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病与肾病 被引量:3
1
作者 乐张慧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36-440,共5页
该文综述了临床上皮肤、肾脏相联系的一系列疾病,包括了以皮损为主要表现,累及肾脏、原发肾脏病的皮肤表现以及由遗传或感染驱动的皮肤和肾脏损害的几组疾病。了解这些疾病有助于皮肤科医师在临床上对肾脏损害的预防、系统疾病的甄别以... 该文综述了临床上皮肤、肾脏相联系的一系列疾病,包括了以皮损为主要表现,累及肾脏、原发肾脏病的皮肤表现以及由遗传或感染驱动的皮肤和肾脏损害的几组疾病。了解这些疾病有助于皮肤科医师在临床上对肾脏损害的预防、系统疾病的甄别以及罕见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BCG2、CK19和P63在皮肤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泓馨 管海宏 +1 位作者 孙建方 林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BCG2、CK19和P6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经病理学确诊的组织学标本37例,其中日光性角化病(AK)10例,Bowen's病(BD)14...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BCG2、CK19和P6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经病理学确诊的组织学标本37例,其中日光性角化病(AK)10例,Bowen's病(BD)14例,鳞状细胞癌(SCC)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ABCG2、CK19、P63在各类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程度,计算各分子在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百分率。结果 ABCG2和CK19的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在SCC中两种分子的阳性细胞率(22.1%±12.6%,23.5%±18.5%)显著高于AK(7.1%±6.6%,5.7%±4.5%)和BD(10.8%±9.1%,6.6%±4.9%,P﹤0.01),而AK与B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BD和SCC中ABCG2和CK19阳性病例的比例逐渐增加(ABCG2为40.0%、71.4%、84.6%,CK19为40.0%、50.0%、92.3%)。P63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细胞核,在AK、BD和SCC的所有病例中均呈阳性,其阳性细胞分别为50.5%±17.1%、56.3%±19.8%、43.5%±21.6%,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G2、CK19和P63阳性表达程度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鳞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生物学标记 日光性角化病 Bowen's病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脂腺癌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薛燕宁 司海鹏 +1 位作者 谭城 陈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皮脂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头面部和颈部,有明显的复发和转移倾向,临床极易被误诊。我们对7例皮脂腺癌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 皮脂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头面部和颈部,有明显的复发和转移倾向,临床极易被误诊。我们对7例皮脂腺癌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2011年6月至2019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病理科会诊确诊的7例皮脂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癌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8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4
作者 胡彬 周璐 +1 位作者 陈浩 孙建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2-913,共2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诊治的8例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皮损多表现为躯干、近端四肢...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诊治的8例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皮损多表现为躯干、近端四肢圆形或类圆形的色素性斑丘疹,头面部基本不受累,掌跖部受累少见,Darier’s征均阳性,皮疹自出现后未见消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可见肥大细胞不同程度浸润,Giemsa染色阳性。均无皮肤以外的症状体征。结论根据典型的皮损特点及病理表现可诊断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 荨麻疹 成人 组织病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钙化防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白鹤 徐秀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报告1例皮肤钙化防御。患者女,38岁,右小腿结节伴发溃疡形成2月。组织病理检查示皮下脂肪组织内多数血管壁上有钙样物质沉积,部分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血栓形成。脂肪小叶局部见缺血性坏死。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诊断为皮肤钙化防御。
关键词 钙化防御 钙沉着 微血管病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ir-Torre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聪聪 陈浩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Muir-Torr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Lynch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一个亚型,临床特征为皮脂腺肿瘤或角化棘皮瘤至少合并一种内脏恶性肿瘤,种系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是本病的遗传学特征。本文对近年来Muir-To... Muir-Torr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Lynch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一个亚型,临床特征为皮脂腺肿瘤或角化棘皮瘤至少合并一种内脏恶性肿瘤,种系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是本病的遗传学特征。本文对近年来Muir-Torre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基因研究、临床特征和预防治疗等方面进展加以综述,以提高对Muir-Torre综合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ir-Torre综合征 LYNCH综合征 皮肤肿瘤 内脏肿瘤 DNA错配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皮肤转移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逸飞 缪秋菊 徐秀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738-739,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左侧胸壁红斑6个月余。患者2年前因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定期化疗。6个月前患者于左胸壁手术部位附近出现环状浸润性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离心性环...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左侧胸壁红斑6个月余。患者2年前因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定期化疗。6个月前患者于左胸壁手术部位附近出现环状浸润性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离心性环状红斑”,经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无好转,遂于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红斑 离心性环状红斑 左胸壁 淋巴结清扫 左侧胸壁 乳癌改良根治术 外用糖皮质激素 抗组胺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相关表观遗传学在黑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乐张慧 王焱 +1 位作者 方方 孙建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8期509-512,共4页
