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眼科系统毒性反应的诊治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小伟 王铮 +11 位作者 赵潺 王汉萍 郭潇潇 周佳鑫 段炼 斯晓燕 张丽 李玥 王孟昭 施举红 张美芬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53-660,共8页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毒副作用也随着药物的普及而逐渐展现出来。其中眼部的毒副反应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眼部的不良反应包括从眼睑、睫毛、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和眼眶等...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毒副作用也随着药物的普及而逐渐展现出来。其中眼部的毒副反应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眼部的不良反应包括从眼睑、睫毛、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和眼眶等,可累及眼部的所有组织。本文就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的眼部毒副作用的诊断和治疗给予相应的描述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眼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风湿性毒副反应诊治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佳鑫 王迁 +8 位作者 段炼 斯晓燕 张丽 刘小伟 李玥 王汉萍 郭潇潇 张文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71-675,共5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之一。但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这类药物所导致的免疫相关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irAEs几...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之一。但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这类药物所导致的免疫相关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irAEs几乎可影响到人体的各个器官。本文主要针对ICIs在风湿方面毒副反应的临床特点展开综述,并且总结了具有基础风湿病的患者在使用ICIs后的免疫相关副反应,最后对这类副反应的治疗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副反应 风湿性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建议 被引量:33
3
作者 段炼 王林杰 +8 位作者 斯晓燕 张丽 刘小伟 李玥 王汉萍 郭潇潇 周佳鑫 朱惠娟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9-652,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由于ICIs特定的作用目标和机制,可引起自身免疫和炎症效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由于ICIs特定的作用目标和机制,可引起自身免疫和炎症效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与传统疗法的不良反应机制不同,irAEs表现隐匿且不固定,有些严重不良反应将迫使患者中止治疗,甚至影响患者生存。因此,随着ICI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需要充分认识此类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接受ICIs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本文将对IC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分别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建议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玥 王汉萍 +7 位作者 郭潇潇 周佳鑫 段炼 斯晓燕 张丽 刘小伟 钱家鸣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1-665,共5页
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的热点,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 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的热点,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肿瘤细胞通过激活该信号通路实现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o-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抑制该信号通路,活化T淋巴细胞发挥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清除。因此,ICIs的相关毒性包括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消化系统如胃肠道、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代谢解毒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相关器官,是irAEs的常见受累系统。本文将分别对ICIs的肝脏、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分别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肝脏毒性 消化道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液毒性处理的临床诊疗建议 被引量:19
5
作者 庄俊玲 赵静婷 +10 位作者 郭潇潇 周佳鑫 段炼 邱维 斯晓燕 张丽 李玥 刘小伟 王汉萍 周道斌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启动肿瘤杀伤,而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报道少见,主要表现为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启动肿瘤杀伤,而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报道少见,主要表现为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时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可能致命,如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我们将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对诊断和治疗给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血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抗核抗体的前带效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琼文 胡朝军 +7 位作者 李萍 邓垂文 吴子燕 曾小峰 张奉春 廖璞 李永哲 张蜀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A)检测抗核抗体(ANA)中的前带效应对ANA荧光滴度的影响。方法将880例血清样本以1∶100稀释进行手工检测,筛选ANA荧光滴度≥1∶1 000的样本分别以1∶100、1∶1 000、1∶10 000稀释检测,统计有前带效应(1∶1 ...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A)检测抗核抗体(ANA)中的前带效应对ANA荧光滴度的影响。方法将880例血清样本以1∶100稀释进行手工检测,筛选ANA荧光滴度≥1∶1 000的样本分别以1∶100、1∶1 000、1∶10 000稀释检测,统计有前带效应(1∶1 000稀释比1∶100稀释荧光亮)的样本数;将前带效应的样本采用欧蒙Sprinter XL全自动荧光加样仪和EUROPattern全自动荧光分析仪检测ANA(1∶100稀释),与手工法检测ANA(1∶100稀释)进行比较,检测前带效应样本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分析其荧光模型、荧光滴度及阳性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特点。结果有明显前带效应的样本数为34例,占总样本数的3.86%,占高滴度(≥1∶1 000)ANA样本数的29.57%。通过手工法检测或通过Sprinter XL全自动荧光加样仪检测均发现前带效应,其荧光模型及荧光滴度相似,值得注意的是,EUROPattern只能选取图片中间区域判读。在有前带效应的血清样本中,以荧光滴度≥1∶10 000最常见(74.42%)。在荧光模型方面,以斑点型最为多见(46.51%)。在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方面,以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最多见(62.79%),其次为抗双链DNA抗体(51.16%)和抗SSA抗体(51.16%)。结论 IIFA检测高滴度ANA样本在低稀释度时容易产生前带效应,从而导致错误的ANA荧光滴度判断,临床检验实验室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带效应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抗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感染诊治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旻雅 张丽 +7 位作者 李玥 王汉萍 郭潇潇 周佳鑫 段炼 斯晓燕 徐英春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6-670,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其中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近年来开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其中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近年来开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目前认为PD-1/PD-L1抑制剂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并不会增加感染风险。但目前出现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出现机会性感染,及未出现irAEs的情况下发生潜伏/慢性感染重新激活的病案报道,使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感染开始受到重视。本文将针对PD-1/PD-L1抑制剂相关感染的现有临床数据、可能机制及诊治建议进行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PD-1/PD-L1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可尼综合征:是否与抗线粒体抗体有关?
