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优势与挑战 被引量:10
1
作者 贾杰 代解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3-8,共6页
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筛选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的深入,啮齿类动物与人类遗传背景、生理及代谢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啮齿类动物很难体现人类疾病的复杂症... 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筛选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的深入,啮齿类动物与人类遗传背景、生理及代谢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啮齿类动物很难体现人类疾病的复杂症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灵长类动物在进化上与人类更为接近,其生物学特性与人类非常相似,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灵长类动物遗传操作困难、研究周期长、成本高。树鼩是一种在进化上比啮齿类更为接近灵长类的小型哺乳动物,其神经功能障碍和感染性疾病等多个系统的关键因子和信号通路与人有保守和独特的特征,同时与灵长类动物比较,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研究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本文基于树鼩在生理代谢过程和组织解剖结构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动物模型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机构实验动物中心产学研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游丹 和占龙 +1 位作者 赵远 鲁帅尧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9期164-164,166,共2页
通过建设和完善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管理体制,提升了为生产、科研和教学技术服务的水平,发挥和利用其独特的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优势加强了与相关机构的科研合作,促进实验动物科技队伍和科技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在保证了研究所医... 通过建设和完善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管理体制,提升了为生产、科研和教学技术服务的水平,发挥和利用其独特的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优势加强了与相关机构的科研合作,促进实验动物科技队伍和科技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在保证了研究所医学科研、疫苗生产、检定和教学对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的需求同时,探索和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管理和运作体系,已成为一个集生产、科研、教学、技术服务和科研合作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机构 实验动物中心 产学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恒河猴月经周期异常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谢明学 赵宸 +7 位作者 颜宇宸 彭正华 李娇春 谭银珍 王学付 张朝武 杨武 赵远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7期1-6,12,共7页
目的以健康雌性育龄期恒河猴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宏基因组方法探讨雌性恒河猴月经周期异常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7只健康雌性恒河猴分为月经规律和不规律两组,分别采集两组实验猴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FP)、排卵期(o... 目的以健康雌性育龄期恒河猴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宏基因组方法探讨雌性恒河猴月经周期异常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7只健康雌性恒河猴分为月经规律和不规律两组,分别采集两组实验猴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FP)、排卵期(ovulatoryperiod,OP)和黄体期(lutealphase,LP)粪便样品,对16S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分析比较两组实验猴月经周期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在门水平,规律组和不规律组猕猴在卵泡期、黄体期和排卵期3个不同时期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要菌群,占比总和超过98%;在属水平以普雷沃菌属_9(Prevotella_9)、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_UCG-002)、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普雷沃菌属_2(Prevotella_2)、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瘤胃球菌_UCG-005(Ruminococcaceae_UCG-005)、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布劳特菌属(Blautia)、普雷沃菌属_NK3B31(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理研菌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为主;在黄体期规律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高于不规律组,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刚好相反。规律组3个阶段,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均高于不规律组(P<0.05)。结论月经周期规律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两组猕猴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为研究肠道细菌与排卵障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月经周期 肠道微生物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繁育幼年猕猴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和占龙 赵远 +4 位作者 鲁帅尧 禹文海 王俊斌 陈丽雄 鲁绍雄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人工繁育幼年猕猴的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数据库,为用其进行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弹簧秤、软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12月龄、24月龄的自繁猕猴... 