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学院培养医学生临床职业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被引量:10
1
作者 焦洋 杨萍 +1 位作者 曾学军 张奉春 《医学教育管理》 2019年第5期393-397,共5页
培养医学生临床职业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是近年国内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和普通内科针对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特点和规律,设计并联合开展针对临床轮转的见习、实习医学生的“老总下午茶”创新性教学... 培养医学生临床职业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是近年国内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和普通内科针对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特点和规律,设计并联合开展针对临床轮转的见习、实习医学生的“老总下午茶”创新性教学活动。总结分析“老总下午茶”实施10年的经验,该教学活动得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生的认可,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岗位胜任力 职业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免疫科会诊分析: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
2
作者 万志红 王莉枝 +5 位作者 赵丽丹 杨云娇 王立 李梦涛 曾小峰 张奉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916-919,I0004,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会诊患者数据,总结不同风湿免疫病(RID)的科室分布及各科室的会诊需求。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病案系统中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接受风湿免疫科会诊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①共完成会诊1640例次...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会诊患者数据,总结不同风湿免疫病(RID)的科室分布及各科室的会诊需求。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病案系统中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接受风湿免疫科会诊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①共完成会诊1640例次,男性556例次,女性1084例次,平均年龄(44.5±16.0)岁。单次会诊占57.26%(939/1640),多次会诊占42.74%(701/1640)。②87.56%(1436/1640)为常规会诊:前3位分别为急诊科25.21%(362/1436)、感染内科12.88%(185/1436)、心内科12.47%(179/1436);另外12.44%(204/1640)为多学科会诊(MDT),主要分布在普通内科、急诊科、产科等。③申请会诊主要目的:内科以RID病情评估/用药调整52.66%(514/976)、病因诊断47.34%(462/976)为主;外科以指导围手术期RID治疗55.77%(58/104)为主;妇产科则主要为RID病情评估/用药调整、指导围术期治疗、评估手术风险/时机[36.36%(12/33)、27.27%(9/33)、27.27%(9/33)]。④会诊病种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关节炎(RA)、大动脉炎(TA)等疾病为主。结论风湿免疫科会诊需求量较大,尤其急诊科、感染内科等,且MDT、多次会诊等情况多见。加强自身抗体意义的普及,增强常见RID及其并发症、SLE等常见RID及围术期、围产期管理认识,可能提高会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会诊 多学科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风湿免疫科进修医师临床规范化培训模式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上珠 李清扬 +4 位作者 李海龙 苏金梅 李梦涛 张文 曾小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3期519-522,共4页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进修医师培训效果,探索风湿免疫科临床进修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方法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3名以中级为主的进修医师,参加多场景全面培训体系,包括门诊导师制带教,病房疑难危重症案例式教...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进修医师培训效果,探索风湿免疫科临床进修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方法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3名以中级为主的进修医师,参加多场景全面培训体系,包括门诊导师制带教,病房疑难危重症案例式教学,和进修医师专科讲课,多学科讲座。经过6个月的培训,进修医师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疗、科研、教学形式、进修时间4个方面,设为10道选择题和3道填空题。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多场景全面培训体系的培训,进修医师自我评估,较进修前,医疗水平平均提高55.7%,科研能力平均提高50%。诊疗规范提高的平均值为60.9%,诊疗能力提高的平均值为53.5%。疑难病例诊疗水平提高的平均值为53.0%。少见病诊疗水平提高的平均值为50.4%。65.25%认为学习收获最大的是门诊,其次是病房和进修医师讲课。56.5%进修医师认为最佳进修时间为12个月。结论门诊导师制带教,病房疑难病例案例式教学,和进修医师专科讲课,多学科讲座结合的多场景全面培训体系对于培训风湿免疫科进修医师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学 医学继续教育 进修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风湿免疫病患者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亚楠 张丽帆 +3 位作者 刘晓清 王迁 赵岩 侍效春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地区风湿免疫病患者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结核感染高风险患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的接受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地区风湿免疫病患者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结核感染高风险患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的接受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分析患者风湿免疫病的类型及系统受累情况、结核活动危险因素、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及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09例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2例(38.5%),女67例(61.5%);平均年龄(46.5±14.0)岁;患者有13种风湿免疫病类型,以类风湿关节炎(27.5%)、系统性红斑狼疮(22.0%)及强直性脊柱炎(22.0%)为主,以皮肤、关节、肾脏和血液系统受累多见。