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质支气管镜下气道内肿瘤消融术的麻醉管理
1
作者 龚亚红 许广艳 +4 位作者 裴丽坚 程庆好 张羽冠 赵静 易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1,共4页
气道内肿瘤消融术是指经硬质支气管镜(rigid broncho-scopy,RB)或气管导管/喉罩气道(配合支气管软镜)对气道内肿瘤进行局部治疗的微创治疗方式。该技术通过热消融技术(包括激光、电刀和氩离子热凝固术等)或冷消融技术^([1-3])(包括冻切... 气道内肿瘤消融术是指经硬质支气管镜(rigid broncho-scopy,RB)或气管导管/喉罩气道(配合支气管软镜)对气道内肿瘤进行局部治疗的微创治疗方式。该技术通过热消融技术(包括激光、电刀和氩离子热凝固术等)或冷消融技术^([1-3])(包括冻切和冻融),直接切除气道内肿瘤或使肿瘤萎缩或坏死,从而达到清除肿瘤、恢复气道通畅的目的。与气管导管/喉罩比较,RB操作通道更加宽敞,视野更加清晰,吸引更加便利,大块固体组织取出和止血等操作也更加便捷。且在使用激光和电刀等热消融技术中,使用RB有助于降低气道火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麻醉管理 气道通畅 消融术 操作通道 微创治疗 软镜 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年至2009年中国淋巴管肌瘤病文献资料汇总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晓文 朱建荣 徐凯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总结国内淋巴管肌瘤病(LAM)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我国首例LAM报道于1981年,本文回顾复习国内1981年至2009年文献报道的111例LAM病例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现状。结果入选患者均为女性,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呼... 目的总结国内淋巴管肌瘤病(LAM)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我国首例LAM报道于1981年,本文回顾复习国内1981年至2009年文献报道的111例LAM病例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现状。结果入选患者均为女性,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呼吸困难(51.4%)。病程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呼吸困难(93.7%)、气胸(48.6%)、咳嗽(45.7%)、咯血(35.1%)和乳糜胸(33.3%)。发生于结节性硬化症的LAM患者11例(9.9%)。常见的肺功能异常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障碍(60/67),以及弥散功能障碍(45/46)。胸部CT最常见的异常为双肺弥漫性囊性病变(104/109),其他表现为多发肺大疱或蜂窝状改变。102例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误诊病例44例,中位误诊时间为24个月,常见的误诊包括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结论成年女性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尤其合并反复气胸、乳糜胸患者,需要提高LAM的诊断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黄蓉 黄席珍 肖毅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 评估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OSA)的疗效。方法 研究 2 8例 OSA患者用 auto-CPAP治疗前、治疗时的临床症状和睡眠多导图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次日有 96.3 %的患者白日困倦消除 ,8... 目的 评估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OSA)的疗效。方法 研究 2 8例 OSA患者用 auto-CPAP治疗前、治疗时的临床症状和睡眠多导图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次日有 96.3 %的患者白日困倦消除 ,80 %口干症状减轻 ,83 .3 %晨起头痛缓解 ( P<0 .0 0 1 )。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减少 (治疗前 53 .5± 3 2 .5秒 ,治疗时 2 6.9± 1 8.2秒 ,P<0 .0 0 1 ) ;平均呼吸暂停时间由 2 0 .6± 7.1秒降至 1 4.7± 6.6秒 ( P<0 .0 0 1 ) ;呼吸紊乱指数 ( AHI)由 3 6.6± 2 5.0次降至 6.2± 6.2次 ( P<0 .0 0 1 ) ;最低 SO2 %有明显改善 (治疗前75.1± 1 1 .2 ,治疗时 87.2± 3 .2 ,P<0 .0 0 1 )。另外 ,治疗时 I期睡眠减少 ( P<0 .0 1 ) , + 期睡眠明显增加 ( P<0 .0 0 1 )以及及醒觉指数、醒觉时间均有所下降 ( P<0 .0 5)。结论 auto-CPAP是一安全、有效、无创治疗 OSA的手段 ,其不仅改善了 OSA的 AHI、最低 SO2 % ,还改善了睡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人血清游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18-22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野 秦绪珍 +1 位作者 崔巍 李龙芸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健康人血清游离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8~22基因序列是否存在突变,为监测EGFR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EGFR TKIs)的临床疗效提供正常参考数据。方法采用高灵敏度DNA提取方法结合高保真巢式PCR和基因测序... 目的分析中国健康人血清游离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8~22基因序列是否存在突变,为监测EGFR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EGFR TKIs)的临床疗效提供正常参考数据。方法采用高灵敏度DNA提取方法结合高保真巢式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对42例中国健康人外周血血清游离DNA中EGFR TKIs作用靶点所在结构域即EGFR外显子18-22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从外周血血清游离DNA中均扩增出EGFR外显子18~22的基因片段,片段大小(分别为400,374,404,408和419bp)与预期设计片段完全相符。健康人外周血游离DNA中存在EGFR基因突变,突变频率出现最多的是EGFR外显子20,41名健康人样本中有7例样本出现1处相同位点的沉默点突变(4838499G→A),其氨基酸序列(Glu)没有发生改变;EGFR外显子18也出现点突变,34名健康人样本中有1名健康者样本出现3处点突变,其中2处点突变(4830989 G→C;4831025 G→C)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Glu→Gln;Ala-Pro),另外1处点突变(4831000 A→C)为沉默突变,其氨基酸序列(Thr)没有发生变化;EGFR外显子19、外显子21~22没有出现基因突变。结论通过巢式PCR结合基因测序可以分析外周血游离DNA中EGFR基因序列,健康人外周血游离EGFR外显予18和20存在基因点突变,其中外显子18的点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人 血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游离DNA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 被引量:1
5
作者 施举红 林耀广 《世界医学杂志》 2002年第17期12-15,共4页
