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栓治疗——2021美国心脏病学会抗栓决策路径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梁砚薷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抗栓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必由之路。在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常联合应用,然而联合抗栓治疗的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需仔细平衡... 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抗栓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必由之路。在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常联合应用,然而联合抗栓治疗的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需仔细平衡出血与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目前,ASCVD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方案已得到深入研究并不断更新完善。目前仍然缺乏ASCVD合并VTE抗栓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202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了抗栓决策路径专家共识,针对ASCVD合并VTE的抗栓治疗路径和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血小板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勤 柳志红 +16 位作者 奚群英 纪求尚 熊长明 翟振国 杨媛华 刘春丽 顾虹 李梦涛 王琦光 应可净 谢育梅 万霞 安辰鸿 黄宁 段安琪 晏露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是通过PAH患友互助组织的微信公众号以调研链接和二维码的方式发放问卷填写。对确诊时间、病因、生活质量评估及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共完成33例PAH患者线下访谈和461例PAH患者有效问卷。461例有效问卷PAH患者来自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女性343例(74.4%),平均年龄(36.3±11.7)岁,235例(51.0%)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461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83(30,915)d;在375例进行了初诊WHO功能分级的患者中,Ⅲ级167例(44.5%)、Ⅳ级46例(12.3%);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0,365)d;仅146例(31.7%)患者规律复诊。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诊治延迟最为明显,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中位时间为242(0,1461)d,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中位时间为31(0,2738)d。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对药物和随访的依从性最差,仅62例(26.4%)患者能坚持用药并规律复诊。对2006年及以前、2007~2017年、2018年及以后3个时段确诊的PAH患者状况分析显示,2018年及以后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明显缩短,规律复诊情况也明显改善(P均<0.001)。我国PAH患者的SF-36评分与肿瘤患者相当,其在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远低于美国PAH患者。结论:我国PAH诊断延误且治疗不规范,PAH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SF-36评分 靶向治疗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的抗凝治疗:必要性与困境
3
作者 胡崧 华潞 张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62-1067,共6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罕见的致死性疾病。在过去二十余年里,得益于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两大类PH群体,即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罕见的致死性疾病。在过去二十余年里,得益于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两大类PH群体,即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考虑到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的基础病理特征,既往把抗凝作为PAH的支持治疗,以期改善预后,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目前指南中不再将其作为一般性推荐;基于血栓栓塞的病因,终生抗凝被推荐用于CTEPH患者,以防止血栓复发和原位血栓形成。此外,随着直接口服抗凝剂的推广,PH的抗凝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由于PH病因的复杂性和治疗方式的异质性,患者的抗凝管理仍存在一些挑战。本文旨在对抗凝治疗在PH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抗凝 靶向药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晏露 赵智慧 +4 位作者 赵青 熊长明 邓丽 罗勤 柳志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评估左西孟旦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我中心的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103例,平均年龄(35.62±12.29)岁,男性40例(39%)。给予患者静脉泵入左... 目的:评估左西孟旦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我中心的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103例,平均年龄(35.62±12.29)岁,男性40例(39%)。给予患者静脉泵入左西孟旦,起始剂量0.05μg/(kg·min),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逐渐加量至0.2μg/(kg·min),持续泵入24 h。比较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重、心率、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03例患者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41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20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2例、肺静脉闭塞病2例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38例。WHO功能分级Ⅲ级68例、Ⅳ级35例。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患者收缩压降低[(112.19±15.57)mm Hg(1 mmHg=0.133 kPa)vs.(101.52±23.69)mmHg,P=0.043],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明显下降[(86.8±15.0)次/min vs.(79.3±12.8)次/min,P<0.001];NT-pro BNP明显下降[(2219.27±1227.98)pg/ml vs.(1192.05±848.15)pg/ml,P<0.001];血尿酸明显降低[(517.55±135.78)μmol/L vs.(438.55±112.85)μmol/L,P<0.001],用药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例患者用药后发作心房颤动,1例患者用药后发作快速心房扑动,停止用药后逐渐缓解。