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脑血管病诊疗和质量管理决策范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孟 韩颖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7期639-642,共4页
脑血管病是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1],1990-2017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3]。2017年因脑血管病医疗支出接近1400亿元人民币,构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4]。2005-2015年我国住院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接近6倍[5],... 脑血管病是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1],1990-2017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3]。2017年因脑血管病医疗支出接近1400亿元人民币,构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4]。2005-2015年我国住院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接近6倍[5],但医疗诊疗和质量水平落后,静脉溶栓和心房颤动抗凝等诊疗决策执行率仅为20%~30%[6-9],而同期我国从事脑血管病诊疗的神经科医师数量仅增加了2倍[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大数据 医疗质量 管理决策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头晕/眩晕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佳 姜睿璇 +2 位作者 白雪松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1-5,I0001,共6页
头晕/眩晕是一大类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容易误诊。单一学科诊治模式在头晕/眩晕疾病的评估、诊断和处理等方面具有局限性。近年来提出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将机械割裂的学科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头晕/眩晕疾病的... 头晕/眩晕是一大类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容易误诊。单一学科诊治模式在头晕/眩晕疾病的评估、诊断和处理等方面具有局限性。近年来提出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将机械割裂的学科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头晕/眩晕疾病的诊治、管理和科学研究,推动诊疗规范化并减轻患者负担。本文对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头晕/眩晕疾病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周围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松涛 王安心 +2 位作者 吴建维 王玉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6期590-595,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与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6月-2011年6月年龄≥40岁、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的社区人群,... 目的评估不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与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6月-2011年6月年龄≥40岁、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的社区人群,收集人口学信息、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生化相关检查等资料。PAD定义为踝臂指数<0.9;non-HDL-C水平分为:正常<4.1 mmol/L,边缘升高4.1~4.9 mmol/L,升高≥4.9 mmol/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on-HDL-C水平与PAD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132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5.13±11.80岁,男性3214例(60.07%),平均non-HDL-C水平为3.42±1.00 mmol/L,其中PAD患病率为3.39%(174/5132)。PAD受试者non-HDL-C水平高于无PAD受试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1.03 mmol/L vs 3.42±1.00 mmol/L,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边缘升高(OR 1.23,95%CI 0.78~1.93,P>0.05)和升高non-HDL-C水平(OR 1.24,95%CI 0.60~2.55,P>0.05)与PAD患病风险无关。结论本研究中未发现non-HDL-C与PAD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病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穆浩月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21-25,I0001,共6页
慢性脑缺血,又称慢性脑低灌注,是一组由脑灌注降低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引起慢性脑缺血的原因复杂,本文仅讨论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和脑动脉硬化血管结构性改变引起的慢性脑缺血,概述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脑白质病变、神... 慢性脑缺血,又称慢性脑低灌注,是一组由脑灌注降低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引起慢性脑缺血的原因复杂,本文仅讨论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和脑动脉硬化血管结构性改变引起的慢性脑缺血,概述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脑白质病变、神经元丢失等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机制及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脑缺血作为一种功能可逆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重视和干预解除脑低灌注状态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慢性脑缺血 脑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影像学的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翠婷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16-20,I0001,共6页
近几年关于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般依据第3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的诊断标准,偏头痛患者中VM的患病率为10.3%。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功能研究已十分成熟,多项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多处... 近几年关于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般依据第3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的诊断标准,偏头痛患者中VM的患病率为10.3%。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功能研究已十分成熟,多项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多处大脑皮质存在结构和功能改变,但关于VM的发病机制和可能涉及的脑区研究有限。基于此,本文对V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研究进展及其可能涉及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 影像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评分联合CTA点征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娜 姬泽强 +2 位作者 文心瑜 吴蕾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780-786,共7页