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上呼吸道感染与哮喘有关联,但近年才逐渐认识到呼吸道感染在哮喘发作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哮喘发作的病毒在成人以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较为多见,而在小儿则主要为鼻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 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上呼吸道感染与哮喘有关联,但近年才逐渐认识到呼吸道感染在哮喘发作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哮喘发作的病毒在成人以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较为多见,而在小儿则主要为鼻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急性感染症状和喘息伴呼吸困难症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毒作为变应原引起气道的变应性炎症、气道炎症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以及病毒对支气管上皮的直接损伤三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 病毒感染 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炎症 炎症免疫细胞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辉 陈民钧 《世界医学杂志》 2002年第19期32-33,共2页
下呼吸道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今天,细菌耐药已经发展到使许多常用抗生素无法再用的地步。常见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它莫拉菌等。同时各菌种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多样,所以选取正确的防治对策是必须的。
关键词 下呼吸道病原菌 耐药性 防治对策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病课程对见习、实习医学生提高罕见病认知能力的研究
7
作者 杨惊 郝咏梅 +2 位作者 许岭翎 柳涛 张晓彤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0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评估罕见病(rare disease,RD)课程对见习、实习医学生RD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7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见习、实习医学生为常规教学组,120名河北医科大学五年制见习、实习医学生为RD课程组,均进行RD相关问卷匿名答卷填写。问... 目的评估罕见病(rare disease,RD)课程对见习、实习医学生RD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7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见习、实习医学生为常规教学组,120名河北医科大学五年制见习、实习医学生为RD课程组,均进行RD相关问卷匿名答卷填写。问卷包括受访人的基本情况,RD的基本知识,医学生了解、学习RD的途径,对其领域知识和能力的自我评估等问题。结果常规教学组和RD课程组对RD的了解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D课程组通过教材了解RD的人数比例(85.0%)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46.2%),通过大查房或疑难病查房了解RD的人数比例(23.3%)显著低于常规教学(48.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RD课程组对通过教材了解RD知识印象深刻的比例(26.7%)高于常规教学组(2.6%),对通过临床见习实习了解RD知识印象深刻的比例(53.3%)低于常规教学组(75.2%),差异有显著性(P<0.01)。RD课程组学习甲基丙二酸血症等5种RD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学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接触的15种RD,常规课程组见过的比例显著高于RD课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D课程组使用RD专业网站的比例(56.7%)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20.5%),差异有显著性(P<0.01)。RD课程组中表示愿意多了解RD知识的比例(88.3%)和愿意选修RD课程的比例(71.7%)均高于常规课程组(77.2%、33.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医学生对RD的了解主要依赖于临床见习、实习和教材,开设RD课程可为医学生提供对RD的基本认识,有效提高临床见习、实习医学生进一步学习RD的能力,激发其对RD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见习医学生 实习医学生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
8
作者 Aliverti A. 陆慰萱 《国外医学情报》 2003年第6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呼吸机理 病理生理学 肺功能测定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沃替尼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力 王永生 +2 位作者 林丽珠 虞永峰 陆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8-312,共15页
MET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其编码的MET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当MET蛋白与其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结合后,能够诱导MET二聚化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在肿瘤形成及转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赛沃替尼为一种特异性靶向MET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 MET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其编码的MET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当MET蛋白与其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结合后,能够诱导MET二聚化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在肿瘤形成及转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赛沃替尼为一种特异性靶向MET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选择性抑制MET激酶的磷酸化,对MET异常的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赛沃替尼已于2021年6月22日在中国获得批准上市,用于治疗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ET TKI对于MET基因扩增或MET蛋白过表达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同样有效,相关的注册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在应用赛沃替尼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外周水肿、发热以及肝不良反应等。赛沃替尼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基于全国范围的2轮广泛调研,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赛沃替尼,科学防治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赛沃替尼 MET 不良反应 共识
原文传递
北京和广州地区四家医院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21
