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治疗躯干部瘢痕疙瘩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连召 王化冰 +1 位作者 李斌斌 王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治疗躯干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位于躯干部的瘢痕疙瘩共60处,手术直接切除或埋置扩张器II期切除后采用皮下改良减张缝合,术后24h内即开始接受电子线照射治疗,总量15~20Gy,拆线后局部使用硅凝胶6个月。结果...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治疗躯干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位于躯干部的瘢痕疙瘩共60处,手术直接切除或埋置扩张器II期切除后采用皮下改良减张缝合,术后24h内即开始接受电子线照射治疗,总量15~20Gy,拆线后局部使用硅凝胶6个月。结果:59处切口I期愈合(98.3%)。切口隆起处在术后2~3个月左右开始变平,12个月左右基本平复。经1年定期随访观察,仅1处复发(1.7%),治愈率达98.3%。结论: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采用皮下改良减张缝合,可以充分降低切口处的张力,同时联合术后早期电子线照射以及局部使用硅凝胶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躯干部瘢痕疙瘩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综合治疗 减张缝合 电子线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和皮下减张缝合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连召 王化冰 李斌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19-721,共3页
目的:介绍小切口和皮下减张缝合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中的应用,以探寻更符合美学要求的软组织扩张整形美容技术。方法:根据瘢痕类型选用不同型号及形状的可控型扩张器,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1.0~2.0cm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冷光源... 目的:介绍小切口和皮下减张缝合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中的应用,以探寻更符合美学要求的软组织扩张整形美容技术。方法:根据瘢痕类型选用不同型号及形状的可控型扩张器,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1.0~2.0cm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冷光源照射下,直视止血,切口皮下做减张缝合,术中注水10%~100%,切口7~10天拆线。结果:236例患者,507个扩张部位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切口裂开3例(0.6%),发生血肿11例(2.2%),平均埋置一个扩张器的时间为45min,平均注水时间12周。手术时间和注水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结论:扩张器置入手术时应用小切口和皮下减张缝合技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及注水时间缩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小切口 减张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影像、病理学及相关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日太(综述) 杨晓楠(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86-189,共4页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常伴有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KMP),病情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诊断...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常伴有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KMP),病情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诊断主要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磁共振及病理检查。超声检查有助于小儿软组织血管异常的诊断、评估病变范围、评估并发症及治疗反应,但由于超声很难清楚地显示KHE的浸润部分,想要通过超声成像准确地评估KHE程度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进一步检查。CT有助于检查病灶的骨骼侵袭。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KHE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出现病灶边界不清或浸润性生长血管性肿块伴发KMP,同时伴有斑点状低信号T2加权信号,儿童可明确诊断。KHE组织学特性是血管团由"炮弹状"小叶融合而成,被新月形淋巴管包绕,生物学标志物CD31、CD34、ERG、VEGFR-3、Fli-1常呈阳性表达。而这些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血管肿瘤进行鉴别。本文就KHE的影像学、病理学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 软组织 血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下皮肤切除术联合下睑袋切除术在眼周年轻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竟伊 靳小雷 +1 位作者 祁佐良 宗宪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眉下切口行上睑松弛矫正术联合外入路下睑袋切除术共同矫治眼周衰老的手术效果,探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对其行眉下切口的上睑皮肤切除矫正上睑松弛,并同时行经皮入路的下睑袋切除术,... 目的:观察眉下切口行上睑松弛矫正术联合外入路下睑袋切除术共同矫治眼周衰老的手术效果,探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对其行眉下切口的上睑皮肤切除矫正上睑松弛,并同时行经皮入路的下睑袋切除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并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患者眼周皱纹及皮肤松弛现象明显改善,外观满意,效果确切。