目的研究BAT评分联合CTA点征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4月连续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就诊且发病至一站式CT检查时间在6 h内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资料,根据发病... 目的研究BAT评分联合CTA点征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4月连续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就诊且发病至一站式CT检查时间在6 h内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资料,根据发病后24~48 h复查头颅CT与基线CT的血肿体积对比,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CTA点征及非增强CT(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 sign,NCCT)特点(低密度征、混合征等)影像资料、BAT评分(blend sign,any hypodensity,timing of NCCT score,BAT)。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BAT评分、CTA点征及两者结合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血肿扩大组28例,非血肿扩大组69例。血肿扩大组患者CTA点征,NCCT低密度征、混合征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血肿扩大组,BAT评分中位数和BAT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发病至基线影像时间短于非血肿扩大组,基线出血体积和基线随机血糖水平高于非血肿扩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A点征阳性(OR 31.828,95%CI 5.350~189.337,P<0.01)、BAT评分≥3分(OR 71.976,95%CI 5.391~960.899,P<0.01)、基线出血体积(OR 1.029,95%CI 1.003~1.055,P=0.03)和基线随机血糖(OR 1.355,95%CI 1.070~1.714,P=0.01)可独立预测血肿扩大。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出血体积预测血肿扩大的AUC为0.762,BAT评分≥3分预测血肿扩大的AUC为0.716,CTA点征阳性预测血肿扩大的AUC为0.756,BAT评分≥3分联合CTA点征阳性预测血肿扩大的AUC为0.833。De Long检验提示两者联合预测效力优于单独预测效力(P<0.05)。结论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BAT评分≥3分及CTA点征阳性都可有效预测血肿扩大,两者联合预测的效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BAT评分 点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肿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脂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冯皓 王鑫 +1 位作者 王文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登记研究--北京地区以病因为基础的脑出血医疗质量评价与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研究(登记号:2011-2004-03),从数据库中筛选201...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登记研究--北京地区以病因为基础的脑出血医疗质量评价与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研究(登记号:2011-2004-03),从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12月-2016年9月连续纳入的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血肿体积、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脂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资料。以90 d 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不同预后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发病90 d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12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73.4±6.5岁,男性126例(59.4%),女性86例(4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患者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0.038)、入院时NIHSS评分(P<0.001)、空腹血糖(P=0.014)、HDL-C水平(P=0.010)、血肿体积(P=0.003)及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比例(P=0.015)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CS评分(P<0.001)低于预后良好组;在女性患者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0.031)、入院时NIHSS评分(P<0.001)及血肿体积(P=0.023)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CS评分(P<0.001)、TG(P=0.016)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P=0.020)低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患者,高龄(OR 1.119,95%CI 1.027~1.219,P=0.010)、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373,95%CI 1.188~1.586,P<0.001)和出血破入脑室(OR 3.471,95%CI 1.112~10.832,P=0.032)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女性患者,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254,95%CI 1.078~1.459,P=0.003)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的non-HDL-C是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 0.978,95%CI 0.961~0.996,P=0.014)。结论血脂水平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预测价值存在性别差异。高水平的non-HDL-C是老年女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血脂 老年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上官艺 王孟 +5 位作者 王春娟 谷鸿秋 赵性泉 王伊龙 王拥军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895-900,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预测模型,为患者分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Ⅱ(China National Stoke RegistryⅡ,CNSRⅡ)数据库中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 目的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预测模型,为患者分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Ⅱ(China National Stoke RegistryⅡ,CNSRⅡ)数据库中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候选预测因子,机器学习采用Boruta算法筛选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和CatBoost、XGBoost、LightGBM三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功能预后预测模型,并比较这四种预测模型对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mRS>2分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88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4.34±11.71岁,其中男性占63.96%(9521/14885)。患者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11908例)和测试集(2977例),两组3个月功能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7.36%和17.06%(P=0.7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5,95%CI 1.04~1.05,P<0.0001)、男性(OR 0.77,95%CI 0.69~0.86,P<0.0001)、糖尿病(OR 1.16,95%CI 1.00~1.35,P=0.0497)、脑血管病史(OR 1.53,95%C I 1.37~1.70,P<0.0001)、合并肺炎(OR 2.45,95%CI 2.03~2.95,P<0.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 1.14,95%CI 1.13~1.15,P<0.0001)、发病前mRS(OR 3.11,95%CI 2.67~3.63,P<0.0001)、LDL-C(OR 1.07,95%CI 1.02~1.12,P=0.0057)、空腹血糖(OR 1.03,95%CI 1.01~1.06,P=0.0072)和白细胞计数(OR 1.07,95%CI 1.05~1.09,P<0.0001)可作为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CatBoost、XGBoost、LightGBM预测模型预测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的AUC分别为0.815(0.801~0.829)、0.828(0.814~0.841)、0.826(0.812~0.839)和0.822(0.808~0.836)。CatBoost(P=0.0023)和XGBoost(P=0.0182)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预后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丁玲玲 李子孝 王拥军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8-956,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风险预测、治疗决策、康复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神经系统疾病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人工智能在神经系统疾...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风险预测、治疗决策、康复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神经系统疾病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人工智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多集中在基于多组学医疗大数据探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实现疾病精准诊疗;构建有效的临床辅助决策工具;采用人工智能助力神经系统疾病新药研发等。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新技术改进医疗流程、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从而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人工智能 临床辅助决策 大数据