10
作者 王辉 孙宏莉 +5 位作者 廖康 陈冬梅 王清涛 王飞燕 陈民钧 朱元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641,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广州地区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确定其耐药株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1999—2002年北京、广州两地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从北京、广州4家医院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不动杆... 目的调查北京、广州地区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确定其耐药株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1999—2002年北京、广州两地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从北京、广州4家医院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不动杆菌39株;等电聚焦电泳测定酶的等电点;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对TEM、SHV型基因及碳青霉烯酶基因OXA、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序列分析。结果近4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在1.8%~8.5%之间。多重耐药(即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从1995年的5%升至2002年的67%,最常见的多重耐药模式为同时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占44%)。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重耐药株从1998年的20%升至2002年的57%,同时对上述4~5个药耐药的达35%。39株亚胺培南耐药株均不含质粒,接合试验证实亚胺培南的耐药基因不能转移。所有测定菌产多种β内酰胺酶:TEM1酶、高产AmpC酶、SHV型酶及pI为6.7,6.0的2个酶。PCR及序列分析证实35株菌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pI为6.7),有3株携带PER1型酶。PFGE发现在4家医院均有耐药株的克隆传播,并且常见于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外科术后感染。结论北京、广州两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绝大多数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耐药株的增加主要由耐药克隆株播散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广州地区 基因型 北京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2002年 脉冲场凝胶电泳 聚合酶链式反应 呼吸机相关肺炎 OXA-23型 亚胺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 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医科大学 产AMPC酶 PER-1型 SHV型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力 陈晓娟 +1 位作者 王孟昭 李龙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肺癌骨转移且中度以上疼痛患者进行前瞻、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临床研究,研究组21例,为注射用唑来膦酸4mg;对照组20例,为注射用帕米膦酸60mg。在研究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肺癌骨转移且中度以上疼痛患者进行前瞻、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临床研究,研究组21例,为注射用唑来膦酸4mg;对照组20例,为注射用帕米膦酸60mg。在研究期间两组均未进行任何化疗;对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主要有效指标NRS、缓解率和加用止痛剂及次要有效指标QOL、KPS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的NRS、QOL及KPS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4天研究组NRS明显低于对照组(3.38vs4.55,P<0.05),即治疗后第14天唑来膦酸缓解疼痛的作用明显优于帕米膦酸。疼痛总缓解率:研究组第7天57.1%、第14天61.9%;对照组分别为45%、50%,无统计学差异。在加服即释吗啡人数比较中:研究组1例,而对照组3例。不良事件比较:研究组1例,对照组4例,主要表现发烧、恶心呕吐(与输液较快有关,减慢输液速度后消失),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有关。结论: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明显、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且给药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双膦酸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乳对肺腺癌A549细胞hnRNPA2/B1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欣 李龙云 郭子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9-231,234,共4页
目的 :观察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 4 9细胞hnRNPA2 /B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A5 4 9细胞株 ,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hnRNPA2 /B1mRNA表达 ,蛋白印迹法检... 目的 :观察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 4 9细胞hnRNPA2 /B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A5 4 9细胞株 ,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hnRNPA2 /B1mRNA表达 ,蛋白印迹法检测hnRNPA2 /B1蛋白表达。结果 :榄香烯乳对A5 4 9细胞体外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其IC50 值为 15 μg/ml,hnRNPA2 /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降。 结论 :榄香烯乳可抑制肺腺癌A5 4 9细胞增殖 ,致其hnRNPA2 /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肺腺癌 A549细胞 HNRNP A2/B1 mRNA表达 蛋白表达 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花清瘟制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艳勋 张科源 +3 位作者 黄继汉 韩硕龙 赵军红 徐作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年第8期676-68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连花清瘟制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收集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3年... 目的:系统评价连花清瘟制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收集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3年1月—2013年5月。