结论:眉下切口上睑松弛矫正术联合下睑袋切除术矫治眼周衰老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下切口 上睑松弛矫正术 下睑袋切除术 眼周年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扩张器置入术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连召 王化冰 李斌斌 《中国医药》 2011年第6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扩张器置入术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方法将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瘢痕患者分为2组:小切口组312例,采用微创小切口置入扩张器共653枚;常规切口组205例,采用常规切口置入扩张器共428枚。比较2组... 目的探讨小切口扩张器置入术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方法将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瘢痕患者分为2组:小切口组312例,采用微创小切口置入扩张器共653枚;常规切口组205例,采用常规切口置入扩张器共428枚。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小切口组扩张器置人时间和注水扩张时间[分别为(43.0±5.3)min/枚、(11.8±2.0)周]较常规切口组[分别为(66.1±8.9)min/枚、(15.7±2.2)周]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切口裂开和扩张器外露的发生率[分别为4例(0.6%)、2例(0.3%)]明显低于常规切口组[分别为15例(3.5%)、10例(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和感染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切口组[分别为21例(3.2%)、41例(9.6%),P〈0.01]。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扩张器置入术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术 小切口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遗传基因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竟伊 祁佐良 蔡景龙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后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均起一定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瘢痕疙瘩发病的重... 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后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均起一定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原因。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存在家系多个成员患病、双胞胎同时患病、有色人种发病率较高等现象。有关瘢痕疙瘩基因表达、遗传易感性及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将为发现易感人群、早期预防及研究理想的防治策略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易感基因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筑秋 杨晓楠 祁佐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55-158,共4页
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罕见的婴幼儿血管内皮瘤,大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迅速且无自发缓解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随多种严重血液系统异常即Kasabach-Merritt现象(KMP),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 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罕见的婴幼儿血管内皮瘤,大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迅速且无自发缓解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随多种严重血液系统异常即Kasabach-Merritt现象(KMP),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皮质醇激素、长春新碱化疗、干扰素、单抗、西罗莫司、普萘洛尔等,西罗莫斯作为近年兴起的治疗药物,可从多方面缓解KHE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病情及生活质量,对于复杂性KHE的治疗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比既往治疗方法与西罗莫司治疗KHE的特点,并探讨应用西罗莫司治疗KHE的机制研究与应用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 KMP现象 婴幼儿血管瘤 西罗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集簇培养与悬浮分散培养对肌源性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于璐 杨晓楠 +5 位作者 徐筑秋 冯蔚枫 陆海滨 周经 黄慜璐 祁佐良 《中国医药》 2018年第7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在悬浮培养肌源性干细胞(MDSC)的基础上初步探讨集簇与分散培养对MDS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取2周龄C57BL/6小鼠四肢骨骼肌,用机械法与多步酶消化法制备细胞悬液进行悬浮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吹打(分散培养组)与静置(集簇培养组)... 目的在悬浮培养肌源性干细胞(MDSC)的基础上初步探讨集簇与分散培养对MDS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取2周龄C57BL/6小鼠四肢骨骼肌,用机械法与多步酶消化法制备细胞悬液进行悬浮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吹打(分散培养组)与静置(集簇培养组)。光镜观察与细胞计数统计增殖数量。