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徐荣建 苗齐 +6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刘剑州 黄卓 李晓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17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46例。统计患者...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17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46例。统计患者术前基本信息、术前用药、术前术后化验指标、术前并发症,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53例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发生率为39%。患者术前心功能、房颤、周围血管病,术前应用抗凝药、氯吡格雷、ACEI、抗心律失常药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较高。胸腔积液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相关,应充分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胸腔积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缺血性心脏病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国涛 任华 +1 位作者 朱朝晖 张超纪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结扎前降支,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移植于心肌梗死区,用PET检查梗死区面积,监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结扎前降支,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移植于心肌梗死区,用PET检查梗死区面积,监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度dp/dt来判定心功能。结果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面积较移植前缩小,心功能较移植前明显改善。结论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能改善实验动物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移植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三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剑州 苗齐 +6 位作者 张恒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王超 李晓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3期272-273,共2页
3例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PIE)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摘除电极及赘生物,术后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PIE的患者行心脏手术,取出电极及赘生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至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个性化外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湄 苗齐 +7 位作者 刘兴荣 马国涛 邵江 成宁海 杜顺达 刘剑州 李晓凤 张超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本研究旨在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7年3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本研究旨在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7年3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手术技术、手术效果和随访资料,并将结果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结果41例患者均行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平均年龄25-55(44.6±6.2)岁。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22例(53.7%)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13例(31.7%)患者下肢水肿,4例(9.8%)患者发生晕厥,4例(9.8%)患者有浆膜腔积液,32例患者(78%)盆腔肿物,4例(9.8%)患者肺栓塞,3例(7.3%)患者肺转移;10例(24.4%)患者无症状。所有患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其中子宫切除术30例(73.2%)、子宫肌瘤切除术2例。15例(36.6%)肿瘤起自髂静脉,19例(46.3%)肿瘤起自卵巢静脉,6例(14.6%)起自髂静脉与卵巢静脉。在41例病例中,35例(85%)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肿瘤切除,32例(78%)在深度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17例(41.5%)进行分期手术切除,24例(58.5%)进行一期手术切除。术式包括单纯经腹手术6例(14.6%)、经胸部切开手术1例(0.3%)、胸腹切口并肝下腔静脉切开20例(48.8%)、胸腹并肝后腔静脉切开术14例(34.1%)。术后石蜡病理诊断证实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9例患者有残留肿瘤,其中8例患者肿瘤未进展。术后随访9-172(52.4-36.1)个月,未出现死亡事件。结论我们针对延伸至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提出具有个体化差异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该策略可以为该病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手术治疗,但仍需前瞻性多中心较多病例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大隐静脉采集术与直视采集术的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国涛 刘兴荣 +4 位作者 张超纪 刘剑州 苗齐 蒋超 毛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通过对直视下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OVH)和内窥镜下采集方法 (EVH)带来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探讨内窥镜下大隐静脉采集术是否有益于降低下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通过对直视下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OVH)和内窥镜下采集方法 (EVH)带来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探讨内窥镜下大隐静脉采集术是否有益于降低下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大隐静脉采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EVH)和对照组(OVH),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后下肢并发症(如皮下血肿、伤口感染等)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感染、下肢疼痛、下肢皮肤麻木感、下肢水肿的发生率等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大隐静脉采集术与传统采集方法比较,不影响桥血管的近远期通畅率,能显著减少下肢相关并发症,有助于患者的下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大隐静脉采集术 直视下大隐静脉采集术 下肢并发症 大隐静脉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右心、肺动脉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误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荣建 苗齐 +6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刘剑州 黄卓 李晓凤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治疗无好转。后在我院行妇科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及纯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检查确诊为IVL。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IVL(累及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静脉IVL,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IVL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误诊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钙化原因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卓 徐荣建 苗齐 《医学综述》 2016年第3期466-469,共4页
