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摆位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跃平 刘新帆 +1 位作者 李晔雄 李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为盆腔肿瘤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时CTV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接受放疗的直肠癌病例3例和前列腺癌病例2例,均为男性,行俯卧位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每例病例治疗时身下垫有孔泡沫板,连续5 d摆...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为盆腔肿瘤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时CTV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接受放疗的直肠癌病例3例和前列腺癌病例2例,均为男性,行俯卧位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每例病例治疗时身下垫有孔泡沫板,连续5 d摆位照射,每次摆位时在患者体表固定点粘贴定位金点,热塑成型固定膜固定,加速器机头插入与治疗中心一致的定位“+”字刻度板,照射正侧位治疗验证片各1张,共计摆位25次,照射治疗验证片50张。以第1次摆位片为标准,计算前后、头尾、左右方向摆位误差。结果5例病例25次摆位误差,人与人间以及次与次间均存在一定差别。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平均值为(0.98±0.68)cm,有9次摆位误差≥1 cm,占测算次数的45%,其中2次误差≥2 cm;头尾方向摆位误差为[(0.50~0.70)±0.45]cm,正位测定误差小于侧位,分别为(0.51±0.46)、(0.70±0.45)cm,正位和侧位分别有4次和7次摆位误差≥1 cm;左右方向误差最小,为(0.37±0.28)cm,仅1次误差≥1 cm。结论在三维适形技术放疗盆腔肿瘤时.左右方向摆位误差最小,头尾方向居中,前后方向最大;CTV外放PTV应考虑左右方向0.5 cm,头尾方向1.0 cm,前后方向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乳腺癌五种照射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金大伟 戴建荣 +3 位作者 余子豪 惠周光 王淑莲 耿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比较五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和调强五野照射技术。随机选择5... 目的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比较五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和调强五野照射技术。随机选择5位乳腺癌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上述五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46Gy/2Gy/23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他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结果五种技术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优劣:3D和调强技术比常规技术有改善趋势。但所有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951)。3D技术和野中野技术各项指标值都基本相同。5野调强靶区剂量均匀度最佳。五种技术保护正常组织的效果:3D技术在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都优于常规技术。调强技术使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区体积降低,低剂量区增加。但使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受照剂量略有增加。5野调强使正常组织受低剂量照射的范围显著增加。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在常规技术已达到较好疗效情况下,仍需要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晚期并发症而努力。3DCRT技术在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同时,肺和心脏受照体积和受照剂量均低于常规技术;其计划时间和治疗时间与常规技术相近,因而可认为3DCRT是目前取代常规切线照射技术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适形 调强 野中野 常规切线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在肿瘤放疗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建忠 罗京伟 徐国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7-269,共3页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60%。70%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影响放疗疗效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不同肿瘤中也多不相同,而贫血对疗效的影响在多数临床研究中持肯定结论。早年,人们...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60%。70%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影响放疗疗效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不同肿瘤中也多不相同,而贫血对疗效的影响在多数临床研究中持肯定结论。早年,人们通过输血纠正贫血,但因输血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对生存有不利影响,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鉴于红细胞生成素(EPO)已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标准药物,因此有望治疗癌性贫血,改善患者生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正得到关注,为此笔者就其贫血与预后的关系、EPO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探讨EPO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放疗 肿瘤治疗 肿瘤患者 纠正贫血 放射肿瘤学 治疗过程 临床研究 免疫功能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2006年全国放疗人员及设备调查报告——纪念中华放射肿瘤学会成立20周年 被引量:57
4