目的分析人工繁育幼年猕猴的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数据库,为用其进行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弹簧秤、软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12月龄、24月龄的自繁猕猴的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2月龄雌雄之间体重、TP、TG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差异显著(0.01<P<0.05);24月龄雌雄之间胸围差异极显著(P<0.01),ALT差异显著(0.01<P<0.05);12月龄与24月龄之间生长性能各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生理生化指标HGB、MCV、MCH、MCHC、T-B、D-B、UA、AST、AKP、r-GT差异极显著(P<0.01),LDH差异显著(0.01<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部分指标在性别和年龄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用其进行实验时,既要注重性别,又要知道其准确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育 猕猴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N1流感病毒树鼩模型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金亮子 吴芳芳 +7 位作者 邓伟 奎秀莹 罕园园 孙晓梅 仝品芬 李娜 王喜军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目的建立H1N1流感病毒感染树鼩模型,探讨流感病毒动力学变化和在呼吸系统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3~3.5周岁成年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B组)和模型组(M组)各12只,使用H1N1流感病毒每只600μL... 目的建立H1N1流感病毒感染树鼩模型,探讨流感病毒动力学变化和在呼吸系统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3~3.5周岁成年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B组)和模型组(M组)各12只,使用H1N1流感病毒每只600μL(1×10^(6.8)TCID50/0.1 mL)经鼻腔感染M组树鼩,在-3~10 d期间每天早晨测量肛温,同时采集咽拭子、鼻拭子和血液样本测定病毒载量。并测定2、4、7 d血液中抗流感的中和抗体。2、3、5、10 d随机处死3只树鼩,采集鼻甲、气管、咽部和肺组织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取3、5、10 d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M组的树鼩表现为被毛蓬乱、食欲不振、运动迟缓、体温升高和鼻咽分泌物增加等临床症状;感染后1 d开始可以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载量,3 d血液中出现病毒载量;病理结果显示鼻甲、咽、气管和肺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树鼩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人类极为相似,所建立的流感树鼩模型对研究流感的发病机制与抗流感药物评价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H1N1 A/PR8/34病毒 树鼩 感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6型和B组1型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侯婧涵 段素琴 +9 位作者 徐鸿界 孙文亭 李明学 李艳艳 靳玮华 陈丽雄 刘权 赵远 杨凤梅 和占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目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 目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PBS方式造模。监测记录15 d内临床指标、生理指标、排毒情况,并在感染后第7天(D7)选取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病毒抗原与核酸检测。结果单独和混合感染的实验组地鼠均出现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WBC、NEUT、LYMPH结果提示病毒感染血象特征;咽拭子、粪便、血液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两种病毒核酸;粪便样品中能分离出两种病毒;脑等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表现及CVA6和CVB1病毒抗原蛋白和核酸的阳性共定位。结论经鼻腔同时滴注CVA6和CVB1混合液能够成功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复制出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疱疹、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病理损伤等,结果显示混合感染组相较于单独感染组病情更为严重,表现为临床症状加重、病毒复制增高以及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本研究为开展人类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金黄地鼠 混合感染 动物模型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柯萨奇病毒B组1型 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研究及性能评价
7
作者 余娜 谢天宏 +4 位作者 李华 戴永娟 岳磊 吴晋元 谢忠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3期142-146,186,共6页
目的通过制备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抗原检测试剂盒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为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快速检测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胶体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标记Rabbit anti-G1P[8]Ab1,将Goat anti-G1P[... 目的通过制备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抗原检测试剂盒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为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快速检测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胶体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标记Rabbit anti-G1P[8]Ab1,将Goat anti-G1P[8]Ab2及Goat Anti-Rabbit IgG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膜(nitrocellulose membrane,NC膜)的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上,将吸水纸、NC膜、结合垫、样品垫依次组装到PVC底板上,切割成3.75毫米/条,安装到适配卡壳,即制成RVA抗原检测试剂盒;采用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国家参考品(简称“国家参考品”)和本室制备企业参考品,分别对试剂盒敏感度、特异性、包容性、高剂量钩状效应、稳定性、重复性等性能进行考察,同时用同类产品对比评价。结果敏感度:用国家参考品L考察,最低检出限为1∶128倍稀释,相当于企业参考品最低检出限浓度1×10^(4)pfu/ml或2344copies/ml的病毒含量水平,且与同类商品化产品比较,敏感度高8倍左右;特异性:本试剂盒与10种临床常见腹泻致病病原体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包容性:本试剂盒能同时检测G1~G4、G8、G9等多种不同血清型RVA;重复性:本试剂盒重复性检测考察,条带颜色均一,一致性较好;高剂量钩状效应:在1×10^(7)pfu/ml范围内不存在高剂量钩状效应;热加速稳定性:分别在37℃、50℃条件下保存14天,试剂盒检测条带清晰且均匀。结论本研究制备了性能良好的RVA抗原检测试剂盒,适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流行病学研究及疫苗毒株筛选等多方面快速检测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免疫胶体金技术 性能评价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民族遗传资源研究中“知情同意”的问题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艳梅 黄小琴 褚嘉祐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7,20,共3页
人类遗传资源是从事生物学、医学研究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资源。中国不同民族遗传资源是中国最有特色的研究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民族遗传资源研究项目的开展,应当重视不同民族人类遗传资源领域研究工作中"知情同意"问题。
