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高压药物联合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7
1
作者 曾伟杰 何建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8-320,共3页
肺动脉高压常呈进展性发展并危及生命。目前单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联合治疗是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并成为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联合药物治疗的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肺动脉高压防治研究的重点在哪里?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显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53-254,共2页
从1972年至今.我国对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从未中止过,反而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几年肺动脉高压研究成为热点,主要是源于几个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药厂的推动。在红火的形势下,我们冷静地思考,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肺动脉高压防... 从1972年至今.我国对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从未中止过,反而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几年肺动脉高压研究成为热点,主要是源于几个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药厂的推动。在红火的形势下,我们冷静地思考,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肺动脉高压防治研究的重点在哪里?难道仅仅是为百万分之十五的患者服务吗?诚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险恶,非常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脏 肺栓塞 防治研究 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解读
3
作者 杨涛 何建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62-65,共4页
2011年9月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心脏病学会于2011年7月更新了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预防、诊断和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该指南)。该指南共引用了376篇参考文献,添加了2006至2010年的循证医学证据,对2... 2011年9月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心脏病学会于2011年7月更新了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预防、诊断和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该指南)。该指南共引用了376篇参考文献,添加了2006至2010年的循证医学证据,对2006年CHF预防、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现对该指南做简要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F 阻滞剂 Β受体 急性加重期 森林阻火剂 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心力衰竭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 收缩性心力衰竭 新西兰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心脏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2009肺高压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建国 程显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4-856,共3页
虽然早在1891年Romberg就在病理尸检中报道1例不能解释的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但直到1951年Dresidale用心导管术诊断了第1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临床综合征患者。尔后,1975年WHO在... 虽然早在1891年Romberg就在病理尸检中报道1例不能解释的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但直到1951年Dresidale用心导管术诊断了第1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临床综合征患者。尔后,1975年WHO在日内瓦召开了原发性PAH会议,由于当时诊断技术的限制,临床诊断的“原发性PAH”病理检查通常包括3种情况:真正的原发性P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学会 美国心脏学院 肺高压 HYPERTENSION 基金会 ARTERIAL 解读 专家
原文传递
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建国 曾伟杰 朱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2237-2239,共3页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相对多见的心血管急症,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和漏诊而危及患者生命。若能得到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多项具有...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相对多见的心血管急症,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和漏诊而危及患者生命。若能得到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多项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相继公布,为急性肺栓塞诊治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8年在欧洲心脏杂志公布了新版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与ESC2000年指南相比,新指南在疾病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等方面均有更新。本文仅就新指南的要点做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心脏病学会 急性肺栓塞 诊治指南 解读 肺血栓栓塞症 循证医学证据 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右心功能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曾伟杰 何建国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9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右心功能不全 评价技术 临床价值 右心室功能 疾病预后 保健问题 人类健康 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娄莹 韩璐璐 +8 位作者 李彦 张晓星 柳志红 唐闽 禹海文 王巍 许建屏 刘红 李一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目的评价VKORC1、CYP2C9、GGCX、PROC、EPHX1及CYP4F2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88例服用华法林抗凝且国际标准化比值均稳定达标的中国汉族患者,抗凝指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及肺血栓栓塞症... 