作者 殷蔚伯(执笔) 余耘(执笔) +1 位作者 陈波(执笔) 田凤华(执笔)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中华放射肿瘤学会成立及第1次调查至今已20年。为了解20年来我国放疗的发展及现状,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在2006年对我国放疗人员及设备进行了第5次调查。方法采用了第4次调查表,仍是通过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各位委员将表发至各放疗单位... 目的中华放射肿瘤学会成立及第1次调查至今已20年。为了解20年来我国放疗的发展及现状,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在2006年对我国放疗人员及设备进行了第5次调查。方法采用了第4次调查表,仍是通过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各位委员将表发至各放疗单位,各单位填写后直接寄回,也有的省市由委员将调查表汇总后寄回。结果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国共有放疗单位952个。人员共18992位,其中放射肿瘤科医师5247位(包括住院医师2110位),技术员4559位,护士6864位,物理师1181位,维修工程技术人员1141位。设备中直线加速器918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472台,深部X线治疗机146台,模拟定位机827台,CT模拟定位机214台,近距离治疗机400台,治疗计划系统851台,剂量仪796台,X刀467台,-γ刀149台(头部γ刀74台,体部γ刀75台)。病床数35503张(其中35家未提供病床数)。每日治疗42109人次,每年收治新患者409440人(其中49家未提供数字)。结论近5年来,我国放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高速发展,不少单位还采用了最新技术,但与我国人口相比还是不足。今后在建立新放疗单位同时应保证放疗质量;开展再培训,特别是实际工作中再培训;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放疗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系统并贯彻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单位 放疗设备 放疗人员 调查
原文传递
应用EPID分析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彦新 戴建荣 +4 位作者 易俊林 高黎 章众 魏国友 张连胜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群体的射野图像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摆位误差分布情况,为治疗计划设计设置计划靶体积(PTV)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配准数字重建图像(DRR)和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的正、侧位验证像的骨性解剖...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群体的射野图像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摆位误差分布情况,为治疗计划设计设置计划靶体积(PTV)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配准数字重建图像(DRR)和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的正、侧位验证像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平移误差左右方向为(1.40±1.27)mm,头脚方向为(1.34±1.37)mm,腹背方向为(1.34±1.30)mm;旋转误差冠状面为(0.791±0.976)°,矢状面为(0.531±0.750)°。结论对于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IMRT),临床靶体积(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宜为3.7mm,头脚及腹背方向宜为3.6mm。考虑到旋转误差,当靶区比较长时靶区两端外放要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位误差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数字重建图像 调强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用图像引导技术提高胸腹部肿瘤大分割放疗的治疗精度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寅 张连胜 +4 位作者 肖建平 翟万聪 李明辉 戴建荣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大分割放疗以提高治疗精度,测量其摆位误差并确定由内靶体积(ITV)外放产生计划靶体积(PTV)的间距。方法人组24例胸腹部肿瘤病例,采用大分割放疗,每次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在线校正摆...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大分割放疗以提高治疗精度,测量其摆位误差并确定由内靶体积(ITV)外放产生计划靶体积(PTV)的间距。方法人组24例胸腹部肿瘤病例,采用大分割放疗,每次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在线校正摆位误差并记录误差值。统计校正前后的误差数据,采用二参数法计算由ITV外扩产生PTV间距。结果校正前摆位平移误差在左右(x)、头脚(y)和腹背(z)方向上分别为(2.1±2.0)、(3.9±3.2)、(2.9±2.8)mm,校正后分别为(0.8±0.7)、(0.9±0.7)、(0.9±0.7)mm;外扩间距校正前分别为5.6、10.2、7.7mm,校正后分别为2.1、2.3、2.3mm。旋转角度误差校正前后无变化,校正前头脚方向误差大于左右和腹背方向,校正后3个方向误差之间无差别。结论图像引导放疗通过在线校位能有效减小摆位误差并能观测肿瘤及周围组织器官位移和变形,计算在线校位后的靶区外放间距可以为PTV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在线校位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和肿瘤体积与预后关系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向帜 王绿化 +7 位作者 赵路军 姬巍 王小震 张莉 曹建中 章众 张可 殷蔚伯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肺癌大体肿瘤体积、放疗剂量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ⅢA或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三维治疗计划由同一名医师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原发病变定义为GTV-P...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肺癌大体肿瘤体积、放疗剂量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ⅢA或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三维治疗计划由同一名医师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原发病变定义为GTV-P,纵隔淋巴结定义为GTV-N,大体肿瘤体积为GTV-P加GTV-N,定义为GTV-T。对放疗剂量和GTV-T分别进行预后分层分析。结果全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26%。GTV-T≥110cm^3组预后明显差于〈110cm^3组(P=0.031),放疗剂量〉60 Gy组生存有优于≤60 Gy组的趋势(P=0.091)。GTV-T≥110cm^3组中放疗剂量〉60 Gy亚组预后优于剂量≤60 Gy亚组(P=0.037),GTV-T〈110cm^3组中放疗剂量与预后无关。放疗剂量〉60Gy组中GTV-T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而≤60 Gy组中GTV-T≥110cm^3亚组预后明显差于GTV-T〈110cm^3亚组(P=0.005)。结论放疗剂量〉60 Gy可改善肿瘤体积≥110cm^3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放射剂量 大体肿瘤体积
