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医学教育题库建设及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强 周雅轩 吴东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324-1327,共4页
题库建设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的临床教学考核题库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考核与临床的不协调、题库更新的不连贯、命题与学生学习阶段的不配适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索了翻转课堂衔接学生自主命题的教学模式,并分析了... 题库建设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的临床教学考核题库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考核与临床的不协调、题库更新的不连贯、命题与学生学习阶段的不配适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索了翻转课堂衔接学生自主命题的教学模式,并分析了翻转课堂应用于题库建设的优势。二者的衔接可以有效建立题库定期更新机制,改善当前医学教育中的题库建设问题,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考核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翻转课堂 自主命题 题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克罗恩病诊治指南(2023年·广州)》解读
2
作者 李玥 钱家鸣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13-617,共5页
《中国克罗恩病诊治指南(2023年·广州)》(以下简称2023年诊治指南)已于2024年2月于《中华消化杂志》[1]《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刊出,与《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2]的发布相隔5年。不难看出,伴随炎症性... 《中国克罗恩病诊治指南(2023年·广州)》(以下简称2023年诊治指南)已于2024年2月于《中华消化杂志》[1]《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刊出,与《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2]的发布相隔5年。不难看出,伴随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诊断水平、治疗理念和策略、新型药物的不断更迭,我国在IBD领域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水平日新月异,伴随国内外研究证据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消化杂志 克罗恩病 炎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共识意见 诊断水平 新型药物 INFLAMMAT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琦璞 柏小寅 +4 位作者 徐天铭 唐颢 郑威扬 李骥 李景南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5月~2021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7例原发小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7例(52.7%)、女150例(7.3%),中位起病年龄55(46,63)岁,中位病程90(30,365)天...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5月~2021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7例原发小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7例(52.7%)、女150例(7.3%),中位起病年龄55(46,63)岁,中位病程90(30,365)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小肠间质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中,小肠间质瘤位于十二指肠112例(35.3%)、空肠113例(35.6%)和回肠92例(29.0%);肿瘤中位直径5.2(3.0,8.0)cm;10.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46.4%)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是腹痛(21.1%)、体重下降(15.1%)、腹胀(7.3%)、腹部包块(6.6%);并发症包括肠梗阻(5.4%)、间质瘤内出血(4.4%)、肠穿孔(1.3%),23.7%患者无症状。病程长、TNM分期为T2和T3期是小肠间质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诊断间质瘤同期诊断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家族史、腹痛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小肠间质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于病程长、TNM分期为T2和T3期小肠间质瘤患者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心理测评量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评估 被引量:58
4
作者 刘芳宜 朱丽明 +5 位作者 方秀才 常敏 陈卫 王智凤 史丽丽 徐涛 《胃肠病学》 201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客观评估FD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理解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机制、指导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客观评估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Zung焦虑/抑郁自评...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客观评估FD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理解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机制、指导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客观评估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和罗马Ⅲ心理社会警报问卷(RPAQ)对F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检出一致性。方法:纳入2008年11月~2010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同时接受HAMA、HAMD他评以及SAS、SDS和RPAQ自评。结果:共纳入134例FD患者。HAMA对FD患者焦虑检出率为72.4%,明显高于SAS(24.6%)和RPAQ(31.3%)(P〈0.05);HAMD对FD患者抑郁检出率为47.0%,与SDS无明显差异(44.0%,P〉0.05),但明显高于RPAQ(20.9%,P〈0.05)。SDS与HAMD检出结果的总符合率为73.1%。HAMA/HAMD较SAS/SDS、RPAQ更易检出重度FD患者合并的焦虑和抑郁;SAS和RPAQ漏检约半数FD患者合并的中重度焦虑。结论:HAMA/HAMD较SAS/SDS、RPAQ更易发现FD患者合并的焦虑、抑郁状态,其检出率差异可能与量表不同的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量表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头颈部肿瘤晚期患者在缓和医疗理念下多学科协作照护模式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娜 沙蕊 +3 位作者 戴晓艳 刘红菊 余立江 徐天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为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提供在缓和医疗理念下的多学科协作照护模式。让患者在临终阶段能以更舒适、有尊严的方式离去,让患者家属减少遗憾,减轻哀伤。
关键词 缓和医疗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湘 马也 +3 位作者 蒋青伟 徐强 游燕 徐天铭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60-463,共4页
目的 探索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D-NEN)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D-NEN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 目的 探索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D-NEN)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D-NEN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D-NEN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 38例D-NEN患者病理分级均为G1或G2级,临床分期Ⅰ~Ⅳ期分别为13例、9例、9例和7例。中位随访33.0(13.0,55.0)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死亡,8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脏转移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435.5均与D-NEN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SII(≥435.5)是D-NE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D-NEN临床病理特点异质性高,SII可能是其潜在的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ATCG2基因突变相关内脏肌病1例