目的评价VKORC1、CYP2C9、GGCX、PROC、EPHX1及CYP4F2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88例服用华法林抗凝且国际标准化比值均稳定达标的中国汉族患者,抗凝指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及肺血栓栓塞症,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上述6种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记录患者平均每日华法林稳定剂量、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情况等;分析VKORC1、CYP2C9、GGCX、PROC、EPHX1及CYP4F2基因多态性、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结果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性共解释了50%以上的中国汉族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个体差异,其影响程度大于人口学特征、合并用药等因素;CYP4F2基因多态性仅能解释1%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个体差异;GGCX、PROC及EPHX1基因多态性不影响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结论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主要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KORC1基因 CYP2C9基因 GGCX基因 PROC基因 EPHX1基因 CYP4F2基因 基因多态性 华法林
原文传递
对急性肺栓塞中危患者溶栓疗法的建议 被引量:21
8
作者 程显声 何建国 +1 位作者 柳志红 熊长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236-2238,共3页
在美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第3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肺栓塞3个月内的病死率超过心肌梗死,在15%以上。1971年Miller等。首次报道急性大块肺栓塞链激酶溶栓。1990年我国以尿激酶进行首例急性肺栓塞溶... 在美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第3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肺栓塞3个月内的病死率超过心肌梗死,在15%以上。1971年Miller等。首次报道急性大块肺栓塞链激酶溶栓。1990年我国以尿激酶进行首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成功。其后,肺栓塞溶栓治疗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并未像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那样成熟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溶栓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大块肺栓塞 患者 中危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7
9
作者 娄莹 华潞 +9 位作者 韩璐璐 李彦 张晓星 唐闽 禹海文 柳志红 王巍 许建屏 刘红 李一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 建立针对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入选488例口服华法林抗凝的中国汉族患者,其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3.0,且INR均稳定达标,抗凝指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及肺血栓栓塞症.检... 目的 建立针对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入选488例口服华法林抗凝的中国汉族患者,其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3.0,且INR均稳定达标,抗凝指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及肺血栓栓塞症.检测患者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基1(VKORC1)、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及细胞色素P450 4F2(CYP4F2)基因多态性,记录患者平均每日华法林剂量、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情况等;并将入选患者按入选的先后顺序分为建模组(323例)和验证组(165例).在建模组患者中,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比较患者的实际剂量与预测剂量的差别,从而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包括VKORC1、CYP2C9、CYP4F2基因型,以及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合并应用胺碘酮、地高辛等因素(该模型R2=0.652,P<0.001);该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的平均预测剂量与患者的实际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1.03) mg比(3.53±1.41)mg,P=0.779],其中60.6%(100/165)的患者华法林预测剂量为理想预测剂量,17.6%(29/165)的患者华法林预测剂量过低,21.8%(36/165)的患者华法林预测剂量过高.结论 基于VKORC1、CYP2C9和CYP4F2基因多态性的剂量预测模型可以帮助预测中国汉族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的准确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云娟 曾伟杰 何建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 评价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定量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102例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右心导管检查前72 h内完成TDE检查.期间患者病情稳定,治... 目的 评价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定量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102例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右心导管检查前72 h内完成TDE检查.期间患者病情稳定,治疗方案不变.以右心导管测量的PASP为标准,评价TDE测量PASP的准确性.结果 在102例研究对象中,男38例,女64例;年龄18~59岁,平均(31±11)岁.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DE与右心导管测量的PASP中度相关(r=0.64,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TDE测量的PASP比右心导管平均低6.7 mm Hg(95%CI:-47.6~34.3 mm Hg,1 mm Hg=0.133 kPa).TDE与右心导管测量PASP差值在10 mm g以上者60例(58.8%),其中TDE低于右心导管测量者44例(43.1%),高于右心导管测量者16例(15.7%).尽管TDE低估与高估PASP值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2)比(26±16) mm Hg,P=0.765],但低估PASP的可能性明显大于高估.根据PASP严重程度分级的诊断归类,16例高估患者归类无差错(错误=0);但在44例低估患者中,9例(20.5%)归类为小错(错误=1),2例(4.5%)归类为大错(错误=2).结论 TDE定量估测PASP常不准确,不能替代右心导管检查.TDE更易于低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ASP,并可导致低估患者诊断归类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脏导管插入术