流式细胞检测与分化实验验证细胞干性。结果集簇培养组MDSC呈团簇状,细胞表面光滑,呈小球形,折光率高;分散培养组细胞呈单个或小团簇状,细胞表面光滑,小球形,高折光,偶见细胞皱缩。细胞计数结果显示悬浮集簇培养pp2细胞数量(4.0±0.5)×10~5个,悬浮分散培养pp2细胞数量(4.2±0.7)×10~5个,悬浮集簇培养pp6细胞数量(14.9±0.7)×10~5个,悬浮分散培养pp6细胞数量(10.5±1.3)×10~5个,分别增加至约3.7倍和2.5倍,悬浮集簇培养增殖量约是分散培养组的1.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检测发现集簇培养表面干性标记物表达量更高。结论悬浮集簇培养较分散培养获得细胞量更多,细胞干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悬浮培养 集簇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瘫继发眼睑闭合不全的整形修复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振华 杨晓楠 祁佐良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面瘫后,眼轮匝肌因失神经麻痹而不能对抗上睑提肌的上提拉力或下睑的下垂重力,进而导致眼睑不能闭合,引起角膜外露.临床上,通常将其称为兔眼症(lagophthalmos),或兔眼畸形.若不及时治疗,则易罹患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角膜混浊失明,... 面瘫后,眼轮匝肌因失神经麻痹而不能对抗上睑提肌的上提拉力或下睑的下垂重力,进而导致眼睑不能闭合,引起角膜外露.临床上,通常将其称为兔眼症(lagophthalmos),或兔眼畸形.若不及时治疗,则易罹患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角膜混浊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面瘫继发眼畸形的整形与修复,一直是包括整形外科在内的多个学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现对近年来面神经瘫痪所致兔眼畸形的治疗方法及修复策略进行回顾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闭合不全 整形修复 面瘫 继发 治疗方法 面神经瘫痪 眼畸形 上睑提肌
原文传递
聚集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竟伊 靳小雷 +5 位作者 宗宪磊 杨晓楠 都乐 宋国栋 蔡景龙 祁佐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临床收集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Aggreca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ggrecan在瘢痕疙瘩及正... 目的:探讨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临床收集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Aggreca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ggrecan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皆有表达,但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集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瘢痕疙瘩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蛋白多糖 瘢痕疙瘩 细胞外基质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性吸脂针肿胀抽吸法治疗下肢血管脂肪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莹 蔡景龙 宗宪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8X期2-3,共2页
目的:利用肿胀吸脂法治疗下肢血管脂肪瘤,观察其效果。方法:术前利用各种相关检查选择血管脂肪瘤患者患者2例,标记好瘤体的边界,在瘤体的外缘切开0.5cm的切口,使用肿胀麻醉法将瘤体及皮下注入肿胀液药后应用吸脂针将瘤体大部分吸出,瘤... 目的:利用肿胀吸脂法治疗下肢血管脂肪瘤,观察其效果。方法:术前利用各种相关检查选择血管脂肪瘤患者患者2例,标记好瘤体的边界,在瘤体的外缘切开0.5cm的切口,使用肿胀麻醉法将瘤体及皮下注入肿胀液药后应用吸脂针将瘤体大部分吸出,瘤区加压包扎。结果:肿物区域外形改善明显,无出血,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手术痕迹不明显。随访3~18月观察外形满意,无复发。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吸出物主要为脂肪组织。结论:对于血管脂肪瘤,单纯的钝性吸脂针肿胀抽吸术是一种可选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吸脂针 肿胀抽吸法 血管脂肪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部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
12
作者 都乐 张栋 +3 位作者 靳小雷 宗宪磊 宋国栋 吴荣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女性上颌前突畸形患者41例。所有患者行上颌前部截骨后推术,并于术前及术后10~12个月行头颅CT平扫。以mimics17.0软件对手术前后CT扫描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女性上颌前突畸形患者41例。所有患者行上颌前部截骨后推术,并于术前及术后10~12个月行头颅CT平扫。以mimics17.0软件对手术前后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手术前后各解剖标记的三维数据,系统分析患者鼻部软组织变化。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上颌前突外形明显改善,随访10~12个月,畸形无复发。分析鼻部区域三维解剖数据,术后患者的鼻长无明显变化,鼻翼最宽宽度、鼻翼基底宽度、鼻翼切线点最宽宽度、鼻翼-面角及鼻唇角显著增加。结论上颌前部截骨后推术对患者上颌前突改善明显,但对鼻部形态存在不良影响,对于计划接受上颌前部截骨后推术的患者应进行相关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部截骨术 鼻部软组织变化 三维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毛整形为你加分
13
作者 蔡景龙 《生活与健康》 2011年第7期30-31,共2页
