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教学培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林林 于振坤 +1 位作者 樊红光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基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数据制作部分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虚拟现实(VR)教材,使学员能够对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性解剖结构产生直观而准确的认识。方法:选取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病种的典型CT图像(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 目的:基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数据制作部分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虚拟现实(VR)教材,使学员能够对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性解剖结构产生直观而准确的认识。方法:选取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病种的典型CT图像(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将图像导入到影通和Unity3D软件中。经过阈值调节、三维重建、分割、渲染等操作构建心脏3D模型。将3D模型通过影通VR软件输出到头戴式显示器(HMD)中,学员佩戴HMD即可全方位观看心脏的解剖结构。在系统地学完VR课程后,学员填写一份调查问卷以评价VR教材的教学效果。结果:我们成功构建了先天性心脏病的VR教材,共有18名学员体验了VR课程。问卷结果显示教材有着良好的交互性和沉浸感。18位学员问卷的平均分为44.6分,标准差为3.7分,平均分显著高于持中立态度的分值(t=16.9,P<0.01),学员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倾向于积极。所有学员均未出现视觉和位置觉相关的不适。结论:基于VR的教学方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制作的VR教材精确地展现了心脏的解剖结构,能够满足心血管外科学的培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心血管外科 教学 手术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凯 唐汉韡 +1 位作者 侯剑峰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44-1248,共5页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是用于治疗重症肺脏和(或)心脏功能不全的生命支持技术,其作用原理是将静脉血引出,进行气体交换再泵入人体循环系统,根据泵入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静脉-静脉模式(V-V)ECMO和静脉-动脉模式(V-A)ECMO,后者在前者提...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是用于治疗重症肺脏和(或)心脏功能不全的生命支持技术,其作用原理是将静脉血引出,进行气体交换再泵入人体循环系统,根据泵入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静脉-静脉模式(V-V)ECMO和静脉-动脉模式(V-A)ECMO,后者在前者提供呼吸系统支持的基础上额外提供了循环辅助治疗。在心脏外科领域,ECMO作为循环支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本文从心脏手术后心原性休克,心脏移植后供体器官功能衰竭、左心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过渡治疗、预防左心辅助装置安装后右心功能衰竭四个方面,对ECMO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外科 静脉-静脉模式 静脉-动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变化8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万俊义 陆敏杰 +6 位作者 张戈军 蒋世良 徐仲英 赵世华 金敬琳 宋会军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3-686,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后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4-05-27至2015-03-25在阜外医院成功行PPVI的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临床症状、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心电图表现、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评价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后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4-05-27至2015-03-25在阜外医院成功行PPVI的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临床症状、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心电图表现、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及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术后6个月复查,以评估PPVI前后心室功能变化。结果:8例患者年龄14-42(25.4±8.1)岁,其中7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1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后24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瓣中-大量反流3例,肺动脉瓣大量反流5例。与术前相比,8例患者PPVI后6个月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0±4.8)mm vs(33.6±7.1)mm]、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150.1±25.7)ml/m2 vs(111.4±39.1)ml/m2]、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107.8±21.5)ml/m2 vs(80.7±22.2)ml/m2]及右心室心排量([6.8±1.3)L/min vs(4.9±0.8)L/min]均显著减小(P均0.05]。与术前相比,8例患者PPVI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明显增大[(42.9±4.4)mm vs(46.1±3.0)mm,P0.05)。结论:PPVI可减轻患者右心室的容量负荷并促进右心室逆重塑,同时将右心室收缩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其对左心室功能和几何构型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心脏导管插入术 磁共振成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的预后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珊珊 刘盛 +5 位作者 宋云虎 黄洁 廖中凯 侯剑峰 唐汉韡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6-233,共8页