71.6%的患者合并至少1项结核活动的危险因素,其中14例患者接受了TNF-α拮抗剂治疗,将应用TNF-α拮抗剂且存在潜伏结核感染风险的患者作为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目标人群,仅有5例(5/14,35.7%)。101例患者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包括1~4种抗结核药物,以应用单药(37/101,36.6%)和二联(38/101,37.6%)方案为主。单药方案中以异烟肼(32/37,86.5%)为主,疗程1~18个月,中位疗程2个月;二联方案中以异烟肼联合利福霉素(30/38,78.9%)为主,疗程1~24个月,中位疗程2个月。2例(1.8%)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结论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尚不规范,建议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干预的目标人群和干预方案,提升风湿免疫病患者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预防性抗结核 活动性结核病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预后及危险因素
5
作者 陆超凡 贺世豪 +6 位作者 赵久良 王迁 田新平 李梦涛 冷晓梅 李鸿斌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23-429,共7页
目的 了解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现状。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原发病特征、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以及新冠感染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5 468位受试者完整地填写了问卷,女性占84.5%,系统性红斑狼疮(33... 目的 了解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现状。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原发病特征、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以及新冠感染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5 468位受试者完整地填写了问卷,女性占84.5%,系统性红斑狼疮(33.7%)是最多的疾病类型,其中3 554人(65.0%)接种了至少1剂新冠疫苗,4 370人(77.9%)已感染新冠,231人(5.3%)因新冠住院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病是新冠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存在原发病相关的肺(OR 2.098,95%CI:1.546~2.847)、心脏(OR 1.625,95%CI:1.102~2.397)和胃肠道(OR 1.432,95CI:1.021~2.009)受累是新冠感染后需要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是其保护性因素(OR 0.681,95%CI:0.468~0.991,P<0.05)。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部分中国风湿病患者新冠感染相关的数据,接种疫苗、原发病脏器受累和治疗均可影响新冠感染风险或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风湿免疫病 疫苗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平台引领学科用数据服务人民
6
作者 赵久良 周央中 +1 位作者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朝乾夕惕、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数据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 卫生健康 全周期 砥砺前行 习近平同志 优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靶向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7
作者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8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风湿免疫分会 B细胞靶向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小组 田新平 曾小峰 张上珠 李梦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706-722,共17页
以B细胞为治疗靶向的药物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改善风湿免疫病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激素的用量与改善预后,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但是如何合理选择和应用B细胞靶向药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 以B细胞为治疗靶向的药物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改善风湿免疫病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激素的用量与改善预后,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但是如何合理选择和应用B细胞靶向药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起,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和北京整合医学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共同制定了我国第一部B细胞靶向药物在治疗风湿免疫病中的使用共识。本共识就我国风湿免疫科医师关注的12个临床问题,给出了基于循证的推荐,旨在规范B细胞靶向药物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使用,提高风湿免疫病规范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 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一例
8