主动脉瓣钙化(AVC)常见于老年人群中,常在体检时心脏杂音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而被发现,该病变的进展可能造成主动脉瓣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严重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瓣钙化(AVC)常见于老年人群中,常在体检时心脏杂音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而被发现,该病变的进展可能造成主动脉瓣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严重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明显进展。但是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且以往人们长期认为该病变为退行性改变。目前的研究进展提示,AVC是一个主动、可调节的过程。总体来讲,AVC的发生、发展由瓣膜损伤开始,经历或同时合并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异常等过程并最终以钙化形成为结局。现就AVC的研究进展从炎症的作用、糖脂代谢、感染因素、钙磷代谢和分子及基因水平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钙化 病因学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质疏松患者前正中关胸术中预防深部胸骨感染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湄 刘剑州 +4 位作者 苗齐 马国涛 刘兴荣 李晓凤 张超纪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是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是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利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胸骨内,观察对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 目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是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是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利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胸骨内,观察对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284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105例;平均年龄61.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30.1 kg/m^2。按治疗时间分2组,前148例为对照组,后136例为研究组(同种异体骨移植)。对照组男性96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0.8岁。研究组男性83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1.3岁。对照组行常规钢丝胸骨固定。观察组行常规钢丝胸骨固定辅以胸骨同种异体移植,各组间进行标准化围手术期管理。结果共回顾性分析284例接受了胸骨正中切开心脏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两组术前危险因素、术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内引流量200~1 450 mL,平均引流量650 mL,对照组为250~1 500 mL,平均引流量77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5)。研究组深部胸骨伤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7%vs 4.7%,P=0.042),胸骨不稳定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vs 7.4%,P=0.043)。随访3个月,对照组2例发生胸骨相关死亡(1例死于败血性休克,1例由于胸骨骨折断裂导致主动脉破裂而死亡);研究组死亡0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关闭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切口的一种有用的辅助方法,它与骨质疏松患者关胸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风险降低有关。它的优势还有待更大型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骨正中切口术 同种异体骨移植 胸骨深部切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116例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刁永鹏 陈跃鑫 +5 位作者 闫盛 陈作观 苗齐 刘兴荣 刘昌伟 李拥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分析大动脉炎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 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手术或腔内治疗的116例大动脉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92例,平均年龄(32±12)岁.根据治... 目的 分析大动脉炎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 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手术或腔内治疗的116例大动脉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92例,平均年龄(32±12)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共行154例次外科及腔内干预治疗,其中手术治疗69例次、腔内治疗85例次;共处理21 1个病变部位,其中手术治疗114个、腔内治疗97个.结果 总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154),其中手术组为8.7%(6/69)、腔内治疗组为5.9% (5/85).中位随访时间38.5(0.5~142.0)个月,手术组出现脑卒中3例(4.3%)、死亡3例(4.3%),其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2.9%);腔内治疗组出现脑卒中2例(2.3%)、死亡4例(4.7%).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1、3、5和10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0%和89.3%、84.3%和69.8%、73.3%和56.3%、53.4%和48.1%,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7.5%、90.4%和78.2%、79.1%和72.8%、60.7%和54.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8.8%、95.6%和92.7%、85.8%和78.1%、74.8%和58.0%.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1、3、5和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0%和100%、97.0%和97.6%、97.0%和90.6%、91.3%和8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2,P=0.669).结论 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大动脉炎均安全、有效.腔内治疗远期通畅率低,但可反复应用,可作为短段狭窄病变首选处理方式.外科手术远期通畅率高,多应用于复杂病例或腔内治疗无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血管成形术 外科手术 血管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贫血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崔锐 梁湄 +5 位作者 乐偲 陈沛沛 李冠虹 王玉柱 苗齐 李雪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33例介绍CPB心脏瓣膜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33例介绍CPB心脏瓣膜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233例患者平均年龄(57+12)岁,其中合并糖尿病54例(23.2%);高血压105例(45.1%);基础。肾功能不全2l例(9%);贫血51例(21.9%)。术后AKI的总发生率为32.2%,其中术后48h内诊断的AKI和术后48h至7d内诊断的AKI的构成比分别为84%和1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基础肾功能不全、贫血、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围手术期感染、应用万古霉素等因素与患者术后发生AKI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基础肾功能不全(OR=9.498,P=O.001)、贫血(OR=3.150,P=0.021)、LVEF(OR=I.733,P=0.045)、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OR=2.227,P:0.026),术后血WBC(OR=3.357,P=0.032)是影响患者发生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AKI是接受CPB心脏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肾功能,纠正贫血,预防感染是降低CPB心脏瓣膜搭桥术后AKI发生的可行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构成、药敏分析及早期外科治疗62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荣建 苗齐 +6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刘剑州 黄卓 李晓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提供依据,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共收治62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46例,女16例... 