原文传递
RNA干扰技术失活Rad51基因增加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易俊林 柴微田 平岡真宽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研究RNA干扰技术(RNAi)能否失活Rad51基因,从而使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增加。方法应用Psilencer U6-1.0质粒为载体在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内表达短链干扰RNA (siRNA)。RNAi效应在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评价;在细胞水平用成... 目的研究RNA干扰技术(RNAi)能否失活Rad51基因,从而使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增加。方法应用Psilencer U6-1.0质粒为载体在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内表达短链干扰RNA (siRNA)。RNAi效应在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评价;在细胞水平用成克隆分析及放射诱导的凋亡来评价。结果所选3个靶序列均起到失活Rad51的作用,放射诱导的Rad51高表达也能被RNAi抑制。成克隆分析表明实验组存活分数在照射2、4、6、8Gy后,分别是对照组的80.5%、78.6%、69.0%、57.7%(P=0.020);实验组放射诱导的凋亡在放射后0、6、18、24、48h分别是对照组的1.03、1.43、1.19、1.29、1.33倍(P=0.017)。结论RNAi技术能够使内源性Rad51基因及放射诱导的Rad51高表达失活,从而使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加;RNAi技术是一种新的研究基因功能和放射增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技术 RAD51基因 放射敏感性
原文传递
改良“彗星”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明芳 杨伟志 +3 位作者 高黎 王冕荣 蒋恒 宋丽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改进和完善改良“彗星”分析法以更好地用于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方法门诊活检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冰上照射后立即铺胶制板,在裂解液中裂解50min,漂洗后进行细胞电泳20min。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采图并用专用软件进行图... 目的改进和完善改良“彗星”分析法以更好地用于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方法门诊活检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冰上照射后立即铺胶制板,在裂解液中裂解50min,漂洗后进行细胞电泳20min。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采图并用专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每例样品均设对照(包括外参对照和自身对照)和5Gy照射,并对活检样品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观察指标为细胞DNA含量和尾力矩。结果影响实验室测定结果与临床肿瘤放射反应相关性的因素主要有:(1)取材较表浅样品中仅有淋巴细胞而无肿瘤细胞,从而导致实验室测定结果与临床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吻合性下降;(2)样品中坏死细胞较多,使本底增高,是影响放射敏感性分析的重要因素;(3)增设淋巴瘤细胞作为外参对照可对实验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是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4)对活检样品中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能提高临床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吻合性。结论实验同时设置内、外参对照和对样品中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能不同程度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肿瘤实际放射反应的吻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分析 放射敏感性 预测 活检标本
原文传递
129例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姚波 李晔雄 +3 位作者 房辉 金晶 刘新帆 余子豪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470,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Oslymphoma,NHL)预后较差,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率均较高,目前本病尚无标准治疗原则。本研究主要探讨影响原发鼻腔NHL的预后因素。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12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 背景与目的: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Oslymphoma,NHL)预后较差,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率均较高,目前本病尚无标准治疗原则。本研究主要探讨影响原发鼻腔NHL的预后因素。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12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鼻腔NHL。116例经病理形态学诊断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根据AnnArbor分期,ⅠE期102例,ⅡE期22例,ⅣE期5例。124例ⅠE/ⅡE期患者单纯放疗22例,单纯化疗7例,45例放疗后化疗,50例化疗后放疗。5例ⅣE期以化疗为主。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lysurvival,DFS)分别是68.0%和55.8%。ⅠE期和ⅡE期患者的5年OS分别是71.7%和70.6%(P=0.77),DFS分别是60.9%和47.0%(P=0.09)。首程治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的患者5年OS为83.1%,而未达CR患者的5年OS为18.0%(P<0.01),相应5年DFS分别为68.0%和15.5%(P<0.01)。