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黎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药用植物文献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曼莫 刘洋洋 +1 位作者 曹红 王炳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5期188-192,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相关文献中记载海南黎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药用植物的种类、功效、应用等方面的一般情况,总结黎族药用植物治疗该类疾病的一般规律。方法对《黎药学概论》《黎族药志》《黎族民间验方集》《黎族医药》《黎族常用药... 目的调查研究相关文献中记载海南黎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药用植物的种类、功效、应用等方面的一般情况,总结黎族药用植物治疗该类疾病的一般规律。方法对《黎药学概论》《黎族药志》《黎族民间验方集》《黎族医药》《黎族常用药物图谱》《海南黎药》等相关文献记载的海南黎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药用植物按属种分类、分布地区、药用部位、功效、应用方法等进行信息收集汇总,选取经不同著作专家学者认证治疗功效,对出现频次在2次以上的常用药用植物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初期查明海南黎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药用植物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南部热带雨林地区;以根、藤部位入药居多;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苦、辛、甘居多;多归入肝、肾经;毒性药物占有一定比例。药用功效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为主;常用药用植物之间多参伍组方;服用方式以内服、食疗为主;多以酒引经通络。结论海南省黎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性状及功效独特,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黎族 腰椎退行性疾病 药用植物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种子贮藏条件与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明军 冯锦东 +3 位作者 欧淑玲 陈葵 李榕涛 杨新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74-2075,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种子贮藏条件、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叶片生长速度。方法通过室内考察,测定降香黄檀种子千粒重、发芽率,采用不同处理进行贮藏条件试验,对幼苗叶片的生长速度进行连续观测记录。结果对于保持降香... 目的观察研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种子贮藏条件、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叶片生长速度。方法通过室内考察,测定降香黄檀种子千粒重、发芽率,采用不同处理进行贮藏条件试验,对幼苗叶片的生长速度进行连续观测记录。结果对于保持降香黄檀种子(去果荚)活力,在冰箱冷藏(12℃)条件下比保存在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能够贮藏更长时间;对降香黄檀种子不同处理可以改变其发芽率,但效果都没有带荚直播发芽率高;幼苗叶片生长速度在前期较快,达5~9片叶/月,后期速度降低并逐渐开始分枝。结论降香黄檀种子带果荚低温保存效果较其他保存方法好;降香黄檀带果荚直接播种较其他处理发芽率高;降香黄檀幼苗叶片生长速度在移栽后两个月达到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贮藏条件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曾琳 何明军 +2 位作者 吴怡 顾雅坤 李榕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以草本药用植物杜若、过江藤、夏枯草、皱果苋、罗勒和山香的成熟种子为材料,探讨了含水量和冷冻方法对种子超低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液氮超低温冷冻后,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适宜的含水量下... 以草本药用植物杜若、过江藤、夏枯草、皱果苋、罗勒和山香的成熟种子为材料,探讨了含水量和冷冻方法对种子超低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液氮超低温冷冻后,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适宜的含水量下,种子经过超低温冷冻后其发芽率甚至高于对照组。3种冷冻方法中,玻璃化冷冻法更适合过江藤和山香种子的超低温保存,缓慢冷冻法更适合皱果苋、杜若和夏枯草种子的超低温保存,直接冷冻法适合于杜若和罗勒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所以,液氮超低温冷冻法保存杜若等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是可行的;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前后夏枯草、山香和罗勒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 草本药用植物 玻璃化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药用植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欢欢 赵祥升 +2 位作者 杨美华 魏建和 李琼 《中南药学》 CAS 2014年第6期557-562,共6页
目的我国芳香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芳香药用植物因兼具芳香植物与药用植物2个类群的属性,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具有抗氧化性质的芳香药用植物更是成为合成抗氧化剂的最佳潜在替代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芳香药... 目的我国芳香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芳香药用植物因兼具芳香植物与药用植物2个类群的属性,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具有抗氧化性质的芳香药用植物更是成为合成抗氧化剂的最佳潜在替代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芳香药用植物在抗氧化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并对芳香药用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芳香药用植物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药用植物 活性成分 抗氧化作用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植物资源物种组成及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康勇 郑希龙 +6 位作者 魏建和 李榕涛 李伟杰 邓开丽 符丽 杨海建 杨新全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3期462-470,共9页
目的:全面掌握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植物资源物种组成及药用植物多样性。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调查方法,选择样方和普遍调查相结合开展了西沙群岛18个岛礁的普查工作,收集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标本、分子样品并引种种植... 目的:全面掌握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植物资源物种组成及药用植物多样性。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调查方法,选择样方和普遍调查相结合开展了西沙群岛18个岛礁的普查工作,收集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标本、分子样品并引种种植特色海岛植株。结果:合计调查到植物物种159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有68种。普遍调查发现,西沙群岛18个岛礁的植物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晋卿岛(71种)、东岛(62种)和赵述岛(66种)的植物资源物种数较多,而盘石屿和全富岛未发现有植物分布;依据样方套的方法得出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累计较多的主要分布在晋卿岛(45种)、甘泉岛(35种)和东岛(51种);74个样方套的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1.00、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为0~1.50、辛普森(Simpson)指数为0~0.75、逆辛普森(Inverse Simpson)指数为1.00~4.00。结论:西沙群岛18个岛礁的生态系统脆弱,原生物种种类单一且容易灭绝,本次调查有助于了解西沙群岛主要岛屿的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和药用植物多样性,为三沙市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性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中药资源普查 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晖 陈京锐 +3 位作者 韦素娟 蒋子肖 刘洋洋 LEE Shiou Yih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1-92,共12页