7
作者 刘育豪 张悦怡 +3 位作者 柏小寅 陈洋 周炜洵 李晓青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一例内脏肌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详细收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复核手术病理,送检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通过一代测序完善突变位点的家系验证。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幼儿期起病,临床表... 目的探讨一例内脏肌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详细收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复核手术病理,送检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通过一代测序完善突变位点的家系验证。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幼儿期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不全肠梗阻,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多次行胃肠切除手术。术后肠梗阻症状可短暂缓解。但末次手术后逐渐出现严重腹泻、黏液血便及营养不良。评估考虑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继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肠道机会性感染,予抗感染、肠内要素饮食等对症治疗后好转。进一步完善病理会诊及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明确诊断为ATCG2 R148L基因突变相关内脏肌病。结论对起病早、常规治疗反应差的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可完善基因检测。遗传性内脏肌病患者易合并肠道机会性感染,应关注并发症的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假性肠梗阻 肠道机会性感染 内脏肌病 先天性巨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者情绪和睡眠状况调查 被引量:29
8
作者 辛海威 朱丽明 +5 位作者 方秀才 费贵军 姚方 王莉瑛 孙晓红 柯美云 《胃肠病学》 2012年第2期87-90,共4页
背景:我国一般人群功能性便秘(FC)患病率较高,便秘症状持续存在可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目的:调查FC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状况,分析两者与便秘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符合罗马Ⅲ标准和研究要求的FC患者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便秘... 背景:我国一般人群功能性便秘(FC)患病率较高,便秘症状持续存在可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目的:调查FC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状况,分析两者与便秘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符合罗马Ⅲ标准和研究要求的FC患者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便秘症状、情绪和睡眠状况、便秘与情绪、睡眠的关系、便秘诊治情况以及患者对便秘不良影响的自我评价等。结果:有效问卷为228份。近3个月内,60.5%的患者感到情绪紧张,61.4%感到情绪沮丧,经常或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情绪紧张和(或)沮丧,即合并情绪异常者占39.9%;52.6%的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在合并情绪异常和睡眠障碍者中,多数患者便秘先于情绪异常和睡眠障碍出现;合并情绪异常的重度便秘患者就诊次数较无情绪异常者显著增加(3.92对2.57,P=0.013);情绪异常和睡眠障碍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P=0.286)。重度便秘患者中认为便秘对日常生活、健康状况等产生明显影响者的比例较高。结论:FC患者常合并情绪异常和睡眠障碍,便秘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合并情绪异常可增加重度便秘患者的就诊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心理学 情绪 睡眠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维达 方秀才 +4 位作者 朱丽明 费贵军 吴东 王智凤 柯美云 《胃肠病学》 201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相关。目的:调查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饮食因素,了解饮食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以探讨IBS患者自行饮食调整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IBS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的关系以及症状...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相关。目的:调查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饮食因素,了解饮食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以探讨IBS患者自行饮食调整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IBS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的关系以及症状发作时的应对策略。结果:共纳入58例IBS患者,其中腹泻型IBS(IBS-D)占84.5%。每例患者有(5.50±3.37)个食物诱因,最常见的10种诱发和(或)加重IBS症状的食物为冷食(66.7%)、辛辣饮食(61.1%)、生食(53.7%)、油腻饮食(53.7%)、奶制品(不包括酸奶)(37.0%)、水果(33.3%)、酒(29.6%)、葱或韭菜(24.1%)、肉类(22.2%)和酸奶(16.7%)。IBS患者缓解症状最常用的手段为选择性食物剔除(55.2%),其中最常被剔除的食物/饮食习惯是辛辣饮食(79.5%),其次是冷食(77.3%)、生食(65.9%)、油腻饮食(56.8%)、肉类(31.8%)和奶制品(27.3%)。结论:IBS症状的发作和缓解与饮食密切相关,了解IBS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的关系,对制定IBS患者的饮食调整策略,有效防治IBS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 生活方式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对小鼠噁唑酮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苗政 钱家鸣 +2 位作者 李景南 杨晓鸥 唐晓艳 《胃肠病学》 2012年第8期457-461,共5页
背景: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现有治疗尚存在不足,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小鼠(?)唑酮(OXZ)结肠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康复新液组、高浓度康复... 背景: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现有治疗尚存在不足,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小鼠(?)唑酮(OXZ)结肠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康复新液组、高浓度康复新液组、激素组,以OXZ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分别于灌肠后第3、8、13 d处死小鼠。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含量。结果:灌肠后第3、13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I、结肠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MPO、IL-4、TNF-α、NF-κB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IFN-γ含量无明显差异。灌肠后第8、13 d,给予康复新液和高浓度康复新液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IFN-γ含量无明显差异。灌肠后第8 d,激素组仅大体评分和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可使OXZ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明显减轻,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肠道异常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抑制NF-κB转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康复新液 恶唑酮 过氧化物酶 细胞因子类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蓓 戴张晗 +3 位作者 吕红 王鸥 杨红 钱家鸣 《胃肠病学》 2012年第11期655-659,共5页