原文传递
神经内科急诊室急性头晕/眩晕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睿璇 吕肖玉 +3 位作者 曹振汤 朱翠婷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布,比较前庭中枢性和前庭周围性疾病所致头晕/眩晕的临床特点差异,以更有效地区别急性头晕/眩晕的前庭中枢性和周围性病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内科... 目的探讨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布,比较前庭中枢性和前庭周围性疾病所致头晕/眩晕的临床特点差异,以更有效地区别急性头晕/眩晕的前庭中枢性和周围性病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内科急诊以急性头晕/眩晕为主诉就诊患者,记录基线人口学信息、现病史和既往史、神经系统查体和前庭功能床旁查体,并随访影像学信息、前庭功能检查和最终诊断等。根据患者病因,将患者分组为前庭中枢性(central vestibular system,CVS)和前庭周围性(peripheral vestibular system,PVS)疾病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点等。结果最终共纳入660例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男性多于女性,50~69岁为高发年龄,春季和冬季为高发季节。按病因分组,CVS组共422例,PVS组共238例。CVS组男性(70.1%vs 42.4%,P<0.001)、吸烟(30.3%vs 9.2%,P<0.001)、饮酒(27.3%vs 5.5%,P<0.001)比例,既往高血压(59.7%vs 42.9%,P<0.001)、脂代谢紊乱(18.5%vs 12.2%,P=0.035)、脑血管病(20.9%vs 10.9%,P=0.001)、周围血管病(7.3%vs 1.3%,P=0.001)和心血管病史(5.5%vs 0.8%,P=0.003)发生率高于PVS组。PVS组的平均年龄(60.19±12.77岁vs 57.44±12.73岁,P=0.008)、既往有内耳疾病(5.9%vs 0.5%,P<0.001)的比例高于CVS组。病因诊断方面,CVS组最终诊断后循环梗死256例(60.7%),脑出血87例(20.6%),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8.1%),前庭性偏头痛13例(3.1%),TIA 13例(3.1%),海绵状血管瘤9例(2.1%),肿瘤8例(1.9%),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例(0.2%)和多发性硬化1例(0.2%);PVS组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21例(50.8%),梅尼埃病38例(16.0%),前庭神经炎14例(5.9%),突发性聋伴眩晕3例(1.3%),不确定病因为62例(26.1%,排除中枢性病因)。结论神经内科急诊室表现为急性头晕/眩晕患者中,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疾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见的前庭中枢性疾病为后循环梗死,前庭中枢性疾病患者更可能合并有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饮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前庭疾病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卒中后非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浩月 姜睿璇 +2 位作者 王琰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905-910,共6页
目前对小脑非运动功能的新认识是基于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和临床研究的综合证据,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因此小脑卒中患者的非运动功能损害症状常常被忽视。目前研究认为小脑的非运动功能主要包括认知、语言及情绪、情感等方面。本文主... 目前对小脑非运动功能的新认识是基于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和临床研究的综合证据,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因此小脑卒中患者的非运动功能损害症状常常被忽视。目前研究认为小脑的非运动功能主要包括认知、语言及情绪、情感等方面。本文主要从解剖、小脑非运动功能的神经调控模式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小脑卒中后非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卒中 认知 情感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平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72-1177,共6页
头颅MRI F 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 essel s ign,HVS)表现为大脑中动脉近端点状或条状,外侧裂远端线形或蛇形的高信号影。HVS的形成与颅内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侧支循环血液顺向或逆向缓慢流动有关。目前研究认为HVS... 头颅MRI F 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 essel s ign,HVS)表现为大脑中动脉近端点状或条状,外侧裂远端线形或蛇形的高信号影。HVS的形成与颅内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侧支循环血液顺向或逆向缓慢流动有关。目前研究认为HVS可以作为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标志物,且提示患者存在良好的脑侧支循环。另外,基线HVS-DWI不匹配可以用来筛选能从再灌注治疗中获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对于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HVS与其预后的关系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多种临床因素,特别是发病至影像检查的时间都能影响HVS的显像,应结合临床特点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预后 高信号血管征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佳树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12-15,I0001,共5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既往被冠以多种名称,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这代表了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对其在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疾病既有共同特点,也各有独特之处,...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既往被冠以多种名称,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这代表了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对其在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疾病既有共同特点,也各有独特之处,目前它们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索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和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将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及其相关疾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慢性功能性头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与高脂血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颖 周宏宇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388-395,共8页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是可遗传、可干预的因素。较多研究发现,DNA甲基化修饰与血脂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目前发现涉及的基因主要有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 A,CPT1A)基因、三磷酸腺...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是可遗传、可干预的因素。较多研究发现,DNA甲基化修饰与血脂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目前发现涉及的基因主要有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 A,CPT1A)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基因、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factor 1,SREBF1)基因、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interacting protein 1,TNIP1)基因、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3-β-hydroxysteroid-Δ-24-reductase,DHCR24)基因等。另外,还有研究发现饮食与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影响血脂水平,可根据基因甲基化与血脂的关系寻找针对该基因靶点的降脂药物。然而,目前关于DNA甲基化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结论仍不一致,两者之间因果关系及潜在机制也尚未明确,未来还需要更多针对性的研究来探索DNA甲基化在高脂血症的诊断和治疗等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甲基化 高脂血症 表观遗传学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卒中:回眸2022 被引量:2