沉香是世界性名贵的传统药材及天然香料,应用历史悠久。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是目前生产沉香最主要的树种。随着沉香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沉香属树种被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严重威胁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沉香是世界性名贵的传统药材及天然香料,应用历史悠久。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是目前生产沉香最主要的树种。随着沉香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沉香属树种被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严重威胁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利用及保护沉香资源,该文基于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沉香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国内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份,海外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系统调查沉香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国内外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从表型性状、DNA分子标记、DNA指纹鉴定技术、核基因组水平等4个方面综述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从DNA指纹图谱、核质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DNA条形码组合其他分子鉴定方法等3个方面总结沉香属植物分子鉴定研究的现状,提出沉香属植物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以期为沉香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遗传多样性 基因资源 分子标记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害诱导植物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顾小辉 魏建和 +1 位作者 王国全 高志晖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58-465,470,共9页
昆虫对植物的取食活动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反应,诱导植物通过调控自身的代谢网络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抵御外界不良刺激。虫害诱导植物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机制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对虫害诱导的植物防御性次生... 昆虫对植物的取食活动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反应,诱导植物通过调控自身的代谢网络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抵御外界不良刺激。虫害诱导植物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机制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对虫害诱导的植物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昆虫危害产生的各类激发子、植物对激发子的识别、虫害应答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对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的调控进行了综述,可为虫害诱导植物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植物虫害防治研究、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产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激发子 次生代谢 信号转导 防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降香檀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孟慧 杨云 陈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共3页
研究海南降香檀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选择海南降香檀种子30个批次样本进行分选,以及对净度、优良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确定种子质量分级标准。降香檀种子优良度、生活力和千粒重是5项种子分级指标中的主要标准,其他... 研究海南降香檀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选择海南降香檀种子30个批次样本进行分选,以及对净度、优良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确定种子质量分级标准。降香檀种子优良度、生活力和千粒重是5项种子分级指标中的主要标准,其他指标作为参考。种子优良度为95%,生活力为84.2%,千粒重在131.4 g以上的种子被列为一级种子;种子优良度为70%,生活力为70.1%,千粒重在128.1 g以上的种子被列为二级种子。建立了海南降香檀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檀 种子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黄花蒿最佳采收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明军 杨新全 +3 位作者 秦徐杰 侯明 冯锦东 欧淑玲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7期18-20,共3页
目的确定海南省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为规范化种植黄花蒿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生长期黄花蒿的叶或叶和花,计算其产量。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青蒿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8月中旬海南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89%;而产量... 目的确定海南省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为规范化种植黄花蒿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生长期黄花蒿的叶或叶和花,计算其产量。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青蒿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8月中旬海南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89%;而产量在9月初达到最大,平均单株产量可达56 g。结论不同采收期黄花蒿中青蒿素的产量差异明显,海南黄花蒿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黄花蒿 采收期 青蒿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芳香植物纯露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孟慧 刘洋洋 杨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22-24,共3页