最近研究表明表观遗传机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DNA甲基化、染色质修饰和重塑、非编码RNA的多种活性以及RNA甲基化。本文综述了RNA相关表观遗传学在黑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黑素瘤 表观遗传学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界因素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
9
作者 朱小美 孙建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760-762,共3页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研究显示该病具有地理群集现象,此外感染、职业、生活方式、药物、维生素D缺乏及怀孕等因素均可能参与CTCL的发生发展,本文对以上因素与CTCL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外界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六例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光平 王小坡 +5 位作者 陈浩 张韡 姜祎群 曾学思 徐秀莲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6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例GS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6例均为男性,皮损为松弛斑块甚至垂悬状肿块,5例发生于皱褶部位(或为主),1例仅发生于右胸部。1例合并蕈样肉芽肿。组织病理均... 目的探讨6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例GS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6例均为男性,皮损为松弛斑块甚至垂悬状肿块,5例发生于皱褶部位(或为主),1例仅发生于右胸部。1例合并蕈样肉芽肿。组织病理均可见真皮内非干酪性肉芽肿,伴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1例见淋巴样细胞异形改变,余5例异形不明显。1例伴有亲表皮现象。免疫组化均见CD4^+T细胞为主的单克隆增生。4例行弹性纤维染色见弹性纤维卷曲、断裂甚至消失,2例见多核巨细胞吞噬弹性纤维现象。2例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均为1单克隆增生。2例患者采用浅层x线照射或电子束照射,皮损变小后手术切除,未再复发。其余4例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0.02%氮芥外用等,症状有改善。结论GSS进展缓慢,不推荐过度治疗。局限于皱褶部位的GSS推荐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皮肤松弛症 蕈样肉芽肿 皮肤表现 病理学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间质性蕈样肉芽肿1例
11
作者 胡素娟 黄友光 +2 位作者 任情情 崔勇 孙建方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患者女,68岁,因“臀部、双下肢暗红色斑片伴瘙痒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臀、双下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浸润斑片,约柿饼至手掌大小,皮疹形态单一,边界欠清楚,压之退色,触之稍有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细胞轻度增生伴过度... 患者女,68岁,因“臀部、双下肢暗红色斑片伴瘙痒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臀、双下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浸润斑片,约柿饼至手掌大小,皮疹形态单一,边界欠清楚,压之退色,触之稍有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细胞轻度增生伴过度角化,疑似个别淋巴样细胞进入表皮内,真皮乳头层可见少量淋巴样细胞沿真皮与表皮交界处呈线状浸润,真皮血管周围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胶原纤维间散在淋巴样细胞浸润,淋巴细胞部分轻度异形。抗酸染色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间质性蕈样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温斯健 胡彬 +8 位作者 杨励 宋昊 熊竞舒 张韡 徐秀莲 姜祎群 陈浩 曾学思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1998—2014年诊治的50例 DFSP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50例患者发病年龄(29.5±15.9...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1998—2014年诊治的50例 DFSP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50例患者发病年龄(29.5±15.9)岁,平均病程9.6年。皮损位于躯干部33例,占66.0%;其次为四肢和头颈部。典型皮损表现为,萎缩性斑片/斑块13例,占26.0%;在此基础上多发性大小不一结节30例,占60.0%;正常皮肤上单发或多发结节7例,占14.0%。组织病理学特征由单一编席样或车辐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表达 CD34和波形蛋白。20例患者皮损切除后原位复发,复发率43.5%,未见远处转移和死亡患者。结论 DFSP 皮损形态变化多样,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DFSP 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可多次复发,但罕见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回顾性研究 神经纤维瘤 纤维肉瘤 组织细胞瘤 脂肪肉瘤 黏液样
原文传递
乳房外 Paget 病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韡 曾学思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7-898,共2页
乳房外 Paget 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是一种表皮内腺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 EMPD 好发于50~80岁的老年人,在欧美的报道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2~1∶7)[2-3];然而在亚洲人群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 乳房外 Paget 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是一种表皮内腺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 EMPD 好发于50~80岁的老年人,在欧美的报道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2~1∶7)[2-3];然而在亚洲人群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外 病理学 EMPD 表皮内腺癌 性别比例 男性患者 亚洲人群 原发性
原文传递
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昊 陈浩 +6 位作者 张韡 温斯健 胡彬 姜讳群 曾学思 徐秀莲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52岁。皮损为红色结节、肿块和(或)斑块,3例多发,...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52岁。皮损为红色结节、肿块和(或)斑块,3例多发,4例单发,6例伴溃疡形成。所有患者均未见系统受累。组织病理改变: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弥漫性分布,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胞核呈异形改变,可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CD30和细胞毒蛋白阳性,CD20、CD56、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EB病毒编码小RNA原位杂交均阴性。结论PC—ALCL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结合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罕见系统受累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原文传递