原文传递
108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新海 陶新曹 +6 位作者 张建强 何建国 柳志红 熊长明 罗勤 张洪亮 刘杨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8-711,共4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发病特点并评价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指标在判断IPAH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7年6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并诊断为IPAH的108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数据分...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发病特点并评价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指标在判断IPAH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7年6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并诊断为IPAH的108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结果108例IPAH患者中女性和男性比为2.86:1,确诊的平均年龄为(32.5±12.6)岁,出现症状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34.9±36.3)个月,晕厥、肝脏肿大、咯血和下肢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32.4%、27.8%、15.7%和14.8%。随访截止时间为2008年6月,平均随访(27.6±14.7)个月,随访到94例(87.0%),42例(38.9%)在随访期间死于右心衰竭,死亡病例平均存活时间为确诊后(11.6±9.4)个月,出院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58%、44%。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生存有影响的指标有:肱动脉收缩压(P〈0.01,RR=0.937)、脉压(P〈0.01,RR=0.930)、右左心室舒张末径比(P=0.003,RR=3.222)、超声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P=0.002,RR=1.022)、右心导管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0.030,RR=1.026)、肺动脉平均压(P=0.031,RR=1.037)和全肺血管阻力(P=0.019,RR=1.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脉压(P〈0.01,RR=0.923)、超声测得的右左心室舒张末径比值(P=0.006,RR=3.126)和肺动脉收缩压(P=0.002,RR=1.022)、右心导管检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P=0.016,解=1.033)、肺动脉平均压(P=0.038,RR=1.038)和全肺血管阻力(P=0.017,RR=1.001)是IPAH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IPAH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确诊且预后极差,晕厥、肝脏肿大和下肢水肿提示患者病情较重,晕厥最常见,超声心动图是测量肺动脉压力较准确的方法,右心导管测得的全肺血管阻力、脉压和超声测定的肺动脉收缩压是IPAH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脏导管插入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预后
原文传递
对“关于‘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几点意见”一文的回复
12
作者 何建国 朱俊 熊长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2-902,共1页
衷心感谢读者对"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厚爱及提出的宝贵意见.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逐一回复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由于国内外有关心力衰竭的指南中均无统一的右心衰竭临床分期,本"共识"... 衷心感谢读者对"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厚爱及提出的宝贵意见.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逐一回复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由于国内外有关心力衰竭的指南中均无统一的右心衰竭临床分期,本"共识"主要参阅了文献[1],其将慢性右心衰竭分为4个阶段,并强调阶段A、B属于慢性右心衰竭危险期,而阶段C、D属于慢性右心衰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衰竭 专家 中国 治疗 诊断 临床分期 心力衰竭 国内外
原文传递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林 何建国 +14 位作者 单广良 卢献灵 曾伟杰 柳志红 周达新 曹华 倪新海 王广义 沈节艳 田红艳 孙云娟 顾晴 赵智慧 程显声 熊长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57-661,共5页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全国31个临床中心纳入经右心导管确诊的成人IPAH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且将所有患者分为WHO肺动脉...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全国31个临床中心纳入经右心导管确诊的成人IPAH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且将所有患者分为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Ⅰ/Ⅱ和Ⅲ/Ⅳ级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患者。所有患者平均年龄(36±13)岁,男性50例,女性100例,男女比为1:2。体质指数为(21.3±3.5)kg/m2。乏力(123例,82.0%)和呼吸困难(112例,74。7%)是最常见的症状,肺动脉瓣第2心音亢进是最常见体征(138例,92.0%)。约有49.0%(73例)的患者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为Ⅲ级,功能分级Ⅱ级的患者占46.0%(68例)。6min步行距离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分别为(337±101)m和2.0(2.0,4.0)。93.1%(14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右心室肥厚。右心导管测右心房压为(10±6)filmHg(1mmHg=0.133kPa),肺动脉平均压(61±16)mmHg,心指数(2.3±0.8)L·min-1·m-2和肺血管阻力(1484±699)dyn·s-1·cm-5。结论IPAH多累及青壮年,以女性为主,体质指数偏低。多数患者就诊时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较差,血液动力学状况不佳。患者血液动力学的损害与6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室功能障碍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GTP结合蛋白仪亚基11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无肌动脉肌化过程中的表达及西地那非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石安 罗鹏 +3 位作者 吴源聪 何建国 陈灿 雷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探讨GTP结合蛋白α亚基11(Godl)在肺动脉高压大鼠无肌动脉肌化过程中的表达及西地那非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百合碱组和西地那非组3组;后两组以50mg/kg野百合碱腹腔注射4... 