌范围和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室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MRI识别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意义及技术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崔辰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63-965,共3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累及心脏最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是青少年猝死的常见原因,超过1400个位点的基因突变可能引起HCM。HCM不仅在基因上存在多样性,在临床表型、预后也存在很大异质性。...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累及心脏最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是青少年猝死的常见原因,超过1400个位点的基因突变可能引起HCM。HCM不仅在基因上存在多样性,在临床表型、预后也存在很大异质性。部分HCM患者会出现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病事件,因此,HCM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危险分层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意义 心肌纤维化 MRI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心源性猝死 识别 心血管病事件
原文传递
四维血流定量测量法洛四联症患者矫正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可重复性与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喻诗琴 陆敏杰 +4 位作者 尹刚 杨新令 崔辰 陈秀玉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1-766,共6页
目的探究四维血流(4D-Flow)MRI技术定量测量法洛四联症(TOF)矫正术后患者肺动脉瓣反流的可重复性,以及与常规二维血流(2D-Flow)技术、超声心动图的一致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8月于我院接受MR检查的TOF矫正术后患者共21例,采用3.0 T... 目的探究四维血流(4D-Flow)MRI技术定量测量法洛四联症(TOF)矫正术后患者肺动脉瓣反流的可重复性,以及与常规二维血流(2D-Flow)技术、超声心动图的一致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8月于我院接受MR检查的TOF矫正术后患者共21例,采用3.0 T MR扫描仪,同时行2D-Flow及4D-Flow序列扫描,通过Circle CVI42工作站后处理分析图像,获得肺动脉瓣血流数据.所有患者于1周内行常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及Bland-Altman分析比较4D-Flow与2D-Flow的可重复性及一致性,MR与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反流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加权Kappa系数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反流分数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全部成功完成MR及超声检查.同一医师多次通过4D-Flow所测得的肺动脉前向血流体积、反向血流体积、反流分数ICC值分别为0.996、0.997、0.985(P值均<0.00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同医师通过4D-Flow测量同一患者肺动脉前向血流体积、反向血流体积、反流分数的ICC值分别为0.993、0.994、0.968(P值均<0.001),一致性较好.2D-Flow与4D-Flow测量前向血流体积、反向血流体积及反流分数一致性较好,ICC值分别为0.954、0.913、0.721(P值均<0.001).2D-Flow与4D-Flow所测得的反流分数转换为半定量结果后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加权Kappa系数分别为0.897(P<0.001)、0.710 (P=0.001).2D-Flow所测得反流分数与心功能参数的分析结果示右心室心指数(RVC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R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均与反流分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00、0.788、0.683、0.578、0.687(P值均<0.05).4D-Flow所测得反流分数与RVCI、RVEDVi、RVESVi、LVEDVi、左心室质量指数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06、0.685、0.534、0.459、0.633(P值均<0.05).结论 4D-Flow MRI技术能够再现TOF术后患者肺动脉血流形态学及动力学特征,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并且与传统2D-Flow及超声心动图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瓣反流 法洛四联症
原文传递
致心律失常性左心室心肌病的临床及MRI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国忠 赵世华 +8 位作者 陆敏杰 张岩 兰天 戴琳琳 黄静涵 宋雷 尹刚 段福建 殷小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起源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LVC)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方法2012年至今连续搜集我院ALVC患者10例(ALVC组),同期随机选取16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组)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特征。MR... 目的探讨左心室起源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LVC)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方法2012年至今连续搜集我院ALVC患者10例(ALVC组),同期随机选取16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组)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特征。MRI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电影序列及延迟强化序列,测量2组患者房室大小、左右心功能、脂肪及纤维替代情况。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以胸闷、憋气、心悸常见。ALVC组和ARVC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心室EF值及右心室EF值分别为(64.2±7.7)、(49.2±5.9)mm(t=5.551,P〈0.001),(113.9±24.0)、(69.2±30.0)ml/m^2(t=3.962,P〈0.001),(38.5±3.1)%、(56.0±8.4)%(t=-6.733,P〈0.001),(42.0±5.5)、(18.0±7.3)%(t=8.81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脂肪及纤维浸润方面,ALVC组左心室壁(包括室间隔)均有脂肪或纤维浸润,分别为11及14节段,而ARVC组均为0节段。结论左心室起源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临床表现类似ARVC,但心脏形态、功能及心肌病变部位不同,“一站式”MRI检查在左心室起源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障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MR特征追踪技术评估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术后心肌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淑娟 纪可姗 +6 位作者 喻诗琴 闫伟鹏 李睿 杨凯 王生伟 王水云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5-840,共6页
目的探讨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手术后基于心血管MR(CMR)特征追踪技术的应变改变以及影响术后全心应变的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 目的探讨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手术后基于心血管MR(CMR)特征追踪技术的应变改变以及影响术后全心应变的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27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CMR心脏电影扫描。应用特征追踪技术,分别计算出手术前后左心室全心、室间隔及侧壁的径向应变(RS)、周向应变(CS)及纵向应变(LS)。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比较。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全心应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全心LS、室间隔LS、侧壁RS、侧壁CS、侧壁LS分别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全心RS、全心CS、室间隔CS均较术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间隔RS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年龄(r=0.428,P=0.026)、术前最大室壁厚度(r=-0.587,P=0.001)均与术后全心RS存在线性相关;随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术前最大室壁厚度与术后全心RS(调整R^(2)值=0.287,P=0.002)可能存在关联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仅术前最大室壁厚度与术后全心CS(r=0.679,P<0.001)、术后全心LS(r=0.588,P=0.001)存在线性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室壁厚度与术后全心CS(调整R^(2)值=0.337,P=0.001)、术后全心LS(调整R^(2)值=0.281,P=0.003)可能存在关联性。结论外科手术后心肌的纵向应变及侧壁应变有所改善,但会减弱全心、室间隔的周向及径向应变功能。术前最大室壁厚度可能会影响术后全心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磁共振成像 手术 特征追踪 应变
原文传递
MR心肌应变技术在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喻诗琴 赵世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4-1228,共5页
心肌应变成像技术逐渐发展为一项优于射血分数,且能够更准确评估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改变的方法,在精准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本文就磁共振心肌应变技术在心肌梗死评估及预后方面的应用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心肌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