眉毛是面部重要的美学器官,眉目传情、眉飞色舞均显示了眉毛的重要美学作用,无论流行怎样变化,眉形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只要眉形发生改变,你的形象就会随之产生很大的变化。但不少人因眉毛长得粗短或稀疏,或位置异常,或由于外伤、... 眉毛是面部重要的美学器官,眉目传情、眉飞色舞均显示了眉毛的重要美学作用,无论流行怎样变化,眉形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只要眉形发生改变,你的形象就会随之产生很大的变化。但不少人因眉毛长得粗短或稀疏,或位置异常,或由于外伤、烧伤、局部的病变(如肿瘤、血管瘤、不良文眉、色素痣)切除导致部分或全部眉毛缺失,要求进行眉毛美容整形。为此,有关眉毛的美学、美容整形的方法及其适应证、优缺点和注意事项等成了爱美者关注的事情,本文就这些问题向读者详细介绍,希望能为眉毛美容者排忧解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毛缺失 美容整形 位置异常 不良文眉 美学 血管瘤 色素痣 适应证
原文传递
头皮皮脂腺痣伴发基底细胞上皮瘤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琨 刘刚 +1 位作者 顾安康 蔡景龙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1-312,共2页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72岁,因左颞部头皮斑块状肿物70年,出血破溃2年入院。患者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左颞部头皮淡黄色斑块,
关键词 头皮皮脂腺痣 基底细胞上皮瘤 伴发 黄色斑块 左颞部 斑块状 患者
原文传递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噬菌体活性肽的构建及其对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宗宪磊 姜笃银 +1 位作者 李国菊 蔡景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构建展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噬菌体活性肽,检测其促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选择4个KGF序列,设计引物;用反转录.PCR法获得3个KGF序列(Pl、P2和P4),直接合成1个KGF序列(P3);将KGF序列亚克隆至噬菌粒pComb3中;用噬... 目的构建展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噬菌体活性肽,检测其促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选择4个KGF序列,设计引物;用反转录.PCR法获得3个KGF序列(Pl、P2和P4),直接合成1个KGF序列(P3);将KGF序列亚克隆至噬菌粒pComb3中;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KGF基因片段展示于噬菌体表面;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检测KGF噬菌体活性肽促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测定其在570nm的吸光度(A)值,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细胞亲和力。结果获得4种KGF基因,构建在噬菌粒pComb3中;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将其表达于噬菌体的表面。MTr检测的吸光度(A)值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0.293±0.017)与KGF对照组(0.520±0.043)及4种KGF噬菌体活性肽组(P1~4)(0.469±0.057、0.441±0.048、0.438±0.035、0.446±0.037)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KGF和4种KGF噬菌体活性肽与表皮细胞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构建展示的KGF噬菌体活性肽能够显著促进表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噬菌体 肽库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细胞
原文传递
人瘢痕组织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静静 蔡景龙 +3 位作者 王黔 李毅 焦虎 宗宪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0-775,共6页
目的 观察人瘢痕组织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取8例人成熟瘢痕、8例人增生性瘢痕和4例人正常皮肤,分别将其真皮层用鼓式取皮刀制备成约0.5 mm厚皮片,用2.5 g/L胰蛋白酶及体积分数0.5% Triton X-100脱细胞... 目的 观察人瘢痕组织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取8例人成熟瘢痕、8例人增生性瘢痕和4例人正常皮肤,分别将其真皮层用鼓式取皮刀制备成约0.5 mm厚皮片,用2.5 g/L胰蛋白酶及体积分数0.5% Triton X-100脱细胞处理制造出ADM;然后通过大体、组织学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其组织结构的差别,并分别进行离体接种人表皮干细胞培养,观察其细胞黏附生长情况的不同;最后通过检测每种ADM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松弛、蠕变和最大拉伸应力,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 制备的ADM均呈瓷白色,正常皮肤和成熟瘢痕的ADM质地柔软、有弹性,而增生性瘢痕的ADM质地稍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见各种ADM均无细胞存在,正常皮肤ADM胶原纤维均匀、排列规则有序,成熟瘢痕ADM胶原纤维粗细不等、排列稍紊乱,增生性瘢痕ADM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致密紊乱;离体接种人表皮干细胞2周后三种ADM上均有表皮干细胞黏附生长,在正常皮肤和成熟瘢痕ADM组织表面和内部呈聚集生长,在增生性瘢痕ADM组织表面呈黏附生长;增生性瘢痕、成熟瘢痕、正常皮肤三种ADM的应力-应变参数β值(3.024±0.413、2.595±0.443、2.590±0.366)、蠕变斜率(0.018±0.003、0.019 ±0.009、0.023 ±0.010)和最大拉伸应力(8.971 ±2.434、11.011±1.492、15.567±2.9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皮肤ADM的应力-应变伸长比(0.238±0.083与0.291±0.048)、松弛斜率(-0.041±0.009与-0.047±0.008)、松弛量(0.775±0.194与0.968±0.211)、蠕变量(0.033±0.022与0.049±0.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增生性瘢痕ADM的上述指标(0.188 ±0.036、-0.033 ±0.006、0.481 ±0.058、0.020±0.005)均显著低于正常皮肤ADM(均P<0.05).结论 成熟瘢痕ADM的组织结构、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皮肤ADM近似,其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增生性瘢痕A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脱细胞真皮基质 组织学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瘢痕的治疗方法评价及展望 被引量:29