8
作者 赵若环 施潇潇 +3 位作者 文煜冰 郑可 张文 陈丽萌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为广泛性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可导致多种溶质重吸收异常,临床表现为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等。本文报道1例低钾血症伴少量蛋白尿起病、后期诊断为范可尼综合征且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为广泛性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可导致多种溶质重吸收异常,临床表现为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等。本文报道1例低钾血症伴少量蛋白尿起病、后期诊断为范可尼综合征且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M2型阳性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肾小管功能障碍及相关病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 范可尼综合征 肾小管功能障碍 肾性糖尿 磷酸盐尿 临床医生 低钾血症 近端肾小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包书萌 李永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819-820,共2页
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发展,各种基因异常在不同类型白血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预后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关节炎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瑞英 赵丽丹 张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4-476,共3页
在临床上2种或2种以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合并存在并不罕见。银屑病合并其他AID的病例国内外报道极少。银屑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并不低(2%~3%),其中5%~30%的患者可出现关节受累即银屑病关节炎(PsA)。PsA是一类特殊的慢性... 在临床上2种或2种以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合并存在并不罕见。银屑病合并其他AID的病例国内外报道极少。银屑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并不低(2%~3%),其中5%~30%的患者可出现关节受累即银屑病关节炎(PsA)。PsA是一类特殊的慢性关节炎,既可以累及外周小关节,也可以累及中轴关节,对关节的破坏性较强,可出现关节毁损,在中轴关节可出现“漂浮样”非对称骨赘,在外周关节可形成“望远镜”手、“笔帽尖样”改变。本文回顾性总结13例伴有其他AID的Ps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PsA合并其他AID特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劭婷 徐雁 +1 位作者 张奉春 刘金晶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6-857,I0001,共3页
患者女,45岁,农民.因“口干5年余,眼干1年,进行性肢体麻木、无力近1个月”于2014年2月27日入院.患者自5年前出现口干,进干食需饮水送服.1年前出现夜间眼睛干涩.2013年7月出现纳差、呕吐胃内容物、排气排便停止,自述当地查腹平片后诊为“... 患者女,45岁,农民.因“口干5年余,眼干1年,进行性肢体麻木、无力近1个月”于2014年2月27日入院.患者自5年前出现口干,进干食需饮水送服.1年前出现夜间眼睛干涩.2013年7月出现纳差、呕吐胃内容物、排气排便停止,自述当地查腹平片后诊为“SS,不全肠梗阻”,予补液、抗感染、抑酸及口服泼尼松30 mg/d治疗,症状渐好转,2013年10月起激素每周减5 mg,减至5 mg/d时自行停药.2014年2月1日出现右肩刺痛、麻木,持续2 min后自行好转,后反复发作,2月6日出现左腰部灼热感,2月8日起出现左大腿前侧皮肤麻木感,2月11日出现右小腿及足无力,曾摔倒,右肩、左腰症状略好转,反复有胸前皮肤刺痛感,伴排便减少、头晕、呃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视神经脊髓炎 疾病 谱系 肢体麻木 排气排便 反复发作 不全肠梗阻
原文传递
严重慢性痛风合并肝脓肿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贝贝 苏金梅 +1 位作者 张国华 赵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2952-2952,共1页
患者男,40岁。因“多关节肿痛15年,皮下结节9年,间断发热3个月”于2009年12月入院。患者15年前劳累后出现双足第1跖趾关节处红、肿、热、剧痛,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以地塞米松及藏药治疗,症状缓解。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肝脓肿 慢性 第1跖趾关节 多关节肿痛 2009年 皮下结节 间断发热
原文传递
低热-乏力-消瘦
13
作者 王强 沈敏 曾学军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年第3期173-174,共2页
患者女,15岁,因“低热、乏力伴消瘦4个月”于2011年9月4日入院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傍晚低热,最高体温37.4℃,无畏寒、寒战,次日晨起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自觉乏力明显,伴盗汗及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近10k于外院查血常规:
关键词 动脉炎 诊断
原文传递
口腔溃疡-多饮-全身多发溃疡
14
作者 彭琳一 费允云 +2 位作者 庄俊玲 张文 张奉春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年第5期340-342,共3页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口腔溃疡35年,双耳溢脓12年,全身多发溃疡3年”于2011年2月入本院治疗。3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口腔溃疡,每3~5个月出现一次:15年前口腔溃疡加重,发作频繁,每2周发生一次;12年前出现双耳脓性分泌...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口腔溃疡35年,双耳溢脓12年,全身多发溃疡3年”于2011年2月入本院治疗。3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口腔溃疡,每3~5个月出现一次:15年前口腔溃疡加重,发作频繁,每2周发生一次;12年前出现双耳脓性分泌物,听力逐渐下降;8年前出现牙齿片状脱落,至今仅剩右上一颗磨牙;3年前反复出现肛周渍疡,伴有双侧腹股沟皮疹、瘙痒,逐渐出现双侧腹股沟溃疡,肚脐脓性分泌物,未诊治;1年前出现唇周及鼻尖处瘙痒性皮疹,后逐渐出现双侧口角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尔汉斯细胞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结核十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燕 徐东 +2 位作者 冷晓梅 曾小峰 张奉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合并脑结核患者10例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SLE病程0.6。30年,中位...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合并脑结核患者10例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SLE病程0.6。30年,中位时间1.5年。发病时8例患者的狼疮病情稳定。所有患者均曾应用相当于1mg·kg-1d-1的泼尼松治疗,其中3例患者曾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9例患者曾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合并脑结核患者,脑结核感染相关症状以发热、头痛最常见8例,其次是恶心呕吐6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6例,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感染9例。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压力增高[(247±66)cmH2O],脑脊液蛋白正常或增高[(1.4±0.7)g/L]。8例完善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均可见典型环形强化或结节样强化。经积极抗结核治疗,7例患者好转或稳定,1例死亡,2例失访。结论对于病情稳定的SLE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时,需警惕颅内感染尤其是脑结核的可能。胸部X线片及头颅MRI有助于诊断。此类患者病情凶险,但及时给予足量足疗程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结核 颅内感染
原文传递
白塞病伴发肾损害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国华 周梦宇 +2 位作者 郑文洁 田新平 张奉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白塞病伴发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1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白塞病伴发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塞病伴发肾损害20例,占同期白塞病住院患者(618例)的3.2%。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其... 目的研究白塞病伴发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1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白塞病伴发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塞病伴发肾损害20例,占同期白塞病住院患者(618例)的3.2%。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其中肾病综合征1例),肾小管酸中毒1例,肾动脉闭塞7例,肾静脉血栓l例,不明原因慢性肾功能衰竭5例。5例行肾活检,首次肾活检结果为肾小球轻微病变2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IgA肾病1例,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1例。重复肾活检2例,1例IgA肾病Ⅱ级进展至Ⅳ级,1例肾小球轻微病变转变为IgA肾病Ⅲ级。确诊白塞病肾损害后,除1例尿毒症行腹膜透析外,其余19例均接受了免疫抑制剂(或联合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的治疗。肾血管受累的患者,手术治疗2例,部分也应用了抗凝治疗。随访13例患者,尿蛋白定量较前均有减少,肾功能均相对稳定。结论自塞病肾损害相对少见,但临床谱多样。临床上应常规进行尿检、血肌酐及影像学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肾疾病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