采用DPPH+FRAP法对薰衣草、肉豆蔻、沉香、降香4种芳香植物水蒸馏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纯露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薰衣草纯露、肉豆蔻纯露、沉香纯露、降香纯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8.217%、52.098%、9.016%和8.525%;FRAP值... 采用DPPH+FRAP法对薰衣草、肉豆蔻、沉香、降香4种芳香植物水蒸馏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纯露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薰衣草纯露、肉豆蔻纯露、沉香纯露、降香纯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8.217%、52.098%、9.016%和8.525%;FRAP值分别为458.3μmol·L-1、422.1μmol·L-1、56.1μmol·L-1和50.1μmol·L-1;薰衣草纯露、肉豆蔻纯露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沉香纯露、降香纯露,可以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纯露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广藿香试管内芽分化与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明军 杨新全 陈葵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6期21-22,共2页
目的选择海南广藿香的最佳芽分化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方法利用海南广藿香的叶柄、茎尖和带节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芽分化试验,并对上述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选择试验。结果在芽分化培养基中,MS+3-吲哚丁酸(IBA)1.0mg/L+6-苄基腺嘌... 目的选择海南广藿香的最佳芽分化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方法利用海南广藿香的叶柄、茎尖和带节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芽分化试验,并对上述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选择试验。结果在芽分化培养基中,MS+3-吲哚丁酸(IBA)1.0mg/L+6-苄基腺嘌呤(6-BA)0.6mg/L培养基能够较好地诱导茎尖和带节茎端长出新芽,诱导率分别为94.3%和94.6%;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MS+萘乙酸(NAA)0.1mg/L+6-BA2.0mg/L培养基能较好地诱导海南广藿香叶柄和带节茎段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80.0%和100%。结论海南广藿香的最佳芽分化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IBA1.0mg/L+6-BA0.6mg/L和MS+NAA0.1mg/L+6-BA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广藿香 培养基 愈伤组织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梦利 王小英 +3 位作者 冯剑 郑希龙 林天东 刘洋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6-1532,共7页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规定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不得少于6.0%、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得低于0.017%、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6.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0.0%。本研究制定的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黎药 质量标准 东莨菪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沉香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培卫 张玉秀 +1 位作者 杨云 陈波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5-571,共7页
为比较沉香属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六种沉香属植物在海南省兴隆南药园种植,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撕片法对其成熟叶片的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叶片的上下表皮,叶脉和叶横切面等12项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为比较沉香属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六种沉香属植物在海南省兴隆南药园种植,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撕片法对其成熟叶片的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叶片的上下表皮,叶脉和叶横切面等12项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六种沉香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基本一致,均为典型的异面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现出典型的旱生形态特点。表皮细胞单层,气孔微下陷,仅分布在下表皮,上下表皮上零星分布着表皮毛。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紧密地圆柱状细胞组成,其间分布着大量的长方晶体,海绵组织内有一层排列较整齐,染色较深的异细胞组成的下皮层。主脉维管束双韧型,呈圆环状,内含大量异细胞。方差分析表明,除栅海比外,叶片厚度、叶脉条数、主脉厚度等其余11项数量指标在六种植物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这六种植物聚成3类,Aquilaria sinensis(白木香),A.crassna和A.banaensis聚为一类,A.baillonii和A.malaccensis聚为一类;A.yunnanensis(云南沉香)单独为一类。该研究结果为沉香属植物的物种鉴定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同时对沉香属植物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属 比较解剖学 叶片 沉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红树林植物黄槿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圆婷 陈文凤 +3 位作者 田婧 刘艳丽 陈德力 梁寒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38-847,共10页
黄槿植物的叶、树皮和花是中药黄槿的入药部位,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的药用价值。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在基因层面存在信息传递,会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因此黄槿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可能成为新型天然活性产物... 黄槿植物的叶、树皮和花是中药黄槿的入药部位,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的药用价值。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在基因层面存在信息传递,会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因此黄槿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可能成为新型天然活性产物。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半红树林植物黄槿中分离纯化出64株内生真菌并鉴定,通过固体发酵得到其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内生真菌的粗提物对5种常见致病细菌的抑菌活性,后根据分离部位的不同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筛选确定3株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菌株,用于后续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槿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属植物组培快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燕 孟慧 +5 位作者 吕菲菲 魏建和 杨云 李浩凌 陈波 黄良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2期2164-2171,共8页