结果:纳入RCT临床文献40篇,试验组2 592例,对照组2 314例。试验组有6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有10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62,95%CI=0.412~0.767。24篇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亚组分析,RR=0.62,95%CI=0.46~0.8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亚组分析,RR=0.70,95%CI=0.50~0.97。提示连花清瘟制剂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对照组。结论:连花清瘟制剂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在不同疾病用药过程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制剂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D1839(Iressa)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晓彤 李龙芸 +1 位作者 穆新林 王树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 9(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期间我院 3 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ZD183 92 5 0mg/d口服治疗的情况。应用 ...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 9(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期间我院 3 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ZD183 92 5 0mg/d口服治疗的情况。应用 χ2 检验、t检验、Kaplan Meier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 (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andTreatmentofCancer ,EORTC)简体中文版的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 C3 0和肺癌专用问卷QLQ LC1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为 2 8.2 %,疾病控制率 (有效 +稳定 )为 5 9.0 %。疗效与患者性别和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综合生活质量改善率为 3 4.8%,功能状态改善率为 65 .2 %,临床症状缓解率为 73 .9%。全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 6.6月± 1.6月 ( 95 %CI为 3 .4~ 9.7) ,到截尾时间 5 6.4%( 2 2 /3 9)的患者仍存活 ,1年生存率为 5 4.3 %( 19/3 5 )。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 ,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 ZD183 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药物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Ire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择(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孟昭 李龙芸 +4 位作者 钟巍 张力 李俊荣 王淑兰 张晓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观察健择(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周和4周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既往未进行化疗和放疗,临床上有可测量病灶(根据WHO标准),ECOG评分为0分~2分,肝肾功能... 目的观察健择(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周和4周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既往未进行化疗和放疗,临床上有可测量病灶(根据WHO标准),ECOG评分为0分~2分,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均给予健择和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按照WHO的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期。结果共入组33例患者,其中29例可评价疗效,其中14例部分缓解(48.3%)、8例病情稳定(27.6%)和7例疾病进展(24.1%)。中位生存期为9.1月,范围为2.7月~19.1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表现为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和血红蛋白下降,其次为消化道症状。结论健择是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与顺铂联合应用是晚期N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之一,患者可很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择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联合用药 化学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血浆肌钙蛋白Ⅰ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春萍 陆慰萱 +2 位作者 王孟昭 留永健 徐兴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肌钙蛋白I(ScTn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近 4年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并行ScTnI检查的患者共 3 3例 ,分为ScTnI <0 1ng/ml组 (n =2 0 )及ScTnI≥ 0 1ng/ml组 (n =13 ) ,分析ScTnI水平与转归... 目的 :探讨血浆肌钙蛋白I(ScTn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近 4年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并行ScTnI检查的患者共 3 3例 ,分为ScTnI <0 1ng/ml组 (n =2 0 )及ScTnI≥ 0 1ng/ml组 (n =13 ) ,分析ScTnI水平与转归的关系。结果 :ScTnI <0 1ng/ml组中大面积肺血栓栓塞 9例 ,次大面积 4例 ,非大面积 7例 ;合并低血压休克者 6例 ;治疗后 8例患者呼吸困难完全消失 ,11例呼吸困难基本消失 ;1例死亡。ScTnI≥ 0 1ng/ml组中大面积肺血栓栓塞 12例 ,次大面积 1例 ;合并低血压休克者 11例 ;治疗后 3例呼吸困难完全消失 ,3例呼吸困难基本消失 ,7例住院期间死亡。 2组间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急性肺血栓栓塞ScTnI升高者预后差 ,住院期间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 血浆肌钙蛋白I 预后 评估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白介素-1及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A_2腺苷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贤梅 王曾礼 +1 位作者 林耀广 朱元珏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白介素 (IL ) - 1、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表达 A2 a及A2 b腺苷受体 (A2 a AR及 A2 b AR) m RNA的影响 ,探讨 A2 a AR及 A2 b A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使用茶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1例正...