作者 周央中 赵久良 +1 位作者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患者男,13岁,因腹痛、癫痫发作2周,胸闷1周于2022年12月24日就诊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发生急性腹痛、癫痫发作及呼吸心搏骤停,进一步评估考虑为多发性脑梗死、心肌损伤伴心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肝损伤、... 患者男,13岁,因腹痛、癫痫发作2周,胸闷1周于2022年12月24日就诊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发生急性腹痛、癫痫发作及呼吸心搏骤停,进一步评估考虑为多发性脑梗死、心肌损伤伴心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肝损伤、腹腔动脉及多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炎症标志物升高、大量尿蛋白、抗核抗体及Coombs'试验阳性、补体水平降低,同时检测到抗β2-糖蛋白1抗体和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IgG及IgM等多种抗磷脂抗体高滴度阳性。综合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充分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激素冲击、血浆置换及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各脏器功能逐步恢复。CAPS的诊断关键在于抗磷脂抗体阳性、炎症反应及广泛的血栓形成。本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为引发炎症及凝血级联反应的诱因,多脏器损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肌、肾及肝等)提示存在微血管血栓形成。对这类患者,早期诊疗至关重要,治疗可包括去除诱因(如SLE活动、感染等)与三联治疗[抗凝、激素、血浆置换和(或)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于难治性患者,还需考虑二线药物治疗,并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基于单中心1364例队列患者的研究
9
作者 王逸菲 杨欣莉 +16 位作者 李晶娜 张念一 罗钦桓 张佳蕾 聂玉雪 何鑫 孙渤橼 孙睿婕 卢慧 彭钰 王木 刘小伟 冯瑞娥 彭琳一 周佳鑫 费允云 张文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mmunoglobulin-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基线指标,比较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全面描述中国IgG4-R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纳入队列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过敏史、受累器官和确... 目的通过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mmunoglobulin-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基线指标,比较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全面描述中国IgG4-R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纳入队列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过敏史、受累器官和确诊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1364例IgG4-RD患者,其中男性811例(59.46%),女性553例(40.54%),中位发病年龄为55(47,63)岁;存在过敏史621例(48.07%),以皮肤和呼吸道过敏为主;受累器官中位数为3(2,4)个,≥3个受累器官的患者750例,其中男性467例(62.27%),女性283例(37.73%);患者总体中占比最高的受累器官依次为颌下腺(47.51%)、泪腺(45.89%)、淋巴结(40.03%)、胰腺(34.53%)和肺(22.58%);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多见于淋巴结、胰腺、胆道、腹膜后、肾脏、大动脉和纵隔受累,而女性患者更多见于颌下腺、泪腺和鼻窦受累;男性患者的基线嗜酸性粒细胞、肝肾功能指标、IgG和IgE的升高比例,以及IgG4数值及其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我国IgG4-RD患者多中年起病,好发于男性,最常受累器官为颌下腺、泪腺、淋巴结、胰腺和肺;其中男性患者往往受累器官更广泛,且各项实验室指标基线水平升高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达尼布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ENSCIS研究中国亚组分析
10
作者 周佳鑫 徐东 +9 位作者 邹和建 姜振宇 刘毅 肖卫国 郑毅 程永静 徐建华 宋成园 田疆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15-422,共8页
目的 分析尼达尼布在中国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SENSCIS是一项多国家、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本研究对其中22例中国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入选患者以1∶1的比例... 目的 分析尼达尼布在中国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SENSCIS是一项多国家、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本研究对其中22例中国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入选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尼达尼布(口服150 mg,一日两次)或安慰剂治疗,治疗时长为52至100周。主要终点为52周时用力肺活量(FVC,mL)年下降率,关键次要终点为第52周时改良版Rodnan皮肤评分(mRSS)自基线的绝对值改变,及第52周时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自基线的绝对值改变。结果 22例中国患者(尼达尼布组9例、安慰剂组13例)中,20例为女性。尼达尼布和安慰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0.8±17.3)岁和(51.5±13.3)岁。尼达尼布组52周时经校正的FVC平均年下降率低于安慰剂组[分别为(70.6±79.2)mL/年和(-112.2±62.2)mL/年,校正差异(182.77±100.62)mL/年,95%置信区间(CI-14.90,380.4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结论 在SENSCIS研究中国亚组分析中,尼达尼布组患者52周时FVC下降率的减缓趋势与整体人群一致。中国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 尼达尼布 SENSCIS研究 中国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IgA缺乏症并发自身免疫现象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浩杰 王璐 +2 位作者 吴杨 周佳鑫 赵丽丹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IgA缺乏症(selective IgA deficiency,SIgAD)并发自身免疫现象(autoimmune phenomena,AP)的临床特征与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IgAD患者33例,其中并发AP患者(... 目的探讨选择性IgA缺乏症(selective IgA deficiency,SIgAD)并发自身免疫现象(autoimmune phenomena,AP)的临床特征与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IgAD患者33例,其中并发AP患者(SIgAD-AP)14例(42.4%),总结其临床症状、免疫学检查及疾病转归的特点,与未并发AP的SIgAD患者(SIgAD-nAP)进行比较。结果SIgAD患者中4例发生肿瘤,有8例抗核抗体阳性。SIgAD-AP组男∶女比例3∶4,7例患者确诊AP时间早于SIgAD,诊断SIgAD和AP的中位年龄分别为22.5(8.3,34.5)岁和16.5(8.3,29.5)岁。SIgAD-AP中AP表现多样,常见AP为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2例)、白癜风(2例)。SIgAD-AP组和SIgAD-nAP组并发感染无明显差异。SIgAD-AP组中1例患者并发肺癌死亡,SIgAD-nAP组中2例并发肿瘤患者死亡,余长期稳定。