关键词 人类遗传资源 不同民族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恒河婴猴模型对肠道病毒71型传播感染特征的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晶晶 李薇 +10 位作者 赵红玲 刘龙丁 唐东红 杨丽仙 董承红 纳锐雄 王丽春 张莹 梁燕 廖芸 李琦涵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3期133-138,共6页
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肠道病毒71型(EV71)从恒河婴猴的感染个体向其他未感染个体传播的可能性及相关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喷雾形式经呼吸道感染1~2月龄恒河婴猴(A组);在观察临床症状同时,于感染后第7天,取该组动... 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肠道病毒71型(EV71)从恒河婴猴的感染个体向其他未感染个体传播的可能性及相关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喷雾形式经呼吸道感染1~2月龄恒河婴猴(A组);在观察临床症状同时,于感染后第7天,取该组动物粪便处理后,将上清液以喷雾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婴猴个体(B组),随后对该次代感染个体进行同样临床观察;并对哺乳B组婴猴的母猴(C组)也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同时,将A组动物粪便处理后的上清液经血液感染的婴猴作为对照。分析临床症状,血液、粪便及咽拭子病毒载量,中和抗体效价,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提示,恒河婴猴作为EV71感染动物模型,能反映病毒在个体间传播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依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推断,EV71在易感人群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同时,病毒也可从低龄个体向成年个体传播。这些资料为进一步探讨EV71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恒河猴 传播 感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树鼩与人工饲养树鼩消化道不同部位微生物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艳艳 杨凤梅 +7 位作者 王俊斌 陈丽雄 段素琴 杨亚平 刘雨 和占龙 马进 赵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5,共10页
目的以树鼩为研究模型,探讨野生树鼩与人工繁育树鼩不同肠段的菌群组成。方法分别收集3只健康野生及人工繁育树鼩七个胃肠段样本,提取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分析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不... 目的以树鼩为研究模型,探讨野生树鼩与人工繁育树鼩不同肠段的菌群组成。方法分别收集3只健康野生及人工繁育树鼩七个胃肠段样本,提取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分析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不同肠段Alpha指数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生组与人工繁育组树鼩在盲肠和胃Shann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与人工繁育组各肠段微生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门水平上,野生组直肠、结肠、盲肠及胃四个部位中Firmicu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组(P<0.05);人工繁育组直肠、结肠、盲肠及回肠内Spirochae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直肠内Bacteroide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组(P<0.05);属水平上,野生组明显高于人工繁育组的主要菌属为:回肠、空肠和胃内的Weissella菌属,直肠内的Bacteroides菌属以及回肠段内的Lactococcus菌属;人工繁育组明显高于野生组的主要菌属为:直肠、结肠、盲肠及回肠内的Brachyspira属,盲肠和胃内的Prevotella9菌属,盲肠和空肠内的Streptococcus属以及回肠中的Lactobacillus菌属。不同肠段菌群功能基因预测显示两组共有5个解剖部位17个基因类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树鼩与人工繁育树鼩各肠段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各肠段细菌功能差异较大,且与其生理功能、饮食结构有一定关联;在肠道菌群研究中,应充分考虑粪便样品微生物的组成是否能够完全代表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树鼩 16SrRNA测序 肠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树鼩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调控网络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杰 黎晓慧 +5 位作者 黄鑫 李明学 施梅言 邱丹丹 仝品芬 代解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7,共11页
筛选树鼩真菌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信使RNA(mRNA),分析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为阐明真菌性角膜炎的免疫机制及筛选其抗真菌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线索。通过茄病镰刀菌液显微注射至树鼩角膜基... 筛选树鼩真菌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信使RNA(mRNA),分析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为阐明真菌性角膜炎的免疫机制及筛选其抗真菌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线索。通过茄病镰刀菌液显微注射至树鼩角膜基质,诱导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生;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茄病镰刀菌感染树鼩第7天、14天和30天的角膜组织miRNA和mRNA表达谱,以自身未感染的眼角膜为对照;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与差异表达mRNAs取交集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最后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茄病镰刀菌感染树鼩角膜第7天、14天和30天,分别有78、56、41个mRNAs和70、63、20个miRNAs显著性差异表达,其中有29个mRNAs和14个miRNAs在感染第7天、14天和30天均显著性差异表达,Has-miR-214-3p和Has-miR-149-5p处于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显著性差异表达的mRNAs和miRNAs靶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涉及Toll-like受体、NOD-like受体、NF-kB和TNF信号通路。研究结果明确了树鼩真菌性角膜炎存在mi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谱,Has-miR-214-3p、Has-miR-149-5p与树鼩真菌性角膜炎相关,可作为真菌性角膜炎发生和预后评价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真菌性角膜炎 MICRORNA 基因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训体系的构建
12
作者 杨梦莉 董荫良 +2 位作者 龙海亭 高家红 匡德宣 《生物医学》 2024年第3期511-515,共5页