17
作者 蔡景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41-1043,共3页
瘢痕是机体损伤修复后的结果,它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长期以来,瘢痕一直是整形美容外科研究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瘢痕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压力、药物、硅凝胶制品外用、放... 瘢痕是机体损伤修复后的结果,它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长期以来,瘢痕一直是整形美容外科研究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瘢痕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压力、药物、硅凝胶制品外用、放疗、激光、冷冻及物理康复治疗等方法)。现就这些治疗方法评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法 瘢痕 非手术治疗 物理康复治疗 机体损伤 功能障碍 整形美容 修复后
原文传递
对瘢痕形成与防治的认识 被引量:27
18
作者 蔡景龙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5期4-6,共3页
瘢痕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生在面颈部等外露部位的小面积瘢痕很常见,虽然大多不会造成患者的功能障碍,但因影响美观,是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的日常工作对象。患者往往期望能够彻底消除瘢痕,恢复正常的容貌,对瘢... 瘢痕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生在面颈部等外露部位的小面积瘢痕很常见,虽然大多不会造成患者的功能障碍,但因影响美观,是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的日常工作对象。患者往往期望能够彻底消除瘢痕,恢复正常的容貌,对瘢痕治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形成 防治 医学研究 功能障碍 日常工作 美容外科 整形外科 多发病
原文传递
激光治疗瘢痕的新变化 被引量:27
19
作者 蔡景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人类大多数的组织损伤均通过瘢痕形成修复。瘢痕的形成受着机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时常会出现异常瘢痕的发生,给机体造成危害。防治异常瘢痕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激光技...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人类大多数的组织损伤均通过瘢痕形成修复。瘢痕的形成受着机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时常会出现异常瘢痕的发生,给机体造成危害。防治异常瘢痕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激光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近年来激光治疗瘢痕取得了重要进展,给瘢痕的治疗增加了活力并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现笔者结合临床体会,对激光治疗瘢痕做如下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激光 点阵激光
原文传递
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树萍 蔡景龙 +4 位作者 牛扶幼 宗宪磊 徐静静 都乐 陈光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含量。方法增生性瘢痕(瘢痕组)和正常皮肤(对照组)各20例,分别提取和分选表皮干细胞,对两组表皮干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分别观察其形态特点和检测其生长曲线,采用W... 目的: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含量。方法增生性瘢痕(瘢痕组)和正常皮肤(对照组)各20例,分别提取和分选表皮干细胞,对两组表皮干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分别观察其形态特点和检测其生长曲线,采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其角蛋白19、核蛋白p63、整合素β1蛋白表达的吸光度( A)值,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其Oct-4基因和Nanog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整合素CD29、CD49f及角蛋白19表达阳性的细胞比例,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两组原代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形态和生长能力基本一致,瘢痕组和对照组表皮干细胞中角蛋白19、核蛋白p63、整合素β1蛋白表达的A值分别为:860±4、712±3、422±6和862±3、707±9、413±6(均P>0.05),Oct-4、Nanog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7.79±0.44)×10-4、(5.96±0.36)×10-4和(7.93±0.29)×10-4、(6.06±0.35)×10-4(均P>0.05),CD29、CD49f、角蛋白19表达阳性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7.3±0.7)%、(94.6±1.1)%、(92.5±0.8)%和(98.8±4.6)%、(98.9±0.4)%、(94.4±0.7)%(均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正常皮肤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但含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干细胞 表皮 皮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