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平 李汇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03-1106,共4页
心肌素(myocardin)是2001年发现的在心血管组织特异表达的转录辅助因子,心肌素与血清效应因子(SRF)共同控制着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其活性的改变与人类主要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关系非常密... 心肌素(myocardin)是2001年发现的在心血管组织特异表达的转录辅助因子,心肌素与血清效应因子(SRF)共同控制着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其活性的改变与人类主要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就心肌素分子结构、表达调控以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素 心肌细胞肥大 平滑肌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毒素B亚单位增强抗原效应抑制痴呆鼠病变形成的研究
2
作者 黄田喜 朱燃 +1 位作者 赵雪梅 梁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黏膜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B)对β淀粉样多肽(Aβ)抗原效应的增强作用及对脑中Aβ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转基因阳性痴呆模型鼠24只,至7月龄时,随机分为Aβ+CB组、Aβ+铝佐剂(AL)组、单Aβ抗原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另... 目的探讨黏膜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B)对β淀粉样多肽(Aβ)抗原效应的增强作用及对脑中Aβ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转基因阳性痴呆模型鼠24只,至7月龄时,随机分为Aβ+CB组、Aβ+铝佐剂(AL)组、单Aβ抗原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另6只转基因阴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鼻腔滴入佐剂,1次/周,持续5个月,间接ELISA法测血清抗体效价,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小鼠的行为学能力,双抗夹心ELISA法测脑中A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中Aβ斑块形成。结果免疫5个月后,Aβ+CB组抗体效价最高,为14 000,Aβ+AL组为12 000。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β+CB组寻找隐性平台时间缩短约50%(P<0.05),Aβ+AL组变化不明显(P>0.05);Aβ+CB组脑中Aβ含量明显减少(P<0.05),Aβ+AL组略有降低(P>0.05);Aβ+CB组海马区、皮质区Aβ斑块分别减少56.4%、45.6%(P<0.05),Aβ+AL组斑块减少不明显(P>0.05)。结论黏膜佐剂CB增强Aβ抗原的效应、抑制痴呆鼠脑中Aβ斑块形成,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较LA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 淀粉样Β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佐剂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锁式探针滚环扩增检测小鼠畸胎瘤分化过程中单细胞基因表达水平
3
作者 杜洪震 常德 李利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应用锁式探针介导的滚环扩增技术(Padlock-RCA)原位检测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单细胞mRNA表达水平。方法利用维甲酸(RA)诱导小鼠畸胎瘤细胞F9分化模型,应用锁式探针滚环扩增原位基因检测技术检测Nanog在其分化前后单细胞mRNA表达水平,结... 目的应用锁式探针介导的滚环扩增技术(Padlock-RCA)原位检测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单细胞mRNA表达水平。方法利用维甲酸(RA)诱导小鼠畸胎瘤细胞F9分化模型,应用锁式探针滚环扩增原位基因检测技术检测Nanog在其分化前后单细胞mRNA表达水平,结合实时定量RT-PCR分析该方法的效果。结果锁式探针滚环扩增原位基因表达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单个细胞mRNA表达水平,并能够有效的反映F9细胞分化前较分化后Nanog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成功应用锁式探针滚环扩增原位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分析Nanog基因在F9分化前后单细胞中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单细胞基因表达及细胞亚群功能分析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式探针滚环扩增 小鼠畸胎瘤细胞 MRNA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549细胞和Hep-2细胞表面糖链类型鉴定及其与H5N1型禽流感病毒结合的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丽 郭显蓉 +3 位作者 屠宴会 宋德禄 杨浩 尹洪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8-1324,共7页
目的研究H5N1病毒对A549细胞和Hep-2细胞的黏附和进入特性。方法用凝集素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和Hep-2细胞表面SAα2,3Gal和SAα2,6Gal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5N1病毒进入细胞情况;用Western blot法分析病毒进入A549... 目的研究H5N1病毒对A549细胞和Hep-2细胞的黏附和进入特性。方法用凝集素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和Hep-2细胞表面SAα2,3Gal和SAα2,6Gal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5N1病毒进入细胞情况;用Western blot法分析病毒进入A549细胞和Hep-2细胞的效率。结果 A549细胞和Hep-2细胞表面有大量SAα2,3Gal,但SAα2,6Gal含量却很少。Hep-2细胞表面SAα2,3Gal受体的表达水平高于A549细胞。H5N1病毒能够进入A549细胞和Hep-2细胞,而且H5N1病毒对A549细胞的亲嗜性更强。与A549细胞相比,Hep-2细胞对H5N1病毒诱导的细胞死亡更敏感。结论细胞表面唾液酸-α2,3-半乳糖的表达与H5N1病毒的黏附一致。然而,唾液酸受体可能不是介导病毒进入的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胞 唾液酸-α2 3-半乳糖 唾液酸-α2 6-半乳糖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β鼠源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改造及其表达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彦玮 常德 +1 位作者 赵雪梅 梁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2-867,共6页