总结了近年来沉香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沉香属组织培养发生的途径,从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培养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并汇总了目前影响沉香属植物组培苗快速扩繁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为沉香属植物... 总结了近年来沉香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沉香属组织培养发生的途径,从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培养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并汇总了目前影响沉香属植物组培苗快速扩繁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为沉香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属 组培快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余翠翠 魏建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01-1710,共10页
植物在应对不同环境胁迫时会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萜类化合物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的一类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很多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如免... 植物在应对不同环境胁迫时会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萜类化合物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的一类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很多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保肝等。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环境温度、紫外线辐射、光照、干旱、臭氧及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等环境因素对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究植物萜类化合物受环境因子影响产生应激反应的一般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萜类化合物 环境因子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红树植物黄槿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圆婷 刘杨 +1 位作者 陈德力 梁寒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为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泛热带的半红树植物,具有清热止咳、解毒消肿等功效。黄槿内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化学结构,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结构新奇的活性分子。目前,从黄槿内生菌中分离... 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为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泛热带的半红树植物,具有清热止咳、解毒消肿等功效。黄槿内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化学结构,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结构新奇的活性分子。目前,从黄槿内生菌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内生菌种类,包括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团青霉菌(Penicillium commune)、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镰刀属(Fusarium sp.)真菌等。其内生菌代谢产物,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核苷类、蒽醌类、多取代苯类和三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槿内生菌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综述了近二十年黄槿内生菌的研究现状及其代谢产物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半红树植物黄槿及其内生菌的药用价值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槿 内生菌 多样性 代谢产物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兰 冯剑 +2 位作者 黄梦利 孙晓玉 刘洋洋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建立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土人参药材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土人参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具有专... 为建立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土人参药材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土人参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具有专属性的薄层鉴别方法;规定土人参药材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8.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8.0%、多糖含量不得少于9.0%。本研究可为建立土人参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人参 质量标准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产温莪术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培卫 黄娴 +2 位作者 陈旭玉 张晖烽 张玉秀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显微拍照等技术,分析海南产温莪术Curcuma wenyujin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对温州原种及海南产1代、2代温莪术的形态组织学比较发现,海南产温莪术与温州产温莪术的组织结构基本一致,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状和显微...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显微拍照等技术,分析海南产温莪术Curcuma wenyujin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对温州原种及海南产1代、2代温莪术的形态组织学比较发现,海南产温莪术与温州产温莪术的组织结构基本一致,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状和显微鉴别的要求;海南产2代温莪术的油细胞密度高于温州产温莪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 海南 根茎 组织学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果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姚玲玲 徐萌伶 +2 位作者 余章昕 刘洋洋 李文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47-1651,共5页
目的:为腺果藤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腺果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腺果藤属植物是我国民间习用药材,在我国主要分布有腺果藤Pisonia aculeata、胶果木P.umbellifera和抗风桐P.gr... 目的:为腺果藤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腺果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腺果藤属植物是我国民间习用药材,在我国主要分布有腺果藤Pisonia aculeata、胶果木P.umbellifera和抗风桐P.grandis等3种;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色酮类、木质素类和皂苷类等75种化合物,具有抗结核、抗炎镇痛和抗菌等药理活性。然而,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大多集中在胶果木和腺果藤上,对抗风桐的研究较少;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色酮类、木质素类和皂苷类化合物上,对其他类型化合物的研究集中在苯类化合物上;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分离出的化合物上,对植物粗提物的研究较少。腺果藤属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开发潜力,但目前研究深度不够,需结合现代天然产物化学、药物筛选和药理研究方法对其开展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果藤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