目的 回顾性分析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提供依据,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共收治62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18 ~81岁,平均(44.6±12.7)岁.所有患者均行体外循环下早期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结果、血培养结果、药敏结果及预后.术后长期随访,终点为死亡或IE复发,随访内容包括评估心功能、有无IE复发等.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5株,主要为链球菌42株、粪肠球菌7株和金葡菌4株.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0.0%、64.3%、66.7%;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率均为71.4%;金葡菌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均为50.0%,对青霉素G100%耐药;3种病原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均>80.0%.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感染性休克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随访1~49个月,平均(16.9±10.9)个月,随访57例,失访3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42例,Ⅱ级15例,随访期间均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临床医师需根据病原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病原菌 药敏分析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大血管手术的中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兴荣 苗齐 +3 位作者 张恒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总结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心血管手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连续10例维持性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心血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71(57.6±13... 目的总结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心血管手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连续10例维持性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心血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71(57.6±13.2)岁。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为糖尿病肾病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1例。术前透析时间3~98(25.2±30.6)个月;血液透析8例,腹膜透析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Bentall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上腔静脉取栓+补片加宽成形术1例。择期手术前1 d均透析1次,术中体外循环期间持续超滤。距手术5~32 h后开始行床旁持续无肝素血液滤过透析,4~7 d后转为常规血液或腹膜透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25.8±3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2±25.5)min。住院期间因胸部切口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1例术后发生心脏压塞,紧急二次开胸止血;3例发生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治疗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9例,随访时间8~76个月,随访期间因颅内出血和肝癌死亡2例;7例生存患者心功能均为Ⅱ级,未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人工瓣膜异常等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1例腹膜透析患者于出院后14个月因腹膜炎转为血液透析。结论维持性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经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可以接受心脏大血管手术,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心脏 大血管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术前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郭一峰 马玉芬 +4 位作者 郭爱敏 陈亚萍 高娜 韩伟 邓海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35期4818-4823,共6页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术前髋部骨折患者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创伤病房的242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确...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术前髋部骨折患者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创伤病房的242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DVT的46例患者为DVT组,196例非DVT患者为非DVT组。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Caprini评分确定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最佳危险分层,以及应用ROC曲线评价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DVT组患者的Caprini评分为11.0(9.8,12.0)分,高于非DVT组患者的9.0(9.0,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9,P<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或现患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是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62和31.107,P<0.05)。Caprini危险分层评定为极高危风险等级(≥12分)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风险是中危风险等级(7~9分)患者的6.01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定为高危风险等级(10~11分)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风险是中危风险等级(7~9分)患者的2.83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Caprini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9.5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597~0.772,P<0.01)。结论Caprini危险分层划分能够有效预测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高危风险人群,临床护士需重点关注极高危风险等级和高危风险等级髋部骨折患者的血栓预防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髋部骨折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累及右心的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唯韫 朱斌 +4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苗齐 黄宇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3-596,共4页