背景:维生素D(VitD)对炎症性肠病(IBD)的免疫调节作用日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VitD3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6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TNBS组、5-ASA组、不同剂量VitD3组及其联合5-ASA组、活性VitD3... 背景:维生素D(VitD)对炎症性肠病(IBD)的免疫调节作用日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VitD3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6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TNBS组、5-ASA组、不同剂量VitD3组及其联合5-ASA组、活性VitD3组及其联合5-ASA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10组以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造模后24 h,各组以不同药物灌胃进行干预。造模第10 d处死大鼠,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RT-PCR法检测T-bet、GATA-3 mRNA表达。测定血钙和血肌酐水平以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与TNBS组相比,单次和连续大剂量VitD3联合5-ASA组大体损伤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各药物干预组MPO活性均明显下降(P<0.001),T-bet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5-ASA组、连续大剂量VitD3组GATA-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连续大剂量VitD3组及其联合5-ASA组大鼠出现高钙血症,且连续大剂量VitD3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VitD3可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减轻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硝基苯磺酸 结肠炎 维生素D T—bet GATA3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移位致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1例
12
作者 常敏 方秀才 +1 位作者 费贵军 范光升 《胃肠病学》 201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病例:患者女,42岁,因"反复排便前腹痛伴腹泻3年,加重1年"于2010年1月7日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近3年来反复出现排便前脐周痛,伴便意和排便急迫感,解稀糊样便,2~3次/d,腹痛多于便后10 min内明显减... 病例:患者女,42岁,因"反复排便前腹痛伴腹泻3年,加重1年"于2010年1月7日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近3年来反复出现排便前脐周痛,伴便意和排便急迫感,解稀糊样便,2~3次/d,腹痛多于便后10 min内明显减轻,症状多持续数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宫内节育器移位 症状 初步诊断 消化科 脐周痛 患者 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相关蛋白2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甜甜 肖雨 +9 位作者 白春梅 李乃适 陈洁 赵大春 宋玉立 金凯舟 朱丽明 于润 虞先濬 陈原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32-538,共7页
目的:探索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与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在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 目的:探索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与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在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和Cedars-Sinai医学中心(洛杉矶)193例患者的193个原发肿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193例、120例PNETs组织中MAP2、MAP1B的表达,随后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AP2和MAP1B在PNET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6%(88/193)和64.2%(77/120)。MAP2表达阳性的患者的总生存好于阴性患者(P=0.012)。另外,MAP2阳性Ⅱ、Ⅲ期患者的总生存也优于阴性者(P=0.017)。然而,MAP1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总生存、无病生存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AP2为潜在的预测PNETs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蛋白2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法替布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继发肾脏淀粉样变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昭诗 张桂芝 +5 位作者 周佳鑫 彭琳一 陈华 张文 曾小峰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88-491,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轴骨和外周关节,亦可出现关节外脏器受累,如消化道、皮肤、眼等。继发肾脏淀粉样变为其罕见表现,可见于长病程,炎症控制不佳的患者,预后不佳。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疾病 肾脏淀粉样变 中轴骨 外周关节 托法 长病程 雷公藤多苷 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DNMT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ppENK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卜淑蕊 钱家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DNMT1基因的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前脑啡肽原(preproen-kephalin,ppENK)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对DNMT1的Stealth核糖核苷酸干扰(siRNA)胰腺癌细胞,观察DN-MT1信使核糖核酸(mR...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DNMT1基因的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前脑啡肽原(preproen-kephalin,ppENK)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对DNMT1的Stealth核糖核苷酸干扰(siRNA)胰腺癌细胞,观察DN-MT1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DNMT1蛋白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反应(MSP)检测不同处理组ppENK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Stealth RNAi转染到胰腺癌细胞Panc-1中48 h后,siRNA-3转染组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比率分别为0.116和32.9%,与空白对照组(0.352,100%)、脂质体对照组(0.346,98.2%)、RNAi阴性对照组(0.339,9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7 E4,P=0.000 1),转染组的mRNA相对抑制率为67.1%。siRNA-3转染组DNMT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比率分别为0.179和32.9%,与空白对照组(0.547,100%)、脂质体对照组(0.520,95%)、RNAi阴性对照组(0.535,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5 E5,P=0.000 1)。于100 bp和96 bp处可见ppENK基因特异性条带,呈现部分去甲基化状态的特点。结论 DNMT1靶向的Stealth RNA瞬时转染到胰腺癌细胞Panc-1中可明显沉默DNMT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逆转抑癌基因ppENK的高甲基化状态,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RNA干扰 甲基化转移酶1 前脑啡肽原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肠病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尤丽丽 杨丽潇 +4 位作者 王思瑶 钱娜 卢敏 宋萌 关玉霞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7期1127-1133,共7页