目的探讨GTP结合蛋白α亚基11(Godl)在肺动脉高压大鼠无肌动脉肌化过程中的表达及西地那非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百合碱组和西地那非组3组;后两组以50mg/kg野百合碱腹腔注射4周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且西地那非组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后给予西地那非(25mg/kg)灌胃2周,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野百合碱腹腔注射4周。颈静脉插管测量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检测肺无肌动脉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和血管增生程度,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目标蛋白Gα11、血管平滑肌特征标志骨桥蛋白(OP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野百合碱组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无肌动脉管壁厚度指数(TI)和面积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7.43±3.97)比(11.93±1.52)mmHg(1mmHg=0.133kPa)、0.49±0.07比0.31±0.09和0.74±0.05比0.45±0.10](均P〈0.05),同时Gα11及相关标记蛋白OPN和PCNA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强;西地那非组mPAP、TI和AI[(18.59±1.44)mmHg、0.39±0.09和0.56±0.04]均显著低于野百合碱组(均P〈0.05),且Gα11、OPN和PCNA的表达也随之减弱。结论Gα11蛋白与大鼠肺动脉高压肺无肌动脉肌化发生密切相关,西地那非通过抑制Gα11表达可有效减轻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P结合蛋白质仪亚单位 高血压 肺性 肺无肌动脉肌化 西地那非 大鼠
原文传递
核素肺显像RM—PIOPED与PISA-PED评价标准用于急性肺栓塞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新海 王峰 +4 位作者 方纬 何建国 柳志红 熊长明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肺显像的2种评价标准和临床肺栓塞危险度分层对诊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一致性和效能。方法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7月共104例连续性临床疑诊急性PTE患者的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和临床情况,分别采用麦克马斯特...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肺显像的2种评价标准和临床肺栓塞危险度分层对诊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一致性和效能。方法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7月共104例连续性临床疑诊急性PTE患者的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和临床情况,分别采用麦克马斯特(McMaster)临床危险度分层:核素肺显像修订版肺栓塞诊断前瞻陛研究(RM—PIOPED)评价标准、急性肺栓塞诊断前瞻性调查研究(PISA-PED)评价标准进行诊断。以汇总肺动脉增强CT扫描(CTPA)、肺动脉造影(PAA)、各实验室检查、临床病史及临床治疗反应讨论得出的最终诊断作为“标准诊断”,然后比较2种显像评价标准及McMaster临床危险度分层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和诊断效能。采用Kappa分析比较2种评价方法之间的一致性;配对,检验比较2种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2种显像评价标准及McMaster临床危险度分层之间:PISA—PED评价标准与RM—PIOPED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值为0.92,P〈0.05);McMaster临床危险度分层与RM—PIOPED评价标准及PISA—PED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差(Kappa值均为0.35,P均〉0.05)。104例患者中55例被诊断为急性PTE,占52.9%。McMaster临床危险度分层、RM—PIOPED评价标准及PISA—PED评价标准的灵敏度分别为69.1%(38/55)、90.9%(50/55)、92.7%(51/55);特异性分别为73.5%(36/49)、73.5%(36/49)、75.5%(37/49);准确性分别为71.2%(74/104)、82.7%(86/104)、84.6%(88/104)。对于该2种评价标准及McMaster临床危险度分层,特异性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5,0.05,P均〉0.05);RM-PIOPED评价标准的灵敏度与PISA—PED评价标准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但McMaster临床危险度分层的灵敏度与2种评价标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18和9.95,P均〈0.05)。结论RM—PIOPED和PISA—PED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好且诊断效能较高。MeMaster临床危险度分层的灵敏度低,不宜单独应用,必须结合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血栓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参考标准 MAA DTPA
原文传递
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勤 赵智慧 +2 位作者 柳志红 张洪亮 王勇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心肌细胞凋亡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组,间歇性低氧舱内饲养8h/d,共5周)和正常对照组(NC组,空气饲养)。实验结束时测量体重、血压、心率,心... 目的了解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心肌细胞凋亡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组,间歇性低氧舱内饲养8h/d,共5周)和正常对照组(NC组,空气饲养)。实验结束时测量体重、血压、心率,心导管测定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压,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caspase8、Fas、Bax、Bcl-2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CIH组左心室占体重的比值高于NC组(3.04±0.24‰和2.53±0.16‰,P<0.001),CIH组血压较NC组明显升高(136.3±6.8mmHg和122.3±4.1mmHg,P<0.001),两组间心率无明显差异。心导管检查显示CIH组左室舒张末压较NC组升高(13.6±1.0mmHg和5.7±0.5mmHg,P<0.001)。TUNEL结果显示CIH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NC组(17.5%和1.9%,P<0.001),左室舒张末压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07,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CIH组caspase3、Fas、caspase8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P<0.001),Bax无明显差异(P=0.213)。结论慢性间歇性低氧可引起大鼠平均动脉压增高,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可能与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慢性间歇性低氧 凋亡 心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