15
作者 边立衡 鞠奕 +6 位作者 熊云云 王文娟 王锦锦 刘丽君 李光硕 林怡君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期42-53,共12页
2022年,美国卒中学会更新了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诊疗指南,虽然近年来出血性卒中治疗方面没有划时代的进步,但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入。对ICH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必将带来诊疗上的进步。1脑淀粉... 2022年,美国卒中学会更新了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诊疗指南,虽然近年来出血性卒中治疗方面没有划时代的进步,但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入。对ICH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必将带来诊疗上的进步。1脑淀粉样血管病研究多项进展:诊断标准、影像和生物标志物1.1诊断标准的更新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属于年龄相关性小血管病,其病理学标志是β-淀粉样蛋白在脑血管壁上的进行性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 卒中相关肺炎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 癫痫 血压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振汤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6-11,I0001,共7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前庭、姿势、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前庭、姿势、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患者教育、前庭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电刺激及联合治疗。本文将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认知-行为治疗 前庭康复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危险因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季节性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睿璇 曹振汤 +3 位作者 陈梅梅 王琰 鞠奕 赵性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2310-2315,共6页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与BPPV季节性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数据库中诊断为BPPV、并...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与BPPV季节性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数据库中诊断为BPPV、并进行手法或仪器复位的3886例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病史等内容。获取北京市四年来全年气温数据并计算每月平均值。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研究BPPV发病与温度、季节的关系,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对BPPV季节性规律的影响。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更多见(2667例,68.6%),男女比约为1∶2。患者年龄为18~90(55±13)岁。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BPPV的发病例数依次为1000例(25.7%)、911例(23.4%)、808例(20.8%)和1167例(30.0%)(P=0.027)。BPPV发病高峰在12月份(n=491),9月发病例数最低(n=251)。月度诊断的BPPV例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2=0.317,P<0.001)。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合并≥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春冬季的发病比例更高(OR=1.32,95%CI:1.13~1.53,P<0.001)。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春冬季节BPPV发病比例增加(趋势P<0.001)。结论BPPV好发于寒冷季节(春冬季),发病例数与气温呈负相关。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者,血管性危险因素越多者在春冬季节发病的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前庭疾病 季节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致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加欢 陆菁菁 赵性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8-1434,共7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房颤动除了会增加死亡率以及卒中风险,还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风险,且独立于卒中事件。然而,目前心房颤动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在临床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风险分层、监测与治疗管理当中往往被忽视。心房颤动与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房颤动除了会增加死亡率以及卒中风险,还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风险,且独立于卒中事件。然而,目前心房颤动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在临床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风险分层、监测与治疗管理当中往往被忽视。心房颤动与大脑改变的关系及其机制以及心房颤动相关治疗是否能有效改善脑结构与功能,目前缺乏共识。文中通过检索文献,分析心房颤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相关治疗对于认知功能和脑部病变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认知障碍 痴呆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原文传递
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及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静维 陈英 +1 位作者 赵性泉 彭斌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95-103,共9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预后及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发病4.5 h内于北京市普仁医院和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预后及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发病4.5 h内于北京市普仁医院和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90 d随访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分组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90 d mRS评分>2分),比较各组间的基线临床资料,观察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再根据患者到达医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分为院内延迟(DNT>60 min)组和非院内延迟(DNT≤60 min)组,对2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溶栓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7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预后良好组136例(79.53%),预后不良组35例(20.47%),比较其基线临床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基线NIHSS评分越高,DNT和最后正常至溶栓开始时间(ONT)越长,静脉溶栓的预后越差[OR(95%CI)分别为1.311(1.147~1.499)、1.035(1.006~1.064)、1.013(1.002~1.025)]。再将入组病例按DNT是否>60 min分组,非院内延迟组139例(81.29%),院内延迟组32例(18.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到院时间长、在常规工作时间就诊的患者,发生静脉溶栓院内延迟的风险较低[OR(95%CI)分别为0.986(0.973~0.999)、0.208(0.065~0.719)];而基线收缩压水平升高、基线NIHSS评分高和心源性栓塞患者,发生静脉溶栓院内延迟的风险高[OR(95%CI)分别为1.039(1.012~1.066)、1.263(1.112~1.434)、2.978(1.474~6.018)]。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90 d预后不良与基线NIHSS评分高及治疗延迟有关,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基层医院院内延迟的因素,发现发病至到院时间长、在常规工作时间就诊的患者,不易发生院内延迟;而基线收缩压水平升高、基线NIHSS评分高和心源性栓塞患者,容易发生院内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院内延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