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prognosticindex,IPI)评分为0,1和≥2的5年OS分别为81.1%、60.1%和14.3%(P<0.01),DFS分别为68.8%、44.6%和22.5%(P<0.01)。38例患者治疗中进展或疗后复发,远处结外器官复发占78.9%,是治疗失败主要原因。单因素分析显示,首程治疗后的CR率、一般状态评分(performancestatus,PS)、IPI和修订后IPI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治疗后的CR率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治疗后的CR率是影响原发鼻腔NHL的重要预后因素,原因以远处病灶治疗失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多因素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调强放疗技术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耿辉 戴建荣 +2 位作者 李晔雄 张可 王绿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目的介绍一种简单调强放疗技术(sIMRT)。方法sIMRT技术是指单射野的子野数目平均≤5个、子野面积≥10cm^2、子野照射机器跳数≥10MU的调强放疗技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计划设计和治疗实施环节与IMRT相同,但考虑到其子野面积和子野... 目的目的介绍一种简单调强放疗技术(sIMRT)。方法sIMRT技术是指单射野的子野数目平均≤5个、子野面积≥10cm^2、子野照射机器跳数≥10MU的调强放疗技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计划设计和治疗实施环节与IMRT相同,但考虑到其子野面积和子野机器跳数已接近三维适形技术(3DCRT)的相应值,其计划验证环节可与3DCRT相同。该技术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用1例直肠癌病例做了演示。结果对于直肠癌,sIMRT计划在靶区均匀性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均显著优于3DCRT计划,但稍逊于IMRT计划。sIMRT计划的治疗实施时间与3DCRT计划相当,大约是IMRT计划的一半。临床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胸腹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结论sIMRT适用于3DCRT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且>25个子野的IMRT又不能进一步显著改善计划质量的情况,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调强 调强放射疗法 放疗技术
原文传递
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性肺炎风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朱向帜 王绿化 +7 位作者 王颖杰 姬巍 王小震 张莉 曹建中 章众 张可 殷蔚伯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1-426,共6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分别评估≥2、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107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了平均60(26-74)Gy的3DCRT,其中42例单纯放疗,65例序贯...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分别评估≥2、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107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了平均60(26-74)Gy的3DCRT,其中42例单纯放疗,65例序贯放化疗。记录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观察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肺炎(RP)和≥3级的放射性肺炎(SRP)。分级采用NCICTC3.0标准,统计用SPSS10.0软件包。结果107例共发生放射性肺炎39例,其中2级26例,3级10例,5级3例,SRP标准的13例。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MLD、CMLD、IV20-IV35、CV10、CV15、CV40、CV50及V10-V35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0.047、0.010、0.008、0.014、0.031、0.022、0.016、0.023、0.026、0.048、0.006、0.002、0.027、0.032、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惟一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05)。对S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V20、IV25、IV30、CV5、CV10、V10、V15、V20、V30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V10是惟一S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28)。结论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20、CV10分别是预测RP、SRP的剂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剂量体积直方图 放射性肺炎
原文传递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解剖及剂量学改变再次计划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曹建忠 罗京伟 +5 位作者 徐国镇 高黎 肖建平 李素艳 易俊林 黄晓东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解剖学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剂量学分布的影响,客观评价放疗重新修改物理计划的必要性。方法搜集12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进行相关临床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疗前常规螺旋CT...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解剖学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剂量学分布的影响,客观评价放疗重新修改物理计划的必要性。方法搜集12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进行相关临床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疗前常规螺旋CT扫描,由临床医生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IMRT计划完成后再次螺旋CT扫描校正治疗中心,开始治疗后的每周按治疗中心重复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获取的CT图像和原计划CT图像融合。首先在系统融合界面就变化的PTV1及正常器官(腮腺、轮廓)进行重新修改,并计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体积变化范围,从中寻找再次计划的最佳时间段。其次按照首次计划条件在重新修改的靶区上再次计算,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剂量学参数后与首次计划对比观察其变化。结果IMRT治疗中头颈部外轮廓、腮腺体积逐步缩小,放疗至5周左右腮腺及轮廓体积变化达顶峰,因而选择第5周CT和首次CT作为剂量学研究对象。再次计算及配对设计比较发现治疗中和治疗前PTV1 D99、D95,脊髓Dmax、Dmean,脑干Dmax、Dean,下颌骨Dmax、Dmean相似(P值均〉0.05),而双侧腮腺D50不同(P左=0.03,P右=0.01)。结论IMRT治疗过程中鼻咽癌患者出现腮腺缩小、轮廓改变和Prv缩小。放疗至5周左右相关体积变化达顶峰。第5周再次计划与原计划相比脊髓、脑干、下颌骨、PTV1各项剂量学参数值变化不大,但腮腺剂量增加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靶区及正常组织变化 再次计划必要性