动物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新发突发烈性动物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研究实验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危险系数大。为了保护进入其中从事病原体研究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不被感染、外界环境不受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科学研究质量和效果,提高... 动物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新发突发烈性动物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研究实验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危险系数大。为了保护进入其中从事病原体研究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不被感染、外界环境不受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科学研究质量和效果,提高生物安全专业水平,维护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对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岗位培训。本文将目前国内动物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与“互联网 + 职业技能培训”技术结合,采用“线上 + 线下”培训方式,探索构建了生物安全人员培训体系新模式,为动物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培训提供一个参考与借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互联网 “线上 + 线下”培训模式 培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院所历史文化纪念基地助力文化资源传承的探讨——以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历史文化纪念基地为例
13
作者 吴俊 颜宇宸 +4 位作者 李婵婵 陈瑜娜 陈晨 赵远 游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3期68-72,共5页
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占据关键位置,尤其在科研院所更显重要。科研院所不仅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还承载着科学精神、道德及思维方法的传承。该文旨在探讨科研院所如何通过打造历史文化纪念基地,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 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占据关键位置,尤其在科研院所更显重要。科研院所不仅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还承载着科学精神、道德及思维方法的传承。该文旨在探讨科研院所如何通过打造历史文化纪念基地,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文章以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历史文化纪念基地为例,通过历史展示平台、编写历史资料、数字化保护、文化交流与跨学科合作、基地传承文化资源的效果评估等多种方式,探讨打造历史文化纪念基地对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以期为有效保护科研史料、增强科普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数字技术实现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利用、推动科研文化的内外互动和发展等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院所 历史文化 纪念基地 文化资源 文化传承 脊髓灰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背部肌肉植入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的体内生物学性能
14
作者 蒋学泉 张文云 +3 位作者 李娜 何武书 和丽佳 袁艳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2,共7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的体内生物学性能。方法 选用树鼩15只,雌雄不限,每只背部肌肉均植入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Bio-Oss骨粉、ATLANTIK人工骨、国产金世植骨灵人工骨,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 目的 初步探讨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的体内生物学性能。方法 选用树鼩15只,雌雄不限,每只背部肌肉均植入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Bio-Oss骨粉、ATLANTIK人工骨、国产金世植骨灵人工骨,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动物大体观察及手术部位观察,4周、8周、12周每次随机抽取4只动物处死,进行埋植部位肌肉组织病理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及钙含量测定。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HAPw/n-ZnO组与各对照组肌间质内均可见钙化灶,实验组肌肉可见炎症细胞明显聚集;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与各对照组植入材料周边均可见绿染的胶原纤维;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测定实验组与金世植骨灵组及Bio-Oss骨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世植骨灵组及Bio-Oss骨粉组优于实验组,与ATLANTIK人工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在植入树鼩背部肌肉后有成骨活性但未异位成骨,且引起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w/n-ZnO复合材料 异位成骨 生物活性 炎症反应 树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角膜基质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在病毒感染性方面的研究
15
作者 丁相荣 陈柳 +6 位作者 霍姝汭 杞梦迪 刘欣 王文广 李娜 代解杰 陆彩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0-619,共10页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50代以上进行形态学...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50代以上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40代细胞形态进行比较,波形蛋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鉴定、核型鉴定、细胞增殖曲线测定。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McKrae株)、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在该细胞上进行病毒感染实验。结果传至50代以上的树鼩永生化CSCs呈梭形,细胞形态结构与40代相比仍较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表达阳性。增殖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4~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原代细胞核型的染色体数稳定为62条,而永生化细胞第21、56代突变为64条且保持稳定。病毒感染实验显示:树鼩永生化CSCs对HSV-1(McKrae株)、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H1N1(PR8株)病毒敏感,产生较高感染滴度,分别为1.32×105、5.62×106、2.69×107、7.76×104CCID50/mL。结论成功建立了树鼩永生化CSCs细胞系,提示该细胞系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眼角膜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角膜基质细胞 永生化 病毒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组1型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咏洁 和占龙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158-161,73,共5页