目的将前期构建的抗Aβ人-鼠嵌合抗体进行可变区人源化改造,为抗Aβ抗体在临床人体中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模板替换法对已构建的人-鼠嵌合抗体基因中的重、轻链可变区框架区进行人源化改造,构建抗Aβ人源化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 目的将前期构建的抗Aβ人-鼠嵌合抗体进行可变区人源化改造,为抗Aβ抗体在临床人体中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模板替换法对已构建的人-鼠嵌合抗体基因中的重、轻链可变区框架区进行人源化改造,构建抗Aβ人源化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重、轻链共转染CHO细胞进行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表达产物效价、表达量;同时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分子质量;免疫组化法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改造后的抗Aβ人源化抗体基因重链约为1 500 bp,轻链约为750 bp,与预期一致。转染CHO细胞后获得表达,表达量为1.11 mg/L,抗体重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 ku,轻链约为25 ku。ELISA结果显示能与Aβ特异性结合(细胞培养上清A值:2.24),与改造前的嵌合抗体比较效价基本相同。抗体人源化检测显示,只能被羊抗人抗体识别,不能被羊抗鼠抗体识别。免疫组化显示表达产物有结合Aβ抗原的活性。结论将抗Aβ人-鼠嵌合抗体进行可变区人源化改造后,基本保持了原嵌合抗体的生物学特性,为其今后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人源化抗体 嵌合抗体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Aβ抗体偶联物抑制痴呆小鼠脑内Aβ纤维斑块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玉 夏春娥 +1 位作者 赵雪梅 梁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4-839,共6页
目的研究CB-Aβ多肽抗体(IgG)是否能高效的进入痴呆小鼠脑内,发挥抑制Aβ纤维斑块形成的作用。方法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制备CB-IgG偶联物;鼻腔给予C57小鼠CB-IgG后用间接ELISA法测定脑内抗体量;给予C57小鼠抗体3 h后用间接ELISA测血清和脑... 目的研究CB-Aβ多肽抗体(IgG)是否能高效的进入痴呆小鼠脑内,发挥抑制Aβ纤维斑块形成的作用。方法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制备CB-IgG偶联物;鼻腔给予C57小鼠CB-IgG后用间接ELISA法测定脑内抗体量;给予C57小鼠抗体3 h后用间接ELISA测血清和脑区抗体量;5XFAD小鼠分为CB-IgG IN组,IgG IN组,IgG IV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抗体干预14周后,双抗夹心ELISA检测脑内Aβ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β沉积和老年斑。结果鼻腔给予CB-IgG 0.3 h时在脑内即可检测到Aβ抗体的存在(P<0.05),3 h后达峰值(P<0.01);抗体给予3 h后,CB-IgG IN组海马区的抗体量高于IgG IN组和IgG IV组10倍以上(P<0.05),IgG IV组与IgG IN组脑内的抗体量接近;CB-IgG IN组小鼠脑内Aβ水平比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B-IgG IN组海马和皮层区的老年斑面积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了80%以上(P<0.05)。结论鼻腔给予CB-IgG的方式,在提高抗体入脑量、抑制痴呆鼠脑内Aβ纤维斑块形成等方面均优于其他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B亚单位 Aβ多肽抗体 5XFAD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Aβ多肽与佐剂组合免疫小鼠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雷甜甜 赵雪梅 梁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β40及Aβ42与不同佐剂组合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不同刺激和调节作用,以探讨降低Aβ免疫毒性反应的可能途径。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组:铝(Al)佐剂对照组、Aβ42+福氏佐剂(CFA)组、Aβ42+Al组、Aβ40+Al组、Aβ40(E2... 目的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β40及Aβ42与不同佐剂组合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不同刺激和调节作用,以探讨降低Aβ免疫毒性反应的可能途径。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组:铝(Al)佐剂对照组、Aβ42+福氏佐剂(CFA)组、Aβ42+Al组、Aβ40+Al组、Aβ40(E22A)+Al组,每组8只。经初次免疫和3次加强免疫,检测抗体效价,培养脾淋巴细胞,分别用各自抗原刺激,48h后用双抗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IFN-γ、IL-2、TNF-α和IL-4的含量。72h后用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经Aβ免疫的4个试验组血清中均有特异性抗Aβ的抗体产生。脾淋巴细胞经各自抗原刺激后,均出现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Aβ42+CFA组分泌的代表Th1型的细胞因子含量最高,Aβ40(E22A)+Al组则有显著降低(P<0.01)。其中Aβ40及突变型+Al组与Aβ42+Al组相比,分泌的Th1型细胞因子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Aβ40(E22A)+Al组对T细胞的毒性作用最低,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可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β多肽 T细胞亚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