目的:探索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后围术期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959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分为PASP<40 mmHg组(n=441,1 mmHg=0.133 kPa)、40 mmHg≤PASP<50 mmHg组(n=211)... 目的:探索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后围术期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959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分为PASP<40 mmHg组(n=441,1 mmHg=0.133 kPa)、40 mmHg≤PASP<50 mmHg组(n=211)和PASP≥50 mmHg组(n=307),并对术前PASP<40mmHg及PASP≥40 mmHg患者分别分为肺血管阻力(PVR)<3 wood单位(WU)、3 WU≤PVR<5 WU及PVR≥5WU亚组。比较各组受者的围术期情况和远期预后,探索各肺动脉循环指标与围术期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PASP<40 mmHg组、40 mmHg≤PASP<50 mmHg组和PASP≥50 mmHg组受者男性比例、吸烟史比例、术前总胆红素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比例、供受者体重匹配率、性别匹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PASP组术后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在PASP≥40 mmHg受者中,PVR≥5 WU亚组受者术后30 d生存率显著低于PVR<3 WU及3 WU≤PVR<5 WU亚组(P=0.02),而术后5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未发现术前各肺循环指标与围术期死亡率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心脏移植前PASP及PVR均升高的受者心脏移植后早期预后较差,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肺动脉高压 生存分析 围术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星 王浩 +3 位作者 高一鸣 刘思岐 宋民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人工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03至2017-03在我院住院诊治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123例,年龄12~74岁,平均(45±13)岁。首次换瓣手术包括我院手术及外院手术...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人工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03至2017-03在我院住院诊治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123例,年龄12~74岁,平均(45±13)岁。首次换瓣手术包括我院手术及外院手术。所有患者入院行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瓣周漏。28例(22.8%)予内科保守治疗,95例(77.2%)再次手术治疗。结果:瓣周漏患者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可见舒张期源于人工瓣瓣周的反流信号,部分二维超声可见人工瓣缝合环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裂隙。根据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分析瓣周漏产生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45例,白塞病23例,大动脉炎4例,疑诊免疫系统疾病5例,主动脉夹层2例,疑手术技术原因所致3例,余41例原因未能确定。全组患者死亡13例,放弃治疗病重出院5例,随访到的83例患者中,仍有瓣周漏中量以上反流者27例,心功能明显减低1例,55例好转或治愈。结论:有临床意义的瓣周漏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再手术比例高,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主动脉瓣瓣周漏的原因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其次为非特异性血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周漏 主动脉瓣置换术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叶长度及对合形态异常的超声心动图随访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高一鸣 段福建 +5 位作者 逄坤静 李慧 齐红霞 梁玉 宋云虎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二尖瓣叶长度及对合形态的特点,以及单纯行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二尖瓣叶对合形态的改变。方法:入组2012年至2017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由同一个有经验术者行扩大室间隔切除术(...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二尖瓣叶长度及对合形态的特点,以及单纯行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二尖瓣叶对合形态的改变。方法:入组2012年至2017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由同一个有经验术者行扩大室间隔切除术(术中未特殊处理二尖瓣叶)的HOCM患者52例为HOCM组,同时纳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3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二尖瓣参数以及左心房、室指标的差异,且随访观察HOCM组患者在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前、术后二尖瓣参数和左心房、室指标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新发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二尖瓣反流。平均随访(7.10±7.57)个月。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OCM组患者二尖瓣瓣环前后径(Ann D)、二尖瓣前叶长度(ALL)、后叶长度(PLL)、前乳头肌根部直径(APM)和反乳头肌根部直径(PPM)均增大(P均<0.01),前叶在瓣环上的投影长度(Pro L)及其占瓣环总长度的比例(Pro R)均减小(P均<0.01),左心房前后径(LAD)增大,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明显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P<0.01),瓣叶对合高度(Ten H)无差异(P>0.01),瓣叶对合点到前室间隔的最近距离(C-sept)及乳头肌连线平面与前室间隔的距离(S-P)均明显减小(P<0.01)。与术前比较,HOCM组患者在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二尖瓣反流明显减少(P<0.01),二尖瓣反流均在轻度以下,未见新发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反流;Ann D、Pro L、Pro R、Ten H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1),C-sept及S-P较术前均明显增大(P均<0.01);LAD、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明显减小,LVEDD较术前增大(P均<0.01)。结论:HOCM患者经过充分的室间隔切除,二尖瓣反流均能得到明显改善。虽然二尖瓣前后叶均延长,但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未见新发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二尖瓣反流。