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术中监测下完成了6例累及右心的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6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显示下腔静脉瘤栓延伸至右心.麻醉诱导后TEE发现,其中3例与术前检查结果有差别,故调整外科决策,决定不使用体... 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术中监测下完成了6例累及右心的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6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显示下腔静脉瘤栓延伸至右心.麻醉诱导后TEE发现,其中3例与术前检查结果有差别,故调整外科决策,决定不使用体外循环,在TEE密切监测下切开下腔静脉完整取出瘤栓.另3例患者TEE结果与术前类似,在体外循环下行瘤栓切除术.根据TEE结果,调整麻醉管理,特别是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案,调整容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手术切除后TEE检查均未见残余瘤栓,但是在3例右心严重受累患者均观察到重度三尖瓣返流.术后随访未见TEE使用相关并发症.本文总结报道了TEE在累及右心的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的应用,TEE提供的信息可纠正、优化外科决策和麻醉管理,评估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血栓切除术 腔静脉 心脏
原文传递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焕玲 范洪伟 +7 位作者 方理刚 朱卫国 张恒 刘正印 李太生 邓国华 盛瑞媛 王爱霞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58-761,共4页
目的 总结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PVE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致病菌、超声心动图发现、治疗及转归特点.结果 全部病例为符合Duke标准的确诊病例.(1)多... 目的 总结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PVE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致病菌、超声心动图发现、治疗及转归特点.结果 全部病例为符合Duke标准的确诊病例.(1)多数患者的心脏基础病为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但10例(40%)PVE患者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而接受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患者因PVE而接受2次换瓣手术.(2)11例(44%)PVE患者发生在前次心脏换瓣手术2个月内.发热(100%)、大血管栓塞(48%)、贫血(36%)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4例(56%)培养出15株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其中3株对甲氧西林耐药)、真菌4株、肠球菌2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链球菌各1株.(3)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主要异常发现为人工瓣膜赘生物、瓣周漏、反流.13例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TFE)未发现PVE的病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确诊.(4)18例(72%)PVE合并瓣周并发症(瓣周漏12例、瓣膜分离3例、瓣周脓肿2例、心内瘘1例),此外,大血管栓寒和充血性心力衰竭(16%)亦常见.尽管经过积极治疗,9例PVE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PVE是心脏换瓣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和自然瓣膜心内膜炎类似,但致病菌以匍萄球菌及真菌常见,容易并发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 人工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第245例咳嗽-发热-胸闷-突发晕厥
16
作者 葛瑛 王澎 +3 位作者 范洪伟 刘正印 苗齐 李太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791-1793,共3页
患者男,46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3年,反复咳嗽半年,胸闷晕厥1d于2009年8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因突发晕厥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最慢达30~40次/min,根据医生建议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 患者男,46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3年,反复咳嗽半年,胸闷晕厥1d于2009年8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因突发晕厥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最慢达30~40次/min,根据医生建议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心率在60次/min,以自主心律为主。2007年患者就诊北京阜外医院,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咳嗽 疑难病例析评 晕厥 胸闷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术后患者 发热 医院就诊
原文传递
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表型鉴定
17
作者 徐荣建 苗齐 +2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93-395,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一种体外分离、扩增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的方法并进行表型鉴定,建立研究主动脉瓣疾病的体外实验细胞模型.方法 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3~ 55岁,平均... 目的 探讨一种体外分离、扩增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的方法并进行表型鉴定,建立研究主动脉瓣疾病的体外实验细胞模型.方法 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3~ 55岁,平均(49.4±4.5)岁,术中取其正常主动脉瓣膜组织,采用改进的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并体外扩增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对原代培养细胞采用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进行表型鉴定.结果 改进的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并体外扩增瓣膜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结论 改进的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建立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体外实验细胞模型,细胞表型鉴定证实其达到实验要求,从而为从细胞水平研究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主动脉瓣 间质细胞 细胞培养 表型
原文传递
国外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丽筠 王磊 +7 位作者 徐园 王晓杰 王钰 田梦媛 邓海波 杨旭 鲁乔丹 马玉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06-1910,共5页
目的分析国外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防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趋势,为国内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科学网核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与VTE预防有关的核心期刊... 目的分析国外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防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趋势,为国内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科学网核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与VTE预防有关的核心期刊文献,检索时限为2005年1月1日—2020年4月27日,借助CiteSpace 5.0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和聚类分析。结果国外VTE预防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聚焦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并发症观察、危险人群识别、不同疾病人群VTE预防等5个方面,其中“预防持续时长”“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脑卒中”“抗凝”“临床实践指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结论VTE预防已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建议通过将VTE预防研究的焦点具体化、拓宽VTE重点预防人群范围、制订VTE预防护理指南等方法,推动国内VTE预防护理研究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VT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文献计量学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