阿维A缓解毛囊角化病1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磊 李小静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97-598,共2页
患者女.29岁。因面、颈、胸、背部发生毛囊性丘疹5年,于2008年8月1日到我院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额部及双侧面颊部出现红色针头至米粒大的丘疹,伴瘙痒,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痤疮”,具体治疗不详,病情未能控制。皮损逐... 患者女.29岁。因面、颈、胸、背部发生毛囊性丘疹5年,于2008年8月1日到我院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额部及双侧面颊部出现红色针头至米粒大的丘疹,伴瘙痒,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痤疮”,具体治疗不详,病情未能控制。皮损逐渐增多,且更加密集,局部皮肤粗糙,脱屑,累及颈部、胸部、背部。无光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婚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角化病 阿维A 缓解 皮肤粗糙 近亲婚配 患者 毛囊性 面颊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磊 李小静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05-507,共3页
报告2例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例1.男,53岁。头部、下肢红斑鳞屑3年,环形斑块1年。皮肤科检查:头皮鳞屑性红斑,面部、臀部散在边缘堤状隆起而中央轻度萎缩的褐色环状斑块。例2.男,37岁。全身红斑、鳞屑8年,环形斑块2... 报告2例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例1.男,53岁。头部、下肢红斑鳞屑3年,环形斑块1年。皮肤科检查:头皮鳞屑性红斑,面部、臀部散在边缘堤状隆起而中央轻度萎缩的褐色环状斑块。例2.男,37岁。全身红斑、鳞屑8年,环形斑块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鳞屑性红斑,躯干、四肢鳞屑性红斑与边缘堤状隆起而中央轻度萎缩的褐色环状斑块混杂分布,两例患者红斑鳞屑性皮损经组织病理检查均符合寻常性银屑病,褐色环状斑块改变均见下方颗粒层消失的柱状角化不全,符合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诊断: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文中对银屑病并发汗孔角化病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病 浅表 播散性 银屑病 寻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eway技术构建人RhoD慢病毒表达载体及转染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斯健 倪娜娜 +5 位作者 周晓伟 吴琼 王小坡 宋昊 张韡 孙建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8-1002,共5页
目的构建人RhoD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和鉴定,转染人黑素瘤细胞A375,使其过表达RhoD蛋白,为后续研究RhoD在黑素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Gateway技术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RhoD慢病毒载体,经PCR及基因测序鉴... 目的构建人RhoD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和鉴定,转染人黑素瘤细胞A375,使其过表达RhoD蛋白,为后续研究RhoD在黑素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Gateway技术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RhoD慢病毒载体,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后,与辅助质粒pLV/helper-SL3,pLV/helper—SIA及pLV/helper—SL5混合采用脂质体法制备DNA-Lipofectamine2000复合物,并共同转染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产生相应慢病毒颗粒,通过定量PCR方法测定病毒滴度。包装好的慢病毒转染人黑素瘤A375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实验分为A375(未处理对照组)、A375-EGFP(不含目的基因的空病毒对照组)和A375-RhoD(含RhoD基因的病毒组)三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WB)验证耽扣在A375-RhoD组细胞中的过表达。结果通过PCR、基因测序证实,慢病毒表达载体pLV[Exp]-EGFP/Neo—CMV〉hRhoD构建成功。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出具高效感染力的慢病毒,经测定病毒滴度为(5.13±2)×10^8TU/mL。转染A375细胞后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表达,流式检测转染效率大于80%;A375-RhoD组RhoD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A375-EGFP组和A375组细胞中明显增高。结论成功构建RhoD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出具高效感染力的慢病毒颗粒并成功转染人黑素瘤A375细胞,为进一步研究RhoD在黑素瘤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基因 慢病毒 载体 GATEWAY技术 过表达 A37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昊 徐秀莲 +1 位作者 姜祎群 孙建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7期428-429,共2页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hidroacanthoma simplex, HAS)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的躯干或下肢,皮损为单发的扁平或疣状、暗红色或褐色斑块,临床易被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或鲍恩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hidroacanthoma simplex, HAS)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的躯干或下肢,皮损为单发的扁平或疣状、暗红色或褐色斑块,临床易被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或鲍恩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下腹部暗红色斑块1年余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瘤 单纯性 汗腺 皮肤附属器肿瘤 脂溢性角化病 临床资料 老年人 鲍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福泉 蒙秉新 陈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2-392,394,共2页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浅表淋巴结 临床资料 血压正常 高血压 疾病史 糖尿病 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硬肿病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玥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2-563,共2页
硬肿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黏蛋白病.最早由Piffard首先报告,又称成人硬肿病或Buschke硬肿病。其临床特征以皮肤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和发硬为主,伴真皮硬化,表面皮肤无任何显著的临床异常。本病较少见,女性多于男性,以儿童居多。
关键词 硬肿病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