HOCM患者二尖瓣对合形态异常、对合点前移,手术解除梗阻后,异常的对合形态未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肌病 肥厚型 二尖瓣 扩大室间隔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鲁洁 黄晓红 +8 位作者 伍熙 崔颢 王婧金 肖明虎 郭颖 宋昌鹏 郑欣馨 房晓楠 王水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 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03至2016-02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改良Morrow手术的HOCM患者200例,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 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03至2016-02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改良Morrow手术的HOCM患者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s ST2与Gal-3水平。根据血浆s ST2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s ST2组(<9.05 ng/ml)、中s ST2组(9.05~16.74 ng/ml)及高s ST2组(>16.74 ng/ml);根据血浆Gal-3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Gal-3组(<6.19 ng/ml)、中Gal-3组(6.19~8.22 ng/ml)、高Gal-3组(>8.22 ng/ml)。另外收集了42例无心脏疾病的志愿者血液样本作为正常对照,并按照性别和年龄匹配了42例HOCM患者,比较两者血浆中sS T2与Gal-3水平的差异。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血浆sS T2和Gal-3水平对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或心血管住院)的预测价值。结果:ELISA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者相比,HOCM患者的血浆s ST2和Gal-3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中位随访26个月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浆s ST2及Gal-3不同水平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log-rank P分别为0.06和0.68)。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浆sS T2和Gal-3水平都不能独立预测终点事件(P均>0.05),而年龄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6,95%CI:1.02~1.11,P<0.01)。结论:尽管HOCM患者的血浆sS T2与Gal-3水平升高,但血浆sS T2和Gal-3水平与心肌切除术后HOCM患者临床预后无关。年龄增长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HOCM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半乳糖凝集素-3 心肌病 肥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伊 杜娟 +5 位作者 郑哲 邹亮 张志鹏 杨立猛 王新洁 王欣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250例行CABG患者,术前检测血清FFA水平,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ICU停留时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250例行CABG患者,术前检测血清FFA水平,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及术后早期和随访1a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等不良结果的发生情况。绘制ROC曲线,根据AUC评估术前血清FFA水平对不良结果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术前血清FFA水平预测CABG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615,AUC为0.76(95%CI:0.62~0.91,P=0.003);预测术后1a再发心绞痛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415,AUC为0.72(95%CI:0.63~0.82,P<0.001);预测术后1a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615,AUC为0.71(95%CI:0.57~0.84,P=0.006);多因素分析调整后的术前血清FFA水平对术后1a再发心绞痛、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术后1a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值分别为0.69(95%CI:0.57~0.81,P=0.042)、0.75(95%CI:0.57~0.93,P=0.130)、0.70(95%CI:0.54~0.85,P=0.096)。结论术前血清FFA水平可较好预测CABG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1a再发心绞痛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游离脂肪酸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诊断标准(2010年)在不同阜外分型患者中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9
作者 任杰 陈亮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究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诊断标准(2010年)在不同阜外分型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60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心脏移植的ACM患者,运用一致性聚类算法对上述60例移植心脏的病理特征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将患者归类为... 目的:探究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诊断标准(2010年)在不同阜外分型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60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心脏移植的ACM患者,运用一致性聚类算法对上述60例移植心脏的病理特征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将患者归类为阜外Ⅰ、Ⅱ、Ⅲ、Ⅳ型4种亚型。比较不同阜外分型ACM患者中的ACM诊断标准整体得分以及各诊断项目(心脏结构及功能、复极化、去极化、心律失常、家族史)得分情况,评估各诊断项目的诊断效能。结果:ACM诊断标准(2010年)对于不同阜外分型ACM患者的诊断效能具有明显异质性,与阜外Ⅰ、Ⅱ型比,阜外Ⅲ、Ⅳ型ACM患者的诊断效能均较低(P均<0.01)。不同阜外分型ACM患者在复极化、去极化以及心律失常这三个诊断项目中没有明显权重分布(P均>0.05)。阜外Ⅰ、Ⅱ型ACM患者在心脏结构及功能,以及家族史诊断项目中得分频率明显高于阜外Ⅲ、Ⅳ型患者(P均<0.05)。是否携带桥粒基因突变可有效将阜外Ⅰ型和其他分型ACM患者进行区分,特异度91.9%,灵敏度69.6%,阳性预测率84.2%,阴性预测率82.9%(P<0.0001)。结论:ACM诊断标准(2010年)对于阜外Ⅲ、Ⅳ型ACM患者的诊断效能较低。桥粒基因突变筛查有助于区分鉴别诊断不同阜外亚型AC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阜外分型 诊断效能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规范的心脏康复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313,共1页