原文传递
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梅 王维虎 +3 位作者 冯奉仪 石远凯 李晔雄 刘新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1970年11月~2003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原发于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Ⅰ期14例(66.7%),Ⅱ期2例(9.5%),Ⅳ期5例(23.8%)。弥漫性大B细胞型12例(57.1%),混合细胞型4例... 目的:探讨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1970年11月~2003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原发于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Ⅰ期14例(66.7%),Ⅱ期2例(9.5%),Ⅳ期5例(23.8%)。弥漫性大B细胞型12例(57.1%),混合细胞型4例(19.0%),小淋巴细胞型1例(4.8%),T细胞型1例(4.8%),未分型3例(14.3%)。采用单纯放疗6例(28.6%),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15例(71.4%)。结果:中位随访86个月,2例(9.5%)局部复发,9例(42.9%)出现远处受侵,3年、5年、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7%、38.9%、29.1%;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1%、42.2%、42.2%。结论:原发于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首选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放疗剂量推荐45Gy^46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综合治疗 诊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波 易俊林 +5 位作者 高黎 徐国镇 黄晓东 章众 罗京伟 李素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分析在调强放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对患者CT模拟定位扫描后行靶区勾画和制定IMRT计划。验证后CT校位时进行第2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时间... 目的分析在调强放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对患者CT模拟定位扫描后行靶区勾画和制定IMRT计划。验证后CT校位时进行第2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时间,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次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其变化影响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原发灶31例,淋巴结60例(其中ⅡA区淋巴结28例,ⅡB区淋巴结25例,Ⅲ区淋巴结1例,ⅤA区淋巴结6例)。两次扫描时间间隔9~27 d,中位时间18d。31例原发灶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419~13.629 cm^3,平均值1.523 cm^3,其中3例原发灶较第1次扫描时缩小,8例无明显变化,20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9)。对于60例淋巴结,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659 cm^3,平均值0.399 cm^3,其中47例无明显变化,13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5)。无论原发灶、淋巴结还是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两次测量差值与第1次扫描时大小有显著相关性,而两次扫描时间间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MRT制定时间间隔对肿瘤体积大的影响较大,但是否肿瘤体积增大会影响IMRT的疗效尚需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扩大GTV与CTV的范围降低肿瘤体积增大对疗效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正常组织损伤,在IMRT计划制定期间行诱导化疗来降低影响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疗法 治疗等待时间
原文传递
椎管内髓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雪松 易俊林 +1 位作者 高黎 徐国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分析椎管内髓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11年余共收治5例椎管内髓外PNET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11~48岁。全部原发于椎管内硬膜外,其中颈椎水平2例(C5~C7、C5~T1),胸椎4例(T4~T6、T6~T8、T4~T5... 目的分析椎管内髓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11年余共收治5例椎管内髓外PNET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11~48岁。全部原发于椎管内硬膜外,其中颈椎水平2例(C5~C7、C5~T1),胸椎4例(T4~T6、T6~T8、T4~T5、C5~T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5例肢体麻木、活动障碍,4例大小便障碍。5例均有病理证实。结果3例患者病理行CD99检测,均为CD99(+)。5例均先行手术切除后行术后放疗,其中4例并用术后化疗。5例治疗失败模式最先均为局部失败。5例患者生存时间(从治疗开始至死亡日期)分别为4.8、2.5、2.1、1.6、0.8年。结论椎管内髓外PNET是高度恶性肿瘤,生存期短,首次失败多出现在局部,治疗中应寻求提高肿瘤局部控制以获得更长缓解时间方案。pPNET病情进展到远处转移后生存期短,提示需全身化疗,但缺乏有效化疗方案。正确区分中枢性或外周性PNET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中枢 病理特点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质子治疗肿瘤特点及国内外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伟明 李家敏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9-350,共2页