目的构建炎性肠病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360例炎性肠病患者为样本,根据衰弱筛查量表(FS)评估结果分为衰弱和无衰弱2类,收集并比较2类... 目的构建炎性肠病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360例炎性肠病患者为样本,根据衰弱筛查量表(FS)评估结果分为衰弱和无衰弱2类,收集并比较2类患者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等的差异。使用随机数字法以8∶2的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 χ^(2)检验预测模型拟合效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约登指数,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结果炎性肠病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6.6%。年龄大(OR=1.041)、消瘦(OR=10.135)、每月锻炼数次(OR=0.345)、疾病类型为溃疡性结肠炎(OR=2.952)、生活质量(OR=0.979)、家庭关怀度(OR=1.629)、抑郁(OR=1.194)和睡眠障碍(OR=1.158)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1.594,P=0.991,AUC=0.934(95%CI:0.901~0.966),最大约登指数为0.728,最佳临界值为0.128,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81.8%。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2.6%,正确率为91.5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评估炎性肠病患者衰弱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衰弱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白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7
作者 闫夏晓 吴东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血管炎,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和皮肤损伤为特征,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累及胃肠道的BS称为肠白塞综合征,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肠白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血管炎,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和皮肤损伤为特征,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累及胃肠道的BS称为肠白塞综合征,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肠白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多项研究聚焦于BS患者的肠道受累群体,发现多种基因与BS肠道受累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异常,受累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及免疫屏障功能受损。本文从遗传易感、免疫异常和肠道稳态失调三个方面对肠白塞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综合征 肠白塞综合征 遗传易感 免疫异常 肠道稳态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西安)》治疗部分解读
18
作者 杨红 钱家鸣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70-673,共4页
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增长速率较快,提高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非常必要。自1993年以来,我国连续制定了多个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共识意见,从治疗目标、原则、药物应用等多方面进行阐述。2023年再次进行了共识意见的修订... 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增长速率较快,提高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非常必要。自1993年以来,我国连续制定了多个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共识意见,从治疗目标、原则、药物应用等多方面进行阐述。2023年再次进行了共识意见的修订,并根据牛津分级,对循证证据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形成了我国第1版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本文就指南的治疗部分进行解读,并与2018年共识的治疗部分进行比较,帮助临床医生加深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基本原则和进展的认识,规范临床行为,并能落实到临床实践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指南 药物管理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治疗过程中发生致命性机会性感染1例
19
作者 李亚坤 谭蓓 +5 位作者 秦岭 范思远 郭小贝 赵静 王孟昭 徐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已在肺癌中广泛应用,ICI在提高患者总生存期的同时,会导致一系列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重症irAE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治疗。糖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已在肺癌中广泛应用,ICI在提高患者总生存期的同时,会导致一系列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重症irAE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需高度警惕机会性感染。本文报道1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出现重度ICI相关结肠炎,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过程中发生血行播散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曲霉病,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在处理irAE时对机会性感染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性感染 分枝杆菌感染 英夫利西单抗 血行播散性结核 糖皮质激素 肺曲霉病 生物制剂 临床医生
原文传递
第595例口眼干—消瘦—胸闷气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20
作者 龚亮 徐鹤淼 +3 位作者 何昆 陈博 吴东 蒋青伟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4-847,共4页
本文报道1例58岁男性患者,因"口干、眼干、消瘦半年余"于2016年8月4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以口干、眼干起病,伴体重进行性下降,多系统受累:消化系统突出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胃黏膜粗糙、浅溃疡,肠壁增厚;呼吸系统表现... 本文报道1例58岁男性患者,因"口干、眼干、消瘦半年余"于2016年8月4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以口干、眼干起病,伴体重进行性下降,多系统受累:消化系统突出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胃黏膜粗糙、浅溃疡,肠壁增厚;呼吸系统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磨玻璃结节、斑片影;血液系统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主要位于纵隔、腹膜后、胰周、胃周,伴持续M蛋白阳性;其他系统如腮腺、颌下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受累。考虑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但足量激素治疗效果欠佳;最终通过重复胃黏膜活检和多学科诊疗,证实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2018年7月27日开始规律行R-CHOP方案(美罗华、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辛和泼尼松)化疗,患者病情好转并稳定,日常生活无受限。随访至2024年10月5日,患者偶有活动后胸闷和乏力,无口、眼干等其他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口眼干 消瘦 胸闷气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