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白介素 (IL ) - 1、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表达 A2 a及A2 b腺苷受体 (A2 a AR及 A2 b AR) m RNA的影响 ,探讨 A2 a AR及 A2 b A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使用茶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1例正常人及哮喘患者 PBMCs经 Ficoll液分离 ,分对照组、腺苷组、腺苷 +IL- 1组及腺苷 +茶碱4组 ,体外培养 18小时 ,收集细胞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和图象分析半定量法检测 A2 a AR及 A2 bAR m RNA表达。结果 正常人及哮喘患者各组 PBMCs表达 A2 a AR m RNA无明显差异 (P>0 .0 5 )。哮喘患者PBMCs A2 b AR m RNA表达较正常人增加 (P<0 .0 1) ;腺苷、IL- 1促进哮喘患者 PBMCs表达 A2 b AR m RNA(P<0 .0 5 ) ;茶碱对正常人及哮喘患者 PBMCs表达 A2 b AR m RNA均有抑制作用 (P<0 .0 1)。腺苷及 IL- 1对哮喘患者PBMCs A2 b AR m RNA表达的影响与血清 TIg E水平呈正相关 (P<0 .0 5 ) ,与 FEV1%呈负相关 P<0 .0 5 )。结论 哮喘患者 PBMCs表达 A2 b AR m RNA增加 ,腺苷及 IL- 1促进其表达 ,且与患者机体过敏状态及气道阻塞程度相关 ,茶碱能抑制 A2 b AR m RNA表达 ;腺苷、IL- 1及茶碱对 PBMCs表达 A2 a AR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腺苷 白细胞介素-1 茶碱 A2腺苷受体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凯峰 陈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1-283,共3页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肺疾病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对老年肺栓塞预后判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运剑 王晓芳 +1 位作者 罗凌 施举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sPESI)对老年肺栓塞(PTE)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33例于200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的PTE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n=132)和非老年组(〈65岁,n=101)... 目的探讨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sPESI)对老年肺栓塞(PTE)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33例于200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的PTE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n=132)和非老年组(〈65岁,n=101),对老年和非老年PTE患者的合并症、临床特征、sPESI以及30d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年龄(76.32±6.77)岁,非老年组年龄(51.93±10.39)岁;30d病死率分别为22.73%和11.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老年组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肺炎者较非老年组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4.39%的老年患者和13.86%的非老年患者合并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但两组合并肿瘤的构成不同,老年组以肺癌为主,而非老年组以骨肿瘤占多数。老年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非老年组[(59.39±11.00)vs(66.44±13.77)mmHg,P=0.002],而肺动脉收缩压、脑钠肽及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和P=O.041)。老年组和非老年组sPESI≥1者分别占73.48%和48.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老年组内死亡者与存活者比较,sPESI≥1的比例分别为90.00%和68.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死亡老年患者的sPESI均值也高于存活老年患者[(2.23±1.52)vs(1.18±1.11),P=0.001]。sPESI评估老年组和非老年组30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4(95%CI0.596-0.812)和0.723(95%CI0.551~0.896)。结论sPESI有助于老年PTE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栓塞 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诱导Ⅱ型肺泡上皮-间充质转化及ERK1/2信号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志宏 许文兵 +2 位作者 朱元珏 张宏 顾培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Ⅱ型肺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与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系统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TGF-β1处理组(0.05、0.5、5、10μg/L,作用时间48 h)...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Ⅱ型肺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与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系统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TGF-β1处理组(0.05、0.5、5、10μg/L,作用时间48 h)。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E钙粘素(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在TGF-β1作用不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α-SMA、E-cad、Vim、Fn、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GF-β1组(5μg/L)α-SMA、Vim、F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E-cad表达显著降低(P<0.05)。作用6 h后,TGF-β1组出现α-SMA mRNA表达显著升高,E-cad显著下降(P<0.05)。作用48 h后,TGF-β1组出现Vim、F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E-cad显著下降(P<0.01)。作用30 min后,TGF-β1组ERK/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TGF-β1可在体外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的诱导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 胞外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