结论SIgAD并发AP和/或自身抗体者并不少见且AP表现多样,对SIgAD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需注意筛查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IGA缺乏症 自身免疫现象 临床特征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在产科抗磷脂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陈思运 蒋慧 +4 位作者 王楚涵 黄璨 赵久良 赵岩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11-516,共6页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OAPS)是一种以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持续阳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妊娠包括反复早期流产、子痫或子痫前期、胎盘功...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OAPS)是一种以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持续阳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妊娠包括反复早期流产、子痫或子痫前期、胎盘功能不全相关并发症及孕中晚期胎儿死亡等。APLs介导的补体活化是OAPS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多项研究显示APLs免疫复合物主要通过补体活化经典途径启动,通过旁路途径进一步扩增,主要通过C5a与C5a受体结合介导炎症反应,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以补体通路为靶向的药物未来可能成为OAPS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对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后仍然出现病理妊娠结局的难治性OAP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 补体 补体抑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调节或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13
作者 晁雨燕 徐浩杰 赵丽丹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15-517,共3页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CVID)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特征是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减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同时还具有一系列免疫失调相关表现。普遍认为遗传缺陷是...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CVID)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特征是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减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同时还具有一系列免疫失调相关表现。普遍认为遗传缺陷是CVID的主要发病因素,但免疫失调的确切原因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VID患者的肠道菌群严重失衡,60%以上的CVID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繁殖^([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遗传缺陷 免疫失调 肠道菌群调节 IMMUNODEFICIENCY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协助全科医生高效诊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迪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年第7期483-484,共2页
循证医学知识有助于帮助全科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采集病史、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实践指南有助于医生迅速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白塞综合征与结核感染的关联
15
作者 王洁 敖懿源 +2 位作者 赵丽丹 刘晓清 郑文洁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结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同时触发和放大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促进BS的发生发展。结核病(tuberculosis,TB)和BS多种相似的临床...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结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同时触发和放大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促进BS的发生发展。结核病(tuberculosis,TB)和BS多种相似的临床表现易造成临床诊断和鉴别的困难。同时,在治疗BS的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造成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缺陷,增加TB机会感染或再激活风险,对BS合并TB感染的诊疗提出了挑战。本文围绕BS和TB的发病机制及潜在相关性、临床表现要点、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验价值及治疗药物对TB感染再发风险进行讨论,重视BS在发生、发展中TB感染的问题,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综合征 结核菌感染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2023年度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欣莉 张文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可致多器官受累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2023年IgG4-RD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主要涵盖流行病学、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验证、临床表现和分型和治疗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将介绍上述领域...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可致多器官受累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2023年IgG4-RD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主要涵盖流行病学、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验证、临床表现和分型和治疗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将介绍上述领域的代表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单细胞测序 生物标志物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期间的氧饱和度变化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爽 王羽晨 张春燕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TD-PAH)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MWT)期间血氧饱和度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CTD-PAH患者进行6MWT提供安全相关数据。