我国心脏康复处于快速发展期,截至 2016 年我国成立的心脏康复中心已超过 200 余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是心脏康复在我国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人数逐年增加, CABG 后Ⅰ期康复是心脏功能恢复、... 我国心脏康复处于快速发展期,截至 2016 年我国成立的心脏康复中心已超过 200 余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是心脏康复在我国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人数逐年增加, CABG 后Ⅰ期康复是心脏功能恢复、建立患者康复意识等的关键时期,CABG 患者在住院期间这一阶段最容易干预、患者依从性最高.近年研究证明,院内开始康复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过渡到正常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康复 术后患者 心脏功能恢复 CABG 患者依从性 心血管事件 康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康复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1]。由于每年冠心病患者人数的不断上升,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因此,积极实施CABG后心脏康复,实现心血管全生命周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1]。由于每年冠心病患者人数的不断上升,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因此,积极实施CABG后心脏康复,实现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现以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化,践行“健康中国行动”,既是国家的宏伟目标,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科发展的方向,普及全国各级医院对CABG后心脏康复的认识,以及指导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家心血管病中心、CABG后心脏康复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在2016年发布的《中西医结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Ⅰ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2]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CABG后心脏康复的重要临床研究结果[3-13],针对CABG后心脏康复的临床实践进行科学论证后达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康复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对我国心脏康复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康复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城 欧阳文斌 +5 位作者 张凤文 郭改丽 刘垚 赵广智 谢涌泉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评估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可行性。方法:对2016-10至2017-10间在本中心以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PBMV治疗风湿性重度二尖瓣狭窄的24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于术后1、3、6及12个月门诊随访,行X线胸片... 目的:评估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可行性。方法:对2016-10至2017-10间在本中心以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PBMV治疗风湿性重度二尖瓣狭窄的24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于术后1、3、6及12个月门诊随访,行X线胸片、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4例患者均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施行了PBMV。术后经导管测二尖瓣跨瓣压差由(15.0±5.1)mm Hg(1 mmHg=0.133 kPa)降到了(6.7±2.9)mmHg(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瓣口面积由(0.8±0.1)cm2增加到了(1.7±0.1) cm2(P<0.01)。平均球囊直径为(26.7±1.2)mm。其中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二尖瓣轻度反流。平均随访时间为(7.4±3.1)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二尖瓣瓣口面积仍高达(1.6±0.1) cm^2,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为(9.0±4.3) mmHg。本组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心包积液或外周血管并发症。结论: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可以成功施行PBMV,其在避免了X线辐射及对比剂使用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超声心动图 经皮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死亡风险评分系统的建立与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宏远 侯剑峰 +7 位作者 唐汉韡 陈凯 郭少先 柳枫 王立清 孙寒松 郑哲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院内死亡率的手术风险评分系统,通过与常用评分系统对比,评估该评分系统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阜外医院自2012年至2017年接受CABG的1 976例术前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院内死亡率的手术风险评分系统,通过与常用评分系统对比,评估该评分系统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阜外医院自2012年至2017年接受CABG的1 976例术前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以3: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建模组(n=1 479)用于建立模型,验证组(n=497)用于检测模型的可用性。应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建立新的评分系统(PGLANCE)。评价PGLANCE对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术院内死亡率的预测效果,应用Homs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考察PGLANCE校准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GLANCE的区分度,并与EuroSCORE、EuroSCOREⅡ及SinoSCORE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观察死亡率与预测死亡率95%可信区间的差异,评估不同系统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院内死亡率的预测功能。结果:本模型确定了包含性别、既往心脏手术史、血肌酐值、术前LVEF值、术前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患者相关因素和是否合并瓣膜手术、是否同期行主动脉手术等手术相关因素。PGLANCE对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死亡率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HL拟合优度检验为P=0.311,AUC=0.847,效果优于EuroSCORE与SinoSCORE,与EuroSCOREⅡ效果相似。在验证组中,仅PGLANCE预测死亡率95%可信区间包含实际观察值,明显优于其他三种评分系统。结论:PGLANCE是建立在中国最新心力衰竭患者CABG临床数据基础上的风险评分系统,预测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优于EuroSCORE、EuroSCORE II及SinoS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危险性评估 心力衰竭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主动脉瓣膜下梗阻合并左心室中部梗阻伴室壁瘤一例