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可降低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降低心率和血尿酸水平,用药后收缩压稍下降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左西孟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文文 刘倩倩 +4 位作者 李慕子 万琳媛 梁玉 熊长明 逄坤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并依据随访中临床恶化[包括全因死亡、肺移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并依据随访中临床恶化[包括全因死亡、肺移植、因肺动脉高压恶化再住院、肺动脉高压治疗升级(增加口服靶向药物种类或增加剂量或增加皮下或静脉注射靶向药物)]情况,分为临床恶化组与无临床恶化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12.1(9.1,14.3)个月期间,86例(95.6%)患者完成随访,34例发生临床恶化。与无临床恶化组(n=52)相比,临床恶化组(n=34)左心输出量_(超声心动图)(CO_(Echo))、左心指数_(超声心动图)(CI_(Ech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流出道近端内径比值(LVEDd/RVOT-prox)更低,右心室/左心室基底段左右径比值(RVTDd/LVTDd)更高,6分钟步行距离(6MWD)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I_(Echo)及LVEDd/RVOT-prox是预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P=0.02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CI_(Echo)<2.710 L/(min·m^(2))及LVEDd/RVOT-prox<1.064的患者临床恶化发生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参数CI_(Echo)及LVEDd/RVOT-prox可以良好预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恶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计术 左心指数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性肺损伤的潜在治疗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钱钰玲(综述) 何建国(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2-30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造成上百万人死亡。免疫过激和炎症风暴是COVID-19最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和(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肺损伤所致的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西地那非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造成上百万人死亡。免疫过激和炎症风暴是COVID-19最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和(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肺损伤所致的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西地那非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除经典的扩血管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作用,在各类急性肺损伤模型中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本文通过综述COVID-19相关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及西地那非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探讨西地那非对COVID-19患者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肺损伤 西地那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胡崧 汪蕾 +5 位作者 郭婷婷 谭江山 吴艳 高鑫 方纬 华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究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中心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与充分抗凝至少3个月后的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肺动脉高压... 目的:探究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中心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与充分抗凝至少3个月后的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肺动脉高压后,将患者分为CTED组及非CTED组。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体征、辅助检查和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CTED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CTED组72例(60.0%),平均年龄(62.0±13.0)岁;非CTED组48例(40.0%),平均年龄(60.9±12.8)岁。CTED组女性患者(75.0%vs.54.2%,P=0.018)和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1的患者(37.7%vs.16.7%,P=0.012)比例均高于非CTED组,血栓累及肺段数也显著多于非CTED组(中位值:7.0个vs.4.5个,P<0.001)。APE患者左右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相似(48.1%vs.51.9%,P=0.299),下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明显高于上肺(46.1%vs.34.4%,P<0.001);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后,左右肺及上下肺仍有近50%的肺段血栓残余,残余血栓分布与基线血栓分布相似。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栓累及肺段数(OR=1.28,95%CI:1.11~1.48,P<0.001)是CTED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OR=0.87,95%CI:0.76~0.99,P=0.033)是CTED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栓累及肺段数多是CT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肺的残余血栓多于上肺,左右肺之间残余血栓分布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肺栓塞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血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相关性心肌病一例
8
作者 梁砚薷 王欢欢 +2 位作者 陶瑾 熊长明 于丽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537,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4年”入院。患者于2017年11月开始出现胸闷、气促,多于活动后明显,伴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于2017年1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速、腹腔积液”,予利尿等对症治疗...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4年”入院。患者于2017年11月开始出现胸闷、气促,多于活动后明显,伴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于2017年1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速、腹腔积液”,予利尿等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出院后病情平稳,日常体力活动仅轻度受限,遂自行停药。2021年6月患者于感冒后再发胸闷、气促、心悸、端坐呼吸,再次就诊,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予呋塞米20 mg qd、氯化钾缓释片0.5 g tid、沙库巴曲缬沙坦钠50 mg bid、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 bid、螺内酯20 mg qd、华法林1.5 mg q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甲基苯丙胺相关性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