柯萨奇病毒B组1型(coxsakievirus B1,CVB1)能引起人类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新生儿全身感染等多种疾病,幼儿感染后病情较重甚至引发死亡,而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及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建立并开展相关动物模型研究对CVB1感染后的机... 柯萨奇病毒B组1型(coxsakievirus B1,CVB1)能引起人类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新生儿全身感染等多种疾病,幼儿感染后病情较重甚至引发死亡,而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及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建立并开展相关动物模型研究对CVB1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病毒毒力机制、药物疫苗研发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部分依据。本文通过对CVB1病毒感染构建的不同动物模型进行总结,以期望为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1型 动物模型 疫苗及药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LP检测在犬肿瘤预后诊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陈丽玲 陈丽雄 +3 位作者 郭艳 姚璐 徐彦琼 刘汝文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ALP测定对犬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集的犬肿瘤病例共20例,分病患(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根据视诊、触诊,采用微纳芯全自动动物生化仪测定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再结合X射线透视... [目的]探讨血清中ALP测定对犬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集的犬肿瘤病例共20例,分病患(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根据视诊、触诊,采用微纳芯全自动动物生化仪测定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再结合X射线透视图分析肿瘤部位和游离状态。[结果]试验组血清ALP的含量比对照组高4~5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射线透视图显示游离程度不高,粘黏深度不清,肿瘤转移严重,疑似恶性肿瘤,并且预后不良。[结论]犬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中,血清ALP的检测有较强的诊断价值,可在小动物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ALP 肿瘤 宠物犬 预后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个不同地域藏族群体线粒体ATP6、ATP8和Cyt b基因的比较:探查自然选择在基因组的印记 被引量:9
18
作者 顾明亮 汪业军 +2 位作者 史磊 张永彪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具有区别于核基因组的诸多特性(例如缺乏重组等),在人类进化历史的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文章通过对3个不同地域藏族群体线粒体基因组的ATP6、ATP8和Cytb基因约2kb区域的测序研究发现:随...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具有区别于核基因组的诸多特性(例如缺乏重组等),在人类进化历史的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文章通过对3个不同地域藏族群体线粒体基因组的ATP6、ATP8和Cytb基因约2kb区域的测序研究发现:随着海拔的增加,3个基因的全序列、ATP6和ATP8基因逐渐偏离中性模式,但未呈现显著性差异;随着海拔的降低,Cytb基因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逐渐增大;ATP6基因可能存在适应性选择,并且随着海拔的增高呈现出适应性选择增强的趋势;选择的主要因素应该是该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即不同的地理环境具有直接的选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群体 线粒体基因 ATP6 ATP8 CYT b 自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ton X-114液相分离法去除流感单价病毒原液中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秋香 毕湖冰 +6 位作者 张新文 高菁霞 蔡玮 刘泽 姚忠萍 姜述德 李映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8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Triton X-114液相分离法去除流感单价病毒原液中内毒素的效果。方法用终浓度为1、2、3%Triton X-114抽提、液相分离法去除流感单价病毒原液中的内毒素;用鲎试剂凝胶法检测去除前后内毒素含量、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红细胞凝... 目的探讨Triton X-114液相分离法去除流感单价病毒原液中内毒素的效果。方法用终浓度为1、2、3%Triton X-114抽提、液相分离法去除流感单价病毒原液中的内毒素;用鲎试剂凝胶法检测去除前后内毒素含量、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血凝效价、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凝素含量等。结果通过3轮抽提,Triton X-114能够将单价病毒原液中内毒素水平降至低于0.25EU/mL,去除率达到99.9%,蛋白质回收率为85.11%,血凝效价保持不变,血凝素含量几乎无变化。以1%Triton X-114去除流感单价病毒原液中内毒素效果最好。结论Triton X-114液相分离法可有效去除流感病毒原液中的内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单价病毒原液 内毒素 TRITON X-1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忠平 龙润乡 +6 位作者 李华 陈洪波 宋霞 黄铠 洪超 杨蓉 白惠珠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建立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测方法。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试剂对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及效力试验参比进行检测,以检测OD值为反应指标,用生物检定双平行线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待检疫苗对应于效力参比品的相对... 目的建立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测方法。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试剂对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及效力试验参比进行检测,以检测OD值为反应指标,用生物检定双平行线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待检疫苗对应于效力参比品的相对效力(R值)。结果样品HAAg含量与检测OD值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2≥0.97,适用于建立双平行线检定方法;通过对3批样品3人次检测结果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可靠性,回归、偏离平行、二次曲线、反二次曲线4个指标全部通过了验证;用所建立的体外相对效力试验检测法对32批次甲肝灭活疫苗进行检测,结果与小鼠体内效力检测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均能反映疫苗相对效力,两种方法检测相对效力(R值)之间无明显差别(t=1.0354,P=0.3045)。结论所建立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试验是一种灵敏、特异、方便、快捷的效力测定方法,可应用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效力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 效力 抗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