当前世界各国大多数肿瘤治疗中心所使用的外放疗装置是兆伏特级高能光子和电子,但这些射线在穿射机体组织时,肿瘤前方的正常组织受量均高于肿瘤所受剂量,即便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肿瘤旁正常组织仍受到较高的剂量.由于很难避开... 当前世界各国大多数肿瘤治疗中心所使用的外放疗装置是兆伏特级高能光子和电子,但这些射线在穿射机体组织时,肿瘤前方的正常组织受量均高于肿瘤所受剂量,即便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肿瘤旁正常组织仍受到较高的剂量.由于很难避开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如脑、脑干、腮腺、颞颌关节、脊髓、气管、肾脏、膀胱和直肠等)受到辐射,而产生一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和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中心 质子治疗 国内外 机体组织 正常组织 远期并发症 高能光子 放疗装置 放疗技术 三维适形
原文传递
一种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 被引量:2
18
作者 符贵山 戴建荣 +1 位作者 宋一昕 张可 《医疗装备》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构建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以达到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三个目标。材料与方法:采用HP-MSA2000磁盘阵列管理设备结合高性价比的750GB SATA硬盘以构成整个放射治疗科的数据存储服务器,然后采用下述以... 目的:构建简化的放射治疗数据管理方案,以达到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三个目标。材料与方法:采用HP-MSA2000磁盘阵列管理设备结合高性价比的750GB SATA硬盘以构成整个放射治疗科的数据存储服务器,然后采用下述以DOS批处理实现的策略来保证数据安全以及高效率的数据管理:(1)用每年全备份+每月增量备份+每工作日增量备份的策略将所有临床在用数据备份到数据存储服务器;(2)自动搜索临床暂时不用的数据并将其打包、上传到数据存储服务器,确认上传成功后删除本地数据以释放硬盘空间;(3)数据存储服务器上安装FTP服务器软件接收上传数据。按各个存储卷上的可用硬盘空间信息来分配接收到的数据以实现自动空间管理。结果:自动数据备份保证了所有临床数据安全,自动的数据打包、归档有效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高性价比的磁盘阵列极大了节约了开支。结论:我们所构建的系统可以实现放射治疗中保证临床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开支的综合效果,该方案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数据管理 磁盘阵列 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治疗的临床应用(一)——成人肿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穆向魁 殷蔚伯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理论上说,提高肿瘤剂量可能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进而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剂量的基础是降低计划靶体积(PTV)之外的受照范围,即降低正常组织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受照剂量,进而提高肿瘤剂量;这使肿瘤控制率(TCP... 理论上说,提高肿瘤剂量可能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进而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剂量的基础是降低计划靶体积(PTV)之外的受照范围,即降低正常组织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受照剂量,进而提高肿瘤剂量;这使肿瘤控制率(TCP)获得相应提升,同时可降低治疗并发症的程度和几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单独或合并使用放疗、手术和化疗,很大程度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但是仍然存在的重要的问题是原发灶未控或复发和晚期正常组织副反应,而这些副反应还降低了进一步化疗和手术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控制率 临床应用 质子治疗 成人 肿瘤剂量 正常组织 计划靶体积 治疗并发症
原文传递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10年经验总结 被引量:144
20
作者 高黎 易俊林 +3 位作者 黄晓东 李素艳 罗京伟 徐国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9-256,共8页
目的分析20世纪最后10年内收治的鼻咽癌患者的根治性放疗结果,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10年内首程根治性放疗患者共905例。分析放疗患者的预后、失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等。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差别用Logrank检验,失败模式... 目的分析20世纪最后10年内收治的鼻咽癌患者的根治性放疗结果,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10年内首程根治性放疗患者共905例。分析放疗患者的预后、失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等。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差别用Logrank检验,失败模式的影响因素组间差别用X^2检验。结果全组5和10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1%和66.5%、81.7%和76.7%、58.4%和52.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卡氏评分、贫血、T和N分期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贫血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T和N分期及临床分期是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共有254例治疗后出现失败,失败率为28.0%。首次失败为局部未控104例(40.9%)、远处转移124例(49.0%)。骨转移是最常见部位,其次是肝和肺。结论目前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已取得较好成绩。治疗前改善患者一般状况、纠正贫血、早期发现患者、降低T4和(或)N3期患者的远处转移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