方法对344例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肺高压专病门诊就诊的CTD-PAH患者实施6MWT,应...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TD-PAH)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MWT)期间血氧饱和度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CTD-PAH患者进行6MWT提供安全相关数据。方法对344例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肺高压专病门诊就诊的CTD-PAH患者实施6MWT,应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水平。比较运动性低氧患者和非运动性低氧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和未发生事件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资料、6分钟步行距离,分析运动性低氧血症和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运动性低氧血症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更短,焦虑水平更高。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生活照顾能力更低。系统性硬化患者运动性低氧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高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5%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发生在1分钟后;运动性低氧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穿戴设备测得的最低血氧值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结论CTD-PAH行6MWT具有安全性,系统性硬化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6MWT风险更高,可穿戴设备的持续监测有利于尽早识别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动脉高压 6分钟步行试验 氧饱和度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围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及干预策略
18
作者 杨雨荻 黄璨 +3 位作者 田新平 李梦涛 赵久良 赵岩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病,尽管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已经不再是SLE患者的禁忌证,但SLE患者仍为高危妊娠群体,其发生产科并发症和不良妊娠事件的风险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同时,前期研究证实SLE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病,尽管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已经不再是SLE患者的禁忌证,但SLE患者仍为高危妊娠群体,其发生产科并发症和不良妊娠事件的风险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同时,前期研究证实SLE患者围妊娠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亦显著升高,可能的机制包括SLE和妊娠所共同导致的高凝状态、内皮损伤和血液淤滞等多种因素。然而,目前关于SLE患者围妊娠期VTE风险评估和干预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匮乏,尚无专门针对SLE合并妊娠患者VTE管理的相关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围妊娠期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祎 王旭 +1 位作者 王立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生物技术,打破了传统测序只能得到细胞群体平均值的局面,使获取单个细胞的生物信息成为可能,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简单阐述了单细胞测序的技术流程,及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生物技术,打破了传统测序只能得到细胞群体平均值的局面,使获取单个细胞的生物信息成为可能,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简单阐述了单细胞测序的技术流程,及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机制研究与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30例临床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士洪 李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609-4614,共6页
背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是累及血管的罕见遗传病,其表现具有临床异质性,关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通过总结30例确诊HHT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是累及血管的罕见遗传病,其表现具有临床异质性,关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通过总结30例确诊HHT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2月—2023年9月收治的30例HHT病例,分析HHT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30例HHT患者中,男8例,女22例;中位起病年龄20.0(10.5,34.0)岁;中位病程19.5(7.8,26.0)年。30例患者均有鼻衄(100.0%),27例(90.0%)有特定部位的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28例(93.3%)有内脏血管受累,包括肝血管畸形24例(80.0%),肺血管畸形15例(50.0%),消化道血管受累5例(16.7%),脑血管畸形3例(10.0%)。30例患者中,17例(56.7%)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50.0%)出现缺铁性贫血。15例进行了基因检测:单纯ACVRL1突变12例,ENG突变2例,其中1例同时存在ACVRL1突变和ENG突变。除常规对症治疗外,部分患者进行了针对毛细血管扩张的药物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结论HHT可累及全身多脏器,包括皮肤黏膜及内脏血管,内脏血管受累中最常累及肝脏血管,脑血管受累相对较少,较易出现肺动脉高压、缺铁性贫血并发症。对怀疑该病的患者,需要仔细询问病史、查体,进行内脏血管筛查及基因检测,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临床特征 血管畸形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