14
作者 杨立猛 杜娟 +5 位作者 陈伊 宋云虎 刘盛 邹亮 施野 张志鹏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21-23,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0年加重1年于2016年8月29日入院。患者10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伴胸痛,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给予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年前患...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0年加重1年于2016年8月29日入院。患者10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伴胸痛,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给予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年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活动耐量逐渐减低,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以'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拟行手术入院。患者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图1a)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心脏室壁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肺动脉内占位及慢性血栓栓塞性 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近期疗效
15
作者 江勇 孟红 +2 位作者 刘盛 逄坤静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5-206,共2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内占位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心功能改变情况,以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肺动脉内占位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于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前...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内占位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心功能改变情况,以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肺动脉内占位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于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及术后7 d 分别测量心尖四腔心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内径(LV)、右室舒张末期左右径(RV)、RV/LV 比值,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左心室短轴收缩期左室偏心指数(EI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三尖瓣反流量,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心包积液情况.室间隔运动及左心室 D 形.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肌皮瓣平移与常规方式治疗心脏手术后早期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士举 宋学营 +3 位作者 宋民 魏以桢 周晓辉 王水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心脏手术后早期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的肌皮瓣平移与常规方式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从2010-04到2014-04年间共36例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病人纳入研究。16例病人接受充分引流换药后的单纯间断缝合为常规组,20例病人接受"双... 目的:探讨治疗心脏手术后早期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的肌皮瓣平移与常规方式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从2010-04到2014-04年间共36例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病人纳入研究。16例病人接受充分引流换药后的单纯间断缝合为常规组,20例病人接受"双侧胸大肌肌皮瓣边缘松解平移法"为改进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常规组病人有6人次在第一次清创后因愈合不良而再次拆开引流和重新缝合;改进组病人清创缝合后均愈合良好,无再次拆开引流病例(P<0.05)。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常规组病人和改进组病人伤口开放引流的时间分别为(7.2±3.2)天和(3.3±1.1)天(P<0.05)。常规组和改进组从第一次清创缝合到最终出院的时间分别为(10.4±5.4)天和(8.2±1.9)天(P>0.05)。常规组和改进组从发现伤口问题到伤口愈合出院的时间中位数为13.(010.75,19.5)天和12.0(10.0,13.0)天(P>0.05)。结论 :对于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双侧胸大肌肌皮瓣边缘松解平移法"只需较短的伤口开放引流时间,就能获得更高的伤口清创缝合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伐卢定用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姝洁 李景文 +7 位作者 杨静 杨研 陈立宇 孔博 刘刚 范泓洋 熊超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1期35-37,共3页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首选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对于肝素应用禁忌的患者,如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和肝素过敏,指南推荐采用比伐卢定抗凝;。国内外对比伐卢定CPB中...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首选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对于肝素应用禁忌的患者,如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和肝素过敏,指南推荐采用比伐卢定抗凝;。国内外对比伐卢定CPB中抗凝经验非常有限;。近期,本院成功对1例合并HIT的患者,术中采用比伐卢定抗凝,实施CPB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现报告病例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身高151 cm,体重60 kg,因"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收入重症监护病房,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应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后出现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HIT抗体检测阳性,诊断HIT,改用比伐卢定(泰加宁,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抗凝,血小板计数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好转。患者经内科治疗6周后,终末脏器功能不全纠正,但仍依赖IABP辅助,有外科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18
作者 张昊天 周星彤 +10 位作者 陈海波 陈凯 杜娟 邹亮 陈伊 卿平 金琰 张艳明 尹泽琳 张泽 王现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 评估国产全磁悬浮离心泵(CH-VAD)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5年1月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CH-VAD植入的93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分析其基线特征、手术参数及随访结局。神... 目的 评估国产全磁悬浮离心泵(CH-VAD)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5年1月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CH-VAD植入的93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分析其基线特征、手术参数及随访结局。神经系统并发症定义为缺血/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组间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中位随访406(194,1262)d,8例(8.60%)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年发生率0.04/人年,1例发生致残性卒中。并发症组术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62.50%比23.53%,P=0.030)、卒中史(37.50%比7.06%,P=0.028)、CRT-D植入率(37.50%比2.35%,P=0.004)及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比例(37.50%比5.88%,P=0.028)、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更高(7985.00 pg/ml比2869.50 pg/ml,P=0.032)。生存分析显示,总生存率2年94.2%、3年90.5%,无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年95.0%、3年91.2%。结论 CH-VAD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能与其全磁悬浮设计、低转速叶轮及优化流道减少血液损伤有关。此外,术前室性心律失常、卒中史、高NT-proBNP水平及瓣膜病变患者可能需要更加谨慎的个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神经系统并发症 全磁悬浮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欧阳文斌 胡盛寿 +8 位作者 王珊 逄坤静 王首正 刘垚 张大伟 张凤文 郭改丽 李守军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1PD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10至2014-10期间在我院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105例婴幼儿PD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导管内径大小,将患儿分为大口径组(动脉导管...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1PD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10至2014-10期间在我院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105例婴幼儿PD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导管内径大小,将患儿分为大口径组(动脉导管内径≥4 mm,n=64)和中小口径组(2 mm≤动脉导管内径<4 mm,n=41)。两组患儿术中均在胸骨上窝超声引导下经左侧胸骨旁第三肋间进行动脉导管封堵,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05例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口径组与中小口径组相比,患儿PDA直径[(5.7±1.4)mm vs(2.7±0.6)mm,P<0.001]及封堵器直径[(10.6±1.8)mm vs(7.2±1.3)mm,P<0.001]较大;术后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0.9%(7/64)vs0(0/41),P=0.028]及术后即刻残余分流率[15.6%(10/64)vs 2.4%(1/41),P=0.031]较高。大口径组1例患儿术后2天因出血致心包压塞,急诊行心包引流术后痊愈。术后随访(11.6±7.8)个月,两组患儿术后1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6%(1/64)vs 0(0/41),P=0.421],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均无残余分流。两组患儿在随访期间均无封堵器脱落、溶血、心包积液及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大口径PDA患儿,需注意术后残余分流及血小板减少的观察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封堵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安涛 杨研 +3 位作者 乔树宾 杨跃进 毛懿 侯志辉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205-3208,共4页
目的对比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n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CABG手术并规律随诊的患者161例,... 目的对比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n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CABG手术并规律随诊的患者161例,男118例,平均年龄(67.8±5.25)岁,术后中位随访1608 d。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组为移植生物瓣或行瓣膜成形术的患者,抗凝治疗组为移植机械瓣的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分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CABG术;②术后未规律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③合并心房颤动;④行冠脉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时间为术后6个月以内。结果抗血小板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乳内动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78.4%和83.3%(P>0.05),大隐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75.9%和71.3%(P>0.05)。随访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均为牙龈出血,抗血小板组和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比率为7.3%和8.9%(P=0.30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在维持桥血管通畅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在医师指导下接受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并未显著高于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同期手术 抗凝治疗 通畅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